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办好内参的原则和方法

办好内参的原则和方法

时间:2023-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办好内参的原则和方法内参是党和政府了解基层工作情况、思想动态及重大倾向性问题的一条重要渠道,它有着公开报道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实践证明,办好内参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掌握一定的方法。(三)掌握内参的写作方法这是提高内参稿件被采用率的重要手段。内参是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的。内参的创办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然而,对这群众意见极大、后果极坏的问题,内参却未能反映。

三、办好内参的原则和方法

内参是党和政府了解基层工作情况、思想动态及重大倾向性问题的一条重要渠道,它有着公开报道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新闻工作者因长期在基层采访,又是各项重大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对各方面情况,尤其是“下情”掌握较多,有写内参的条件。新闻机构要激发记者、编辑的政治责任感,坚持内外有别的原则,鼓励记者、编辑把公开报道与内部报道相结合,努力办好内参,使之真正成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和助手”。

实践证明,办好内参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掌握一定的方法。

(一)加强记者和编辑的政治思想水平和综合判断能力

这是搞好内参工作的根本保证。内参记者和编辑的政治思想水平和综合判断能力,首先表现为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遇到重要的问题或重要的情况,无论是报喜还是报忧,无论在报道的时候得罪什么人,会引起什么对个人不利的反应,都平心而处,仗义执言,敢于反映真实情况;其次表现为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真实准确,不哗众取宠,不耸人听闻;再次表现为观点正确,方法对头。陈云同志曾经提出一个重要的验证方法,叫做:全面、比较、反复。全面就是不要只听一面之词,要听各方面的意见,包括对立面的意见。比较和反复就是多加分析和估量,拿准了以后再考虑考虑,再看看有没有不周密的地方。如果我们写了一篇内参,批评了某个单位、个人,如果可以的话,请他来看,请他来驳。这样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写内参要搞调查研究,要分析思考,形成文字后还要反复推敲,这个过程需要记者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和文字水平。

(二)选择好内参报道的对象

这是提高内参效果的关键。现实生活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很多,有些问题还很复杂,内参报道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胡子眉毛一把抓。选择内参报道对象的方法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审视社会,及时发现各地在贯彻党和政府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选择领导关心、群众关注、具有普遍意义、新闻价值大的问题或现象,选择反映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影响重大、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掌握内参的写作方法

这是提高内参稿件被采用率的重要手段。内参的外在形式类似“情况反映”或“调查报告”,在写作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容一定要非常准确、客观。内参是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的。为了避免决策失误,内参作者一方面要敢于坚持原则,做到讲真话、写实情;另一方面要立足全局,从全局和长远看问题。要踏踏实实认真调查研究,搞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主流枝节,既不能顾及一点不计其余,也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内参稿件要多写事实,不要长篇大论。内参作者要把自己摆在“向上级汇报工作”的角度摆事实,避免抽象说理,让领导自己去分析、判断。第二,抓住关键问题,坚持一事一报。内参稿件无论反映哪方面的情况,都要紧紧围绕一个主题。这样可以使领导加深印象,较快做出批示。如果一次反映的内容太多,不便于领导批示到具体部门解决问题。第三,文字简练。“内参”的文字应该精练严谨。写作时最好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用语要简洁明了,朴实无华。

小故事

三年困难时期的内参

夏公然

1959年上半年,我奉调到新华社国内部内部参考编辑组工作,算是负责人之一。

新华社的内参创办于1953年5月,起初仅发行693份,阅读范围为:地委常委和相当于这一级的党员。

内参的创办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央专门开会讨论。在谈及记者与省市委的关系,稿件是不是一定要送审等问题时,毛泽东强调说:“中央给记者的任务就是如实反映情况,记者反映情况就是执行自己的职责,不论省市委喜欢不喜欢的,他都要反映。中央怎样判断,这是中央的事。省市委书记不是记者,不能到处去采访,如果让他任意扣压记者的稿件,中央还要派记者下去干什么?”刘少奇说,“新闻记者要坚持真理,要有斗争性,头上要长角。不要怕人家报复,不要怕人家把你赶走。”

1957年上半年之前,内参基本能够正常地反映问题。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新闻普遍“报喜不报忧”,内参的正常功能显得不合时宜,牵连到内参组也压缩到只留两人守守摊子了。

我来到内参组之际,“大跃进”的后患己露端倪。然而,对这群众意见极大、后果极坏的问题,内参却未能反映。但大家心里都明白,内参这样下去不行。正在此时,国内部副主任方实向我们传达毛泽东与吴冷西的谈话:“现在《人民日报》和《内部参考》是两本经。人民日报和新华社搞两面派。公开报道尽讲好的,《内部参考》讲不好的。当然,《内部参考》还是要办的,不好的事情还是有个地方讲。但公开报道老是这样只讲好的,不是办法。”

1959年8月,国内部召开形势座谈会,大家互谈一些基本情况,也开始总结前一段跟着“浮夸风”起哄的教训。谁料就在会议快结束时,中央下传了“庐山会议”“反右倾”的精神,风向又变了。于是转而组织大家批评先前对“三面红旗”提过意见的人和有关言论,我们有限的一点反思被迫中断。

雪上加霜的还在于此时新华社体制的变更。1959年,新华社进行“改革”,把分社下放给地方,直接受省委辖制,很多记者想不通,这如何写批评稿呀,怎么可能通过受批评的人往中央送呢?

我进入内参组的头两年,就处在这样一种无所适从的窘境中。尽管如此,面对到处饥荒、死人的现象,我们还是以谨慎的态度从正面或者侧面,委婉地反映了一些真实情况。稍微胆大些的,主要有两件事:

一是1961年1至8月,发了70多篇自然灾害的特稿。所反映的情况虽然远不及实际生活的严酷,但事后还是吃了批评,大作检讨。

笫二件事即反映深圳逃港事件。作者原《人民日报》军事组组长连云山应广东省公安厅之邀,先到深圳边境后又进入香港,对逃港难民进行了一个多月的采访,发现难民离境的根本原因,决非国内传闻的“美蒋特务策划的偷渡行为”,而是边境两边的社会经济水平日益拉大,并且内地一侧已陷于严重饥荒所致。他因此受到极大震动,也产生许多思考。这种反映严重事件的稿子,是用手抄件送上去的。当时可能只送了小平同志一人,通过他反映到总理处,最近我看到有的评论说,小平同志改革开放后办特区的思想,可能萌发于对那几篇内参的思考。如今回想起来,在当时内参工作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这篇非同一般的“报忧”之作没有招致祸端,的确是个特例。我想特就特在正好首先递到小平手中。

从这以后,相关政策悄悄开始松动,记得当时总理对大陆出逃的难民有一个放宽不究的指示。

最能看出政策变化的,是大陆通过香港买粮食一事。起初的看法是外电造谣,给我国抹黑,后来就用中性的口气转载此事。我们当时虽然不知周总理为了缓解大陆饥荒,亲自安排这件事,但从中央对内参反映材料的处理看,党和政府已经能正视现实了。

内参到底是中央了解实情的一条重要渠道,多日听不到真实的声音,看不到记者反映问题的稿子,中央感到少了一只耳朵。1960年11月底,穆青从外地给张应先和我来了一封信:“周恩来总理认为,内参应多登一些下面刮‘五风’(即: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强迫命令风、干部特殊化风)的情况,必要时应请漫画家画些讽刺画。”刘少奇亦连续批评“《内部参考》没有看头,像白开水。”我们感到,这是中央认识到事态严重性,需要内参反映真实情况的一个信号。

1961年1月,毛泽东也发话了,说各地:“死官僚主义封锁了消息。”此后不久,刘少奇对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报道痛加斥责:“新华社、人民日报几年来(主要指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报道)净吹牛、浮夸,吹牛成风,你们几年来是犯了罪的,欠了债就要还,不然不如关了门。你们是祸国殃民。你们新闻工作不是党和人民联系的主要桥梁。你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记者采访要有组织纪律性,也要坚持原则,不要不敢说话,下面吹牛,讲得漂亮,你们要敢顶,敢把下面的坏事情反映上来,看到不良倾向,哪怕是有关重大政策的问题,也要敢说。”“1958年到1961年的报纸、新闻要全面检查,彻底检查,找出吹牛的原因,犯了罪就要领罪,检查了给中央写个报告。”

借着重新明确内参方针的风头,新华总社又将分社领导权收了回来。我们又可以全面地反映情况了。

是时,内参编辑工作异常繁忙,我们七八个人同时编印着内部参考、内参增刊、情况简报等好几种每周数期的刊物,还有一种抄送件,只送中央最高级几位领导人的,不定期随编随送(后来调整为《记者反映》,发送范围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虽然是罕见的紧张,但我们的心情却比前两年舒畅多了,都说,这才像干内参的样子。

(原文载于《观察与思考》2001年第12期)

知识点概览

新闻的“新” 党务政务报道 典型报道 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 宣传 正面宣传 正面宣传为主 宣传口径 理论宣传 政策宣传 新闻批评 舆论 舆论引导 舆论导向 舆论监督 内参

思考与练习题

1.当前新闻报道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

2.如何理解新闻的“新”?

3.在新闻工作中,我们应特别重视哪几类报道领域的改革与创新?

4.什么叫党务政务报道?如何搞好党务政务报道?

5.什么叫典型报道?如何提高典型报道的可信度?

6.什么叫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当前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7.新闻改革要树立哪些科学的新闻观念?

8.什么叫宣传?新闻与宣传有何区别?

9.什么叫正面宣传?

10.正面宣传为主的含义是什么?

11.如何理解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12.正面宣传为主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13.正面宣传为主的实践要求有哪些?

14.社会主义新闻机构如何搞好理论宣传和政策宣传?

15.什么叫舆论?舆论有何特点?

16.什么叫引导舆论?为什么说新闻媒体在引导舆论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17.舆论表达、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三者间的关系是什么?

18.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有何意义?

19.什么叫新闻批评?开展新闻批评要遵循哪些原则?

20畅什么叫舆论导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有何意义?

21.当前我国新闻机构在舆论导向问题上还存在哪些不足?

22.如何实施正确的舆论导向?

23.什么叫内参?内参的性质是什么?

24.如何认识内参的作用?

25.新闻机构如何办好内参?

【注释】

[1]胡乔木:《胡乔木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版,第245页。

[2]参见丁海:《袁院士的率真》,载于《武汉晚报》2004年5月23日,第2版。

[3]《经济参考》,1984年9月1日第1版。

[4]列宁:《列宁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版,第202页。

[5]孙中山:《孙中山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1版,第589页。

[6]鲁风:《新闻学》,上海新中国报社1944年第1版,第29页。

[7]转引自李忱:《对话:传播的本质回归》,载于《新闻与传播》2004年第9期。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368页。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407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159页。

[11]李普曼:《舆论学》,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1版,第23页。

[12]江泽民:《在视察人民日报时的讲话》,载于《人民日报》1996年10月21日,第1版。

[13]胡启立:《要搞好内参工作》,载于《中国新闻年鉴》(198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