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富于时代感
语言传播要把握时代特征,折射时代氛围,反映时代精神,参与塑造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代表某一时代发展潮流的精神。它反映着一定历史阶段的客观本质和发展趋势,折射着社会精神文化、社会心理和人们的普遍愿望、理想追求。这是一个民族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能够体现整个民族精神面貌的精神内核。江泽民在谈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业精神时,将其归纳概括为64个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志、无私奉献。”[17]这64个字也可以说就是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对这些精神可以作如下的归类:奋进求实、爱国奉献、开拓进取、探索创新、虚心学习等。团结务实、豪放进取、胸襟坦荡是时代气氛重要内涵。
对于时代精神在语言传播中的表现,我们只想从语气和节奏两个方面讨论,因为语气和节奏是语言传播的核心。在表达的基础层面上,语气是中心;在语言的美学层面上,节奏是核心[18]
时代精神和时代氛围表现为洒脱大气的语气。改革开放二十几年,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发展,一日千里;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心情,自豪自信;时代胸襟,坦荡博大;时代气迫,恢宏大气……
面对此情此景,我们语言传播者怎能无动于衷,淡然漠然?如此的时代氛围表现在语气上就是豁达开朗的心胸,落落大方,潮平两回岸阔,风正一帆悬;如此的时代氛围体现在语气上就是豪迈自信的心境,一字千钧,千里江陵一日还;如此的时代氛围体现在语气上就是溪投大海的心性,时代大潮,汹涌澎湃,祖国发展,热情召唤,献身大业,无怨无悔,“我以我血荐轩辕”;如此的时代气氛表现在语势上就是跌宕起伏的、丰富的,那喷弹力度、抑扬幅度、疾徐速度、明暗亮度等等,不论是小桥流水还是大江东去,无不开阖洒脱,收放自如。
时代精神和时代氛围表现为潇洒紧凑的节奏。“语言是存在之家”(海德格尔语)。“存在”的性格气质、品位层次,肯定要体现在其对“家”的格调确定、布局设置上面。有声语言的节奏一定会反映时代的节奏,就如同进其家如见其人一样。当今时代的节奏如何?如上所述,一“快”字堪可概括:发展快、更新快、淘汰快、变化快,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生活节奏、工作节奏、建设节奏都如同上紧的发条,须臾之间,秒针的催促之声清晰可闻。
而时代的快节奏表现在语言传播中,就不是一个“快”字能简单概括的了的。有人把节奏紧凑理解为语速越快越好,这样一来,对语言传播时代感的评判标准就变成了语速。因此,每分钟播300音节已属平常,其中的“佼佼者"甚至可以达到每分钟360音节这个人类听力的极限,受众几乎听不清他在说什么。语言传播成了“溜嘴皮子表演"。对此庸俗“时代论",张颂教授援引胡塞尔的话对其给与切中肯綮的批判:“我们切勿为了时代而放弃永恒。”[19]关键是要在把握了节奏的美学本质后,在规律允许的范围内体现时代感。
节奏的时代感表现为快而有节,发而中节。“节奏”,有“节”有“奏”,才谓“节奏”。节者,节拍、节度、节制之意也。在语言传播,“节”不仅表现为主体对停与连的处理,还表现为主体对停与连、抑与扬、快与慢、明与暗、轻与重、刚与柔、虚与实……等等各对矛盾双方的调节与控制。语言传播首先是要接纳以上所列双方为自己的血脉,否则,快而无节,明暗失调、轻重不分、畸刚畸柔都不能算是“有节”。在此基础上再去体现时代节奏的轻快洒脱、时不我待。要在对比中去体现时代特征,要体现快、疾、轻、实、明,就必需巧用慢、缓、重、虚、暗,相辅相承,相反亦相承。
节奏的时代感表现为表达进程推进的巧妙点染,气盛言宜。“奏”者,进也,在有声语言创作中表现为对语流的推进,即以创作主体之气合创作依据之气,人剑合一,出神入化。那时代感在有声语言的节奏中体现为时代的风采,即洒脱之逸气,捭阖之豪气。而这“气”的飞动如舞、酣.贯通表现为对气之结节点的巧妙点染。“千里江陵一日还”,“千”、“一”为气之结点。“千”阴平高起,但毕竟是山河,还未高与天齐,气托声展,气足声虚,浩远难知,极言其远。“一”阳平半高,短促坚决,轻快兴奋。两字一出,满腔豪气,一身逸气,急迫心情,袅袅萦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