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风与学风的思考
马桂芬
高等学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高校要切实担负好这一历史重任,必须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而要实现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就不能不是高校面临的首要任务——无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证明:一所学校师德师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整个学校的教风、学风和校风的优劣。任何一所学校,只有充分重视师德建设,树立起良好的师风,整所学校才可能树立起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
一、什么是教风
要了解什么是教风首先应知道什么是师德:“师德是‘教师道德’的简称”,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内化的结果。教风是指教师在遵守教师道德的基础上,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风气。我们提倡的教风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既教书又育人的正气,是时时处处以正确的思想品质、较高的文化修养来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风气。
二、什么是学风
学风是指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的学习方面的风气。在大学里,在校学生的学习贯穿着每个人几年的学习生涯,学习是校园活动的主要形式,更是大学生的第一任务,也是大学生获得广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倡导学习型社会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关心“学什么”的问题,还应该同时关心“怎样学”的问题。学风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的就是“怎样学”的问题。我认为,在我们的校园里应该树立一种科学、文明、健康的,勤奋、刻苦、努力的,踏实、严谨、认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富有创新活力的优良学风。
三、教风和学风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教风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敬业精神不够。比如:备课不认真;教学不严谨;课上不按照教学大纲授课;满口都是别人不对,是别人的问题影响了自己才能的发挥,怨天尤人,牢骚满腹。
上课迟到。教师自己上课迟到,还要求学生不要迟到,这样的教风学生能听吗?
个人生活问题。有的教师在生活上不够检点,不拘小节,衣冠不整,邋邋遢遢……这些问题本不应该是大学教师身上出现的问题,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它会严重影响学生对教师应有的尊重。虽然教师的衣着不一定人人都要时尚、光鲜,但是讲卫生总该是每个人从小就接受的基本教育吧?勤洗勤换衣服,保证在学生面前始终保持一名教师干净、整洁的仪容仪表,应该是不难做到的事情吧。怎么就解决不了呢?
授课语言不文明。有的老师一讲话总习惯带着“国骂”,给学生上课时也时常带脏字。这种情况,就算是在其他学校也都是不应该的,何况我们还是专门传授有声语言艺术的,十分强调语言文明与规范的学校。教师尚且如此“口无遮拦”,还怎么去要求学生呢?另外,有的教师个人对于某个学生或某个班级,甚至于某个年级有不好的印象,竟然会一直带在他的授课中一代一代传下去,以致造成很坏的影响。
上述问题都属于师德不佳在教风中表现出来的问题。
(二)学风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学风问题具体表现为:懒惰、不能吃苦、承受能力差、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几乎已占到学生总量的100%,独生子女娇惯自己出现的懒惰现象越来越明显。特别是考到北京来读大学的学生,他(她)们一方面感到自己很不容易、很幸运,另一方面往往产生出“总该松口气了”的想法。由于“松口气”思想在脑子里作祟,晚上也不按时休息了,聊天聊到很晚第二天不起来去上课;外出游玩、唱歌(刷夜)夜不归宿的现象也时常出现。有少数学生甚至把来上大学变成了来谈恋爱——他(她)们在读高中的时候,在校有老师看着,回家有父母看着,不让他们谈恋爱,加之高考在即,课程又紧,没有时间谈恋爱。来到大学后,离家长远了,家长管不到他们了,他们自己也认为自己长大了,认为就连国家都允许大学生结婚了,理所当然地可以谈恋爱了。学习不挂科就行,至于就业问题现在先不用去想,到时再说吧!
以上学风问题的出现,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的确令人十分担忧!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班主任、辅导员(这些教师都是青年教师骨干,又都兼任班主任工作或辅导员工作)中进行了调查。他们对学生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大多数教师认为,学风问题虽然出现在学生身上,但问题的产生和存在与教师的教风有关——问题的根子还在教师,而教师存在的问题关键在学校,就看学校怎么去抓。
四、针对存在问题制定解决方案
(一)制定奋斗目标
学生在校几年,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从艺术类学生的角度看,尽管不同的专业都各有各的特点,但不论学习什么艺术专业都有共性的地方,至少公共课程都一样,通过努力学习得到尽可能高的学分,就能为厚基础创造一定的条件。除此之外,专业课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坚实的基本功,而且专业训练往往是不能够马上见成效、出成果的,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投入训练,仅用课上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合理利用业余时间来训练。这就是专业课需要的“基本功必备”。其实“基本功必备”不只是艺术类学生必备的条件,也是每位学生都应必须具备的条件,它能够充分体现专业特点,充分展示专业特长。一旦需求摆在面前,除去应具备的文化课的基本条件外,专业基本功一定能站得住,达到较高的水平,能够适应省市台需求,在行业内占有引领的地位。实践一线需要的是有一定思想深度和过硬的专业技能的人才,那么,我们就要在几年的大学生活中制定好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它。真正下到了工夫,就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二)坚持集体备课
学生想要学好,还要老师能教好。教师首先要把课教好,备课是教师上课前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一般说来,教师只要坚持认真备课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能够坚持集体备课,那么效果就会好上加好。集体备课是本部门或本教研室教师在一起商量授课内容、切磋授课技能的有效形式。教师上课之前先在本部门或本教研室教师面前讲授,听课教师据此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然后,授课教师集中大家的智慧,再一次对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修改。经过集体备课之后再去给学生上课,学生们肯定能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当然,这样的集体备课,教师所花的时间肯定很多,然而,慢工出细活,今天占用了更多的时间,就意味着今后的授课会越来越步入正轨,越来越容易。教师要使学生全面发展,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仅靠个体作用是不行的,仅靠个人的作用也很难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必须发挥各学科教师的共同智慧,坚持集体备课,大家密切协作才能使学生全面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
(三)良好教风的养成
面对目前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的特定情况,以及应试教育留下的“后遗症”——学生们一时之间还不会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尚需教师、班主任带领与督促才能保证生活的正常进行和学习的有效开展。教师、班主任除教课外,还需要凭着自觉性,凭着敬业精神,投入大量的业余时间走进学生课堂,走进晨练操场,帮他们制订学习和生活计划,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去关心他们。我们有很多优秀的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在没有课的情况下,还专程跑到学校来带领学生一起练声。教师的无私奉献感染、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的班主任像妈妈一样,过节的时候把不回家的学生接到自己家中一起过节,还和学生一起参加第二课堂的多项活动。学生们在谈到他们的班主任时,亲切地称班主任为“美眉妈妈”、“班妈妈”。教师能有这样的收获,所花的工夫绝不是一两个小时或一两天,他们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不能够用简单算术公式去计算的。我们都知道教师、班主任每天除授课外,还要直接处理和工作有关的各种关系。这些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有时还有学生与家长的关系等等。这些关系如何处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这些都是无形的。这就是我们提倡的优良教风。如果我们的全体教师都这样坚持下去,良好的教风就会逐渐形成。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的那样,“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起着教育作用,并且这种教育作用不仅仅表现在课堂上。教师职业道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要求,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由于教师的工作对象不同于其他任何行业,决定了教师职业具有很强的表率性,这种表率性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同时还要具有高尚的情操,让学生能从教师身上学习、借鉴到有利于他们自我发展的学识和品行,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学风。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平时的道德表现任何时候都要和在课堂上一样,对学生要有一种“示范教学”的作用。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对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四)良好学风的养成
在大学里,每个学院教学都有每个学院的教学特点,特别是艺术类专业更有自己的特点。大课集体讲授,小课单独训练,教师和学生面对面。只要教师有亲和力,愿意和学生交心,学生有什么问题也愿意对老师讲真心话,正如前边所讲,老师就相当于学生在校的父母,教师良好的教风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久而久之,在学生中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学风。教师是学生迈入大学校门后首先接触到的,这时的老师既是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朋友,同时还是学生的“第二家长”。学生迈入大学校门,对新的环境是陌生的,对新的学习也是茫然的。一个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风,在其刚刚入学的第一年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时期。因此,我们的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期,在各方面起好表率作用,以自己广博的学识、高超的才能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影响学生、引领学生、培养学生。
教师的劳动“产品”是学生,学生的成长要求全面性和高质量,而且要一次“成型”。教育的目的是对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条件的学生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使他们的特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这就是说,教师的劳动“产品”——学生,是一种特殊“产品”,在理论上不应当有“废品”。教师的劳动“产品”——学生,即使“毛病”再多,也不能视其为“朽木不可雕”而置之不理,更不能抛弃他。要运用教育规律去发现他的闪光点,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去调动他的积极性,挖掘他的潜力。这也是教师理应遵守的职业道德。
长期以来,广电传媒领域都在反映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有待提高。归纳起来大体是学生的发展不够全面,职业素养、文化底蕴、生活阅历都还不深,远远低于一线的需求。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就其所学专业而言,将来的职业应该是新闻工作者,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专业基本功要相当过硬。尤其是播音专业的学生,面对当今很多电台、电视台都通过大赛的形式挑选播音员主持人的形势,如果没有过硬的基本功,就很难体现中国传媒大学学生的特点和优势,不仅自己的就业会成问题,无形当中也会给中国传媒大学带来不好的影响。大学的几年学习虽说一时还达不到一线要求的“人生阅历”,还达不到他们需求的“成熟”,还达不到他们需要的“专业内涵”,但是,学生应该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按实践一线要求的“人生阅历”去逐步丰富和完善自己,从迈进中国传媒大学的第一天起就逐渐养成良好的学风,积极地投入到校园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之中,郑重而严肃地走好每一步,为将来能够进入并引领传媒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总之,我们的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都应当认识到,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知识容量在扩大,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学校教育是由师生两个主体共同完成的,教师和学生是互动的,教师和学生都同等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看到,教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并决定着学风的优劣,教师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途径来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导,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在传媒产业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学生也必须看到,只有养成勤奋刻苦、认真严谨、积极上进的良好学风,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最终才能以优秀传媒人才的资格进入传媒行业并有所作为,在为我国蓬勃发展的传媒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为维护和巩固自己母校——中国传媒大学——在中国传媒界的引领与主导地位,做出自己无愧于前人和后来者的回报。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