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解说词写作与演播
影剧录音剪辑的创作一般是编导先看原剧,在看原剧的过程中找出时空信息表达、心理信息表达、以人物动作段落为主或是以视觉信息为主等不适合听觉表达的段落,然后考虑删减或是用解说词替代。
(一)解说词的作用
1.演员的出场介绍
电影录音剪辑《夕照街》的开场,通过对人物群像式的描述来介绍即将出场的演员:
【音乐起】
解说:夕照街,多好听的名儿,透着一股诗意,其实呢,它只是北京一条不出名的小胡同,几户普普通通的人家论辈儿地住在这,他们中间,有退休的裱糊匠,热心无私的郑大爷;有默默献身教育事业,现任各种主任中权利最小的那种中学班主任的王璞和刘雯夫妇;有诚实负责的放射科医生周艳艳;有好搞发明新式爆破法的推土机手吴海波;有可爱刚强和寡母相依为命的待业青年石头;有扑克迷老孙头,和他那靠喂养鸽子倒卖赚钱的儿子小二子;当然,也有处处想占人便宜,灵魂酸臭,外号叫万人嫌的科长李鹏飞。他们的生活里有喜怒哀乐,他们的生活里有苦辣酸甜。正是由于他们的生活,才推动着夕照街不断地变化前进。
【音乐渐止】
具象化地表达并非广播的长处,电影录音剪辑解说词对出场人物肖像的描绘不宜太精确,否则容易束缚听众,一般写出人物的气质、特点就可以了。例如影片《生活秀》的录音剪辑开场部分的解说,先是概括描写吉庆街的场景,然后进入到对女主人公的肖像刻画:
【音乐起、人声】
解说:吉庆街的夜市可是个好去处,夏日的夜晚,来这里逛街的、看戏的、吃消夜的,人来人往,好不热闹。街上有个久久酒家,店老板是个漂亮女人,叫来双扬,她在吉庆街上卖酱鸭颈,也就是鸭脖子,一卖就是十几年,也不知是她做的鸭脖子出名,还是她的姿色出名,反正提起来双扬没有不知道的。
现在她正坐在自己的摊位前,保养得很好的手指优雅地夹着一支烟,她的眼神有几分迷离,又有几分心不在焉,时不时地瞟一眼过往的人们,如果不是偶尔要招待一下客人,你怎么也想不到她是个开餐厅的小老板。
【顾客:老板,给我来点鸭脖子……】
2.场景的描写
场景指相对固定、集中的时间和空间。电影录音剪辑中重要的场景信息一般都是通过解说词或同期声表现出来。
例如日本影片《我的老师》的录音剪辑开场就是通过解说词和同期音响配合表现学校放假的场面:
【音乐起,喧闹】
解说:拿到通知书的孩子们就像一匹匹脱了缰的小马,高兴地朝校外跑去。
【老师:放寒假了,要注意身体,再见……】
电影《国歌》的录音剪辑开场也是通过解说词点明场景的时间、空间、事件等相关信息:
【火车行驶】
解说:1931年冬天,一个清冷的早晨,最后一列运送东北难民的火车驶入上海火车站,以田汉、聂耳为首的大道剧社的成员们夹杂在拥挤嘈杂的人群中体验生活,为他们排演反映“九·一八”事变的话剧《乱钟》做准备。
【嘈杂的人群】
3.细节描写
解说词的作用还包括对影片中视觉化细节的描写。例如录音剪辑《夕照街》中的一段:
【石头妈:别弄了,快吃吧】
【石头:唉】
解说:石头见桌上妈给自己留下的又是馒头和猪蹄儿,他站到了门口。
【石头:妈,您总这样,光吃窝头咸菜】
【石头妈:你二十大几的人,正需要营养】
【石头:我二十大几的人,一个镚子儿不挣,老是手背朝下,跟您要钱。我不吃】
这段场景中餐桌上的细节是完全视觉化的,对于听众来说,需要通过解说来点明。
录音剪辑《生活秀》中,来双扬发现陷入恋情的阿妹在恍惚中切伤了自己的手,通过双方的台词虽然知道阿妹的手受了伤,但是缺乏细节的描述,编导通过加入解说,一方面是交代细节,一方面也描述了阿妹的表情:
【来双扬:阿妹,她在哪儿?】
【女服务员:阿妹她……】
【脚步声】
【来双扬:阿妹,你怎么啦?起来,我说话你听见了没,让我看看,啊,你】
解说:阿妹的手腕上胡乱缠着许多纱布,纱布上渗出点点血迹,她那苍白的脸上挂满了泪水。
【来双扬:你这是干什么?】
【阿妹:没事的,老板,我自己切菜不小心】
4.动作描写
动作化的细节,例如大决战辽沈战役中关于林彪吃黄豆的细节描写,在原剧中没有任何的声音,是完全动作化的细节,所以用解说表现出来。
例如录音剪辑《夕照街》中的一段:
解说:坐在院门口凉快的石头正要回屋去,瞧见二子扛着辆坏了的自行车回家来了。
【自行车链盒叮当响】
【石头:回来,让谁给花了?】
解说词在描写动作的同时,也应注意切勿盲目追随动作,对影片中的动态做亦步亦趋的描述。如影片中随后就有对动作的解释,就无需解说词。
例如电影录音剪辑《卧虎藏龙》开场不久的一段:
【李慕白:你要出门了吗?】
【俞秀莲:有一趟镖要到北京,已经收拾好了,就要上路】
【李慕白:有件东西烦劳你替我带给贝勒爷】
解说:李慕白小心地将包裹中的盒子打开,一把玄光宝剑横卧其间。
【俞秀莲:青冥剑!把它送给贝勒爷?】
【李慕白:是……】
这一段剧情中对人物动作随后就有说明,解说实际上就没有必要了。
5.发表议论
例如《我的老师》中的例子:
解说:看到儿子会用功了,做父母的就没有比这更高兴的了,怕的是像连阴天出的太阳,刚一露头就又藏起来了。看来,五郎还挺满意他的古谷老师,打这以后,倒是晴天多,阴天少。
录音剪辑《生活秀》中,来双扬为了能够将父亲被占多年的房子收归自己的名下,不惜厚着脸皮去找多年没有来往的继母修复关系,对于来双扬的精明,编导通过解说词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同期声】
解说:三个人兴致勃勃地吃着西瓜,有真实的成分,也有表演的成分,不过这次会面叫双扬修补了破裂多年的父女之情,又顺势将房主改成了自己,这本事怎是双元和小金能比的呢?
又例如《生活秀》中当来双扬第一次拒绝卓雄洲时,原剧是通过镜头来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状态,录音剪辑的编导则把视听语言转换为解说词,通过议论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议论既是对来双扬回答“不为什么”的潜台词的发掘,同时也通过与阿妹的比较转入下一个场景:
【雨声】
【卓雄洲:我想跟你进去】
【来双扬:不行】
【卓雄洲:为什么?】
【来双扬:我哥哥的孩子住在这里】
【卓雄洲:那你跟我走】
【来双扬:不行】
【卓雄洲:为什么?】
【来双扬:不为什么】
【音乐起】
解说:来双扬毕竟是个成熟老练的女人,她才不会像阿妹那样痴情。
【店面内同期声起】
【来双扬:阿妹,怎么不去招待客人?】
有些影片录音剪辑的解说几乎全都是在议论,形成一种批判的风格。例如电影录音剪辑《莆田进行曲》的解说:
解说:看来一个人一点能力都没有,而又有人对他过于热心的话,婚姻就难免被包办了,不仅玩弄女性,而且欺侮男性,这就是有能耐的演员,这就是阿寅。旋风过去了,留下的是被摧残的生命。
解说:真是,谁说婆婆和媳妇生就是水火不容,婆婆和媳妇在一个根本点上是一致的,这就是她们在同一个人的身上寄托着自己全部生活的希望,这一点的一致使她们的关系既可以是针锋相对,也可以是同舟共济,而要同舟共济,首要的一点就是互相尊重。
解说:酒能使人发疯,也能使人犯傻,这时候的安次可以说是又疯又傻,有意思的是有的人在不正常的时候倒显得更真实,如果你仔细品味安次刚才的那番话,就不难得出这个结论了。
6.时空转换的交代
转场的功能,在广播剧类节目中越来越多地被音响所代替,但是在录音剪辑中还受限于原剧的声音条件,如果没有明显的声音元素交代,就可以用解说词来辅助转场。
例如录音剪辑《夕照街》中通过解说词交代时空的变化,起到转场的作用:
【背景声】
解说:天黑了好一阵了,石头妈吃过晚饭,心疼地看着儿子还在忙活。
【无线电调谐声】
录音剪辑《我的老师》中利用解说来转换空间:
解说:瞧,现在他又和他的两个小伙伴折腾到河滩上来了。
【脚步声】
解说词还可以通过压缩剧情,实现不同时空的连接。例如录音剪辑《生活秀》中,阿妹因为思念久久而切伤了手,来双扬无奈之下只好告诉了阿妹久久并非下落不明,而是正在戒毒,并带阿妹前去探望久久。
原剧中久久在戒毒所的事实在阿妹切伤手之前观众已经知道,在阿妹切伤手后,还有来双扬和卓雄洲见面的一场戏隔在两人去探望久久之前,为了压缩剧情,编导之前并没有交代久久的下落,也省略了中间的间隔,在阿妹受伤后,就通过解说词直接转换到戒毒所,使得剧情更为紧凑。
【音乐起】
解说:阿妹喜欢久久,当姐姐的怎会不知道?久久从小没妈,是双扬一手带大的,双扬娇惯他,连酒家的名字也以久久命名,可久久偏偏不争气,染上了吸毒的恶习,双扬狠下心,把久久送进了戒毒所,可这一切怎么跟阿妹说,事已至此,双扬决定不再瞒着阿妹,她带阿妹来到了戒毒所。
此外,解说词对于剧情有一定的间隔作用,即使不直接点明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也可以利用解说词自身的时间间隔作用,直接转换场景。
7.对平行或交叉蒙太奇时空的表达
有些影片中使用平行蒙太奇或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在较短时间里有反复的不同时空之间的相互切换,因为无法看到银幕上空间的变换,所以往往容易造成听众理解上的混乱。对这种情况编导可以适当删减,如果确实必要保留可以考虑用解说词来描述。例如电影《莆田进行曲》末尾处,临产的小夏前往摄影棚探望即将做危险表演的安次,银幕上交替出现小夏走在路上和安次在摄影棚中准备开拍。电影录音剪辑则通过解说词交代了两个空间的关系:
(二)解说词的人称
解说词的人称选择决定了解说的自由度和介入程度,也有助于编导选择解说词的风格。影剧录音剪辑的解说词通常会选用第三人称,选用第三人称的好处是叙述视角较为灵活,可对角色的外在的状态做精确描述,也可以在多个角色间灵活转换而无须做出解释。缺点是只能在角色之外观察,而无法进入到角色的内心活动当中,或者仅以揣测的方式低度介入角色内心。
例如电影录音剪辑《巴黎圣母院》的开场解说:
【开场音乐衬底,钟声】
解说:高耸的巴黎圣母院尖塔,伸向虚无缥缈的天空,仿佛只要攀援而上就能抵达天堂,脱离这凡尘苦海。可是,据说就在这座圣母院钟楼的一个背阴的角落里,曾发现用手指在墙壁上抠划的两个字迹——命运,这是不甘心离开人世而发出的愤懑诘问,没人知道这个痛苦的灵魂是谁,今天,字迹已不复存在,伟大的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声言曾在那墙上见到过字迹,而写下这不朽名篇。
【愚人教皇节音乐转场衬底,喧哗】
解说:16世纪的法国巴黎,市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愚人教皇节,用演出欢庆节日,不分中外,古已有之……
【乞丐克鲁班:行行好,行行好】
【哄笑】
解说:……可是看戏起哄,从起哄里获取更大的满足也是不分中外,古已有之,倒真是源远流长。
【演员:我是大神丘比特】
【观众:这你说过啦】
【演员:可是你们不听】
【众人哄笑】
【剧作者刚果瓦:真要命,简直疯了,我让他们静一静,让我来】
【哄笑】
【剧作者刚果瓦:这,这出戏叫《圣母的审判》,这是一出宗教剧】
【乞丐克鲁班:行行好】
【众人哄笑】
解说:请记住这位剧作者刚果瓦,因为他还要登场。至于他的剧作,既然人们一心要从起哄里寻求欢乐,也就无须再探讨刚果瓦剧作水平的高低了。而那些叫嚷行行好的乞丐们,别以为他们光是伸手掏钱,他们还有哪些招数,以后就自然知道了。
第一人称的解说更适合自述风格的影片,有利于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但是在有些人物多、场景大的片子中,“我”的视角会显得覆盖力不够,有些不能亲临、亲历的场景就无法表述。
第一人称解说词一般由编导创作解说词或直接使用影片主人公的独白或旁白。例如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城南旧事》的解说词就是直接采用原剧第一人称的独白,这是由原剧的自述风格延续而来的特点。
而由编导创作的第一人称解说词则有两种类型,一是跳出剧情之外的解说者自居的“我”,适合解说者发表个性化的议论;一是作为剧中角色的“我”,这种人称在演播时需要解说者音色与语言风格尽量与原剧角色相近。
(三)解说词的风格
解说词写作风格比较多样化,可以根据原剧的风格或严肃、或平和、或公正、或游离于剧情之外、或戏谑、或调侃等。
很多情况下影片的基调会通过镜头的拍摄和组接方法等视觉化的手段潜移默化地传达给观众,如何把这种基调准确地通过声音传递给听众,这需要编导在解说词的写作风格上加以探索。例如电影录音剪辑《幸福的黄手帕》开场解说部分就采用一种调侃的风格,奠定了影片轻松明快的基调。
【音乐起】
【花田钦也:任子,混蛋,这女人真的混,竟敢把我甩了】
解说:就从他开始,他不是主角,可也不是龙套,这部戏缺了他还唱不好,他叫花田钦也,就瞧他那言谈举止,一身打扮,与其说是一副流氓相,不如说他还不知道怎么样才不像流氓。是不是就因为这些,钦也才又让姑娘给甩了?还不清楚,没法说端详,钦也决定出门逛逛,说是为了医治心灵上的创伤,感情虽也没这么细腻,但毕竟也是肉体凡胎,也还是知疼知痒,出门散心,要求也属正当。让人给甩了,积攒的一笔钱可留下了。要不然,哪来这辆漂亮的小卧车呢?好吧,祝他一路顺风,身体健康。
【汽车驶近】
【钦也:唉,你们二位上哪去,要不要坐车,我送你们去……】
解说:主动请人搭车,是不多见;过分热心,反遭怀疑,也是常情,钦也未必真是居心不良,可不是姑娘,他就是不邀请。《大阅兵》的开场解说则尽量追求一种庄重、严肃的风格:
【方阵整齐划一的脚步声,衬播】
解说:大阅兵,一九八四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而举行的那场大阅兵真是令人难忘,无论是对于检阅者还是受阅者,它都是一场深刻的经历。抬腿三十厘米,转头四十五度,间隔一米二,每分钟一百一十六步,横看一条线,竖看一条线,斜看还是一条线,这其中该包含有多少荣誉、快乐、辛苦和烦恼。
【嘈杂的人声起】
影响解说词风格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解说词的演播处理。解说词的演播首先需要考虑演播者的声音形象与剧中角色的声音形象的搭配问题,要讲究与剧中声音形象的性别、音色、气质等方面的搭配。解说词的演播不同于一般的播音,而是一种表演性的朗诵,所以解说者需要根据剧情决定演播的处理。
(四)解说词与原剧声音元素的配合
解说词应注意与原剧声音元素的密切配合,尽量避免使用纯净但不自然的背景声。解说词如能以原剧的同期声、音乐、对白作为衬底,将会与剧情更好地融合起来。
使用背景声干净(不包含过多的同期声)的原剧音乐、同期声作为解说词的衬底,可以连接不同的场景,使场景间的过渡更加顺畅自然。
例如电影《为黛茜小姐开车》中,黛茜和霍克长途驾车去为华特叔叔祝寿这一段是一个篇幅较长的抒情性段落,背景音乐较为完整,而且同期声也较少,对音乐的干扰较弱,像这样的音乐段落应该引起编导的足够重视,因为这种音乐素材原汁原味,获取又方便,如果能恰当使用,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使用原剧的对白作为解说词的衬底,可以在使用解说词压缩剧情的同时又保持原剧的对话氛围。例如录音剪辑《巴黎圣母院》的开场部分,解说词几乎都是在原剧声音的衬播下出现的,间或有剧中人的声音突起,与解说词相映成趣。编导通过原剧声音与解说词音量的不断调整对比,使两条声音线相互穿插、此起彼伏。
对译制片中的电影歌曲的利用一般是采用解说词诵读翻译后的歌词,同时衬播电影原声音乐的方法。例如《我的老师》中,原剧开场不久有一段表现小学生五郎内心的歌曲,采用原唱衬底,解说者朗诵歌词的方法处理:
【音乐起,日文原唱衬播】
解说:我要是当了老师,
上课可不在教室,
不留课外作业,
尽量少点考试。
喜欢体育课,喜欢星期日。
最爱的是画画,
最烦的是补课练字。
到那时候,你再看通知书吧,
嗯,我就喜欢这样的老师。
【音乐止】
这样的处理既保留了原剧的歌曲音乐的欣赏性,也使听众能够了解歌曲的具体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