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案例教学法在播音主持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播音主持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时间:2023-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案例教学法的介入,无疑在较大层面上突显了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实践性强的特性,在兼顾理论传授的同时倾向于通过实际案例掌握播音主持技巧与方法。因此,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力度加大的今天,我们应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播音主持教学之中,将这种有益的教学尝试逐步推而广之,从而在多个层面上培养复合型播音主持人才。根据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特性,案例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主要体现在案例选择、案例叙述和案例结论三个方面。

案例教学法在播音主持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李 强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习内容是通过学生的播音主持技能实践体现出来的,在实践过程中以播音主持专业理论为指导,通过具体的录音、录像或舞台展示等节目形式表现出来。学生需运用已学和新学专业及相关知识,自己克服、处理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其实践成果的表现直接体现了适用范围、适用层次及适用价值。而案例教学法的介入,无疑在较大层面上突显了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实践性强的特性,在兼顾理论传授的同时倾向于通过实际案例掌握播音主持技巧与方法。

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起源于美国,最初被用于对医生、律师和军队指挥官等的培训。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开始采纳案例教学法。之后,其被广泛运用于法学、医学、商业、企业管理等教学领域,逐渐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新型教育模式。20世纪80年代初,案例教学法开始进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传统教学围绕课本进行知识讲授,之后教师举出典型事例诠释理论,随之对理论知识加以拓展。这种“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模式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与灌输,实践操作则置于从属于理论的位置。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成为师生的中心议题,它强调从案例中提炼理论,继而又重新归结于实践。这样就建构出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践→理论→实践”。以实践为突破口的专业教学不仅满足了播音主持教学的实际需要,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传授已有的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来源、以老师为主要教学主体、以笔试为主要教学考核方式”,(1)仍是目前多数传媒教育共有的教学特征。这种与传媒教育理念脱节,与播音主持培养方针渐行渐远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基本的操作能力。因此,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力度加大的今天,我们应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播音主持教学之中,将这种有益的教学尝试逐步推而广之,从而在多个层面上培养复合型播音主持人才。

根据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特性,案例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主要体现在案例选择、案例叙述和案例结论三个方面。

一、案例选择

案例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此项教学的成败。无疑,恰当的案例选取有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在播音主持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有着特殊的针对性。课程不同,案例选择的标准和诉求也会有相应的调整。

这里对《文艺作品演播》案例教学做一分析。

《文艺作品演播》这一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它包括四个部分:诗歌朗诵、散文朗诵、小说演播、寓言童话朗诵。该课程主要训练学生对各种文艺形式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表达技巧和表达手段,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播音主持相关的更多的语言表达内容。

在诗歌朗诵这一部分中,如何使学生把握好诗歌的体裁特点,如音乐美和节奏感,景物诗的情景交融等是这一部分教学应着重思考的问题。选择教学案例时,应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朗诵时语气较快,急促短平,高声大嗓,单纯对景物的描摹,流于景物表象等常见问题。

这里选取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作为教学案例展开教学。主要理论知识点:朗诵景物诗应注意情景交融,应以融情融景的状态朗诵诗歌。这首诗歌在语言处理时,应注意语言既要清新自然,又要把神姿仙态的桂林山水充分地渲染出来,还要使人感到如情似梦,意蕴无穷,突出诗作的浪漫主义色彩。尤其是通过将自唐代流传至今的民间俗谚“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变为“满”,即“桂林山水——满天下”,“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祖国的笑容这样美!桂林山水入胸襟,此情此景战士的心——江山多娇人多情,使我白发永不生”等诗句表达诗人以爱国主义情怀赞美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讴歌全国各地都在创造着更新更美的“桂林山水”。

学生通过此案例的分析就会明白,在朗诵诗歌之前对诗歌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思想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理解,是诗歌朗诵“二度创作”的关键环节,既要深入到文本的思想深处,触景生情,朗诵者的情怀应该如诗人一样透明宽广,又要兼顾受众的心理感受,真正形成原作者——朗诵者——欣赏者三位一体和谐相容,闪耀智慧之光的完美意境。

二、案例叙述

案例选择是教学的良好开端,接下来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案例叙述中发挥各自的角色特性,将所思所感、所闻所见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传达出来。案例教学具有标准的叙事元素——案例和讲述。一般地,案例多指一些媒介事实,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人物、人物活动的环境以及事件。

教师在案例讲述时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播读示范与说教层面,而应分为两部分讲述。第一部分为案例思想内涵、传播主旨、表达要求的讲述;第二部分为案例分段分层播读,与学生共同完成稿件的有声语言创作。学生在教师讲述第一部分之后,形成对案例的多维认识,不再是平面化的一盘散沙,逻辑混乱,而是立体化的构建样态,由案例原委到案例展开直至案例结束,线索清晰,条理分明,在与教师共同讲述时,对稿件的认识程度更为深入,角色定位更为明确。

在“广播播音主持”通讯播音教学中,通讯稿《爱的凝聚》这一案例,一开始,教师先交代故事的基本线索:七岁儿童王利军被一匹受惊的骡子重重地在脑门上踢了一下,伤势非常严重。在火车乘务员、调度员、车站工作人员和医院等多方努力下,最终将小利军从死神那里夺了回来,孩子得救了,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夺目。在接下来的讲述中,学生更加详细地了解到这篇稿件的传播主旨:整个社会充满着爱的和谐之音,生命因为有了他们的关爱而更加坚强。在抢救小利军的整个过程中,那些不知姓名的人们是那样的竭尽全力,争分夺秒,这些细节性的讲述,有助于学生对稿件的再分析与再深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掘出无限的播讲空间。教学进入这一阶段时,教师应适时地将案例讲述的第二部分引入其中,即与学生共同播读稿件,处理语言表达中出现的问题。

下面我们以该稿件的其中一部分为例做一分析。

小利军的父母抱着孩子急促地下了车,在纷乱的人流中,朝地下道口走去。这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面对这座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群,护送小利军的亲人茫然不知所措,医院在哪儿?怎么走?他们焦急万分!

突然,一位身穿铁路制服的女同志,穿过拥挤的人群。找到他们跟前,问道:“同志,你们是从高岭站上车的吧?”“是啊!”“汽车在检票口外边等着你们哪!快带孩子去医院吧!”

简短、亲切的话语,使小利军的亲人们又惊又喜。

教师在此处可设置如下问题:抢救小利军是按照什么线索展开的?你觉得应运用何种方法才能较好地转换客运值班员、父母等的人物语言?这引发了学生们的热烈讨论。教师可运用学生提出的一至两种方法来播读,由学生体会哪种方法更适合。毫无疑问,教师在第二部分讲述中强化了正确运用语气、节奏、共鸣腔上移等方法来处理通讯稿件中不同人物语言的自然过渡,学生在质疑与讲述中加深了对上述方法使用的艺术感悟,在不断的揣摩与练习中能够自行提出解决播读问题的方法。

三、案例结论

播音主持教学中应不断引导与解决学生的五个基本能力,即敏锐的思辨能力、熟练的动手能力、科学的组织能力、机智的应变能力和开拓的创新能力。(2)而案例教学中通过案例结论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应变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应提供一个开放式的平台,而不是一个封闭式的结论。而且只有这种蕴涵了多种可能性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想得更多,从而使案例教学有一个弹性的发展空间。

“电视播音主持”电视新闻播音教学中,在“电视新闻播音应如何把握语速”这一主题的案例讨论中,学生们对该问题的分析角度与立场各异。有的学生认为电视新闻播音语速应加快,越快越好,这样才能体现出新闻的新鲜感与快捷性;也有的学生认为播音语速应以画面为主,有声语言主要是配合画面;还有的学生认为播音语速应根据电视新闻节目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出镜播音的语速要快于广播播音语速,却慢于新闻片配音。这样一来,学生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一个新闻播音语速的问题就带出新闻特性、有声语言与画面关系、电视新闻节目类型等一系列问题,再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学生们会领悟到电视新闻播音语速问题不是单纯的提速问题,而是与时代要求、稿件要求、节目要求和受众要求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综合性、开放性的业务问题。这种重在分析与判断能力、知识结构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无疑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也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在案例教学中,开放性和探究性的教学特色要求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将智慧与思想的火花交融碰撞。过去在播音主持教学中,采用的仍是中国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依然处于中心地位,学生依然是配角,“学”的过程缺乏一种思维张力。简单地按照这样的模式组织教学,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教学流于形式,学生难以领会节目主持的真正含义,难以运用相关技巧和方法主持节目。因此,案例教学法应以共同体讨论方式为教学机制,从而“突破学生作为单一的、孤立的知识接受者的限制,使学生成为能动的认知主体”。更为重要的是,“整个认知过程是一个群体中的个体相互讨论、辩论的认识过程,体现了认识过程中认知个体从量到质的变化”。(3)在播音主持教学中,这种认知过程的变化就是组织语言、思维角度、体态身姿、把握节目的变化,就是学生个体由感性认识到理性回归的过程,也正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下的教学新样态,即教师既在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寻找问题的缘由,又在积极地参与问题的解决,探索播音实践能力。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是喋喋不休的宣讲者,而是有效教学的组织者;不是高高在上的灌输人,而是互动格局的发起人;不是理论框架的拼凑者,而是实践创新的引导者。播音主持教学中,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其中,对加快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模式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正是播音主持教学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生动境界。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注释】

(1)冯钢、朱光宝:《案例教学法——新闻学教育的当代发展趋向》,载《新闻界》2004年第3期。

(2)吴国田:《坚持改革创新形成时代特色——谈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3)刘俊浩:《案例教学法的认识论分析》,载《石河子: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