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版权经济:全面服务产业高端的经济形态
一、产业高端是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产业经济的发展方向
(一)成都市传统产业面临产业升级的压力
成都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拥有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成都市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还不高,和国内经济发达城市以及世界发达地区都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农业发展方式尚未发生根本转变,以农业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为特征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尚未真正形成。主要体现在标准化、规模化的优势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尚未真正形成;农业精深加工和现代物流业发展仍是“短板”;经济实力、市场竞争力和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比较少,直接影响农民持续增收。
但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成都市的工业发展同样面临着提档升级的压力,当前工业发展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总量仍然偏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未得到根本改变;二是产业配套环境不完善,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和带动性不强;三是重大产业化项目和重大工业招商项目总体上仍然偏少;四是工业载体建设相对滞后,承载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五是大企业大集团和名牌产品不多,扩散效应和带动效应不强;六是企业家队伍总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七是工业发展仍然受到能源、资金、土地、环境等要素的“瓶颈”制约。
成都市服务业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但仍然存在着产业发展后续动力不足等问题。2007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84.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7.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首先,增速和占比下降。上世纪90年代全市服务业平均增速为14.8%,2001年以后平均增速滑落至11.9%,分别比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和第二产业年均增速低1.7和5.4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54.1%下降至2007年的47.7%。与其他城市相比,2007年全市服务业增速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在末位。其次,现代化水平较低。生产性服务业规模较小, 2007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仅占服务业总量的36.7%,在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中排名靠后;民生性服务业档次较低;2007年全市连锁企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只有26%。有效产出不高,规模效益较低。
(二)通过传统产业高端化促进产业升级是建设现代田园城市的客观要求
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大背景下,建立以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强大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市域现代产业体系,辐射带动西部乃至全国,进而融入世界,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是成都市委关于产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因此,按照“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要求,对传统产业实施技术改造,促使提档升级,直奔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是成都市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则。对传统农业进行提档升级,对传统工业进行工业技改,加大现代服务业在区域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是成都市实现三次产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
1.农业
成都市所要建设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田园城市,而是建立在高度现代化基础之上的田园城市。分散的小农经济在成都平原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与之相关联的是靠天吃饭的传统耕种方法以及毫无附加值可言的低端农产品,小农经济是一种与现代农业不相匹配的发展方式。对成都而言,传统农业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要形成既有优美的田园风光,又有强大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新兴城市形态,首先必须加强农业生产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对传统农业进行提档升级,使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2.工业
工业是成都经济的脊梁,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对成都市的工业发展赋予了新的意义。人与自然和谐,“山、水、田、林、城”融为一体,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是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特征之一。要实现这一美好愿景,意味着成都市必须对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做到“三个加快”,即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技术,以先进和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直奔产业高端;加快园外企业向园内调迁,推动企业实施搬迁技改,采用新技术、搬出新天地、做强做大;加快实施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发展低碳经济,从注重规模和速度向质量和效益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3.服务业
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之一即实现国际性的城市功能,在建成西部“两枢纽”和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基础上,成为国际性的区域枢纽和中心城市。“两枢纽”包括西部交通枢纽、通信枢纽;“三中心”指科技中心、金融中心、西部物流和商贸中心。这就要求成都市在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壮大第二产业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增加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推进服务业的高端化进程[2]。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行业。这些服务行业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
二、版权经济是全面服务产业高端的经济形态
(一)什么是版权经济
1.版权经济的概念
版权经济是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背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依靠版权要素对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渗透,大幅提高三大产业的科技和文化含量,使城市经济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经济发展方式,它意味着一种新的经济观念和经济形态。一方面,版权经济是全方位辐射城市的整体经济形态,发展版权经济将推动城市走上抢占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新型道路,直奔“微笑曲线”两端;另一方面,基于版权要素可能在城市人文、宜居环境等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发展版权经济还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城市号召力,塑造城市品牌。
2.版权产业是版权经济的核心
版权产业作为版权经济的主导产业,对版权经济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处于版权经济的核心地位。依据版权活动产生经济效益的路径不同,可对版权经济的层次做出相应的划分。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不断升级,知识和信息产品的发展日益加快,围绕知识和信息产品的生产、运营、消费、存储、传播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以创意为核心的版权产业迅速发展,并形成了独立的产业部门,如软件业、设计业、出版发行业、广播电视业等,它们是版权经济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对版权经济的贡献率最大。除此之外,围绕版权展开的创造、使用、运营以及产业化活动还可渗透到其他各种传统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对传统产业起到关联、辐射、带动和提升作用,进而产生与版权相关的经济效益,它们是版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形成了版权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因此,大力发展版权产业对全面繁荣版权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全面繁荣版权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1.大力发展版权经济有利于加快推进成都市传统产业高端化
传统产业高端化在三大产业具有不同的内涵。在工业方面,高端化意味着不断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加快传统工艺流程改造和产品升级,尽快扩大企业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大产业园区发展力度,突出园区主导产业,大力支持成长型特色园区发展,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农业而言,应当切实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推广,积极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发展特色种植业,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在服务业方面,除了加快包括现代物流业、国际贸易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现代会展业、中介服务业在内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步伐,同时还应当提升旅游业、教育业、餐饮业等民生性服务业的档次。
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显著效应即是文化对经济的渗透力不断增强,文化作为最具活力和创造性的生产力与科技生产力在本质上是殊途同归的,先进的文化同时也被视为一切进步力量的源泉。文化含量高、科技含量高是版权要素最突出的特征,以文化和科技为手段,版权要素可直接或间接地对传统产业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渗透,推动三次产业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就具体的产业发展而言,版权要素对三大产业的渗透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农业。版权的核心在于创意,文化创意在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农产品是农产品市场的高端产品,一个概念的流行可能导致产品利润成倍增长,创意是打造成都特色的品牌农产品的关键,而版权则是创造、运营、传播品牌的基础。(2)工业。针对企业竞争战略,台湾地区的宏碁总裁施正荣先生提出了“微笑曲线”理论。曲线代表的是利润,微笑曲线左上端是产品模式,中间是代工模式,右上端是服务模式,微笑曲线在其两端潜力最大,赢利能力最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对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的依赖度,成都工业必须走自主研发、科技创新的高端发展路线。因此,创意之于工业发展的意义同样不容忽视,从企业的产品到企业的管理,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创意,有创意的地方必然就涉及对版权的经营管理。(3)服务业。无论是传统服务业还是现代服务业,版权对原创力的保护都是保障其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尤其是近年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升级,对服务方式的创新及其文化原创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有文化原创力的服务业才能高端化、现代化。版权因素对服务业的渗透,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方式转型、创新能力提高等方面,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由此可见,版权经济的勃兴有利于推进成都市传统产业高端化进程,促进成都市产业结构调整,顺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2.全面繁荣版权经济将大幅提升成都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城市影响力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作为成都市新的城市定位,对成都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版权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经济观念,将科技和文化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利器,在发展目标上与低碳经济和可持续经济基本一致。全面繁荣版权经济将大幅提升成都市民的素质和城市形象,进一步优化成都的创意环境和人居环境,发挥成都在宜居宜业方面的优势,增强城市对经济和人才的聚合力,使成都成为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从整体上带动成都经济的发展,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城市化浪潮的不断升级,城市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城市日益成为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体,城市的功能和形态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行政区划和地理位置对城市发展的制约正在逐步缩小,城市作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参与竞争的身份越来越明晰,城际关系已经演变为现代社会最核心的竞争关系。《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蓝皮书指出城市竞争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硬的因素包括人力资本竞争力、资本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区位竞争力等指标;软的因素包括了文化竞争力、制度竞争力、政府管理竞争力、企业管理竞争力、开放竞争力等指标。
首先,版权经济的核心是版权产业,版权产业与文化产业概念在外延上十分相似。全面繁荣版权经济即意味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兴旺发达必将带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数量上的增加和质量上的提高,文化消费市场将逐步扩大,市民文化生活多姿多彩,人口素质将得到显著提升,城市“软实力”将得以增强。其次,文化和科技是版权经济最为核心的构成要素,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和科技对经济的渗透力持续增强,版权要素全面辐射三大产业,将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城市的“硬实力”。再次,城市人居环境也将得到明显改善,有利于吸引高端人才和优质资金,增强城市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最终把成都建设成为以强大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新三最”城市,使积淀了千年历史文化资源的成都不仅将在国内舞台上绽放光彩,同时还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