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电视体育节目的制作要求
一、消息类体育新闻和专题类体育新闻的制作要求
消息类体育新闻和专题类体育新闻除了报道内容是和体育有关外,其制作要求和一般新闻和专题节目制作的制作要求类似,但同时由于体育这个内容范围的界定,使得与其相关的采访、编辑等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要求。
1.拍摄时要注意画面的叙事能力和冲击力
电视机前的观众不能像现场观众那样在整个比赛场地中自由地挑选自己的目标,他是被摄像、导播等一系列制作人员引向特定的内容,从而也引导了他们的注意力和情感。他们自己不能选择焦距,镜头的运动、景别的变化,而是通过镜头的引导来聚焦物体、事件、动作、人物,甚至是一些细微反映。这就要求拍摄时反应快、机位稳、抓拍及时,镜头到位。体育的动感性很强,所以体育新闻节目画面就必须反映出这样的动感,善于运用推、拉、摇、移等各种运动镜头和各种景别的镜头达到叙事的目的。
体育比赛本身是充满刺激性的,这表现在它的紧张激烈和悬念性,要特别注意抓拍一些有张力的特写画面,如运动员相互鼓励的一个细微的动作,场上观众想看又不敢看的细微表情,运动员、教练员、看台上观众的表情等。
2.善于运用现场音响
现场音响具有其他表现形式所无法比拟的真实、自然、感染力强等特点。对于体育新闻来讲,现场音响能够最真实地反映赛场的气氛和情境,如田径场上的发令枪声、胜利者的吼声、现场观众的欢呼声等,这些声音能够使画面“活”起来,所以采录和合理地运用现场音响也是体育新闻节目制作中的重要要求。比如电视新闻《获胜瞬间》采自13个城市的16个场景,片中没有解说,现场音响、记者的采访贯穿全片,将申奥成功那一时刻万众欢腾的喜庆热烈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过目不忘。
还有,比赛结束后,记者对运动员或教练员的采访是非常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他们的话可能就是对比赛场上队伍的表现最好的评价。
3.现场报道应该成为电视体育新闻的基本采访报道形态
电视记者要以“我”的第一人称的身份出现在现场,同时能够成熟地驾驭现场,将现场的原生态、真实的情况传达给受众,提升报道的真实感和权威性。在现场报道中,记者不仅要及时地报道现场的变化,还要及时地提供必要的背景、必要的新闻要素、选择合适的采访对象,进行深入的报道,成为受众观察新闻事件的引导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记者在现场报道中也成了新闻报道的一个符号,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符号,从而也体现了电视记者新的角色定位。
4.轻松、自然的叙述方式
体育新闻一般属于软新闻,它的主要功能是给观众传递信息,提供娱乐。轻松自然的叙述方式既适合于体育的特点,也能让观众感到亲近和舒适。下面山东电视台吴健、孙伟采制的体育新闻《小丑滑水记》的叙述方式就给观众非常轻松的感觉。
小丑滑水记
导语:在滨州中美滑水对抗赛上群星荟萃,他们都奉献了精彩的表演,但最受观众欢迎的却是一个呆头呆脑、笨手笨脚的小丑。
比赛一开始,这个小丑就出现在运动员当中,他红头发,大鼻头,一身肥大的衣服,真是丑相十足。原本我们都以为他只是活跃现场气氛的配角,但没想到比赛过程中,他竟然要披挂上阵,当一回主角。虽然道具十分专业,可他的本行毕竟是幽默表演,玩滑水只是邯郸学步,还没下水就露怯了。(稍空)刚刚由运动员表演过刺激的高台跳跃,小丑很不服气,他也要来试试,可是一上跳台,怎么又打退堂鼓了,像临阵脱逃,观众可不乐意啊,还是老老实实得跳下去吧。(稍空)献丑了,再来,再来。(稍空)这动作更不怎么样啊。不过还是给点掌声,勇气可嘉嘛。
别看在水里十分笨拙,可一上岸小丑又来精神了。他不远千里跑到观众席上,和观众击掌,热情的滨州观众看来是十分喜爱他的表演,把分贝最足的尖叫声和最持久的掌声都给了他。小丑看起来十分得意。
这位小丑的扮演者叫做伊恩,是美国明星队成员。由他扮演小丑,主要是队友觉都得他的外形比较像,开心的伊恩倒也坦然地接受了这份工作。
采访伊恩(美国滑水明星队成员)。
在给观众带来乐趣的同时,自己也享受乐趣,这就是小丑伊恩的小故事。
二、赛事转播节目
体育比赛转播既包含了制作的概念,又有节目的概念。对于一些大型国际体育比赛来讲,“制作”指的是电视体育比赛转播的前半部分“电视公用信号制作”;而“节目”的概念主要在体育比赛转播制作的后半部分,例如:体育比赛中评论员的解说部分,比赛休息时插入的广告部分以及比赛前后插入的电视采访和电视专题部分等。(12)对于一般的区域性的单项体育比赛来说,可能转播赛事的只有一家电视台,体育比赛转播即指拥有赛事转播权的电视台,派出自己的人员和设备(在外地或境外则需要租用)在现场拾取声音和图像信号,并对比赛镜头进行同步或后期加工,然后直接播放比赛节目。
1.电视公用信号的制作
以奥运会为例,电视公用信号是在国际奥委会电视委员会的指导下,按照各国电视制作者大家共识的理念和统一的标准,由分布在各个赛场的电视制作区的电视信号制作队伍,用摄像机和话筒把比赛现场的实况采集和拾取下来,再经过导播对摄录的画面和声音进行流畅而合理的切换,配上慢动作、字幕和特技,组成一个以现场画面为基础形式带有现场同期声以及英文字幕或特技图像的电视信号成品。这个成品信号经过制作区的技术控制中心(TOC)传送到奥运会国际服务中心(IBC)的信号收集、分配和传输中心(CDT),再由它按照预先的约定把信号分配给各国电视机构,各国电视机构按照各自的需求对信号进行再加工后呈现给观众。
在公用信号的制作中,导播起着核心的作用。体育赛事电视公用信号制作的导播是指在制作公用信号时,负责调度、选择、切换、整合处理比赛现场的视频、音频信号,掌握制作时间及质量的人。
导播工作是体育比赛转播的关键环节,所以要对赛事项目的运动规律和特点做深入的了解,要熟悉视听语言的呈现方式并整合运用各种视听元素,熟悉专用的技术设备,还要与摄像、视频音频等技术部门密切合作。比赛前期导播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与组委会取得联系,了解组委会对比赛的公用信号的制作要求和以往的公用信号制作规则。
(2)熟悉比赛项目的项目特点、比赛规则、比赛流程等,了解比赛队的基本情况及教练员、运动员等人员的基本情况。
(3)根据比赛的情况和观众的视觉需要事先考虑机位的设置、镜头的运动、画面的剪辑节奏等。机位的设置和镜头的切换都必须能够反映项目的特点并最大限度地给观众提供丰富的视觉内容。
(4)查看比赛现场,和各工种人员协商讨论,制定出各岗位工作任务的预案。
(5)录制前要进一步明确所有工作人员的任务和职责,进一步检查录制比赛所需的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查漏补缺。并通过预先的演练加强各岗位工作人员的配合和判断节目的整体传播效果,找出问题,并加以调试和预防。(13)
导播对一场比赛的切换应该从以下来考虑:
(1)客观公正,胜者优先
体育实况转播能使世界几亿甚至几十亿电视观众能在同一时间欣赏同一节目,除了体育比赛特定的因素外,客观地、全面地、公正地进行镜头的切换是转播体育比赛盛况的一个关键因素。只有做到这一点才可使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欣赏习惯的电视观众同时出现在电视屏幕前。
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电视导演把世界五大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旗、会旗,不同民族肤色的运动员代表,不同文化语言的团队习俗,其画面切换、镜头大小、时间长短、角度变化,非常公正客观地展现在电视屏幕前,并没有对国际上有影响的体育大国、经济强国及东道主,在镜头给予特殊的关照,全世界各地观众在电视屏幕前观看起来非常自然。
在一些竞技体育项目比赛中,导演对运动员镜头的掌握应是一样的。如在田径和游泳等体育项目比赛介绍道次时,无论是大牌明星还是一般队员,每一位运动员特写镜头的规格应该是一样的。冲线时原则上应看到每个运动员到达终点的情况,因为高水平大赛能够进入决赛已经是不容易了,对于开展此项运动并不广泛的国家和地区能拿到第七名、第八名同样意义重大。
(2)观众为本
在体育比赛电视转播中,观众除了要看到比赛的过程外,还希望看到赛事进程和细节,所以电视转播导演镜头切换过程中切记观众此时此刻对事件的反应,要随时分析电视机前观众此刻的视觉需求。应善于发现和抓住比赛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细节和事件,突出运动员、教练员的个性化的表情和动作,通过画面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1988年汉城奥运会百米飞人大战,当电视导演介绍完八名参赛选手之后,把镜头对准了两个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刘易斯和约翰逊,运用了大特写突出反映起跑前他俩的面部表情、腿部肌肉和手指的颤动,当比赛结束后,又把他俩的起跑、冲刺的过程放在一幅画面里进行对比,使观众对这场“世纪之战”留下了深刻印象。
(3)尽量按照比赛节奏切换
切换还要随着场内比赛节奏和场景情节的变化而变化,在田径比赛的短距离和中距离比赛中,必须保持比赛画面的连续性,尤其是短距离冲刺项目切不可加入其他画面,否则会使观众对比赛记录真实性产生怀疑。转播田赛跳跃项目,必须使用一个连贯的镜头来反映运动员助跑、起跳、空中姿态、过杆、落地全过程,这样的镜头才能令人信服。马拉松中长跑少用跟摇镜头,让运动员自然出画,然后看到后面队员,使观众能有距离感。在田径、体操、球类项目的直播中,过渡画面宜多用中性镜头(纵向及观众反应)。不要引导观众产生方向性的错误。电视转播导演在图形信号运用上,应将字幕叠加在较稳定的全景或中近景镜头上,无大幅度推、拉、摇现象。只有这样电视前观众才能清楚地得到信息而不会受任何视觉上的不适影响。
掌握镜头切换节奏的舒缓、快慢。因此,必须在保持比赛节奏的基础上,适当切换一些短的特写、反应镜头。这有助于加快观众的视觉节奏,让观众看清运动员的表情反应。
有些比赛的镜头是根据动作变化来切换的。如体操的亮相、助跑上器械、空中姿态、落地等一般不在动作中间切换,宜在动作前后切换。在激烈的比赛过程中观众、教练的反应镜头在比赛一个段落结束后切换或进行慢动作回放,不要因反应镜头的切换影响下面的比赛。有些比赛还要考虑音乐因素,如花样游泳、冰舞、艺体、体育舞蹈等,就要考虑切换与音乐旋律变化结合。这就要求导演要对音乐有一定的研究。
(4)慢动作重放镜头的使用。很多观众认为在家中收看电视转播要比在体育场馆看现场比赛要精彩、清楚得多。主要原因是在电视中可以看到比赛的近景特写、慢动作重放镜头和丰富的屏幕资料。慢动作作为体育节目中出现几率最高的画面技巧,这种效果的形成是一种弹性的动力美,能制造出来一种虚幻神秘的气氛。在体育实况转播中的作用,主要是放慢运动速度,让观众看清楚某一动作的运动过程。
电视机前的观众不同于场内的观众,他们是通过电视画面和声音了解比赛的。电视直播导演镜头切换不可随意性,必须坚持原则讲究规律。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挑剔的观众,观众想看的我有、他们意想不到的我也有,让电视观众比现场的观众能从更多的角度、更多的空间去欣赏,让电视观众更过瘾、更富激情。(14)
公用信号制作对摄像、录音等工作要求是非常高的。要遵循比赛的规律,突出各项赛事的技术细节,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项目的特点和魅力,尽可能与现场呼应。比如,转播球类比赛的机位设置就有一定的规则。固定机位包括球场侧边的高角度机位、低角度机位、足球球门后甚至球门球网里的固定机位、篮球篮筐上的固定机位等,这些机位在比赛中不会移动,比赛的主要镜头来自这些机位。移动机位,比如足球场地长边上的轨道,或者肩扛、腰架式的摄像机,还有方便移动的三脚架机位,当然还包括长长的吊臂。这些机位的特点比较灵活,而且拍摄的画面是动态的,比如轨道上的镜头跟着边路进攻的球员一起移动,使比赛的拍摄更为有趣。
在游泳比赛中,为了让观众看到运动员游泳的水下镜头,采用了安装在游泳池底部的遥控摄像机。摄像师采取遥控方式操作摄像机,特殊的角度拍出不少精彩镜头。而在体操和其他一些比赛中,采用吊在空中的微型摄像机、采集单杠、双杠和鞍马的空拍镜头,从独特的视角给予观众独特的画面审美,大大提高了节目的可视性。
2.赛事转播节目的制作
赛事转播节目的制作是指购买报道权的电视台根据本地观众的收视需求,对比赛素材进行包装和加工,如添加各种片头、片尾和片花、字幕等或插播广告,还要配上自己的解说、分析和采访等,构成一个完整的适合本地观众的体育比赛转播节目,再传输给电视观众。
(1)充分的准备。虽然不用现场录制比赛的情况,但这个环节依然要做充分的准备:了解竞赛规程,比赛的时间、地点、场地、设备等;了解比赛各队的情况,为比赛过程中的空当准备足够生动的背景材料,如与以前运动相关的信息、统计数据、形势表、关于时间历史与细节的材料、参赛者的背景材料、与比赛本身或参赛者相关的人们感兴趣的报道等,任何能激起观众兴趣的事件或能帮助观众清楚了解比赛的东西都可以成为背景材料。
(2)加强包装。不同电视频道转播相同的内容,赛场信号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各自的评论解说和直播节目的包装。赛事包装是对赛事的有益补充,拉长了赛事直播时间,也拉高了赛事收视率。赛前包装是赛事的预热,让观众提前“进入”,赛后的包装主要是给观众一个宣泄情感的渠道。(15)
比如关于片头的包装。无论是各类型的体育栏目还是体育运动会的开、闭幕式以及每一项目的比赛开始,都要播放制作精美的动画片头。一个成功的体现运动会精神和力量的艺术片头将是电视转播的最佳开始。再比如字幕、图形和计时计分系统。这个系统是整个体育运动会转播中重要的说明性系统。关于运动员的姓名、号码、国籍情况、比赛得分情况,奖牌决出后的优胜者的姓名、国籍、国旗奖牌图形,各运动会的成绩、纪录情况,背景材料等,随时随地,电视屏幕出现所需的字幕图形和计时计分状态。电子计算机系统需要输入数以万计的数据并需根据比赛情况随时调出,显示在电视屏幕上。
(3)根据电视规律和各种运动项目的规律来恰当地选取比赛项目。众多的信号传输到演播室,我们应当为观众朋友们选择什么项目的赛事;同一项目赛事中,我们又要选择哪一场;而同时有多场竞赛赛事时,我们该如何取舍。这就要根据电视规律和各种运动项目的规律来恰当的选取比赛项目让受众尽可能多地看到所有精彩的赛事。比如精彩的篮球赛和决定金牌归属的游泳决赛相冲突了,那么可以根据篮球比赛的规律,每节之间的空歇以及一些战术暂停都可以及时插播游泳,而第二节、第三节之间的15分钟时间休息,则可以全面的重播一下游泳的实况,再对此进行一些介绍和解释。
3.加强评论
观众看完一场比赛,就像在体验一次激情之旅,当比赛结束的一刹那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渴望和人交流,和人分享自己对比赛、对运动员场上的表现、对教练员的指挥的看法或对胜利和失败的体会等,在家庭式的收视环境中,这种愿望更多是通过观看电视台的有关评论来实现的,或自己的想法得到认同或从别人的观点中受到启发。总之,观众接收信息的渠道不再唯一的今天,独到而深刻的评论就是观众在比赛结束后要寻找的知音。
本章思考题
1.以奥运会的转播为例,谈谈体育赛事电视转播的发展。
2.广播电视体育节目有哪些类型?各具有什么特征?
3.结合某一档广播体育节目,谈谈其制作要求。
4.结合某一档消息类和专题类电视体育新闻节目,谈谈它们的制作要求。
【注释】
(1)孙孔华、谭奋博:《频率专业化——广播与时俱进的必由之路》,《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年第10期。
(2)张兴:《关于央视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方报道》,《广电前沿论坛》2004年12月18日。
(3)北京奥运会媒体运行部部长孙维佳语:《朝闻天下》,中央电视台2008年2月14日播出。
(4)柯惠新、王兰柱:《媒介与奥运·雅典奥运篇》,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柯惠新、王兰柱:《媒介与奥运·雅典奥运篇》,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叶子:《电视新闻节目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版,第242页。
(7)李辉:《中国体育的电视化生存》,学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197页。
(8)付晓静:《构建电视体育报道的新模式》,《现代传播》2006年第5期。
(9)付晓静:《构建电视体育报道的新模式》,《现代传播》2006年第5期。
(10)饶立华、杨钢元、钟新:《电子媒介新闻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27页。
(11)曹璐:《广播新闻理念与实务创新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版。
(12)任金州、马国力:《体育赛事电视公用信号制作标准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13)任金州、马国力主编:《体育赛事电视公用信号制作标准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5页。
(14)刘树海、王喆、李胜:《电视体育赛事直播导演的镜头切换原则》,http://blog.sina.com.cn,2007年1月18日。
(15)陈国强、高频:《体育赛事转播的包装》,《中国电视》2006年第8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