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抓住政策法规重点

抓住政策法规重点

时间:2023-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抓住政策法规重点与都市类报纸相比,在处理突发新闻方面,党报一定程度上存在反映滞后和阅读延时的不足,没法与都市类报纸正面交锋。从操作层面来看,细化政策法规服务首先要在党报群众工作部门负责的版面上开设“政策导航”、“法规咨询”方面的栏目,向广大群众提供政策法规服务。

二、抓住政策法规重点

与都市类报纸相比,在处理突发新闻方面,党报一定程度上存在反映滞后和阅读延时的不足,没法与都市类报纸正面交锋。而党报在政策法规方面的权威性、指导性和公信力,又是其他报纸所不及的,加之政策本身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党报群众工作围绕政策法规做文章,不失为扬长避短的好举措。这样,既能体现党报群众工作的特色,又深化和细化了政策宣传,是对时政新闻报道有益的补充。那么,党报群众工作如何抓住政策法规这个重点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细化政策法规服务

一说到党报,人们都要很自然地说到它的权威性、指导性这一“高高在上”的一面,而忽视其服务性、实用性这一“平易近人”的一面。党报要实现“三贴近”和“两满意”,必须重视其新闻信息服务性、实用性的一面。有人认为,党报在服务性上做文章包括“思想观念上的服务”、“方针政策上的服务”、“科学知识上的服务”、“生活消费上的服务”四个方面。[3]不过,党报在服务性方面最核心最有优势的还是政策上的服务。过去党报上登的政策法规很多,往往都是以公告形式刊登,缺乏联系实际的详细解读,服务功能不强;登了就登了,对于之后的一些情况,以及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关注不够。我们认为,强化党报的服务功能,关键是要细化政策法规服务。所谓细化政策法规服务,就是要把新闻的角度调整到满足群众需要,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层面上去。

从操作层面来看,细化政策法规服务首先要在党报群众工作部门负责的版面上开设“政策导航”、“法规咨询”方面的栏目,向广大群众提供政策法规服务。当然,版面空间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的咨询都可以见报,而且类似的问题也不能重复见报,因此,党报群众工作细化政策法规服务的第二个环节是做好非报道咨询。对于那些群众咨询的政策法规问题,不管能不能见报,都要尽可能给予满意的答复。非报道咨询往往是个别的,如何让个别性的咨询产生普遍影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报道咨询,也往往是反映问题的群众和碰到相关问题的群众关注得多一些,再说不是所有的群众都能每天看报,更不可能看了之后都能收藏报纸或者把相关问题都记下来,对于这方面的政策法规咨询也存在一个使用价值的再开发问题。而互联网刚好可以整合报道咨询和非报道咨询,拓展党报政策法规咨询的普遍价值和重复使用价值。那么,党报群众工作细化政策法规服务的第三个环节就是如何借助互联网优势,实行在线咨询服务。

(二)重视政策法规解读

政策法规出台的时候,各级党报往往要依据各自定位对部分政策法规全文刊发或摘录选登。这是党报政策法规宣传的第一个层面。当然,党报群众工作不能停留于此,还应该结合现实问题对政策法规进行解读。譬如新的《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后,现实问题比相关条款的规定要复杂得多,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是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需要党报做好具体的解读工作。党报群众工作部门应定点联系一些律师、法学专家、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既可以请他们对政策法规条款进行全面解读,也可以请他们就某个具体问题进行解读,还可以经常性请他们值守党报群众工作部门的热线电话直接接受广大群众的政策法规咨询。

(三)强化政策法规监督

政策法规宣传是党报的强项,如果能够与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对各级各类部门在执行政策法规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漏洞及违规操作进行有效监督,既监督了违法违规行为,又宣传了有关政策法规,实在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就为新闻媒体从事政策法规方面的舆论监督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更加重视对政策法规执行过程的监督。“过程的监督比结果的监督更有效,事后监督是一种马后炮式的监督,往往于事无补,而事中监督能使司法人员警醒。”[4]“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就是让政府的信息公开化,也就是让舆论监督参与到决策和权力执行过程中来。以往的舆论监督常常是事后监督,收效已经不是很大。根据十七大报告的精神,改变以往传媒监督的运行规制,应当提上议事日程了。[5]当然也不能说事后监督不重要,因为这必定能够使既成事实的违法犯罪行为受到应有的处罚,对相关问题有警示作用。不过,我们应该更加强化过程监督,尽可能把问题暴露在萌芽状态,尽可能降低不必要的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