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坚持说理的基本原则
这里所说的说理基本原则,指围绕立论说理和说理要看对象这两个原则。
围绕立论说理的原则
评论的说理,就是用论据证明和说明论点的过程;立论则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立论说理,包括两个层次:围绕立论组织论点,即按体现立论思想的需要设置论点,根据论点间的逻辑关系安排表达次序和角度;围绕论点组织论据,即根据论点的要求,选择、配置和表述论据。广播、电视评论在体现这个说理原则方面的特殊要求,主要是:
——务必少而精当 少而精当重点是精当,即论点切中要害,论据“一以当十”。《莫把“衙门”抬下乡》(10)只有一个论点、两个概括社会现象的论据,却给人以言简意丰、切中时弊的深刻印象,这种效果当然有文字表达的功夫,但从根本上说,却主要来自作者对形式主义作风种种危害的真切感受。所以,少而精当的关键在于认真研究实际,善于分析事物,并在这个基础上恰当地弃伪存真、弃芜存菁。而在写作和制作方面,则要求:(1)尽可能突出重点,能够用一个论点体现立论思想时,千万不要节外生枝;能够用一件材料说明问题时,切勿罗列其余,即使那些音响或画面来得不易也要舍得割爱;(2)有节制地运用音响和同期声,这类材料再现能力强,但有时不很精练、准确,所以要慎重选择、剪裁,防止多而滥的现象;(3)力求画面典型、集中、完整,声画配合紧密。广播、电视评论离不开音响和画面,怎样在声、画运用上体现少而精的要求,是一个远未解决的问题,仍然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
——力求顺乎思路 这是基于适应视、听需要的特殊要求,指在合乎逻辑、顺理成章的基础上,力求表达与受众的一般思路相一致。根据优秀作品的经验,形成顺乎思路的表达,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尤为重要的是:适当分解论点,组成前后紧密衔接的说理层次;具体表述论据,力求事理结合、虚实相间;尽可能运用受众熟悉的语言表达方式等。这些问题在第三、四章中都已结合作品作了必要的阐述,这里就不赘述了。
说理要看对象的原则
这个原则,前面也已反复从不同的侧面强调过,这里再集中起来扼要说一说。看对象说理主要看三个方面:
——看受众的需要 包括面对当前客观实际,受众关心什么?为什么关心?有些什么想法或疑难?为什么产生这些想法和疑难?怎样为他们解难释疑?等等。这些都是评论选题、立论以及确定说什么理、怎样说理的重要依据。当然,强调看受众的需要,并不意味可以置那些听众暂时还没有意识到的重要问题于不顾。但就是对这类问题的论述,也必须同受众切身利害联系起来,才能唤起他们的关心,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条块分割的危害,如果单纯从工作的角度去论述,恐怕就难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心;而像《“三国四方”何时拆除篱笆墙》那样,利用若干群众体会得到具体事例(如楼上楼下打电话需要通过长途、千里迢迢购入的农机配件竟是本镇产品等)来论述,则不仅可以引起观众的兴趣,而且还可能因感同身受而引发更多的联想和思考。
——看听众的接受能力 所谓接受能力,是思想水平、文化基础、社会阅历、生活经验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表现,也就是邹韬奋先生所说的“容受可能性”。广播听众、电视观众面广,接受能力差别很大;广播、电视评论要赢得更多的受众,它的立论基调、说理的思想理论高度和抽象程度,就不能不从多数受众的实际接受能力出发。强调这一点,绝非迁就,更不是放弃思想理论原则,而是坚持原则以及引导和提高受众接受能力的必要前提。
——看听众的接受习惯 听众的接受习惯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共同性是由思维的一般规律决定的,主要表现为喜爱短小精悍、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作品;这是构成受众接受习惯的主要因素。当然也不能无视受众的特殊接受习惯,但这要与论题的性质和节目类型联系起来考虑。如,在新闻节目中播出的评论,重点应当放在从内容到形式,力求适应多数听众的共同接受习惯方面;而在专题节目或评论性节目中播出的评论,则需要适当注意与论题关系特别密切的那部分受众的特殊接受习惯,《庄户人也要讲究语言美》作为“对农村广播”节目,那样处理当可以收到让农村听众听得入耳入脑的效果。
在广播、电视评论中坚持看对象说理的原则,固然需要讲究方法,但最根本的是牢固树立为多数受众服务的观念,密切与受众的联系;加强经常性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社会脉搏和受众注意重心。解决了这两个根本问题,也就不难找到看对象说理的恰当方式和方法了。
思考题:
1.试述围绕立论说理这一原则的主要要求。
2.为什么要强调“看对象说理”的原则?这一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3.说说你对在广播或电视评论体现“看对象说理”原则的想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