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资本运作和管理的保障机制
“我开公司十多年来,没欠过别人一分钱,银行贷款也从来没有滞纳过。”
“这两年我在公司管得最多的还是资金、资本结构、股权结构。”
华谊兄弟公司作为民营公司起步资金毕竟有限,但为什么新世纪以来的几年里,旗下的公司几乎都是利润每年翻番地高速成长?为什么如今一年内能够拍出不少戏?
我们知道,2004年有《可可西里》、《功夫》、《天下无贼》等,2005年开机的有冯小刚导演的《夜宴》,有刘德华的《墨子攻略》,有周星驰的《功夫2》,陈大明的《鸡犬不宁》,一年的电影投资就达4--5个亿,为什么能拍这么多戏?这和公司的品牌经营思想是相关的。
公司前些年一直着重塑造自己公司的品牌,希望打造中国的电影品牌,希望自己做民营电影的领头羊,希望做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公司,甚至希望做未来中国的时代华纳。公司既然怀着这样远大的目标,就得在品牌建设上大力投资。这样就有设定品牌市场占有率的目标问题,拍四部戏可能不如拍一部好戏赚的钱多,假设《天下无贼》是盈利空间最高的一部戏,那么肯定希望把资金集中到一部戏上去做,做足做大做强,充分实现价值效应,这就是典型的做电影品牌。这就是华谊兄弟公司前几年的一个典型策略,以打造品牌为主。以有限的资金去占领更多的影响力。拍一部好戏赚较多的钱,也会胜过拍很多不赚钱的戏。
正因为要以塑造品牌的思想指导电影投资,有的戏在投资上华谊就没有占到主动权,像《功夫》,华谊兄弟公司和SONY联合投资,华谊兄弟只投了100万美元,只占其中5%的投资份额。
华谊在电影投资上的模式是有不同的:有商业的大片,有文艺片,有新锐导演的电影。华谊要以有限的资金尽量占领更多的卡位,比如文艺片,过去给人深刻印象的是华谊兄弟不做文艺片。其实《秦腔》、《卡拉是条狗》、《可可西里》,和正在投资的《鸡犬不宁》,都可以归类于在1000万投资以下、很有新锐导演想法、带着文艺和商业结合的文艺片。华谊兄弟公司把这一类电影叫“优质电影”。这和商业大片的模式非常不一样,其目标基本是以保平略有盈利,并不指望一定能挣太多钱。而商业大片则是要高投入、高利润,保证公司核心竞争力得以体现。
前几年华谊兄弟公司的利润是在控制之下成长的。不是说某一年非要赚一个亿不可,而另一年只赚到5000万,公司的利润是在稳定的控制之下一天天成长起来的。而且在资金链上,公司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私募。
抵抗投资风险是华谊公司非常重要的环节。前些年由于公司的资金规模有限,而中国民营电影公司的资金都是非常有限的,但为什么到了2004年和2005年能够而且敢于拍这么多戏?这主要是因为公司经过稳步发展使得抵抗风险的能力和融资的能力都大大增强了。
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来说,起码要给自己画一个饼,设定一些目标,这种目标的设定就要有一个市场占有率的问题。如果拍四部戏,可能不如拍一部戏赚的钱多,假设《天下无贼》是盈利空间最高的一部戏,那为什么不把钱都集中在一部戏去做呢?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品牌经营思路。
另一种思路是,如果暂时没有找到利润特别高的片子,如果仅仅做一部片子,难以体现市场占有率,在这种情况下就得把资金分散开,这个戏投一点,那个戏投一点,可能有的戏刚刚打平,有的戏赚的是一个投资股份收入。
华谊公司前几年的策略就是以打造公司品牌为主,以有限的资金去占领更多的市场占有率、占有更大的市场影响力。几年来公司的利润不断增值;融资能力一步一个台阶地上;银行贷款能力从几千万增长到2005年将近2个亿的贷款。
为了降低投资风险、扩大电影投资规模,华谊在资金管理上另一个最大的策略就是释放股权。王中军、王中磊兄弟是公司原创股东,原创股东在开始阶段持有公司100%的股权。王中军先生早已意识到一个公司如果想要做大作强,中国有一句古话就是,“散财聚才”,不把钱散出去就不会有好的团队,不把钱散出去也就没有好的投资人跟你合作,所以这几年华谊兄弟在逐渐地减少自己在公司的股权持有。这样做的一个办法就是开展大量融资,扩大公司股权资本。
华谊兄弟从2000年开始做了几轮私募,第一轮是通过太合传媒融资,当时叫做华谊和太合共同控股建立影视投资公司。
王中军先生说,那一轮一轮做私募,虽然现在想起来私募很幼稚,就是两个私营企业的老板随便聊聊天,对公司的价值也没有经过像现在这样严谨的评估,到底公司价值是什么样?为什么买那么多股权?完全是一种原始的积累。但是那时的几千万还是帮助公司解决了那个阶段的竞争力问题,起码我们一直站在中国最有竞争力的娱乐公司的前列。
喝喝酒、聊聊天就能寻找到那么大的合作资金简直不可思议。不过,难道真的只是喝喝酒、聊聊天而成功的吗?当然不是,这种简单方式取得成功的背后,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清晰思维和准确表达,是对影视市场的准确判断,更是因为华谊兄弟公司自成立以来树立了品牌影响力,没有这些作为基础是不可能成功的。
2004年华谊兄弟公司又做了第二轮私募,第二轮私募使公司股权更合理。在香港与TOM集团做的这一轮私募,使公司把原来太合影视在公司的股份全部进行了回购,并且华谊兄弟俩作为原创股东还增持了一部分资金,使公司的资金量加大了。这次私募又是一次质的变化,从国内纯民营公司之间的私募发展到瞄准有一定国际范围的、有影响力的国际公司的私募。TOM集团在亚洲都算得上是一家比较有实力和影响力的娱乐传媒公司。
但是TOM集团这个股东够不够华谊今后继续发展所需的资金呢?肯定华谊兄弟还要去募更大的投资人。下一步的打算是去募美国最大的一个基金,或者是策略的投资伙伴,或者是瞄准美国的几大娱乐公司,这都是公司第三轮私募的打算。
华谊兄弟公司就是这样,使自己在资金来源和管理上走向国际化,并为下一步在适当的时候为公司上市做准备。公司出色的资金链战略在这几年一直保持得比较稳定,没有出现今年能拍四部戏,而明年可能一部戏都拍不了的状况。
那么,TOM集团公司是否因此派人参与华谊兄弟公司的管理,或者只是投资入股?
王中军说,TOM集团目前大概占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股权的27%。老股、新股一共进来大概一千万美元,当时作价是六千万美元市值。2005年年内华谊准备再做一次私募,大概要把公司价值再翻一番。目前公司私募的资金,对方并没有派团队进来参与公司的管理,都是华谊原来的管理团队在管理和经营,但是作为投资股东,会有很多建议性的东西,对公司会有很多实际帮助。在这一轮私募过程中,华谊兄弟公司利用国际规范的审计,把公司前些年的财务上的漏洞、或者盲区,作了一些大的财务整理。从2005年开始,预计到2007年、2008年做上市的话,公司财务将会因此更加透明、更加规范化、更加国际化,这对公司又是一种很大的帮助。这次私募对公司最大的帮助是资金投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
其实这几年公司的发展也让不少香港的投资人,甚至国内一些大的投资人感觉到华谊兄弟的投资能力是非常强的。2005年仅下半年开机的冯小刚导演的《夜宴》,华谊兄弟投资达到近1000万美元,9月6日开机;24日开机的《墨子攻略》投资是1500万美元;2005年底希望能拍《功夫2》,投资3000万美元,在此同时9月份还在投资拍一些100万美元左右的文艺片。
不少专业媒体也会看到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这些行动确实不是在做秀,在半年之内拍这么多戏,总投资额将近4--5亿人民币。当然华谊兄弟公司在这里面并不是全部持股,像《功夫2》他们投资还是会比较小,是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为主。而《墨子攻略》,华谊兄弟是国内唯一投资人,是国内独家版权所有者。像《夜宴》,华谊兄弟是最大投资人,整个制作方和经营方。在这些影片投资中,每个戏的投资规模和股权结构也不一样。这恰恰也使银行看到了信心,看到华谊兄弟每年拍大戏,而且回收速度比较快。
像2004年《天下无贼》是4月份开机,到2005年4月份,全部资金的回收都已经结束,而且利润率又那么高,银行会清楚地看到华谊兄弟单片的盈利能力。所以2005年开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的银行贷款模式也发生了改变:原来主要是做流动资金的贷款等等,但2005年《夜宴》的拍摄是从深圳发展银行做了一个单片贷款,单独为这部戏贷款5000万,再把自有资金投入这部戏。这样,将来的贷款模式逐渐在改变,银行也因此对华谊兄弟及其他娱乐公司越来越具有信心。
王中军说:“我觉得这几年的信用非常好,自己从事商业十年来没有欠过任何投资人一分钱,没有拖过一天钱,银行贷款从来没有滞纳过。所以,这也是一个公司由于有时间的培育、有时间的证明,它是非常良性的。一个企业很难一两天就做好,因为这需要有一段时间的培育。你有没有信心做一个百年老店是对经营者的考验。我们兄弟现在持有公司将近70%的股权,可能三年后或者是几年后只是持有公司的30--40%,甚至更低,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司的价值大了。不管怎么样我是公司的原创股东,无论怎样发展,最重要的是公司的品牌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