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编上致力于做党和人民的共同“喉舌”
2004年,《余姚日报》被纳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总编由报业集团任命,余姚地方市委建议。原则上《余姚日报》的定位已经不再是地方党报,而是时政类报纸。但余姚市政府仍把它当作自己的党报,对其非常重视,政府公告占其广告总量的1/3;另外,为了扩大发行量,报纸报道的内容必须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满足市场的需要。如何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注新闻,准确表达党和政府的声音。拓宽思路,把握全局,把党和政府的重要方针政策迅速转变为新闻选题。加强策划,改进新闻报道形式,采取评论、图表、数字、系列报道等群众易于接受的宣传形式,帮助群众解读党和政府的重要方针政策。党的十七大召开期间,《余姚日报》紧扣余姚市十七大党代表裘秀菊这一新闻点,进行积极策划,通过《记者博客》这一栏目,以记者观察、叙述的方式向读者展示裘秀菊在京参加党的十七大的所见所闻和感受,让读者从一个更生动、更贴切的角度加深对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理解。
贴近民情,做好服务文章,拉近与群众的距离。首先,展开热线追踪,利用媒体优势为群众的所求所需提供帮助,如《好想有个“家”:一群樟树的自白》、《5000棵樟树都找到了新家》、《苏州吴先生寻找“余姚女儿”》、《吴先生要找的人却在余姚》等热线追踪报道;其次,密切关注与市民生产、生活有关的问题,及时采编解答,如《三月植树忙,苗木哪里买?》、《八成消费官司消费者败诉,为何?》等;最后,利用“民生实录”这一长期专栏,以群众来电形式刊登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反映群众心声。
贴近读者,做好深度报道,彰显地方特色。县市报来源于一方水土,就要扎根于一方水土,服务于一方水土。《余姚日报》周二有《经济周刊》,周三有《文化周刊》,周四有《社会周刊》,周五有《新闻周刊》。《经济周刊》、《文化周刊》牢牢立足于余姚本地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大事、要事,推出了一系列有深度、有见地的报道。如《经济周刊》中的《四明茶香:能否飘得更远——从“中国高山云雾茶之乡”大岚镇看全市茶叶产业发展》等报道,不仅为政府决策提供相关参考建议,也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关信息。其中《农家乐:不能失却的土味》一文发表后,有关乡镇还根据报道所提的建议建立了旅游协会农家乐分会,使农家乐旅游业走上规范发展道路。而《文化周刊》推出的《在尘封的历史中走进汪洋明身世》、《再现先民生活场景复原远古江南风貌——田螺山遗址探秘》等报道,让读者充分体会到了地方文化魅力。《社会周刊》旨在以深度报道的形式聚焦余姚本地各领域的人群,让本地群众、本地新闻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唱主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