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持创造性
每一次语言传播活动都是创造性活动,而不是简单的念字出声。每一个节目的播出都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创造性劳动的结果。语言传播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对于操作技能有比较高的要求,因其特殊性,入门较难。因此,在开始阶段,语言传播者基本都能积极锻炼基本功,注意提高语言功力,但当得到一定的认可(来自领导的、受众的)之后,就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懈怠情绪,动嘴不动脑,过手不过心。这样,创作就被沦为操作。
创造表现为创作主体对创作对象存在形态和构成方式的改变。这在语言传播中体现为对创作依据的改造和再造。创作主体无论面对文字稿件还是创作提纲,都要严格按照“正确创作道路”的要求,抓住贯穿线,理清脉络,分清层次,摸清“文路”(或节目运行的轨迹),凸显主题,明确传播目的,落实重点,体会基调。[16]明确意图,条分缕晰,纲举目张,成竹在胸,强化符合传播目的之处,淡化干扰传播目的之处,补充协助实现传播目的之处。
创造还表现为创作主体力量的对象化。这在语言传播中表现为传播主体切身的感受、思想、感情乃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语言观、新闻观、审美观等对创作依据的全面介入。当然这种介入在上一过程已有所体现,但在此更为集中、强烈、显化。创作主体要把“我的”感受(形象的、逻辑的、内容的、形式的、题材的、体裁的、时代的、风格的等)完全投入到创作依据中去,投入到本次创作和传播中去;要让“我的”思想、观念与本次传播所倡导的理念碰撞出火花,碰撞出“我的”心灵的悸动、激动;要让“我的”感情与这次节目中涌动的美好情感泾渭合流,浩浩汤汤,扬清波,掀巨浪;要让“我”与依据中所流露出的伟大的共产主义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无私奉献的价值观的“对话”中找到“共同语言”……
创造还表现为创作主体力量的对象化与创作依据改变的一致。这在语言传播活动中体现为恰当的停连、精当的重音、贴切的语气、恰切的节奏。主观的、客观的、感受的、感情的、的、形式的、情感的、技巧的、历史的、现在的、主流的、民族的等等,全都化为语言的、音声的、传播的。
创造最后还要表现为广大受众对创作主体创作成果的接受。这在语言传播中体现为受众真正地从传播主体那里获得了信息,达成了共识,得到了娱乐,得到了美的享受。创作主体与创作依据所撞出的火花在受众那里遇到干柴,渐成燎原之势,创作主体与创作依据情感的清流与受众心中的无数溪流一起形成黄河长江,奔向人类真善美的海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