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环法自行车赛报道模式及其特点
一、环法自行车赛的创建
环法自行车赛是世界上历史悠久、久负盛名的一项职业赛事。环法自行车赛源于一个偶然的创意。1903年,当时的两家法国报社《汽车报》(1947年改名为《队报》)与《自行车报》的竞争相当激烈。为了吸引人们对自行车运动的注意,并达到扩大报纸发行量的目的,《汽车报》的编辑亨利·德斯格朗吉(HenriDesgrange)决定要组织一项“世界上最重要的自行车比赛”。经过积极筹备,第一届环法自行车赛于1903年7月1日成功举办。当时共有60名选手参加了比赛,经过2397千米的鏖战后,最终毛瑞斯·盖利成为环法赛的第一位冠军。
由于环法自行车赛深受欢迎,它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一百多年过去了,这项职业赛事历尽沧桑依然具有非凡的活力。除了战争、自然灾害等客观原因外,环法赛每年夏初都会如期举办。它不仅成为法国国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法国人的一个盛大节日,而且演变成为德国、西班牙等邻国的盛大节日。环法赛被看做是自行车运动的标志性比赛,也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最高水平的自行车职业赛事。
二、国际自行车组织机构
1.国际自行车联盟(Union Cycliste Internationale,UCI)
说到环法自行车赛,就不能不提到国际自行车联盟,正是由于不断发展壮大的国际自行车运动,才促使环法赛得以成功举办。而国际自联组织的各项比赛又为普及自行车运动,提高自行车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行车运动在19世纪风靡欧洲,1892年成立由英国人控制的国际自行车运动员协会(ICA),由于利益冲突,协会内部关系紧张。1900年4月15日由法国自行车协会发起,在意大利、瑞士、美国和比利时等国的支持下成立国际自行车联盟,简称国际自联,该组织逐渐成为世界自行车运动的领导力量。
自行车运动是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国际自联是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的成员。国际自联的正式工作用语为英语和法语。国际自联的任务是发展各种形式的业余自行车运动,制定规则,领导和监督该项运动,鼓励协会会员参加奥运会,改善协会会员的相互关系和加强联系。国际自联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代表大会,采取代理表决制,即通过42名代表进行表决。代表名额的分配方法是:非洲七人、美洲九人、亚洲九人、欧洲14人、大洋洲三人。大会每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管理委员会行使权力。该委员会由国际自联主席、其他九名由大会选出的人士,再加上五大洲联合会的主席共15人组成。选举产生的十人中至少七人应来自欧洲。执委会由主席一人、副主席三人和管理委员会中负责营销的一名委员共五人组成。2005年9月,爱尔兰人帕特·麦奎德当选为国际自联主席。
根据UCI的相关规定,管理委员会可根据需要设立专门委员会,并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现专门委员会有技术委员会、医务委员会、兴奋剂检测委员会、申诉委员会等。国际自联下设非洲、美洲、亚洲、欧洲和大洋洲五个地区联合会。国际自联举办的主要比赛有奥运会自行车赛、世界自行车锦标赛、世界青年自行车锦标赛等。环法赛是UCI与环法赛组织者ASO公司共同主办的一项世界最高水平的公路自行车赛。
2.环法公司(Amaury Sport Organization ASO)
与中国人的想象不同的是,环法赛的组织者不是法国自行车协会,而是私人企业环法公司。该公司与法国《队报》等十几家公司同属法国著名的集团公司老板阿莫里。环法赛一经举办就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瞩目的一个重大赛事,并且日益兴旺,同时还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赚钱的一项比赛。环法赛的成就令法国自协感到十分羡慕,也为不能共同参与组织而深表遗憾。尽管如此,环法公司仍与法国自协保持着平等相处的友好关系。(39)除了拥有环法赛的主办权外,巴黎尼斯赛、列日—巴斯托涅—列日赛,巴黎—鲁贝赛等三项国际重要的自行车赛事也都归ASO所有。ASO与《队报》和法国电视一台、三台同属于阿莫里集团,这就使环法赛有了得天独厚的宣传作为支柱。(40)
隶属于法国传媒集团——阿莫里集团的ASO成立于1992年9月,专门负责著名赛事的组织运作。十多年来,ASO不断发展壮大,除了举办上面提到的几个自行车比赛之外,公司的业务还拓展到了其他运动,如赛车、田径、马术、高尔夫球等项目。其中著名的赛事有巴黎马拉松赛、高尔夫法国公开赛等。ASO公司的目标是:在尊重体育价值与道德规范的前提下,长期致力于那些令人瞩目的世界顶级赛事的策划与运作。
在赛事的组织上,ASO公司由专业团队运营,与体育单项联合会合作进行赛事策划,拓展合作项目、完善后勤保障,进行媒体宣传与信息发布,在互联网造势,开展公关等。在赛事传播方面,进行电视节目的制作与商业化运作。ASO集中了各门类的高水平专业人员为赛事服务,实现了环法赛组织的专业化和高水平运作。
三、环法自行车赛报道
1.环法自行车赛的报道模式与特点
这样一项影响大、水平高的职业赛事,自然不会被电视媒介所忽视。环法赛的首次电视转播开始于1952年。虽然电视媒介报道这项赛事的起始时间比传统媒体晚很多,但是起点高,报道规模大。环法赛在每年的7月成为许多国家压倒一切的体育新闻,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网络都大张旗鼓地报道环法赛。在平面媒体中,欧美体育报刊每天甚至用几个整版详细报道环法赛赛况,而在电视媒体中,环法赛也成为继奥运会、足球世界杯和F1之后,欧美电视节目播出表中最赛事的赛事之一。在历时20多天的比赛期间,电视现场实况转播每天随着车队的比赛行进路线不间断,节目类型有现场直播、明星专访、赛后分析等。电视台记者乘坐直升机、骑着摩托车跟踪绵延数公里的大型车队进行拍摄,场面宏大,画面精彩,令人目不暇接。
据环法公司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播或转播环法自行车赛,从电视上观看过环法赛的人数占全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环法大赛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自行车的嘉年华。1995年,共有3200万观众现场观看了环法大赛。当比赛到达终点巴黎城区时,整个巴黎倾巢出动,1500万市民聚集在街道两旁观看比赛,场面极为壮观。2006年环法赛时,全球共有75家电视台进行赛事直播,其中亚洲有11家,主要集中在日本和韩国,但在收视率上中国的CCTV-5位居榜首。
在电视媒介的参与下,环法赛的身价也不断上升,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净赚一亿多法郎。(41)近年来环法赛的收益不断攀升,环法公司总裁助理希海尔女士表示,环法赛收益一年比一年好,2006年的赛事收益为1.1亿欧元(约合1.2亿美元),其中出售电视转播权收益占44%,28家商务赞助占39%,地方性各种实物支持占5%,其余为市场开发和其他方式的收益。
在中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环法赛电视转播始于2002年。CCTV-5从这一年的7月6日开始,每天夜里12点左右转播第八十九届环法自行车大赛实况。这是地球上自行车数量最多的国家第一次大规模地电视报道世界顶级的自行车赛,也是全世界拥有最大收视群的电视台第一次派出拍摄组前往赛地报道环法赛。时任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主任的马国力在解释央视不惜重金报道环法赛的原因时说:“央视花钱转播环法赛,一是出于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一个世界最高水平的赛事,二是为了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做一些基础性的准备,因为奥运会的自行车赛是最难转播的项目之一。另外我们以为,现在人们生活质量的发展使自行车已经出现了代步转为健身的趋势,我们要顺应这个趋势。这几年有很多外国人不断地问我中国的自行车情况,因为他们听说中国是自行车王国。”
第一次派转播团队采访报道环法赛,对CCTV—5带来了很好的回报,在全国各地都反映良好。北京、沈阳和广州的自行车迷们打破生活规律,夜里12点坐到电视机前收看环法赛直播。这项赛事还使他们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从电视画面中,他们了解了代表各种含义的绿衫、白衫、黄衫、红白圆点衫,知晓了序幕赛、计时赛、团体赛的比赛方法,知道车手爬的坡需要划分等级。更让中国观众惊喜的是环法赛欢快而庞大的场面,电视屏幕向他们展示了法兰西美丽的大地,如长龙般蜿蜒行驶在山间公路上的车队和车手以及为其服务、采访的3000余车辆。比赛车队所到之处,映入人们眼帘的是麦田、民居、教堂、小镇、奶牛、森林、秀山、池塘、向日葵和广告花车以及沿途千千万万个热情奔放的观众,这一切都给中国的车迷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央台这次的转播不仅普及了职业自行车赛的知识,还培养了一大批新的车迷。
环法赛的电视转播还让中央电视台在节目的制作格调及技术水平上提高了一大步。国际传媒界有一种说法,能够转播环法赛就能转播所有的比赛。意思是说环法赛的转播难度非常大,拍摄在高山公路的车队比赛,距离远、时间长、流动大、场面阔,没有丰富的经验无法胜任。例如,直升机从空中拍摄火车和农田上的欢迎图案,拍摄车轮和变速器的特写,画面稳定清晰,要求摄像师既要了解公路自行车的比赛规律,又要具有高超的拍摄技巧。尤其是法国电视台拍播环法赛事的专业水平,让中央电视台大开眼界,其转播角度、机位、手法、随车而行的无线微波信号传输和跑前跑后的摩托车摄像、直升机摄像等,无一不是最高水准。因此,直播环法赛对电视媒体是一个挑战与证明实力的机会,世界知名电视机构无不把环法赛的转播看做是一年中的大事。2007年,直播环法赛的各国电视台多达50多个,媒体人员超过了3000人,几乎与采访足球世界杯的记者数量保持一致。
2.环法自行车赛报道业务
(1)关注环法赛赛程
环法自行车赛的举办时间基本固定,为每年7月初,全部比赛一般需要23天,包括出发仪式一天,休息日各一天。环法大赛的距离是不固定的,早在1926年,环法赛的赛程曾经长达5745公里,如此长距离的比赛使车手的身体根本吃不消,并由此产生了兴奋剂问题。近十几年来,环法赛的距离基本稳定在3200至3800公里之间。尽管如此,比赛距离依然令人咋舌,仅次于巴黎—达喀尔汽车接力赛,且是完全依靠自身能力的比赛。对于参赛车手来说,在这项向人类极限挑战的比赛中能够坚持到终点,就已经是“功德圆满”的事情了,更不要说面临体能透支,可能遇到的撞车、摔倒而受伤等不可预知的困难。因此,环法赛的艰巨性和挑战性堪称世界第一。
每届的环法赛都包括一个序幕赛,加上比赛赛段,一般是21个赛段,其中含两个个人计时赛和一个队际赛。与其他赛事不同的是,环法赛的序幕赛像是一个启动仪式,是一个重要的亮相。在序幕赛上车手逐渐进入状态,在首次比赛的舞台上让裁判、观众和媒体认识,接受人们的检阅。序幕赛的比赛距离一般不超过九公里,但个人计时赛的成绩记入总用时。但有时环法赛也不设序幕赛,如2008年环法赛,比赛就取消了序幕赛而直接开始第一赛段。通常情况下,个人计时赛被安排在12赛段以后,距离不少于40公里。因此,序幕赛的意义不在比赛本身,而在于揭幕仪式。
队际赛是车队的团体计时赛。环法大赛的赛段可分为平地赛段和山地赛段,山地赛段的艰险增加了比赛难度,车手们要越过著名的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山口的高度和坡度即使步行都很困难,更别提骑着自行车向上爬。而正是比赛的高难度刺激了车手们的表现欲与征服欲,这些赛程的电视转播自然成为观众收视的重点。环法赛每年的起点都不相同,大多安排在北方的城市,有时也在邻近的国家,围绕法国一圈后,到达终点巴黎。环法赛还经常进入其他国家,比如意大利、伦敦、摩纳哥等。每年有许多法国的城镇为争办环法赛而全体齐动员,他们把举办一站环法赛看做是莫大的荣誉。但是环法自行车赛也有缺憾,至今只对男子运动员开放。
(2)关注环法赛车队与车手
目前,世界自行车运动和足球运动一样,已经发展到高度职业化的程度,高水平的职业自行车运动员和职业车队是自行车运动高速发展的保证。环法赛参赛车队一般为22支,参赛车队由环法赛组织者结合上次比赛和世界排名情况选出,环法公司也可以根据情况特别推荐车队,但必须是职业队。职业自行车队分为一级(TT1)和二级(TT2),一级队至少要拥有21位车手,二级队至少要有16位车手。在环法赛中,每支车队由九位车手组成,因此所有环法赛车队都将派出自己最好的九位车手参赛。选手号码代表哪一支车队的第几号选手,比如119号代表第11支车队的第九位车手。一般情况下每个车队会把1号留给最好的车手。
在近些年参加环法赛的比较著名的车队有:拥有“七冠王”阿姆斯特朗的美国邮政车队(USPostal)、西班牙昂斯车队(ONCE)、西班牙11人车队(Euskaltel)、西班牙巴内斯托车队(Ibanesto.com)、西班牙凯尔默车队(Kelme)、意大利萨科车队(Saeco)、意大利法萨—波托洛车队(Fassa Bortolo)、意大利卡迪罗拉车队(Caldirola)、意大利比安奇车队(Bianchi)、意大利阿莱西奥车队(Alessio)、德国电信车队(Telekom)、德国杰罗斯特内尔车队(Gerolsteiner)、荷兰拉勃银行车队(Rabobank)、比利时快步车队(Quick Step)、比利时乐透车队(Lotto)、法国农业信贷银行车队(Credit Agricole)、法国科菲蒂斯车队(Cofidis)、法国福德尤斯车队(Fdjeux.com)、法国让·德拉特尔车队(Jean Delatour)、法国布里奥切·拉·勃朗日车队(Brioches La Boulangere)、法国AG2R车队(AG2R)。
在参赛选手中,环法赛历史上涌现出无数优秀的车手,其中最有名的是五冠王西班牙的安杜兰和七冠王美国的阿姆斯特朗。在这项被称为魔鬼赛事的竞争中,他们的表现堪称人类的英雄。人们曾经把阿姆斯特朗与F1车神舒马赫相提并论,后来由于美国人爆出兴奋剂丑闻而黯然失色,卓越的成就也大打折扣,但安杜兰与阿姆斯特朗在多届环法赛上表现出的始终如一的拼搏精神,使他们仍然是世人崇拜的对象。
(3)关注后勤保障
为确保环法自行车赛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每年比赛都需要大量的机动车辆提供服务,人们从电视画面上看到,除了排成长龙的比赛车队和车手之外,更有一眼望不到头的后勤保障车队,成为环法赛的一景。这也是环法赛区别于其他赛事的一个特点。因此,后勤保障应该成为环法赛采访报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后勤保障的采写还可以拓宽报道面,进一步深化比赛的报道。一般来说,后勤车辆的种类包括:开道警车、裁判车、设备车、摄像摩托车、队车(每个车队配备可以紧随比赛车手的队车数量为三辆)、维修车、医疗车、新闻媒体车、收容车、赞助商服务车以及环法赛特有的巡展花车。在环法赛历史上,动用机动车数量最多的一次,数量高达3000辆以上,实为其他世界单项赛事所不能及的。
(4)关注运动成绩
环法赛的冠军和排名设立有多种,主要有:赛段冠军和总冠军,个人冠军和团体冠军;总成绩排名(按比赛时间计算),积分排名,年轻车手排名等。在比赛中,象征着胜利与荣誉的各色领骑衫也是环法赛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这些颜色不同的运动衫代表着车手的不同荣誉,根据车手衣服的颜色,可以判断并追踪他的表现,可为采访报道和赛事分析提供方便。在环法赛中,代表不同荣誉和运动成绩的主要有黄色领骑衫、绿衫、圆点衫和白衫。(42)
首先,代表最高荣誉的是黄色领骑衫。环法赛于1919年起设立领骑衫,用最少时间完成比赛全程的选手将穿上黄色领骑衫。当初之所以将领骑衫定为黄色,是因为环法赛的一位主要赞助商L’Auto报纸的纸张颜色是黄色。黄色领骑衫象征着环法车手的最高荣誉,赢得它的选手将会获得高额奖金。
其次是绿衫。绿衫是颁给平地赛中积分最高的选手。这项荣誉于始1953年,是为了庆祝环法赛举办50周年而特别设立的。之所以定为绿色,是由于当时的赞助商是一家园艺供应商,虽然BelleJardinier园艺店已不复存在,但绿衫至今没有改变,依旧风光无限。由于绿衫争夺类似于赛跑选手之间的角逐,决定胜负的因素是选手冲过终点时的爆发力,因此绿衫获得者也被称为“冲刺王”。
再次是圆点衫。白底红色圆点的运动衫是对山路赛积分最高的骑手的奖励,获得这项荣誉的车手被称为爬坡王。山路赛段一般有HC级(最高级)、一、二、三、四共五级,每个山路赛段计算不同数量的车手,并给予不同的积分,积分从2分至40分不等。虽然爬坡王的奖项于1933年就已设立,但直到1975年,圆点衫才被引入环法赛。1975年,Poulain巧克力公司成为爬坡王奖项的赞助商,而白底红点的图案恰恰与公司生产的糖果包装纸如出一辙。
最后是白衫。白衫是为年轻新秀设立的一项特殊荣誉,只颁发给比赛中表现最佳的年轻选手。在环法赛中,年轻车手的定义是以25岁为底线的。若是在其他运动项目中,这个年龄的运动员已临近退休,但在自行车运动中,年龄和经验却成正比,年龄越大,比赛经验就越丰富,体能素质越全面。尤其是参加阶段赛的选手,那些年龄较大的车手才能具备比赛所需的素质——耐力和毅力。在某种意义上说,25岁是环法赛上的一道“分水岭”,可以将其看做是车手步入职业自行车比赛成熟期的开端。其实,白衫曾有过一段“曲折”的经历。它于1975年同圆点衫一同被引入环法赛,可是在1988年至1999年间却无声地消失,直到2000年才又重返环法赛的舞台。
(5)关注兴奋剂案
由于比赛难度大,赛程距离长,身体消耗大,再加上奖金的刺激引发了环法赛上的兴奋剂丑闻。近年来,兴奋剂成了寄生在环法赛上的一个大毒瘤,使环法赛的名声严重受损,并因此与国际自行车联盟弄得矛盾重重。
环法赛上的兴奋剂案要追溯到1998年,从这届比赛开始,兴奋剂案就再也离不开环法赛,并且蔓延到环意赛和环西赛。屡禁不止的兴奋剂案引起国际自联和各国媒体的高度关注,2001年,环法赛公司制定并公布了反兴奋剂措施,即对所有参加比赛的车手实行血液检查,并且在每天比赛结束后,至少对六名车手实行尿检。此后,国际自联、法国自协和环法赛公司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商议并制定更加严格的反兴奋剂措施,成立了一个医疗委员会专门负责药检工作。
然而,环法赛的兴奋剂案并没有因为主办方加大了打击力度而销声匿迹,相反却愈演愈烈,每届比赛都会出现数起兴奋剂丑闻,大有吞噬环法赛,把它彻底搞臭之势。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兴奋剂的坏名声,一些比赛的赞助商纷纷要求退出比赛,使这项百年大赛即将遭遇灭顶之灾。环法赛组织者意识到,不遏制兴奋剂环法赛就有寿终正寝的危险。2008年6月,环法赛公司宣布,2008年环法赛由法国自行车联盟和法国反兴奋剂委员会共同举办,取代由国际自联进行管理,并且宣布国际自联只有处罚权。面对被彻底夺权的局面,国际自联行动起来,多次与法国自行车联盟、法国反兴奋委员会协商,准备夺回领导权,在2009年环法赛上追回检测权。看来,兴奋剂问题将在今后伴随着环法赛,继续成为媒体的一个报道选题。
(6)关注自行车文化
环法赛是一项特殊的赛事,因为比赛的路线长,赛事的规模大,报道的媒体众,但这些特征比起其他赛事来,并没有什么不同。环法赛报道中应该注意的是另一个层面——自行车文化。
参加环法赛的车队主要集中在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紧凑,驾车从一国到另一国轻而易举,因此才会出现环法赛上各国车迷举家观赛的壮观场面。与其说环法赛是法国举行的比赛,不如说是欧洲举行的比赛。环法赛对于很多欧洲人来说首先是一个节日,其次才是一项比赛。尤其是法国邻国的百姓,每年的夏天是度假休闲的好日子,开着自家的房车,饮食起居自己解决,一路走一路玩,欣赏着路上的风景,体味着当地的风土人情,还可以免费看比赛,近距离与车队和车手接触,兴起之处还可以摸一摸赛车和车手。一句话,环法赛带给他们极大的快乐。
欧洲人热爱自行车运动,但不是为了参加比赛,也不是为了追捧环法赛,而是健康的需要,传统的继承。自行车文化体现在每个人对环法赛的热爱之中,体现在人们的和谐关系中,体现在环法赛的组织理念中,体现在车手为挑战极限一往无前的冲刺中。正是由于丰富的自行车文化,才使得环法赛的影响百年不减,魅力依然。
本节思考题
1.环法自行车赛的组织者是谁,赛事是如何运作的?
2.为什么兴奋剂成为环法赛的痼疾而久治不愈,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3.什么是自行车文化?谈一谈你的想法。
【注释】
(1)中新社北京2008年7月29日电。
(2)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http://www.cjr.com.cn
(3)薛寿元:《正确审度时势恰当制定坐标》,《中国记者》1998年第8期,第46页。
(4)翁飚:《体育与电视》,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第142页。
(5)李媚玲:《竞报》2006年6月23日,第6版。
(6)同上。
(7)郭万盛:《体育报纸的新闻报道策略——以〈足球报〉2006世界杯报道为例》,《青年记者》2006年第14期,第11页。
(8)郭万盛:《体育报纸的新闻报道策略——以〈足球报〉2006世界杯报道为例》,《青年记者》2006年第14期,第11页。
(9)郭万盛:《体育报纸的新闻报道策略——以〈足球报〉2006年世界杯报道为例》,《青年记者》2006年第14期,第11页。
(10)彭文波:《网络媒体征战世界杯》,《传媒》2006年第7期,第60页。
(11)刘勇、马知远:《当世界杯和博客首次相遇———2006年“博客世界杯”管窥》,《新闻记者》2006年第7期,第11~12页。
(12)金焱:《如何准备今年世界杯采访》,《中国记者》2006年第5期,第39页。
(13)同上
(14)费建:《国际田联简史》,《田径》2005年第9期,第61页。
(15)http://www.olympic.cn/sports/union/international/2004-03-26/2901.html
(16)《世界锦标赛简介》,《田径》2003年第8期,第47页。
(17)http://www.olympic.org
(18)http//:www.osaka2007.jp/index_e.html
(19)来源:CCTV.com
(20)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07-08/24/content_6595361_7.htm
(21)http://www.iaaf.org/history/WCH/season=2003/eventCode=2962/news/index.html
(22)张德胜、张朝霞、尧春华、陈治、梁波:《从F1报道看纸媒三强的核心竞争力》,《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9月第5期。
(23)数据来源:北京世纪华文国际传媒咨询有限公司。
(24)常耀:《美国NBA全明星篮球赛探营》,《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11月。
(25)http://www.nba.com/schedules/international_nba_tv_schedule.html
(26)《足球·劲体育》,http://sports.sina.com.cn,2005年10月28日。
(27)http://www.nba.com/standings/team_record_comparison/conferenceNew_Std_Cnf.html
(28)http://www.nba.com/games/20080605/LALBOS/gameinfo.html
(29)http://sports.espn.go.com/nba/schedule
(30)http://data.sports.sohu.com/nba/nba_team_stats.html
(31)http://china.nba.com/http://sports.sohu.com/nba.shtml/http://sports.sina.com.cn/nba/
(32)季一德:《网球史话》,《少年学刊》2006年第11期,第76页。
(33)http://www.olympic.cn/olympic/2003-09-16/203.html
(34)天涯:《揭开ATP和WTA的面纱》,《网球天地》2003年第9期,第68页。
(35)天涯:《揭开ATP和WTA的面纱》,《网球天地》2003年第9期,第69页。
(36)陈俊哲:《寻梦墨尔本》,《网球天地》2003年第3期,第32页。
(37)“法网简史”专题,《网球天地》1999年第7期,第21页。
(38)http://www.51tennis.com/news/show.aspx?id=2864&cid=83
(39)王晶:《环法赛幕后第一人》,《新体育》1998年第3期,第44页。
(40)王晶:《阿姆斯特朗又来了》,http://sports.sina.com.cn/s/2003-08-26/145934990s.shtml
(41)石磊:《从环法赛到环中赛》,《中国体育科技》1997年第1期。
(42)伟嘉:《夺目的运动衫——环法名词解读》,《中国自行车》2003年第10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