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创作主体的内部矛盾中探寻语言传播的本质

在创作主体的内部矛盾中探寻语言传播的本质

时间:2023-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在创作主体的内部矛盾中探寻语言传播的本质创作主体通过对创作依据“我就在”的深度介入,而获得“非说不可”的冲动和愿望。而这些则是创作主体作为“人”的规定的丰富性在语言中的充分展开。

二、在创作主体的内部矛盾中探寻语言传播的本质

创作主体通过对创作依据“我就在”的深度介入,而获得“非说不可”的冲动和愿望。而要实现这种介入,创作主体必须调动全身所有的感觉器官,用心灵的手去抚摸创作依据中的每一个角落,用自己的心灵去碰撞创作依据中人物的心灵,用“我”的思维的金线串起创作依据中的思想的珍珠,把“我”的情感激流汇入创作依据的大潮从而掀起惊涛骇浪!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每一次传播都是一次形与神的检阅。在这每一次介入中,都包含着创作主体自身的心灵与呈现、内省与外放、内语言与外语言的矛盾以及感觉的丰富与单一、敏锐与钝滞、细腻与粗疏的矛盾。而解决这些矛盾的钥匙就是创作主体语言功力的发掘、训练、涵养、强化、发出。语言功力是创作主体对语言的接收、判别、存贮以及发出、调控、驾驭的能力,它包括观察力、理解力、思辨力、感受力、判断力、表达力、感染力、调控力、回馈力等。

语言功力集中地表现于创作主体获得语感和语感通悟的过程之中。“语感,简单说是语言的感受,……是对语言刺激的‘感之于外,受之于心’,是对语言运用的‘情动于衷,声形于外’。”[18]而“语感通悟是一种通感中的悟性,表现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于在某一种样式、某一种样态中的深刻感悟,使语言中的悟性得以生发、飞跃,使之对相关的样式、相近样态产生通感,并以这悟性为轴心,辐射到更多的样式、更多的样态中去,并使语感通悟升华,染上个人审美特色,带出个性发展的光环。”[19]而对于语感的呵护、涵养,对于语感通悟的“暖之以日月”,是人的全面发展在语言中的表现。人的全面发展既包括物质与精神的协调,又包括感觉、知觉与理性的融合,并共同向悟性生发。而这些是“人之为人”的丰富规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同‘人’一起成长的,同‘人’一样成型的”[20]

语感的关键是要丰富、精密。语感通悟的妙处在于融会与升腾。语感的形成与先天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在一定天赋基础上的后天的不断磨砺与点滴积累——朝阳落照、雾霭流岚、险峰大川会令你激动;清晨草叶上滚动的露珠所折射出的七彩光辉会直射入你的心扉;贫困山区失学儿童那一双双渴望的大眼睛会时时牵动着你的魂魄;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建筑和每天都在延伸的高速公路会让你豪情万丈……所有这些牵动、触动、感动、激动都可以作为创作主体鲜活生命律动的一个个音符,在创作目的的指挥下,在创作依据的琴键上,奏出最动人的生命乐章!而语感通悟的形成则需要创作主体在达到一定的生命境界之后,在“我”与天地万物圆融无碍,感受、思维、情感、语言全都融为一体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在语言中对存在的融会贯通的创作境界和人生境界。而这些则是创作主体作为“人”的规定的丰富性在语言中的充分展开。

当然创作主体创作活动的成功与否还要看创作活动是否影响了受众——接受主体。因此,我们还要进一步到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矛盾中去探寻语言传播的本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