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传媒教育之困惑

学校传媒教育之困惑

时间:2023-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学校传媒教育之困惑对于目前以北京工商大学为代表、设立专业类传媒学科的一些院校来说,虽然在第一步的专业定位上比较准确地把握了市场对传媒人才的需求,打开了一个具有潜力的传媒教育细分市场,但是具体到实践操作层面,他们在复合型目标人才的培养上还存在着多方面的困惑。这种反馈在某些方面上体现了学校传媒教育目前普遍存在的不足,但是并不能因此就否定当前的传媒教育。

四、学校传媒教育之困惑

对于目前以北京工商大学为代表、设立专业类传媒学科的一些院校来说,虽然在第一步的专业定位上比较准确地把握了市场对传媒人才的需求,打开了一个具有潜力的传媒教育细分市场,但是具体到实践操作层面,他们在复合型目标人才的培养上还存在着多方面的困惑。其一,如何在课程传授中做到传媒知识与其他专业知识的融合?其二,专业类传媒教育要兼顾传媒和其他专业多方面素质的培养,换个角度来看,这可能意味着几方面都难以精专;其三,此类传媒专业对教师的传媒实践经验和多学科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这种复合型教师的来源在现阶段还是一个问题。

国内传媒院校目前普遍存在的另一种困惑,是社会对学校传媒教育的负面评价。学校传媒教育是否成功?社会用人单位和学校毕业生的反馈是一个重要方面。传媒教育应注重贴近实践,这已经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相当一部分传媒从业者(包括高校毕业生)认为,当前学校传媒教育有些脱离实际、知识陈旧、理论化太强,学校教育应该与实践有更好的结合,加强在培养学生对市场的理解力、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培养。

这种反馈在某些方面上体现了学校传媒教育目前普遍存在的不足,但是并不能因此就否定当前的传媒教育。学术性、基础性、理论性本身就是学校教育之所以区别于社会实践的独特之处。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应有比较好的结合,但是二者各有特色,既不能相互取代,也不能以同一标准进行衡量。学校传媒教育有其自身的理论体系、职责使命,实践层面对传媒人才的培养职责不能一股脑地压到学校教育的身上,而学校教育也不能因为贴近实践的焦虑,而把浮躁的气息和急功近利的做法带进学校传媒教育中。

(作者:于成龙 张欣 姜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