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国庆直播看重大直播节目中演播室主持人语言把握

从国庆直播看重大直播节目中演播室主持人语言把握

时间:2023-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国庆直播看重大直播节目中演播室主持人语言把握欧阳夏丹 任悦国庆60周年庆典可以说聚集了13亿中国人乃至全球华人的期待,10月1日的电视直播更是万众瞩目。在国庆60周年的直播特别报道中,演播室的主持人不再是端着架子,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而是和平时的常规节目一样,略带喜庆地聊着家常就出现了。

从国庆直播看重大直播节目中演播室主持人语言把握

欧阳夏丹 任悦

国庆60周年庆典可以说聚集了13亿中国人乃至全球华人的期待,10月1日的电视直播更是万众瞩目。早晨六点钟演播室直播如约而至,主持人白岩松依然以固有的谦谦君子形象危坐于演播台前,他的成熟、稳健给直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欧阳夏丹的青春气息,使整个演播室充满了朝气和活力!在前后总共五个小时的直播时间里,观众看到了演播室与天安门广场11个机位的记者连线,使我们立体地了解到如何多角度地观看国庆大典;演播室主持人和全国观众同步经历着天气的变化——这个始终萦绕着庆典能否顺利进行的最重要因素;参阅部队、参演人员和内容以及很多庆典背后的故事都是通过演播室主持人传达给受众的。重大的直播题材、庞杂的内容设计、随机应变的表述串联、合理到位的情感铺垫等等,面对和完成这样的任务,自然离不开充分的准备、积极的心理调适和语言状态的准确把握。

一、充分准备是直播顺利进行的前提基础

(一)深度参与节目策划,做到了然于胸

重点内容的准备。坐在演播室里,摄像机红灯一亮,你就是这个节目的主人了,对节目的驾驭和把控能力取决于之前你对整个内容了解多少。在9月上旬接到国庆直播的任务之后,主持人不断地找机会和导演组进行碰撞交流,多次沟通节目的流程以及与十多个记者连线的情况。为了尽快熟悉记者的名字和所在位置,欧阳夏丹还特意到技术人员处要来一份电脑制作的三维地图,用红笔标注直播点,一边看图一边反复背诵记忆,以便迅速地形成感性认知。

此外,主持人还尽可能地去找记者聊天,捕捉细节和信息点,掌握每一段连线的目的和功能,并和记者商量提问的方式。例如,国庆当天在天安门广场的临时观礼台有一个直播点,记者万灵将会向大家介绍观礼台的人员组成结构和国内外媒体的准备情况等,但由于她要说的内容长达两三分钟,有些单调,所以我们决定在中间用提问交流的方式改变一下节奏。于是,在她介绍完观礼台上来了哪些人,他们手里都有一张请柬时,主持人马上见缝插针地问:“可想而知他们一定感到非常荣幸,那观众就好奇了,怎么样才能得到这样的一张请柬呢?”主持人把球接过来再抛回去,然后万灵再继续往下说,这样一来,不仅观众会觉得自然新鲜,节目的节奏也灵动了起来。因此,融入前期的策划工作,多沟通,多尝试,就能胸有成竹。

应急预案的准备。定好流程单以后就不再变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新闻直播是“真”的直播,哪怕不完美,也要在第一时间追求时效性、追求现场感。直播的魅力就在于节目行进过程中有很多因素是未可知的,当某种情况“突然”发生的时候,虽然有可能会造成心理的紧张,但也可能会激发你的灵感与激情,让智慧的火花闪现。央视国庆60周年直播特别报道的台本经历了无数次的修改变动,一直到9月30日,工作人员还在商讨最佳的方案。其中,天气的因素成了重点考虑的问题:如果第二天早上下雨怎么办?下到中途停了怎么办?没下雨怎么办?节目组至少准备了三套应急预案,主持人的台词也预备了好几个版本,视情况而变。在直播开始后,导播随时插进天安门外景的画面,主持人看着画面进行解说,渐渐地看到外面的天气一点一点好起来,最后终于阳光灿烂,晴空万里,皆大欢喜。这种表达方式完成了演播室主持人和电视前观众之间积极互动、同步期待的感觉,现场感和直播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了解受众需求,实现“无缝交流”

随着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媒体的站位有了显著的改变,受众的视角正在发生着颠覆性的变化,由“仰视”转向“平视”。受众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会有目的地选择自己需要或认同的媒介信息,并对媒介内容拥有更为特立独存的理性辨析和取舍能力。由于受众逐渐将获取信息的渠道从人际传播领域转向大众媒介,所以他们对媒介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尤其表现在对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新鲜感、真实性、全面性和易受性等诸多方面。

因此,要追求与传播对象之间的无缝交流,就要清楚地知道此时此刻他们在想什么。主持人在演播室里,不仅仅是主持节目,同时也是一名观众,在和电视机前的受众同步关注着事件的进展。在9月29日最后的一次台本打磨会上,曾经出现过一幕有趣的“争吵”场景,在谈到国庆阅兵之前上午九点直播时段的内容时,两派意见互不相让。其中一种观点认为,九点钟之后就不能再有记者连线了,因为所有的机器设备都要进行最后的检查,安全第一;而另一种意见则坚持说九点打开电视机的人非常多,大典来临之前,观众一定想了解天安门各个点的准备情况怎么样,必须要有连线。双方站在各自的立场僵持不下,最后,还是观众的心理需求占了上峰,连线被保留了。

10月1日下午文静和鲁健主持的直播中,演播室里请来了女民兵方阵的队长,畅谈她们的训练生活。讲到兴头上,主持人提出了一个小要求,问她能否在现场展示一下走正步的感觉。队长问:“地方太小了能行吗?”主持人说没问题,能让观众近距离地看到她的动作,感受到她的风采就行。结果,就有了那个在演播室主播台前几平方米的空间里,队长走正步的飒爽英姿。她走得很认真,观众看得也很过瘾。在那个时候,时空的局限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时的氛围下,你是否考虑和把握住了观众的收视心理,并且适时地满足了他们。只有时刻从受众需求出发,才能与受众同呼吸,才能更好地融入媒体带来的交流氛围。

二、心理角色准确定位是快速进入播出状态的重要保证

心态决定状态,节目和人一样,也是有“表情”的,主持人给自己的定位直接影响着节目的基调和氛围。也许是因为经历过了像北京奥运、“神六”飞天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直播,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了很大提升,因此,主持人内心会变得更加淡定和从容,而观众内心也会更加平和与包容。在国庆60周年的直播特别报道中,演播室的主持人不再是端着架子,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而是和平时的常规节目一样,略带喜庆地聊着家常就出现了。此时的主持人既是节目主持人、媒体的代言人,同时又是普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普通的受众,他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没有两样。带着这种身份,主持人不是代表一个人、一个媒体,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欣喜和自豪是自然而然的,他带给受众的也是这种油然而生的情绪,甚至在大典快开始之前,直播主持人白岩松和欧阳夏丹开起了这样的玩笑:“现在的状况就是五个字:都已经准备好了!……哦,不对,是六个字,哈哈。”事后有不少观众都发来短信开心地说,明明是七个字嘛,不经意的诙谐逗趣实际上让观众的心理也彻底地放松了下来。因为演播室主持毕竟不同于国庆阅兵时的现场解说,不同的节目样态,应该有不同的语言状态呈现。因此在演播室里,越是碰到这样重大的题材,就越是要放松心态,自然表达,情真意切,才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迅速拉近与传播对象的距离。从以前的“要我说”变成“我要说”,主持人的确经历了一个微妙的心理调整过程。

三、鲜活生动的个性化语言表达

(一)硬内容+软情绪=真情表达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越来越愿意在节目中看到个性化的表达,而不是编导事先设计好的东西,主持人也要打破一接到稿子就死记硬背的依赖性,化被动为主动,大胆地去学习、了解和展示。9月30日至10月2日三天的央视国庆直播特别报道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只有节目流程单,而没有具体的台词稿,为的就是给主持人留出足够的空间自我发挥,说自己想说的话。这样一来,无疑极大地调动起了主持人的积极性和想象力。于是,在准备的过程中,就有了“硬内容”和“软情绪”之分。所谓“硬内容”,是指和节目有关的所有常识,比如阅兵的历史、特点、阵容、创新等等,要尽可能多地去掌握,这是直播的基础内容。而在此基础上,也要准备和记录一些属于你个人的情感和记忆,因为它们是独特的、无可替代的。在10月1日的直播节目中,主持人白岩松和欧阳夏丹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

白岩松:我印象很深的国庆阅兵是1984年,那时参加背景表演的孩子们手里举的都是假花。雨一下,假花的颜色全都掉在白衬衫上了,五颜六色的,特别有意思。

欧阳夏丹:而我印象最深的国庆阅兵一定是今年这次,十年前国庆50周年时,我刚刚大学毕业分配到上海工作,那时是坐在电视机前看央视的直播,就是岩松主持的。没想到十年后我能和岩松一起坐在这里为大家主持,通过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嘴去传递信息、表达情感,我觉得作为一名电视工作者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这是一段很个人化的语言阐述,事后有不少朋友说他们对这段话印象很深刻,因为真实、自然、鲜活,也因为可能唤起了观众内心的一些共鸣。所以,在大型的直播节目中,也许最后让大家记住的,恰恰是你真挚的情感流露。千万不要羞涩,也不要吝啬表达,观众很期待这样的沟通和交流。

(二)面对“分秒不差”的要求,做到繁简得当

国庆直播最重要的就是时间要求——零秒误差!这种近乎极端苛刻的要求,对于主持人来说无疑又是一个挑战,根据时间长短来组织和调整语言的能力要强,比如说,在和记者连线时,有时前方记者因为激动或紧张,会出现忘词或啰唆的情况,那么主持人的把控和补台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当需要你多说的时候,你要迅速地调动之前案头准备的东西,适当地进行内容扩充;当需要你少说的时候,你要能迅速地提炼中心思想,用一句精练的话干净利落地将题点出,做到繁简得当。此外,当导播告诉你要做到“分秒不差”时,主持人说话就得用秒来计算,几点几分几秒切画面,那就得说到几点几分几秒,所以还得练就边说话边用眼睛的余光看时钟的本事。只有肚里有“货”,嘴上也有功夫,才能做到“零秒”误差。要达到这个境界,除了需要主持人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之外,还需要主持人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和深厚的语言功力。

(三)观察生活,抓住细节,是鲜活语言的原动力

演播室主持人的语言要多用生活中人际传播的口语,并尽量引用生动的例子。例如在直播前,欧阳夏丹知道自己一个朋友的孩子今年会参加国庆背景方阵的表演,于是就打电话给朋友了解一些幕后花絮,朋友说:“孩子自从参加了几次演练后,皮肤晒黑了,腰粗了,神奇的是居然脚也长大了,七月份学校统一定制的裙子、鞋子都穿不进去了……”欧阳夏丹觉得这一段话很有意思就记住了,结果在10月1日直播那天,在一个合适的地方,欧阳夏丹把这个例子说了出来,并总结道:“孩子们通过这样的磨炼后身心收获都很大,团队精神也更强了!”试想,如果没有前头那个生动的小故事,而直接干巴巴地说后面的观点,语言就没有张力,观众也会觉得听到的是空话、大话。所以,积极主动地去搜集整理身边的鲜活事例,才能丰富充实自己的语言表达,引人入胜。

张颂教授曾说我们的创作要“真看,真听,真感觉”,直播时现场真实的内心感受才是你语言表达的出发点。10月1日上午9∶40,白岩松和欧阳夏丹主持完大典开始前的三个多小时节目,正准备收拾东西回家看阅兵,突然接到通知说阅兵结束后还要把节目切回到演播室继续一个小时的直播,主持人还由他们俩担任。于是,他们赶紧奔回到电视机前认真地收看大典,并拿起纸和笔随时记录真实的感受。在看到飞行梯队接受空中检阅时,办公室里所有的人都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跑向窗户边,仰望蓝天,对壮丽的空中画面啧啧称赞,白岩松由衷地说了一句:“真像是在过年啊,真高兴!”这些都成了后来直播时的素材:欧阳夏丹激动地说到了在那一刻办公室里同事们的反应与内心活动,而白岩松则对阅兵时感受到的民族精神的传承抒发了一番感慨。其中,有整体有细节,有大家有小家……节目在主持人真实的表达中圆满和谐地结束。

当然,要做好一个大型的直播节目,主持人必须注意培养锻炼方方面面的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无论何时都应坚持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地去学习,去了解,去感受,去表达。只有这样,在直播中,或当突发情况来临时,才能信手拈来般地给观众呈现鲜活的、自然的、有亲和力的语言状态。

国庆60周年的直播报道只是又一次地给我们提供了总结经验教训的机会,接下来还会有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的直播,我们会抓住每一次的机遇,把握每一次的直播,和电视机前的千家万户一起,不断地伴随和记录祖国母亲的成长!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