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任何新闻事业都有阶级性
【链接:课件“第六章 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之“第二节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新闻事业具有阶级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在存在着阶级对抗的社会中,为维护、争取本阶级的经济利益而展开的阶级冲突不可避免地反映到新闻事业上来。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现实社会中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中的阶级对立关系决定的。在经济领域占有生产资料的阶级,就是政治上的统治阶级,同时也会拥有新闻资产,成为新闻事业的主人。无论是资产阶级新闻事业还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都以其鲜明的阶级倾向性,成为该阶级的思想阵地和舆论中心。它们对于敌对阶级的思想体系和经济政治制度,都会在新闻传播中旗帜鲜明地公开批判。
资产阶级新闻学论著(包括旧中国和目前西方)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报纸是社会的公共机关,是“社会公器”,像公共汽车一样为所有人服务,没有什么阶级性。大量的事实表明,这种观点是欺人之谈。在资本主义社会,新闻事业是作为生产手段存在的,其所有者的阶级立场决定了它的阶级色彩。编辑、记者可以得罪总统,但不能违抗老板,否则就随时会被解雇。美国一位记者说过,“倘与发行人在一件牵涉到基本政策的事务方面产生了尖锐的冲突时,一位编辑所面对的,是离开他自己的职位”。[4]这就是说,雇主掌握着雇员的命运,雇员的脑袋不长在自己的肩上,而是长在老板的肩上。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主要体现在选择事实、编写新闻、安排版面或时段、发表言论等新闻业务诸环节。
选择事实。大千世界,每天发生的事实很多,新闻机构必须做出趋利避害的选择。比如武昌起义爆发的消息,清政府办的《内阁公报》就不登,体现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立场、观点和主张。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控制的报纸,对国民党军队制造“皖南事变”屠杀新四军的真相,对八路军、新四军消灭日军的英勇业迹,要么不报,要么作歪曲报道,体现了大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和主张。
编写新闻。有的时候,新闻机构把自己的观点隐含在事实的叙述中,让事实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有的时候,新闻机构直接在新闻中发表议论或在标题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同一个事实,不同阶级的新闻机构往往会做出不同的解释,显示不同的观点。
安排版面或时段。任何新闻机构在安排版面或时段时,在编排思想上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稿件的主次、组合,总尽量突出有利于自己的新闻,把一些非登不可而又不利于自己的稿件放在次要的、不显眼的位置上。
发表言论。新闻机构在发表各种评论、理论文章,或借助一些读者来信阐述自己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时,往往直接表明自己的阶级立场,宣传本阶级的政治纲领和理论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