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业化运作:离不开“守望者”
从1986年第一届上海电视节到2004年的第十届,上海电视节最早组织了以电视剧为主的电视节目交易活动,见证了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电视剧市场化发展的全部历程。中国的电视剧制作由“作坊”到市场运作再到刚刚起步的产业化经营,可谓今非昔比。对电视剧创作人员、投资商、制作公司、发行商、电视台、广告主、媒介市场调研机构而言,电视剧的产业化经营无疑是一道新的命题,能否“解”好这道题不仅在于分工的更为专业化,还在于各个环节的有效联接与信息的通畅。媒介市场调研机构作为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适时地扮演了信息沟通者、市场伋望者的角色。就此,《电视剧市场报告》的面世对于电视剧收视的量化分析而言也许只是迈出了一小步,但对于电视剧的产业化运作整体而言却是具有“开局”意义的一大步。正如央视-索福瑞总经理王兰柱所说:“当今电视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们希望《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能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份指导电视剧生产、交易、播出和广告经营的第一手权威资料。”
以系统化、规模化、专业化为特征的产业运作要求电视剧制作摆脱各自为政的“游击战”习气,而市场运营的由“乱”到“治”也必然要求各个利益主体的“权宜之计”上升为整个产业的“战略思维”。如果每一个电视剧制作主体都有“给我一个支点,就能撬起整个地球”的雄心,那么“支点”在哪里?因此,科学、客观的论证与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前提下,本以为是众望所归的《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在诸多误解中倒成了“为人之诟病者”,不免令人惋惜。不过,这倒也验证了中国的古话——“好事多磨”,想必央视-索福瑞既然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这点心理承受力还是有的。无论今后是顺风顺水还是举步艰难,中国电视剧的产业化运作毕竟上路了。对于小露峥嵘的《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我们也期待它今后有更为出色的表现。
条分缕析地一路说来,应该已然明晰:主宰中国电视剧市场沉浮的无疑是中国10多亿的观众群体。为此,媒介调研机构责无旁贷地充当了表达“民意”的传导者,一份《电视剧市场报告》打破了中国电视剧“有市场无监督”的局面,电视剧市场中各种力量在“定睛良久”之余,是否应当给电视剧市场的第一份报告以更理性的评价!为了赚足观众的注意力,不至于在电视剧市场博弈中“溺水”而亡,各种电视剧制作力量已经在“贴身肉搏”;而作为观众的代言人、作为电视剧市场的“军师”,媒介调研机构的合理介入已是应有之意。“凡本欲则立,不欲则废”,有了理性的运筹帷幄,我们便有理由期待电视剧市场更为骄人的明日风采!
(作者:刘再兴 王薇 于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