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观赏经验及其影响的调查以山东岩马村和贵州白碧村为例
本节从影视知识、影视传播影响、影视鉴赏力三个方面对农村儿童的影视剧观赏经验及其影响进行调查,发现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存在的差异是导致传播效果产生差异的因素之一;缺乏必要的影视背景知识会影响到影视剧的传播效果;随着被调查者观看电视时间的延长,影片的效果也从直接的信息传播效果转向了对影片中人物情感上的认同,被调查的儿童大部分能分辨电视播放内容的真假,知道新闻是真实的,动画片、电视剧是虚构的。但调查中也发现约一成半有沉溺使用媒体倾向的儿童,他们的传媒判别能力明显偏低,而且有较强的仿效媒体内容的倾向。
一、电视的教育作用
影视剧和动画片这类媒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这些媒介形式所承载的内容对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在大众传播媒介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更要高度重视影视剧和动画片这类媒介的影响。本节主要是针对电视这种大众媒体对农村儿童形成影响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调查中一个叫姗姗的三年级女孩,家里的电视只能接收一个地方台。我们问她看过《邋遢大王》吗?她摇摇头;问看过《葫芦兄弟》吗?她又摇头;问看过《黑猫警长》吗?她还是摇头,然后她低着头用很小的声音说:“我们家电视就一个台,还不清楚,有时能看有时不能看。”姗姗是个很拘谨的孩子。我们叫她做问卷,她拉着衣角很害羞地摇头表示不愿意,但是对此又很好奇,时不时在墙角偷看我们。后来经她父母劝说,才慢慢大胆地配合我们的访问。
她的邻居好友小凤的表现却截然不同,小凤很大方地接受了我们的调查访问,而且还给我们滔滔不绝地介绍了好多动画片和故事片。小凤家接了有线电视网,经常邀姗姗到她家看电视。有趣的是,选项a、b、c、d、e的英文发音姗姗和几个很少看电视的孩子都不懂,他们在学校只学了汉语拼音的发音。而那些经常看电视和影碟的孩子都懂这些选项的英文发音。电视在孩子教育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
二、农村儿童的影视观赏经验调查
我们对山东省的枣庄地区以岩马村为主,在贵州省以凯里市雷山县西江镇白碧村为主,在其相邻的几个农村社区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影视知识的调查,这里面包括媒介素养知识、影视艺术方面的知识、日常生活方面的知识、从影视中获得的社会生活经验等;二是影视传播影响的调查,包括对自己学习的影响、对自己与他人交往以及社会交往的影响、对于自己与父母家庭关系的影响等;三是影视鉴赏力的调查,对于影视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学夸张手法和幻想的应用有没有正确的鉴别能力、对于影视当中所表现的丑恶现象以及暴力行为是否具有正确的辨别和认识能力。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不管是贵州还是山东的小学生,他们了解外界的主要途径是看电视,其次才是学校、大人和广播等其他媒介。大人的言传身教在媒介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看起来好像已经退居次要地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培养儿童具备必要的媒介素养,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必要。农村儿童几乎天天看电视,却极少看报纸和听广播,更贴切地说应该是少部分家庭拥有收音机、极少甚至可以说没有家庭订报纸。这并不是说两个地区的小学生在这一方面没有差异,通过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我们发现在了解外部世界的途径当中,贵州的小学生把大人作为仅次于电视媒介的另一种重要途径,而在山东地区被调查的小学生当中居然没有一个人把问大人作为了解外部世界的途径。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电视上。从两个地区儿童看电视的时间上我们也发现,山东地区的被调查者看电视的时间明显多于贵州地区的被调查者,至少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存在着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也许是看电视的时间占用了山东地区被调查的儿童和大人进行交流的时间和机会。而过度接触电视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影响了被调查者的阅读倾向,在询问“你如果想了解一个新的故事,你最想通过那种途径去了解”的时候,两地之间也存在着至少在0.05水平上的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贵州的被调查者选择读童话书的比例最高,而山东地区选择看动画片的比例最高。这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过度看电视会降低儿童的阅读欲望这个观点,这一影响首先表现在对儿童的阅读选择倾向上。
(一)影视知识调查
1.问卷的问题设置为:“你经常在电视中看广告,你认为广告的目的是什么?”在山东地区的被调查者中有42.9%的人认为是要引导购买,还有将近40%的人认为是为了好看才看电视上的广告,有将近20%人回答不清楚。而在贵州对于广告目的的认识与山东地区有着显著差异,在这个问题上回答不知道的比例居然高达80%,而余下将近20%的人则认为是因为广告好看。这说明由于两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存在的差异导致了对于广告认识上的不同。山东地区的儿童由于当地社会经济环境因素使得他们过早认识到了广告的真正目的,而处于相对落后的贵州地区的儿童由于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的制约,他们对此的认识就显得稍微滞后。当然,从认为“好看”到明确地认识到广告的真正目的,除了当地社会经济的环境因素影响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儿童的身心发展,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身心的成熟,他们必然会最终认识到这一点。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社会经济因素制约着媒介传播的效果。
2.在针对动画片《三毛流浪记》的调查我们发现,将近60%的被调查者都表示喜欢这个片子,而且都认为动画片当中的三毛的流浪生活不是真实的,在这两个问题上没有表现出地区之间的差异。我们撇开动画片的质量不谈,多数的小学生认为关于三毛的流浪生活是不真实的这种现象,说明了我们动画片的教育目的并没有完全达到,我们成年人都知道,三毛的流浪生活是由于旧社会的战争和贫困造成的,在20世纪20年代的旧上海,事实上有许许多多像三毛一样的孩子过着流浪的生活。但是现在的孩子却认为这种现象并不存在。在儿童中出现的这种认识偏差与孩子不了解这段历史、缺少必要的影视欣赏背景知识有关。
但是在对影片效果的调查中我们却发现了一个由于地区不同而导致的差异,贵州地区有73%的被调查者认为通过这个片子让我们了解了当时的社会,对三毛表示同情的比例只占10%;而山东地区有63%的被调查者看了这个片子后很同情三毛的遭遇,而通过这个片子认识当时社会现状的只有28%。我们又利用列联表独立性检验的方法对观看电视时间与影片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随着被调查者观看电视时间的延长,影片的效果也从直接的信息传播效果转向了对影片中人物情感上的认同。这说明这种表面看起来是地区差异的问题,实际上背后的因素是电视观看时间这个因素导致的。这和我们对一个陌生事物的认知过程是相同的,认知一个陌生事物时,先获取表面的信息,然后随着熟悉程度的增加,人们逐渐将情感因素也加入进来。从总体情况看,农村儿童对社会的弱势群体还是充满了同情的。在对善恶判断中,大多数的小学生还是比较理性的,他们懂得如何运用理性的态度去思考社会善恶,事实上,随着媒介接触时间的延长,感性的、情感因素的影响会不断加强,尤其是在影视欣赏中,这在媒体素养教育中是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在接触媒体时,如何让他们始终保持理性的思考至关重要。
(二)影视传播影响调查
1.在对电视里的小朋友是不是比自己周围的小朋友漂亮的问题上,他们绝大多数人认为电视里的孩子是天生漂亮,天生有才能。这明显地表现出农村的儿童缺少必要的自信心,电视里的孩子是很漂亮,有才能,但是却没有人告诉他们,事实上他们也可以和电视里的孩子一样漂亮和一样有才能,只是缺少机会而已。在这方面,电视不是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而是削弱了。
在和谁在一起看电视中这个问题上,我们看到有很大一部分的小学生是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在一起看,现在的农村孩子虽然大部分时间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但是父母和孩子的交流却很少。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看电视的时候,好多是孩子跟着父母的兴趣在观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应该在父母的指导下看电视,实际上是父母对孩子如何观看电视几乎没有指导,孩子看电视时只能靠自己的能力来欣赏。而且他们也很少有机会自己单独看电视。
2.你觉得看电视或电影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吗?被调查者都认为看电视或电影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些帮助,但是认为没有作用的比例也不小。利用列联表分析没有发现在这个问题上地区因素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是我们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随着一天当中观看电视时间的增长,认为会对学习有帮助的比例在下降,而认为电视对学习没有什么作用的比例却在增加。在看电视或看电影到底在哪些方面会对你有帮助这个问题上,列前三位的分别是丰富词汇、激发学习动机、增加知识,在这个问题上,贵州和山东地区的被调查者出现了显著差异,贵州地区的被调查者列首位的是丰富词汇,而山东地区列首位的则是激发学习动机、丰富知识。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两地之间尤其是在信息传播方面存在着差异,贵州地区信息传播渠道单一,儿童主要依靠电视和学习外界的新词汇,而山东地区由于信息传播渠道多样,所以电视已经不再是他们学习新词汇的唯一渠道,电视对他们的影响已经从表面深入到内部。
3.在是否模仿电视中的人物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一半的小学生从不模仿,经常模仿的只有10%左右,在农村的广大儿童由于受生活环境因素的影响,性格都非常腼腆,即使他们有很强的模仿天赋,也由于他们的模仿经常受到的是周围的嘲笑(没有恶意的)而不是欢迎和鼓励而变得不好意思模仿。这样的心理使他们不敢大胆地把他们想表现的东西找机会表现出来。这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非常不利的。在这个问题上,本来我们以为应该是山东地区的被调查者会有更多的人经常模仿,但是数据分析的结果则恰好相反,山东地区的被调查者中从不模仿的比例是最高的,而贵州地区的被调查者中比例最高的是偶尔为之。
(三)影视鉴赏力调查
1.在是否真有猪八戒这样的人这个问题上,绝大多数的小学生是相信没有,猪八戒这样的人是想象的,这说明农村的学生在对虚拟的夸张的电视节目有比较明确的判断。而且在这个问题上不存在地区之间的差异。被调查的儿童大部分能分辨电视播放内容的真假,知道新闻是真实的,动画片、电视剧是虚构的。但调查中也发现约一成半有沉溺使用媒体倾向的儿童,他们的传媒判别能力明显偏低,而且有较强仿效媒体内容的倾向,例如存在的“在有意无意间去学习电视剧、电影或者漫画人物处理问题的方法”、“运用歌词、剧情或者电影角色,去处理自己的感情问题”等现象就是很好的说明。
2.认为影视作品中打人的行为对吗?在对待媒介中暴力问题上,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都表现出了较多的理性,有41.4%的被调查者认为对待坏人可以使用暴力,而有37.9%的人支持可以有选择地使用暴力。在这个问题上,两个地区之间也在0.05的水平上存在着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山东地区的被调查者更多地主张有选择地使用暴力,而贵州地区的被调查者则简单地支持对待坏人就可以使用暴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地社会发展程度上的差异,人们头脑当中的主观现实是社会客观现实的反映,社会发展程度越高,问题就越复杂,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提高。
经过几天的问卷调查、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式调查,我们发现电视给乡村带来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农村小学生通过电视这个窗口可以比以往更方便、更快捷地了解外面的世界。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适合农村小学生认知特点的影视作品和信息传播形式还是普遍偏少,他们对“9·11”事件、伊拉克战争等国际大事并不了解。家里是否接入有线电视对孩子获取信息量方面的影响很大,而且我们发现获取信息的多少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孩子的性格,就像我们在调查中遇到的姗姗那个个案。在专门为儿童制作的节目中,人们看到的也只是那些光鲜靓丽、口齿伶俐、多才多艺、优雅不俗的城市儿童,农村的小学生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目前大众传媒对儿童的影响在如下几个方面已经表现得非常突出了:早熟问题、媒体影响下的消费主义、暴力与少年儿童犯罪、价值判断的多元化、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等。目前这些问题在城市中已经有所体现,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媒介在农村的极大普及、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进一步减轻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儿童接触和使用媒介的时间和机会也会越来越多,因此目前在大城市已经出现的这些问题在农村中也会很快遇到。怎样才能降低和削弱大众媒介的负面影响呢?因噎废食?不许孩子接触媒介?这条路显然走不通,唯一的出路是我们只能积极的应对。了解农村儿童影视剧的观赏经验,可以为我们消除媒介的负面影响,提供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