一、党报与党报集团
党报的概念有普适性和特指性之分。普适性是指我国的报纸都是在同级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创办的,以党性原则作为办报的指针,肩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任务,是党的新闻事业的一部分,因此可以将国内所有的报纸都统称为党报;特指性是指党报仅为各级党委的机关报,是执政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的宣传工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业市场日益繁荣,报纸品种日渐丰富,对报纸属性的认识逐步明朗,因而对党报从概念到范围有了清晰的界定,从职能到地位有了明确的定位。党报,即指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党委机关报。目前在我国实行的是三级党报,即中央级、省级和地市级,党报的职能就是执政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宣传工具,是报业的“排头兵”和“领头羊”。
自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份机关刊物《向导》周报创刊以来,党报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在战争年代,党报是中国共产党人“拿在自己手里,作为组织一切工作的一个武器,反映政治、军事、经济又指导政治、军事、经济的一个武器,组织群众和教育群众的一个武器”,[1]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的50多年,党报经历了“一报独大”、“千报齐放”至目前追求“主流大报”的发展过程,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依然显著。
党报集团,明确点应为党报报业集团,即以各级党委机关报为龙头组建的报业集团。在目前已经成立的40家报业集团中,除经济日报报业集团、光明日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和新民文汇报业集团等四家外,其他都是以省委机关报或地、市委机关报为龙头组建的报业集团。
尽管从第一家党报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至今,党报集团的历史只有十三年,但党报集团依然与党报一样,不仅在政治上肩负着服务社会大众,发挥正确舆论导向的重任,而且在经济上成为报业经济的支柱。截至2004年,39家报业集团(未统计贵州日报报业集团),拥有报纸271种,平均期发量占全国所有报纸平均期印数的33﹒6%,总资产共计384﹒46亿元。报业集团所占有的资产已经超过了我国报业资产总量的三分之一。[2]但是,比照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传媒业的巨大市场空间,尤其是与国外的报业集团、传媒集团相比,中国报业集团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经济实力上差距都还很大,还没有发挥出集团的规模经济优势,庞大的存量资产有待盘活重置,巨大的增量空间有待报业集团大展手脚。因此,在2006年中国报业集团化第十个年头之际,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了《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以党报集团为扩张基础,“实施综合性传媒集团发展计划,在现有39家试点报业集团基础上,横向发展一批跨地区、跨媒体、立足传媒业、面向大文化产业的多元混业经营的国有大型综合性传媒集团。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有大型综合性报业(传媒)集团,使之成为报业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传媒领域的战略投资者”。[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