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要做有心人

要做有心人

时间:2023-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做有心人——采写《贴心人》点滴体会老一辈的新闻工作者常常告诫我们:搞新闻工作,一定要吃透两头。1977年5月底,党中央指示要召开全国科学大会。杨乐也表示同意。为了核对事实,必须找李书记本人谈。新闻要有新意,这是大家公认的。

要做有心人——采写《贴心人》点滴体会

老一辈的新闻工作者常常告诫我们:搞新闻工作,一定要吃透两头。一是吃透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二是吃透下情,同时要把这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怎么吃透两头,又怎么把这两头联系起来呢?我在采写《贴心人》的过程中,有一点粗浅的体会,就是要做一个有心人。

第一,有心听与问,努力发现生活中的好典型。

记者下去采访,经常要提问题,也要听别人讲。提问要有意,听话要有心。有心听和问,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抓住生活中的好典型。否则,好典型碰到我们的鼻尖上,也会被它溜掉。当然,要做到有心,首先要吃透上头精神,不断地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

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1977年5月底,党中央指示要召开全国科学大会。我反复学习中央首长的有关讲话,心里豁亮了:一是要大胆为有贡献的科学家“戴红花”;二是要表扬科研单位的好干部和好后勤。我对搞好科学方面的宣传心中有谱了。有一天,我去采访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张广厚忽然对我说:“你不要再写我们了。你还是写写我们的李书记吧。”杨乐也表示同意。听了张广厚、杨乐的话,我心头一震。为什么这两个有影响的数学家要我写写李书记呢?我把这个问题记在本子上。后来我去数学研究所采访的次数多了,见到杨乐、张广厚,都免不了要问他俩:“李书记好在什么地方?”见到陈景润,我也这样问。陈景润一听到我问起李书记,好像就来了劲头似的。他对我说起他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的情景,也说起李书记对他的支持、关怀和爱护。他说得很有感情。这样,我心里就渐渐地有底了。虽然当时我手头掌握的材料还不多,但是我想:反正我把李书记盯上了。以后我每次到数学研究所,都要问问李书记的情况。时间长了,所见所闻多了,李书记的形象也逐渐明晰起来。于是,我下决心要写好他,不是当做一般报道来搞,而是要当做典型来抓。

第二,有心与采访对象交朋友,注意挖掘思想、深化主题。

去年一年工作确实比较忙,常常是一个任务接一个任务。但是,每当完成一项任务以后,我总要静下心来回忆一个有关李书记的事迹。比如谁家的孩子病了,他去看望;谁家的灯管坏了,他代为操心;谁家住房有困难,他帮助解决……乍一看,这些都是芝麻大的生活小事。那么,要不要写呢?写了以后会不会损害党支部书记的形象呢?开始,我的认识比较模糊,心里一直在犹豫。怎么办?干脆找李书记谈一谈,再作判断。第一次我找他采访,他不肯谈,只是一味地笑着推托,说:“老林,你别写我了,我做的是一个党员应该做的事情。你还是多写写科学家吧,为科研鼓鼓劲!”不管我怎么问他,他就是不说。走出数学研究所的时候,我心里说:“李书记啊,李书记,你还不了解我,所以你不愿同我谈!”为了让李书记多谈一点,我下决心想办法同他交朋友,让他了解我!从那以后,我见到李书记的时候,不再说是采访他了。但是我注意接近他,尊重他的意见。从经常的接触中熟悉他、了解他。有一次他病了,我去看望他。进门时,他正躺在床上。他见张广厚把我带了进来,想起床又起不来。他躺在床上一边同我打招呼,一边对张广厚说:“你赶快到所里去汇报一下,上午中关村医院的大夫对我说,陈景润同志的病又加重了,让组织上劝他去治疗。”广厚同志立即骑自行车走了。此情此景,对我感触很深,李书记自己病得都起不了床,心里还惦着科研人员,这是多么好的品德啊!但是,他为什么这样关心同志?后来从我们的深谈中,才找到了答案。

有一天上午,我顺便去看李书记。我问起了他以前的经历,他激动起来。北京一解放,他就参加了人民解放军。他到部队以后,有一段时间驻扎在南京。冬天天气冷,他衣服单薄,有一位老同志把一条毛裤送给了他。这条毛裤,来历可不简单呢!这是那位老同志当年给周总理当警卫员时,周总理送给他的。这位同志,又把这条珍贵的毛裤送给了老李。这是多么深厚的阶级情谊啊!(这个事件引起了我思想上的强烈共鸣。但由于当时没办法进行核实,以致未把这个事件写到文章中去,感到很遗憾)李书记说,他在部队里感到了党的温暖,现在自己做的工作还差得远呢!他这一句话不要紧,却帮我把整个思路打通了!原来他所做的那些平凡的事情是党的优良作风的进一步发扬呢!细微之处见精神。我不仅要写这些芝麻大的小事,而且一定要写好。为了核对事实,必须找李书记本人谈。于是我利用一个星期天,专程去看望李书记。这一天,我们谈得很投机,就像知心朋友一样,从上午9点一直谈到下午4点半,除午饭占了一些时间外,整整谈了五个多钟头。思路明确以后,写起来就比较顺畅了,这篇通讯稿只用一天时间,就一气呵成!

第三,有心破框框,力争写出新意来。

新闻要有新意,这是大家公认的。但是这几年由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干扰破坏,文风也变坏了,追求所谓“闪光的语言”,或者老一套。怎样破除这些老框框呢?

这一方面,我没有经验,但是,当时我确实是花了一点儿心思,想了三条办法:实事求是,是什么就是什么,尽量运用朴素的语言,绝不堆砌华丽的辞藻。这是第一条。再一条是,别人写过的东西,少写;别人没有写过的东西,多写、写细、写透。比如有关李书记对陈景润的关心、支持、爱护,徐迟同志在《哥德巴赫猜想》一文中写得较充分了,我就不多写。第三条是,在文章开篇多下工夫,写出现场感,增强生活气息,引起读者注意。

(写于1980年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