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三才”整合法则
电视传媒竞争战略中,其战略思想的整个过程或者系统,处处贯穿着“易经学”的“太极之道”、“阴阳之道”、“三才之道”。其中,“三才之道”集太极、阴阳规律之大成,由其所衍生的战略指导思想缜密、微妙并圆满。在资源整合战略中,由“三才之道”所指导的“三才整合法则”,更是诠释了资源整合的奥妙。
什么是“三才”整合法则?
“三才”,简而言之,是对世界时间与空间的三际划分,也可以看做是事物三个核心的“结构框架”。总之,任何一个完整事物,都可以按“三才”的框架,将其划分为三个部分。《易经》中的八卦,就是由阴阳两种元素,按照“三才结构”分配,而产生的八种不同的卦象,或者说八种不同的规律、功能、现象。
由三才之道而衍生出来了“三才整合法则”。
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将资源进行了“三才结构”的划分,然后对其进行结构调整。
“三才整合法则”有两个核心要领:
一是在现有资源力不发生量的改变的情况下,通过将资源的结构进行调整,而改变资源力所产生的功效。
二是资源结构的调整,贵在知时、知位、知量。
结构问题看起来是“无形”的,但其却在驾驭“有形”,对于“有形”的外在有着决定性的统帅作用。只要善于从结构着手,去处理系统的战略问题、资源问题,就会抓住问题的“灵魂”。
在资源整合运筹中,利用对“资源结构”的调整,可以实现资源力的高度膨胀,这是资源整合中的重要手段与法则。
一个合理的资源结构,可以使现有资源“以一当十”,一百万可以做一千万的事,而一个不合理的资源结构,却是“以十当一”,一千万却只能做一百万的事。
那么,如何来调整合理的资源结构呢?
——天:整合资源力;
——人:借用资源力、外部资源力、共有资源力、无形资源力;
——地:现有资源力、内部资源力、独有资源力、有形资源力。
我在图7-2中用三个圆表示“三才资源结构”。
图7-2 三才资源结构
如上所述,在电视传媒中,一个不合理的资源结构,通常表现为,过多比例的资源着力点倒向了“三才图”中“地才”的一面。即“现有资源”、“内部资源”、“独有资源”等。
而一个合理的资源结构,通常是将资源着力点在“三个点”(三才)上进行均分。比如,电视传媒在“现有资源”、“借用资源”、“整合资源”三个点上,均等施力,而进行资源的整合。这里的“整合资源力”,是指对“现有资源”与“借用资源”之间进行协调的力。
三力的合一,将会产生让人难以意料的强大资源力。
对于三才资源结构之间比例的划分,应该遵循知时、知位、知量的指导原则,进行弹性的灵活调整。在不同的时期,资源结构的“三个点”,其着力的分配比例可以进行合理变化。如此则深得“三才资源整合法则”之“三昧”。
资源与成本的“一线之隔”
一位哲人说过:“最会省钱的人,最会花钱。”
电视传媒中,任何一项资源都有可能是成本,任何一项成本都有可能是资源。面对“资源”与“成本”的问题,电视传媒中的战略运筹者要用战略性的“阴阳思维”去看待它。
在电视传媒资源战略运筹中,其运筹者往往会被眼前的“效率最大化”所蒙蔽,从而失去更大的利益。
案例五
宁夏台省钱带来的台长被免
快进入新世纪时,宁夏电视台出了一件说小不小,说大不大的“事件”。
那是因为由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与宁夏电视台达成一项合作事项引起的。本来上海文广是好心,想用自己的人力、物力,甚至财力,帮助宁夏电视台快速发展。当然,上海文广也不光是支持合作方宁夏电视台,而且还想把宁夏电视台作为试验田,为自己今后有机会进入其他媒体积累经验,同时也会增加自己的收入。
而宁夏电视台则想利用上海文广的优势,带动和发展自己。所以把宁夏电视台的广告代理权全部交给上海文广经营。
这件事如果放在现在根本就不是什么事儿。可是,在那个年代,尤其是改革开放意识比较差、计划经济思想比较顽固的西部来说,“这不是把电视媒体恭手送给人家”、“这是典型的‘卖国求荣’”、“把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卖给有钱人”等等。
时任宁夏电视台台长的徐赛先生,不但被罢了官,而且还被停止一切工作。
上海文广的黎瑞刚还够朋友。他得知这个消息,对徐赛先生表示同情,并且邀请徐赛先生来上海工作。
徐赛先生实在没有办法在银川市待下去了,他应邀来到上海文广,在上海文广麾下担任了一个频道的总监。
这件事是中国第一件电视媒体变革中,以“牺牲”台长换来的极“左”思潮的结果。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但是却给人们留下了久久不能忘怀的记忆。
这件事还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本来是电视媒体“借脑”的好事,却落下一个“卖国求荣”的罪名。
这个例子还说明,这是一个典型的“省钱省来倒霉”的事件。
这是“低成本”造成的结果,造成电视台台长被罢官,被停止一切工作的惨痛教训。
资源与成本的三个参照系
电视传媒如何去衡量自己的“资源”或“成本”到底是不是真的资源或者成本呢?有三个重要的参照标准:时间、市场、竞争对手。
这三个重要参照点所构成的参照系,会解开这个答案。
一是时间参照点。
电视传媒一项资金投入的增加或者降低,要看其是为电视传媒赢取了时间还是失去了时间,以此来衡量是资源还是成本。如若因为资金或者其他资源投入的加大而赢取了“时间”,那么,这加大了的“成本”也是“资源”。如若因为资金或者其他资源投入的降低而失去了时间,那么,这个所谓的降低成本却恰恰是加大了成本。
时间是电视传媒最大的资源,拿资金去换时间,就等于是“拿小钱换取大钱”。
如前面讲的“传媒项目合作”案例,传媒项目运作者通过对合作方的大幅度让利,而获得了时间,把本来三年可以做到的市场,一年就做到了,传媒公司最终获取了更大的利益。这是以时间为标准参照系来进行“成本”衡量的。
二是市场参照点。
电视传媒一项资金投入的增加或者降低,要看其是为电视传媒赢取了市场还是失去了市场,以此来衡量是资源还是成本。如若因为资金或者其他资源投入的加大而赢取了“市场”,那么,这加大了的“成本”也是“资源”。反之,如若因为降低了“成本”的投入而失去市场,那么,反而是大大地加大了成本。
上面刚刚提到的“省钱带来的台长罢免”案例中,这家电视传媒以为节约了自己的投入,就是降低了“成本”,但是,却忽略了这个“成本”的损失惨重,反而导致它失去了发展的市场和时间。
三是竞争对手参照点。
衡量一个电视传媒资源与成本问题,还要用竞争对手来参照。如若成本的降低或者增加,在战略上实现了超越竞争对手的目的,其成本无论是增加还是降低,都是“资源”,反之,则是“成本”。
电视传媒人才、效率、市场等等评估系统,都要以竞争对手为参照才能为其定性。比如,广告部门某个员工,一个月可以销售100张广告单,广告价值4000万元,业绩评估部门评估这个员工是人才,或者是“强力资源”。但是竞争对手单位的员工,一个月可以销售150张单,广告价值是6000万元,那么自己的员工还是“资源”吗?显然已经成了“成本”。因此,对于资源还是成本的衡量,还要放到竞争对手的参数中去认证。
成本管理是电视传媒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一定要在时间(资源)、市场、竞争对手三个参照系下,做到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成本与资源本来就是一线之隔,只有资源战略运筹者的眼光时刻着眼于战略三要素(资源、竞争、市场)之上,才能在核心上把握资源与成本的微妙内涵,这也是易经学战略思维中,阴阳思维与“三才”思维在资源战略运筹上的生动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