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媒投资的第三次浪潮

传媒投资的第三次浪潮

时间:2023-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传媒投资的第三次浪潮2001年8月,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对传媒单位的跨区域及跨媒体经营、融资、集团化等重大问题做了明确的说明和规定。上海传媒板块的另一次异动来自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这次上海卫视易名为东方卫视,图谋全国市场、进行跨区域经营的意图不言自明。

四、传媒投资的第三次浪潮

2001年8月,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对传媒单位的跨区域及跨媒体经营、融资、集团化等重大问题做了明确的说明和规定。业内人士一般认为,这一文件的发布标志传媒投资第三次浪潮的来临。

《媒介》更愿意把2003年当作传媒投资又一次高潮来临的分水岭。正是在2003年,国家做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试点工作的决定,这在宏观层面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走向具有重大的影响。也是在2003年,上海传媒板块的强劲启动给人留下了令人难以磨灭的印象,它标志着我国传媒跨区域投资的大幕正式开启。

在2003年7月7日《东方早报》问世之前,关于上海将出现一张全新综合类日报的消息就不胫而走,不同版本的传言也同时在民间流传。最早有外刊报道说,《东方早报》将由上海文新集团与广州日报集团合资创办;随后又有国内报刊报道称,《东方早报》由文汇新民报业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和上海某财团出资共同创办,初步架构是:南方报业出人,文新报业负责申请刊号以及提供办公场所,上海某财团分阶段投入现金;《中华新闻报》的报道则是:上海文新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拟合资控股,于上海组建《东方早报》;新华网上海频道7月1日发出的消息是:由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主办的综合财经类日报《东方早报》,将于7月7日在苏浙沪三地同步上市发行。

山雨欲来风满楼,《东方早报》未见其身,先闻其声,这一方面足以看出上海这个区域性广告市场对传媒的吸引力与重要性;另一方面,报纸投资经营合作方式不同版本的出现更透出《东方早报》之于我国传媒业的意义。虽然此前人们发现在北京报刊亭也能见到《广州日报》,在广州小报摊也能见到《北京青年报》,但几千份的发行量对于当地都市报来说根本谈不上威胁,更说不上跨区域经营。

上海传媒板块的另一次异动来自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2003年10月23日,上海卫视更名为东方卫视,节目全面改版,并在全国所有省地级城市落地,同时在日本、澳大利亚、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落地。更名意图十分明显,那就是希望实现全国省级卫视想实现但尚未实现的跨区域经营梦想。此前不久,文广集团曾以1.5亿人民币的高价买下国内中超联赛未来三年的转播权,习惯于在CCTV-5看国内足球联赛转播的电视观众在2004年便可以改看东方卫视了。

省级卫视的经营定位一直是各省电视台台长萦绕于心的老问题。做全国市场做不过中央电视台,固守各自区域又心有不甘,毕竟大家在全国大多数省会城市都落了地,具备了做全国经营的基本条件。这次上海卫视易名为东方卫视,图谋全国市场、进行跨区域经营的意图不言自明。

与东方卫视类似,上海文广集团此前已推出了一个毫无地域色彩的品牌——“第一财经”,它横跨电视频道、广播频率、报纸甚至网络等在内的多种媒体形态,已实现了媒体信息资源与采编资源的最大共享。看来,未来人们还会看到上海文广集团叫板中央级传媒单位的更多行动。

或许是受《东方早报》的刺激,2003年11月中旬,北京报业市场又添一张新面孔——《新京报》。这张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报纸原名《生活时报》,曾经在北京报业市场风光一时,但由于经营管理体制上的问题而中途衰落,这次欲重振旗鼓完全得力于另一传媒巨头的支持,即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南方都市报》的落户北京,该报将其管理团队与营运经验拷贝到《新京报》,走出了南方日报报业集团跨区域投资经营实质性的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