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当前搞好党报群众工作的重大意义
除了学术意义外,当前搞好党报群众工作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报群众工作与和谐社会构建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群众工作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实践证明,群众工作搞得好,对其他各项工作都有促进作用,而且群众工作本身就与其他各项工作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56],提出了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虽然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其中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中国社会科学院2008年9月发布的《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认为,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冲突是我国社会和谐稳定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只有16.3%的人认为“我国各个社会群体间没有冲突”,67.9%的人认为有冲突,其中有44.9%的人谨慎地认为有一点冲突。这说明,原本可能潜在的群体利益矛盾正在逐渐显化,成为被意识到的社会利益矛盾。在贫富关系、劳资关系、干群关系、城乡关系、脑体关系等一系列基本社会关系中,在“群体差异”方面50.68%的人认为贫富关系差距最大,但在“群体冲突”方面有28.26%的人认为干群之间最容易出现矛盾和冲突,是最容易出现冲突的社会关系。报告认为,我国现阶段和谐稳定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来自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此次调查中发现,对社会稳定有重要影响的十大社会问题依次为“看病难、看病贵”、“就业失业问题”、“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问题”、“贪污腐败问题”、“养老保障问题”、“教育收费问题”、“住房价格过高”、“社会治安问题”、“城乡/地区差距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报告认为,这些含盖民生、发展、社会安全、社会差距的问题都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最容易引发具有普遍性的社会不满情绪。[57]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当前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还比较多,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还很艰巨。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中,《决定》明确指出,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如果那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到其他问题的解决,进而影响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整体目标的实现。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制度层面、政策层面等方面的因素外,群众工作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的原则中,“以人为本”是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既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也是对群众工作的基本要求。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而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问题上,新闻媒体的地位和作用又尤其重要。《决定》明确提出,“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这实质上是对新闻媒体群众工作的具体要求。
党报作为我国新闻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群众工作中扮演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这是由党报的性质和当前的传媒环境决定的。党报是各级党委的机关报,是党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的喉舌,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这种性质要求党报既要及时准确地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又要及时正确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如何使党的政策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如何使人民群众的情况成为党和政府决策的依据,这里面除了看宣传艺术方面的功底外,更要看群众工作的功底。
群众工作做得好不好,不仅关系到宣传质量高低和宣传效果的优劣,而且直接关系到党报的生存发展。如果群众工作做不好,党报也就会失去群众基础,缺乏群众支持,群众远离党报,党报的新闻宣传就成了孤芳自赏,自然也就谈不上对群众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党报群众工作做不好,而其他报纸,甚至其他媒体的群众工作做得好,对于本来就在报业改革中面临困难的党报来说,读者的批量流失,势必给党报的生存带来威胁。
相对于非党报和其他类别的媒体来说,党报搞群众工作有自身的资源优势。一是权威性优势。机关报的身份决定了党报比其他报刊在信息发布、政策诠释、舆论监督等方面更具有权威性,而这些又是与群众工作密切相关的。群众评判党报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参数是看党报说话算不算数,有多大作用,而党报比非党报对群众来说在很多方面都更有效,这是群众信赖党报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公信力优势。与市场类媒体有偿新闻、虚假新闻、凶杀新闻、明星绯闻泛滥成灾不同的是,党报在新闻内容方面一直比较纯洁,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有较高的公信度,可信是人民群众对党报的基本评价。三是人才资源优势。与市场类媒体编辑记者流动性强不同的是,党报有一批政治素质过硬、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新闻人才,这些人才无论对于搞群众工作还是其他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四是群众工作经验优势。与市场类媒体一味抢新闻、找卖点、寻轰动不同的是,党报一直比较重视群众工作,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都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很多历史经验在今天仍然有现实价值。
而当前的媒介生态中,党报搞好群众工作又具有责无旁贷的特殊意义。虽然我们一直强调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二位,可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很多报纸为了经济效益不惜牺牲社会效益,更别说把精力放在“费力不赚钱”的群众工作上。市场类报纸如此,商业网站更是如此,而电台、电视台搞群众工作又不具有党报的优势,加上广播的实际收听率很低,电视稍纵即逝的信息传播特点不利于保存收藏,因此,党报的群众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党报群众工作与民主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管理国家的政治制度。中共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在谈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说,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胡锦涛从六个方面谈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措施,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他说,“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58]把舆论监督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联系起来,这是对舆论监督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
而舆论监督又是党报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党报作为各级党委机关报,其权威性、政策性、指导性比其他报纸强,党报搞舆论监督更有优势。结合十七大精神,党报舆论监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思路。
其一,要实现从事无巨细、平均用力向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转变,舆论监督要突出对权力监督这个重点。十七大报告指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社会发展到今天,建立科学有效的反腐倡廉舆论监督体制,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践行“三个代表”,有效遏制腐败和努力把反腐败关口前移的一项重要工作。[59]“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再一次明确了舆论监督的对象是“一切权力机关和组织”。十七大报告中专门有一段提到反腐败的问题,党和政府对廉政建设很重视,舆论监督在廉政建设中要发挥积极的作用。
其二,要实现从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的转变,强化对过程的监督。十七大报告指出的“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就是让政府的信息公开化,也就是让舆论监督参与到决策和权力执行过程中来。以往的舆论监督常常是事后监督,收效已经不是很大。根据十七大报告的精神,改变以往传媒监督的运行规制,应当提上议事日程了。[60]另外《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也使得舆论监督能够师出有名,便于从源头上遏制和预防腐败。[61]随着政府信息的公开,舆论监督的观念也需要跟着转变。政府信息的公开,让舆论监督不再是事后监督,舆论监督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这给了舆论监督发挥重要作用的更多空间。
其三,要实现从个别媒体单打独斗向多部门、多媒体联合作战的转变,积极开展联合监督形成监督合力。十七大报告强调“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那么舆论监督就要同其他形式的监督密切配合,开展联合监督。其他形式的监督包括纪检监察机关牵头的党政监督、人大牵头的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和统战部门牵头的民主和民主党派监督、信访部门牵头的群众监督等;前三项监督都有权力背景,舆论监督在配合这些部门监督工作的同时,要善于借助这些部门的力量,促进舆论监督所涉及问题的解决;对于群众监督,十七大报告明确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那么舆论监督就要善于听取群众意见,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除跟其他形式监督配合开展联合监督外,党报舆论监督还应重视媒体间的合作,以此来增大舆论监督的威力。
其四,要实现从等客上门向主动出击的转变,打好舆论监督的主动仗。过去我们习惯从群众来信、来电、来访所反映的情况中寻找新闻线索来搞舆论监督,线索情况对党报舆论监督的数量和质量起决定作用。随着媒体种类和数量的增多,群众反映情况的渠道多了,舆论监督的线索也分流了,一些党报的舆论监督呈现弱化趋势。要改变这种情况,党报就不能再一味等客上门,而是要主动出击。而十七大后《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政策法规的施行,又为舆论监督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党报群工部的编辑记者应认真学习这些政策法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去发掘新闻线索,搞好舆论监督。
当然,我们说党报舆论监督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要,并不是说党报群众工作就只能从这个方面来为民主政治建设服务。同样,信息服务作为党报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党报也可以从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等进行政策法规方面的服务性宣传。不过,从党报群众工作跟民主政治建设的结合点来看,还是要突出舆论监督这个重点。
(三)党报群众工作与国际舆论斗争
在国际新闻传播中,政治舆论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由于新闻具有地缘中心性和民族中心性,西方国家记者无疑带有民族和国家的偏见。由于存在意识形态对峙和国家利益冲突,无论中国怎么抗议、公关,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媒体和记者对中国的偏见、不友好和对抗是很难改变的。[62]西藏问题、台湾问题、人权问题、中国“威胁”论等,一直是近年来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国际舆论斗争的焦点。特别是随着网络媒体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流动加速,国际舆论斗争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党报作为我国新闻舆论宣传的主力军、主阵地和主渠道,理应在国际舆论斗争中扮演重要角色。可是,党报群众工作如何跟国际舆论斗争发生联系呢?主要联系有两个方面:
一是国外媒体的歪曲报道不仅误导世界民众对中国的看法,而且有可能影响我国群众对事件真相的认知。世界各地有不少华人华侨,他们的主要信息来源是西方媒体,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影响他们对祖国的某些看法,这些看法又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给他们在国内的亲戚朋友;如果这些有海外背景的国内民众不辨是非,对西方媒体歪曲报道的错误舆论进行大范围传播,势必影响正确舆论导向,危害社会稳定。这是国际舆论斗争中错误信息的传播渠道之一。就是没有海外背景的中国民众,他们也越来越关注海外媒体对中国的看法,许多外语基础比较好的人通常都要浏览不少国外新闻网站,而且国外不少新闻网站也开通了中文版,普通中国民众也能无障碍浏览。如果国外媒体歪曲报道的错误舆论通过无鉴别能力的中国民众进行广泛传播,对我国舆论导向的负面影响是十分突出的。这是国际舆论斗争中错误信息的传播渠道之二。如果说在国际舆论斗争中向海外民众传达正确信息主要通过外宣报道来完成,那么对国内民众如何抵制错误舆论的不良影响,则要靠对内报道来完成。各级党报的主要报道任务是对内报道,而对内报道中公众舆论引导又是党报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是国际舆论斗争往往都有国内根源。以2008年西方媒体关于西藏拉萨“3.14”骚乱事件的歪曲报道为例,不少西方知名媒体都卷入其中,让人瞠目结舌。3月17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在网站上刊登题为“藏人描述持续骚乱”的报道,所用配图是西藏当地公安武警协助医护人员将骚乱受伤人员送进救护车的场景。然而BBC给出的图片说明却写道:“在拉萨有很多军队”,似乎完全没有看到救护车上大大的“急救”二字。在《泰晤士报》等媒体的报道当中,“军事镇压”、“武力管制”、“藏人被杀数百人”等文字随处可见,全然不顾事件的骚乱本质和事实真相。同样在17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法新社在各自网站上使用了一张描述一辆车正向两名平民驶来的图片,虽然CNN网站的图片说明写的是“藏人向军车投掷石块”,但图中却看不见类似场景。事实上,当时军车旁有约10名暴徒在向军车投掷石块,只是CNN和法新社未选取这种客观描述暴徒恶行的照片。类似的“张冠李戴”还有不少。德国《柏林晨报》网站18日将一张西藏公安武警解救被袭汉族人的照片硬说成是在抓捕藏人;美国福克斯电视台网站刊登图片称,中国军人将藏人抗议者拉上卡车,可图片中明明是印度警察。德国NTV电视台也在报道中将尼泊尔警察抓捕藏人抗议者说成是“发生在西藏的新事件”[63]。其实,国外反华势力一直都在支持藏独分子,之所以在拉萨事件报道上不惜牺牲自身公信力大做文章,就是想借此制造混乱,破坏北京奥运会。这个事例说明,每逢中国举办重大活动之时,都是一些西方媒体炮制反华舆论的高发期,我们要有应对国际舆论斗争的充分准备。就“3.14”拉萨事件而言,骚乱前后群众情绪的引导与抚慰,歪曲报道出现后的真相澄清,都是在做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危机事件处置的最终效果。党报作为权威性、公信力强的媒体,理应在化解危机中担当重任。
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党报群众工作也应承担应对国际舆论斗争的重要职责。那么,党报群众工作如何应对国际舆论斗争呢?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这个问题。
首先,在常态环境中注重社会舆论的疏导和群众矛盾的化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周永康2008年12月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在源头治理、妥善处置上下工夫,依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群体性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和群体性事件的诱因,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64]其实,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和群体性事件的诱因,既是党政机关的职责,也是新闻媒体的职责。特别是各级党报,更要做好常态环境中社会舆论的疏导和群众矛盾的化解。媒体有环境监测的功能,对于党报群众工作而言,就是要密且关注社会舆论环境的变化,发现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诱因,既要正面疏导,又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对于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党报群众工作者要本着化解矛盾的目的促成问题解决。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那种以为把什么事情都搞大就能促成问题解决的想法是错误的。党报群众工作任何时候都要把握一个尺度,只能化解矛盾,不能激化矛盾,更不能把矛盾扩大化。
其次,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要做好公众情绪抚慰和社会舆论引导工作。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公众的信息需求异常活跃,如果媒体传播渠道不畅或者信息不对路,人际传播必然盛行,谣言四起,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诱发群体性事件。这个时候,作为权威媒体的党报应该在第一时间发出正确的声音,引导社会舆论。如果说党报时政要闻主要从政府层面及时传达信息引导舆论的话,那么党报群众工作则应该着眼于从群众层面及时了解群众的意见、传达群众的声音、抚慰群众的情绪,架起政府与群众信息沟通的桥梁。危机事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危机我们不知所措,如何化解危机,对于党报群众工作而言,同样有很多事情要做。
最后,国际舆论斗争来临时要积极应对。尽管我们在常态环境中注重了社会舆论的疏导和群众矛盾的化解,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也做好了公众情绪抚慰和社会舆论引导,但是国际舆论斗争还是有可能发生,因为国际反华势力亡我之心不死,总要千方百计挑起事端、歪曲事实、编造谣言,损毁我党、政府和国家的形象。国际舆论斗争是不可避免的,当国际舆论斗争来临时,作为主流媒体的各级党报应积极应对,要第一时间澄清事实真相,遏制谣言传播。
(四)党报群众工作与新兴媒体传播
被誉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和被誉为“第五媒体”的手机等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既有的媒体传播格局,使传统媒体面临巨大的挑战,而且也改变了陈旧的传播观念,为媒介融合带来了新的机遇。据2009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3.38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普及率达25.5%;中国网民规模继续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比上年同期增长了8500万人,同比增长36.60%,在2009年上半年,中国网民数量净增量为4000万人;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中的45.9%在过去半年曾经使用手机上过网,手机网民规模达到1.55亿人。[65]据工业与信息化部2009年9月2日发布的7月份我国通信业运行情况显示,前7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累计增长6140.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已达到7.03亿户。[66]
面对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作为传统媒体的党报,其群众工作不仅不能无视新媒体的存在,反而要正视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断创新党报群众工作。在新媒体语境中,党报群众工作至少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其一,新媒体传播平台的运用。党报群众工作传统的信息来源渠道主要有群众来信、来电、来访等,可是随着互联网和手机普及率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不习惯用原有的方式向党报反映情况,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在线聊天、网络论坛等方式越来越被推崇。为了扩大党报群众工作的信息来源,除信访接待和热线电话外,还应该推出手机短信、电子邮箱、QQ及MSN、BBS等信息接收渠道。党报群众工作传统的信息发布渠道是群工部负责的版面,可是由于受到版面容量、发稿时限、出版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信息很难及时有效地满足群众需求。而互联网有海量容纳信息的优势,手机也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接收终端,党报群众工作完全应该把网络和手机当成重要的信息发布平台,来弥补其自身不足。
其二,新媒体传播优势的嫁接。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互动性强等优势,对于前两个优势,党报群众工作可以通过新媒体传播平台来整合。而要嫁接新媒体互动性强的优势,就要求我们革新党报群众工作新闻的采写方式。党报群众工作新闻的传统采写方式是:群众反映→记者调查→有关部门答复→问题得到解决,尽管这种方式也帮群众解决了许多问题,但对各方意见的反映往往是不充分的,更谈不上对其他人意见的反映;而且这种方式采写的党报群众工作新闻,在快捷的新媒体面前没有优势可言,再说不少新闻网站的群众工作也很有起色,对党报群众工作已经构成竞争。党报群众工作新闻应该充分嫁接新媒体互动性强的优势,从新闻的深度和观点的提炼上下功夫。其采写方式可转变为:群众反映(信息上网)→网友对反映情况的看法→记者调查→有关部门答复→记者采访初稿(稿件上网)→网友对记者初稿涉及问题发表看法→记者综合各方意见完成定稿→发表党报群工部版面。这样,党报群众工作新闻的可读性就大大增强了。
其三,对新媒体传播舆论的引导。我们说党报是社会主义舆论宣传的主渠道、主力军、主阵地,既包括时政要闻、经济新闻等“规定动作”的宣传,又包括群众工作等“自选动作”的宣传。就规定动作宣传而言,党报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可是,自选动作宣传就不一定了,且不说都市类报纸红火的热线新闻分流了党报群众工作的相当一部分信息来源,就是网络舆论中的大量内容也是党报群众工作没有涉及的。不对网络舆论引导产生作用,很难说党报群众工作在舆论引导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何况,网络媒体中BBS、博客等内容往往由于把关不严,存在舆论导向偏差。如果放任错误舆论广泛传播,势必对社会主义舆论宣传造成不良影响。手机媒体除作为新闻信息接收终端外,更多是一种人际传播工具,一些信息借助手机通过人际传播必然变形,难免出现舆论导向偏差。因此,无论网络传播还是手机传播,都非常有必要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而党报群众工作切入新媒体传播舆论引导,刚好可以弥补自身信息来源的不足。在加强对新媒体传播舆论监测的基础上,我们可把其中的重要信息作为党报群众工作选题进行策划,以达到引导舆论的效果。
(五)党报群众工作与党报发展转型
改革开放30年来,从报业经营的角度来看,党报发展经历了三次转型。
第一次转型是从“财政依赖型”转换成“自主探索型”。改革开放前,党报发展完全依靠财政拨款,尽管上世纪50年代初期报业也进行了市场化实践,但是由于整个国家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广告份额非常有限,因此这次市场化持续时间不长,影响也不大。改革开放初期,报业又开始市场化实践。1978年末,《人民日报》等首都数家新闻单位联合给财政部打报告,要求试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经营方针,希望通过适度的自主经营获得一些经济收入,以弥补财政补贴之不足。1979年1月28日,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率先刊登了“文革”后的第一则广告。报业的这次市场化探索比较成功,不少党报实现了财政“断奶”。据1994年的统计,全国绝大部分省级以上的党委和政府机关报以及二分之一左右的地市一级党委和政府机关报均结束了吃“皇粮”的历史,走上了“独立核算,盈余留用”的自我发展道路。[67]
第二次转型是从“自主探索型”转换成“子报供养型”。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许多党报都创办了都市类报纸。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商品流通越来越活跃,市场广告份额日益增大,一大批都市类报纸完全靠市场求生存求发展,成为这一时期报业发展的一道景观。与此同时,许多党报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都在大幅下滑,亏损面也在逐步扩大,党报收入亏空大都靠子报经营收入贴补。“子报养党报”、“集团养党报”,依然是当前不少党报的生存模式。
第三次转型是从“子报供养型”转换成“分类管理型”。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媒体种类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自2005年以来,我国报业经济处于整体下滑态势。特别是受到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不少行业增速放缓,广告投放量大幅下降。尤其是报业广告投放大户房地产行业受金融危机波及更为明显,势必制约报业广告收入的增长。何况,“子报供养型”模式既不利于党报挖掘自身潜力谋发展,又会加重子报负担,降低党报集团(报社)的整体抗风险能力。离开了子报的经济支持,既不能简单地把党报推向市场,更不能把党报还原到“财政依赖型”,那么,就应该对党报实行分类管理,在享受国家关于党报发展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为党报制定单独的考核指标,这一指标既包括社会效益指标,又包括经济效益指标。而且,从我国现行文化体制改革政策来看,也主张对党报进行分类管理。因此,“分类管理型”将是党报发展的大趋势。
那么,三次转型跟党报群众工作有什么关系呢?在“财政依赖型”时期,单纯强调党报的社会效益,而群众工作又是党报“自选动作”新闻宣传中最能凸现社会效益的部分,因此这个时期党报群众工作普遍都搞得不错。在“自主探索型”时期,虽然经济效益成为党报发展的重要指标,但是这个时期报业竞争不充分,党报赢利前景看好,以凸现社会效益为主的群众工作未受大的影响。在“子报供养型”时期,党报大面积亏损,在盲目市场化观念的诱导下,一些党报卸下了群众工作这一“重负”,以期成功走向市场;殊不知,市场化道路上成功的党报寥寥无几,而党报群众工作则受到严重影响。
党报发展步入“分类管理型”时期,党报群众工作应该回归重要地位。原因在于,党报群众工作不仅能够凸现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还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分类管理背景下,党报承担的规定动作宣传任务很重,就这部分内容而言,党报自主创新空间比较有限。而群众工作则属于自选动作宣传任务,只要不违背宣传纪律和新闻规律,党报完全可以充分挖掘创新潜力,取得两个效益的双丰收。《四川日报》群工新闻版面“服务热线”在强化舆论监督的同时,深化、细化政策法规服务,不仅稿件多次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而且还吸引了泸州老窖等知名企业前来做题花广告、赞助头条新闻大赛,为报社赢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以及反腐败力度的加大,舆论监督必然越来越受到重视,党报舆论监督的作用和地位将越来越突出。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都市类报纸走俏市场,其拳头产品就是舆论监督和民生新闻,而这两方面内容刚好属于群众工作范畴。党报舆论监督的权威性非都市类报纸能及,党报服务性群工新闻的政策性和指导性也具备其他报纸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党报完全能够凭借自身优势切实搞好群众工作,在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注释】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72页。
[2]新华汉语词典编委会:《新华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4年版,第248页。
[3]苗力田、邬沧萍:《英汉人文社会科学词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30页。
[4]柳闻:《文汇汉英大众传播词库》,文汇出版社2000年版,第81页。
[5]吴光华:《汉字英释大辞典》,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3页。
[6]陈业劭:《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3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
[7]宁树藩:《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2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071页。
[8]陈业劭:《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3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
[9]同②,第5~6页。
[10]同②,第7页。
[11]陈业劭:《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3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57页。
[12]同上,第505~506页。
[13]同上,第501页。
[14]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新闻年鉴》1998年卷,中国新闻年鉴社1998年版,第28页。
[15]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新闻年鉴》2001年卷,中国新闻年鉴社2001年版,第50页。
[16]《新华汉语词典》编委会:《新华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4年版,第1030页。
[1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137页。
[18]苗力田、邬沧萍:《英汉人文社会科学词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5页。
[19]吴光华:《汉字英释大辞典》,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87页。
[20]同①,第1038页。
[21]《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研究网,http://myy.cass.cn/file/200512123025.html
[22]金炳华:《哲学大辞典》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77页。
[23]杨继绳:《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报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1页。
[24]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29页。
[25]同②,第544页。
[26]沈冲等:《十年来的理论、政策、实践》第1册,求实出版社1988年版,第200页。
[27]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499页。
[28]《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9]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8页。
[30]张希贤:《群众工作》(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实务丛书),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31页。
[31]《中国积极就业政策着力解决转轨时期历史遗留问题》,来源:中国网,http://big5.china.com.cn/city/zhuanti/zjy/txt/2006-10/04/content_7213221.htm
[32]《中国统计年鉴》(2008),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8/indexch.htm
[33]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
[34]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70-173页。
[35]张希贤:《群众工作》(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实务丛书),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35页。
[36]张希贤:《群众工作》,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35页。
[37]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
[38]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年鉴》(2008),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
[39]王明国:《“新闻群众工作学”简论》,《新闻记者》2001年第12期。
[40]《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5页。
[4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5页。
[42]张希贤:《群众工作》(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实务丛书),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53-170页。
[43]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四川日报》2003年7月2日第1~2版。
[44]王明国:《“新闻群众工作学”简论》,《新闻记者》2001年第12期。
[45]张芳杰:《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牛津大学出版社(香港)1984年版,第69页。
[46]《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2009/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站,http://www.cnnic.net.cn/
[47]〔美〕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王晓珏、宋伟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31-38页。
[48]葛烈勃涅夫等:《报纸编辑部的群众工作》,三联书店1950年版。
[49]王秉亭:《党报群众工作四十年》,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0]宋廷亮:《党报群众工作——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新闻采编》1996年第1期。
[51]倪同永、凌坚:《以创新精神做好新时期党报群众工作》,《新闻战线》2006年第1期。
[52]童勤:《新时期党报群众工作的着力点》,《新闻实践》2006年第6期。
[53]葛诗畅:《党报群众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特色》,《新闻窗》2006年第3期。
[54]李明建:《报纸群众工作在新时期的六个作用》,《新闻战线》1995年第2期。
[55]王明国:《“新闻群众工作学”简论》,《新闻记者》2001年第12期。
[56]《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7]滕兴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面临两大挑战》,《中国青年报》2008年9月12日第6版。
[58]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9]《当今反腐倡廉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读十七大报告“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取得实效”有感》,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http://bbs.people.com.cn/postDetail.do?id=84023205.
[60]陈力丹、李冠礁:《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新闻和宣传工作的新思维》,《今传媒》2007年第12期。
[61]曹鹏:《〈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新闻传播业的意义》,《新闻记者》2007年第6期。
[62]匡文波:《网络传播中的国际舆论斗争》,《中国记者》2001年第3期。
[63]林中洋、蔡雄山等:《部分西方媒体炮制不实西藏报道》,来源:新浪网据环球网,http://news.sina.com.cn/c/2008-03-21/232315198898.shtml.
[64]周永康:《要最大限度减少群体性事件诱因》,来源:新浪网据中国新闻网,http://news.sina.com.cn/c/2008-12-17/174316867306.shtml.
[65]《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报告》(2009年7月),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站,http://www.cnnic.net.cn
[66]《我国手机用户突破7亿》,来源: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
[67]唐绪军:《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第11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