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老女排的对话》看主持人对电视访谈节目现场的驾驭
马晓薇
近几年来,电视业界的竞争愈演愈烈。电视访谈节目和许多其他类型的节目一样,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内受同类型节目之间的挤压,外受电视市场的竞争压力。许多业界人士都表达了对电视访谈节目前途的担忧。如何寻找对应的策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当务之急。作为节目的灵魂,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处于核心位置,在现场能否驾驭好节目进程,是电视访谈节目成败的关键。
上海电视台体育频道周播栏目《强强三人组》是一档访谈类节目,主要定位于做体育人物的专访,其中《新老女排的对话》一期节目是就新老上海女排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进行的对话。播出后引起了许多观众的热评,一些老观众认为这档节目唤起了他们记忆中老女排的身影,很有感触和共鸣;同时,也使得他们更关注新一代的上海女排。而很多年轻的排球爱好者认为这期节目给他们上了很好的一课,让他们了解了老女排的历史和成就。可以说,这档节目使女排这个特殊的运动群体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笔者作为这档节目的主持人,有着对排球项目和球队历史以及球员非常熟悉的优势,对节目的驾驭更显得游刃有余。整档节目结构合理、节奏流畅,讲述中既有鼓舞人心的事例,也不乏幽默轻松的小片断。
一、主持人驾驭电视访谈节目现场的原则
我国第一位电视节目主持人沈力在《谈主持人的个性形成》中指出:“主持人的最高任务是驾驭节目,要做到能把节目掌握在自己手里,胸有成竹,运用自如,真正起到灵魂和主宰的作用。”(1)
张锦力在《解密中国电视》中强调:“合格的主持人对节目的作用不是简单的连接,而是对节目本身的一种协调、引导和加工。……作为主持人,其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在节目中必须有创造性的表现和发挥,应该驾驭节目而不是被节目驾驭,否则何来主持之说?”(2)驾驭是主持人在节目流程中如何承上启下的有机组织,是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的节目掌控、操作能力,主持人驾驭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节目的成败。而在访谈类节目的制作过程当中,主持人的驾驭把控能力显得更重要。
(一)充分做好前期功课
《新老女排的对话》这期节目,主要是针对北京奥运会后女排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及在这一大背景下,排球联赛拉开序幕,曾经的五连冠球队上海女排在经历了新老交替甚至是降级的阵痛之后,本赛季重新走上巅峰,这一话题既新鲜时效性又强,而且具有女排这个经典话题的代表性。在构思节目时,笔者想到了请来新老两代女排的队长,针对话题,穿插着对老女排的回顾以及对女排精神的提炼,使节目不仅对话精彩,而且整个立意和定位也明显提升。
一旦选择好采访对象,就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水均益在《名记者访谈录》中提到:“应该说这个准备过程没有什么窍门,就是笨办法:掌握尽可能多的材料,尽可能多的信息,做好充分的案头准备。”(3)在这次专访之前,尽管作为排球赛事评论员,笔者讲解排球比赛有约十年的时间,从排球联赛到女排大奖赛,从世锦赛到奥运会比赛,大大小小赛事讲解了不下两百场,对于排球的专业知识和上海队的历史已经很熟悉了,但是笔者依旧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再次搜集整理上海队十年来的联赛成绩,仔细阅读两位嘉宾的历史资料,找到兴趣点和相关点,提炼出来,形成一个大致的提纲,整档节目的主线在准备中逐渐清晰起来。
经过充分而细致的准备之后,在演播室访谈过程当中,主持人利用自己的现场驾驭能力,把大量早有准备的“已知”事情主观地变成“未知”,以此来激发采访嘉宾的新鲜感和兴趣感,把有备变成有机,从而有利于与嘉宾之间的互动。比如在节目中,笔者把原来已经了解的两位排球健将如何走上排球之路的过程,主观地当做“未知”的问题提出来,让她们饶有兴趣地讲述打排球的经历,使得她们讲得精彩,观众听得入神。经过大量准备之后,主持人的“主观未知”能在节目操控中产生一种现场感,从而对电视机前的受众产生一种吸引力。
(二)谈话首尾呼应,及时“跟进”
这场访谈,是一位主持人两位嘉宾的“一对二”访谈样式,这种形式有节目特定的优势,那就是不至于使话题过分单调,大家可以相互补充,在交谈当中可以随时捕捉闪光点。但也有难点,就是三人访谈节目既要避免平均主义,又要避免“一头沉”。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怎样引导嘉宾,避免出现抢话、冷场现象,找到双方的兴趣点和关联点,对主持人现场驾驭能力有较高要求。比如在这次专访中,笔者抓住李国君和何晴既是新老女排队长,又是师徒关系,同时她们又有一个共同的师父这样一个三重关系,提炼出“新老女排有割舍不断的情结”的切入点。层层展开,一下子便拉近了新老女排的距离,理顺了原本有些无序的话题,使得节目展开得非常流畅。
主持人贵在有主持意识,要掌控得住节目的节奏。正如著名主持人叶惠贤所说:“一个出色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就像一个优秀骑手驾驭一匹任性烈马,他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镇定自如而生动活泼地把握住整个节目的张弛松紧,有起有伏,调动观众的热情,激发主持的激情。”(4)访谈节目的开篇和结尾非常重要,一个是引领主题,开篇就要吸引人注意;而结尾是画龙点睛,为整档节目确定一个圆满收场。一头一尾如果拎起来了,那么整档节目就显得思路清晰,整齐有序。
在《新老女排的对话》开篇,利用电视观众熟知笔者是排球项目的赛事评论员身份,笔者首先强调出这期节目的主题是:排球!“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我们的强强三人组,今天可以说我们的强强阵容稍微有些特别:很多观众看到我就会想到一个项目——排球,那如果见到我们两个嘉宾就知道我们今天的主题了!这样,我们先来介绍一下今天的嘉宾,这是原中国国家队的队长也是原上海女排的队长李国君……”
而在节目的结尾一段,笔者用点评的口吻,把这档访谈类节目进行总结提炼,使得整档节目浑然一体,然后又使之在高度上有一个很好的提升:“从事你自己喜爱的运动很幸福,竞技体育有它残酷的一面,就是常以成败来论英雄,但竞技体育也有它温情的一面,就是历史会记住每一个精彩的瞬间。我想,无论成败,只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过,都是幸福的!我们常常津津乐道于老女排绽放着光彩的青春,其实我们更期待年轻的女排能散发出迷人的光彩。非常感谢国君和何晴来到我们的演播室,观众朋友,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一头一尾的引入和提升,是主持人现场驾驭的结果,使得本来有些无序的一对二访谈节目变得思绪清晰,节奏流畅。
(三)话题点面结合,在对比中交融
《新老女排的对话》这档节目的标题很清楚地出现了新、老两个字,就说明了对比是这档节目的主线——对比如果驾驭不好就会出现对立。怎样从对比中产生出交融和谐的氛围,对主持人的现场驾驭能力的确是一种考验。
在节目中,笔者采取正问法、设问法、潜问法、反问法、追问法等方法,与专访嘉宾展开交流,充分发掘嘉宾的内心世界。比如在谈到老女排李国君对现在新女排的殷殷关注之后,马上把问题拉回来反问作为新女排代表的何晴,她在小时候是否也在关注李国君她们老女排打球的情景?引出她说:“她们都是我们的偶像啊!”这样一个新老女排和谐共处、相互关注的话题,成功营造了在对比中产生交融的氛围。
又比如主持人问何晴:“当时在队里像诸韵颖、张静、李轶芝她们在打球的时候,何晴已经进队了,感受到了夺冠的这种喜悦,那时候感觉怎么样?”这是正问,而嘉宾何晴回答:“那时候自己还是个小队员,刚进队看着老队员们拿冠军,心里也很高兴,但是毕竟不是自己亲手打回来的,多少也觉得老队员打得很不错,拿了冠军替她们很高兴,但是也不是特别激动,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成为主力然后亲手拿一个冠军。”这时主持人说:“但,这个冠军还没有拿到的时候却降级了……”这就是一个潜问,自然引出何晴谈接下来的感受,这又是一种巨大反差下的对比,主持人把控得不露声色。
专访节目要叙事对话与议论点评相结合,使节目整体特点鲜明,引人入胜。其中,主持人在叙事性对话后怎样恰到好处地议论点评,不仅能彰显主持人的功力,同时也能为整个节目画龙点睛。本期节目在和两位嘉宾谈了新老女排互相关注,何晴说要学习老女排精神时,主持人做了这样的点评:“女排的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整个民族的振兴。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项目,它也是一种精神,在激励着所有人。国君正好是赶到了女排最辉煌的时刻,最辉煌的尾声的那一块。何晴呢,现在正赶上第二拨,我们雅典奥运会夺冠,虽然北京奥运会女排的成绩不是特别好,但是在前三的这个行列,等于说我们女排一直在这个顶峰的阶段。这种起起伏伏(过程中),新老女排其实有很多的不同,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不同的地方呢,可能会有很多,但是相似之处可能就是一点,就是你去拼搏。因为从排球的整个技战术来说,我们的身材、弹跳并不是很占优势,我们全靠这种拼搏去拿这样的成绩。国君刚才在说,看我们年轻的女排在打比赛,这种感觉很好。其实,我想如果今天我们的节目是站着录的话,大家就能看到新老女排还有一个不同,就是整个女排向前发展的一个趋势,那就是在身高上,因为都是队长,都是主攻手!我也特庆幸今天的节目我们是坐着播的,要不,我会显得非常的矮。排球的技术在逐渐地向前发展,对队员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我不知道国君你怎么看,因为你一直在从事排球事业。”这样的适时点评,一直存在对比,但又成功地使节目有了一个总体提炼,同时结束上一个话题,开始新一轮话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平等的心态有助于实现有效交流
在电视访谈节目的心态把握上,白岩松曾经说:“访谈一开始就要求平等智商的对话,必须认为对方只是一个人,那些光环有多重要呢?他身上的职务或其他东西,不过只是一个路标而已,我已经找到他这个路标了,敲开他的门的时候,他就只是一个人和路标的事情。”(5)这在专访节目,尤其是在名流专访节目中心态的调节非常重要。用美国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话来说,在访谈过程中应该形成一种共同的语言。而这种共同语言的前提是:在访谈双方意义体系相近的基础上,主持人具有职业上的灵活性,能够让事物产生新的意义或者是陌生的意义。
在体育人物专访节目中,怎样启发这些在赛场上叱咤风云,但在聚光灯下可能不善言谈的运动健将,让她们放平心态,敞开心扉,也是主持人驾驭节目能力的一种体现。在节目录制之前,首先要确立一种交流的氛围。可能嘉宾会很不自信地说:“我不会说,我会很紧张……”这时,怎样诱导她对话而不是让她独白,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知道,再不善言辞的人,与人交流对话都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怎样消除她的心理障碍,让她有一种想要和你交流的欲望。只要心态调整好了,就不愁嘉宾出不来好的交谈状态。
在节目录制之前,笔者采取非常平和的心态,与嘉宾像朋友一样交流。在对嘉宾的称谓上,李国君认可亲切地叫她“国君”,而不是李校长或李队长等。尽量与嘉宾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让嘉宾放松心情,这样容易产生心灵的共鸣。比如节目中李国君说:“我觉得排球带给我一个很大的财富,让我觉得在以后的生活中——你看,你连这个苦都能吃,你说你生活当中有什么困难,没有!所以我整天充满着喜悦,体育、排球给我带来了一笔很大的财富,让我的人生就很精彩,你年轻的时候吃些苦算什么苦,老来苦才是真的苦。”这时主持人就有感而发:“国君说到,我们运动员受了很多的苦,我一下子想到了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我到北京去看汤淼(注:汤淼是中国男排优秀的接应二传,在一次训练中意外受伤,高位瘫痪,他的妻子是女排选手周苏红),当时周苏红也在,我们在一起聊天,周苏红给我的那句话我印象很深刻,她跟我说:‘幸亏我们都是运动员,我们能挺住,否则的话,是顶不住的。’”说得两位嘉宾频频点头,起到了很好的心灵共鸣效果。所以说,主持人现场驾驭能力也体现在与嘉宾心灵的沟通上面。
二、掌控谈话现场的操作“支点”
(一)提炼主题词汇
根据节目的时长来掌控话语的节奏。有时节目可能有25分钟甚至更长时间让我们交流,而有时可能只有5分钟的时间来进行采访,这时候就是对主持人把控节奏能力的考验。当时间受到限制时,笔者在现场主要根据嘉宾的特点,把李国君做队员时身高没优势却能做到国家女排队长,退役后白手起家成功办起排球学校这两段不同却同样成功的经历列举出来,让嘉宾自己总结经验,提炼关键词,这一下子就使现场节奏紧凑而清晰起来。
(二)突出重点思想
不同的节目环境中交流对象是不同的。演播室虽然相对较为封闭,只是对着摄像机,但节目现场和电视机前有很多的观众,需要访谈具有很强的现场交流感。因此,嘉宾每陈述出一段话,笔者就适时地提炼出具有概括性的励志名言,以降低受众的听解难度。笔者在现场对观众即时评论道:“勤奋、灵活、执著、热爱,可以说这是女排精神的一种提炼,这八字箴言伴随了国君成功的排球生涯,对我们每一个现场的观众来说也同样可以拿来共勉!”一下子使现场的观众也感受到了女排精神的精髓所在。
(三)烘托现场气氛
演播室里主要是主持人与嘉宾的交流;在带有观众的现场,节目主持人、嘉宾和观众的交流是主体。怎样调动现场气氛,也体现出主持人驾驭节目现场的一种能力。在现场,笔者让嘉宾把根据女排精神提炼出来的几个励志词组写在预先带来的一只排球上面,并签上名,然后,由嘉宾把排球像抛绣球一样抛向观众,接到球的幸运观众就成了这只排球的主人。这一系列动作使现场气氛空前活跃,达到了预想的高潮。
所以说,合格的主持人对节目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连接,而是对节目本身的一种协调、引导和加工。要让节目中的转折、高潮、冲突、变化有机地串成一条线,并使整个节目精彩、亮丽,高潮迭起,关键就在主持人的现场驾驭。
结语
在上海电视台的日常主持工作中,笔者主持上海电视台周播访谈类节目《强强三人组》。作为一个电视访谈主持人是幸运的,正如白岩松在《痛并快乐着》一书中所说:“每次对他们的采访都是一堂不交学费的课。”(6)同时又是极其辛苦的,每时每刻都需要不停地积累、不停地思索、不停地感悟……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曾为吴小莉的著作《足音》作序:永远的笑脸背后是辛勤的汗水!(7)这是对一个成功主持人真实的写照。笔者也把它拿来共勉,希望辛勤的汗水能浇灌出引人深思的经典话语、耐人寻味的深度访谈!这是每一个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梦想!
(作者单位:上海电视台体育部)
【注释】
(1)沈力:《谈主持人的个性形成》,载《话说节目主持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版。
(2)张锦力:《解密中国电视》,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年版。
(3)水均益:《机敏睿智游刃有余》,载《名记者访谈录》,长城出版社1999年版。
(4)http://baike.baidu.com/view/1490834.htm
(5)白岩松:《痛并快乐着》,华艺出版社2000年版。
(6)白岩松:《痛并快乐着》,华艺出版社2000年版。
(7)吴小莉:《足音》,华艺出版社1999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