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的凯旋:山寨手机与中国城市青年
吴 玫 李红叶
作者简介 吴玫,澳门大学传播系副教授及署理系主任,澳门澳门大学传播系,E-mail:meiwu@umac.mo。李红叶,澳门大学传播系硕士毕业生。
摘 要 本文试图揭示在当代中国山寨手机在城市青年中的流行与其群体的社会特性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对山寨手机和非山寨手机使用者的深度访谈和山寨行业从业者QQ群在线讨论的定性分析,对该关联性在下述五个方面——政治态度、实用理性、社会价值观、兴趣追求和自我认同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青年人对山寨手机的使用主要出于实用态度,其次是他们对娱乐和时尚的追求。反主流、反权威和反品牌的政治取向并不明显。使用名牌的仿冒品从社会价值的角度上讲称不上是一个虚荣问题,而是在经济实力允许范围内的一种自我体验。最后,从事山寨产业的青年人已经形成了他们自己的圈子并且无论从个人事业还是政治使命感方面都建立了对“山寨”事业的认同感。
关键词 手机,山寨手机,中国城市青年,青年特征,青年文化,品牌
一、引 言
2008年以来,山寨一词风靡一时。山寨,顾名思义,有着占山为王、逃避政府管制的意味。在现代,山寨更被人们赋予了许多后现代的含义,用来形容那些小作坊或小厂房里对流行品牌产品仿造冒充的现象。这一现象特别是与手机和日用电子产品密切相连的。
山寨手机,顾名思义,带有着一种反叛、边缘和不合法的意味。但更重要的,它是“名牌”手机的反义词。“名牌”手机标志着名声大、质量好、价格昂贵、被公认有威望并拥有令人称羡的社会地位。而“山寨”手机与无名、质量差、价格低廉、声誉不好和次货联系在一起。山寨手机在青年人中间的流行带来了一系列有趣的问题:山寨手机对当代中国城市青年意味着什么?这是否表明对“名牌”的反抗抑或对“名牌”权益的侵犯?山寨手机还有何其他含义?在何种程度上这些含义与当代中国城市青年的特点相吻合呢?换句话说,手机作为青年人自我形象(Fortunati,2001)和个人风格(Katz & Aakhus,2002)的主要体现物,它的山寨版又是如何体现出当代中国青年人的某些性格特质的呢?
本文试图找出山寨手机在青年人中的流行与当代中国青年人的特点之间的联系。着重探讨青年人的手机选择同使用,特别是他们对山寨手机的态度,是如何体现出当代城市青年的风格和特征,以及他们对于个性的追求。我们对山寨现象和青年文化的关系的解读是基于青年亚文化研究的理论架构,强调青年亚文化相对于主流文化的反抗和叛逆态度,以及他们在这一过程中自我身份的建构。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山寨手机是如何与中国当代城市青年人的特点相联系的呢?这个问题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山寨手机对于青年使用者的意义是什么?
2.山寨手机对于青年山寨工作者的意义是什么?
二、山寨手机
“山寨”并不是一个品牌的名称,而更像是现在中国市场上所有小牌子、无牌子甚或是盗版手机的统称。“山寨”最早是指古代中国的一些人占山为王,落草为寇。然而这个古老的词汇在现代高科技时代被赋予了各种各样新的意义。最初它是指一些廉价的各种仿造科技产品,渐渐的被用来形容整个科技产业中一种仿冒生产的现象。但随着山寨的真正兴起,山寨甚至被用作动词。山寨产品经常跟仿造品牌、低价、有缺陷却也多功能、有着光鲜的外表及多样的款式联系在一起。而且基于它开始时的小作坊生产,又以快速的市场反应力,贴合消费者心意的设计以及某种程度上的科技含量为大众所知[1]。
据媒体报道山寨手机已在国内市场上占据了几乎30%得份额。在2007年随着山寨手机的广为人知,在国际市场上,也已经在卖出1亿5000万部,占世界市场1/10的销售额(尹,2009)。起初,山寨手机的目的消费人群是那些农民工类的低收入人群。然而随着山寨手机在价格、功能、实用以及光鲜靓丽的外形设计上所凸显的优势,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都市里,山寨手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以及城市白领的青睐。深圳华强北甚至成为了最大最有名的山寨手机生产销售基地。在这个占地1.45平方公里的区域里聚集着27个电子产品市场和30多家生产公司,每年产出370亿元。
联发科芯片在山寨手机兴起的道路上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它解放了生产过程,使得每台手机有着甚至不亚于品牌机的持续而稳定的质量。经过观察发现,山寨手机在迎合消费者口味上有着极好的表现。它的颜色、大小、造型设计、和旋铃声以及在功能上无不是针对具体消费人群而设定。总之,以低价优势取胜的山寨机在某种程度上对大多数的品牌手机也形成了竞争之势。山寨手机的生产,更像是一部台式电脑的组装——你可以根据需要买好CPU、内存、硬盘、显卡,而这些就相当于MTK芯片;之后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选择你机箱、音箱、显示器、鼠标,这就像山寨机生产者提供的夸张个性的外壳、超大铃声、超大屏幕。不只是它的质量满足了市场需求,它鲜亮的外形和时尚的设计同样获得了部分消费者的认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出现的“鸟巢”和“福娃”手机就是很好的例子。更让人惊奇的是,2008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也被山寨了。名为“奥巴马”的山寨手机在肯尼亚售价30美元,而且手机上还刻有他的竞选口号:“Yes We Can”(Shanzhaiji 2009)。在2009年暑期档上映的电影:变形金刚一上映,便有相应的变形金刚山寨机上市。
三、品牌和山寨手机
名牌无疑是实力的象征,是财富、成功和名望的典型,它握有公众威望和在消费者中的权威性。最重要的是其物质至上的象征。品牌普遍被认为在建立青年人的认同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品牌的吸引力来自三个方面:权威性、认同感和拥护性(Morgan,1998)。权威机构指出,品牌被赋予了传承性和值得信任的形象,对品牌的消费是消费者自我认同表达的一部分(Morgen)。由于青少年和青年人不断需要再确认强化其所属群体的认同感,拥有某品牌就是表达所属群体的一种方式(Dittmar,1992;Auty,2001)。
稍早的研究发现,中国消费者比西方消费者更关注品牌的社会价值(Tse,1996)。他们更趋向于将拥有某品牌作为某种社会地位的象征,并且用其作为群体内外的区别。品牌忠诚度对中国消费者产生更大的影响(Tse,1996)。相比较日本同类品牌,中国十几岁的青少年对欧美品牌持更积极的态度(Eckhardt & Houston,2002;Parker,Schaefer & Hermans,2006)。他们相信欧美品牌更具威望,并以此作为强化其形象的重要标志。
然而,山寨手机是品牌消费的对立面,它无品牌、仿造、低技术含量、工艺粗陋,品质差并且名声不佳,总与盗版、造假和非法仿制有关联。在2008年前,典型的山寨消费者主要是衣着破烂的民工,他们来自乡村,在城市中游荡寻找工作。这样一个令人不愉快的代表物件竟然能够成为都市青年人“酷文化”的象征之一,绝对超出任何人的想象。山寨时尚迅速扩展成为广泛的社会和文化现象。任何知名的文化产品或活动都可能被山寨,有票房号召力的电影、CCTV的春节晚会、奥运火炬、诺贝尔奖都可以制作出山寨版本,在这些山寨版中,青年人尽情展示了他们的恶搞才能,草根阶层的创造力,对传媒技术的精通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对山寨手机用户的研究非常少。内欧米·克莱恩(Naomi Klein)在其2002年的.销书《无品牌》中指出:在人们生活方式被品牌所支配的资本时代,来自草根基层的反抗力量正在不断壮大。这个草根反抗品牌的观点是本研究的架构观点之一。此外,关于仿冒产品的消费方式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本研究的参考资料之一。Rutter和Bryce(2005)认为,对仿冒产品的消费有三种认识框架:一是“反常”观点:认为购买仿造品的消费者是不正常的“另类”行为,该购买行为是不道德,个别的和少数的;二是“反抗”观点,认为购买品牌的仿冒品是一种反对公司暴利的政治立场(Blankenship,1986;Kwong et al 2003);第三种看法认为这只是一种正常的日常消费行为,仿冒品的消费不过是每天的休闲和常规消费活动中的一部分,更多是既定的消费行为,而不是什么亚文化中非法行为或政治反抗行为(Miller 1998,Gronow & Warde,2001;Rutter & Bryce,2005)。在Rutter等对英国仿冒产品消费的研究中发现,这种行为是全国性的,价格低廉是最主要的购买动机,这种消费模式与合法品牌的消费方式相同。
消费者购买伪冒产品中还有非价格因素,Wee,Tan与Cheek(1995)的研究总结出三方面的内容:心理因素、产品因素和人的因素。每个方面又包含若干要点:
●心理因素:态度、品牌观、物质观、猎奇心理和冒险精神
●产品因素:
○功能性:耐用性、外观、质量、购买目的和产品形象
○时尚性
●人的因素包括:年龄、教育、收入等
四、中国都市青年和山寨手机的特点
虽然对山寨产品的学术研究还非常有限,但是在中国大众媒体上却有着持各种观点的讨论。其一是考察山寨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业务模式的经济论述(钟,2009);其二是关注山寨与技术创新的技术论述;其三是把山寨产品消费作为当代青年人代表特征的文化论述。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当代“移动文化”中的年轻一代是中国历史上独特的一代。他们是中国1979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第一代“独生子女”。在中国城市中有1亿独生子女(任,2006),大约有70%的城市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非常多的研究和大众文章将这一代称为“自我的一代”,他们比前面的几代人更加娇生惯养,更加自我为中心,也被认为更加物质化,热衷消费(钟,2007;任,2003),注重品牌(赵等,2006),并且对科技产品,如网络、电子/在线游戏、MP3甚至手机等更容易着迷。这样的年轻一代是如何被山寨手机所吸引的呢?低廉的价格对他们来说也许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有些观点认为,山寨手机友好的操作界面和功能多样性方面吸引了80后或90后的青年人,这与青年人寻求变化和创新的社会特点不谋而合(赵等)。另有些报道将山寨手机消费描绘成是都市白领青年对在办公室电脑前高强度工作的反抗。他们对没完没了的文件、会议和单调的工作感到窒息,需要一个玩具来缓解工作的压力,山寨手机正好充当了这样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玩具(南方周刊,2008)。
基于获得的参考资料,我们总结了11条与山寨手机消费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当代都市青年特征,这些特点可以分为五个大的方面:政治态度、实用理性、社会价值观、兴趣追求和自我认同,在每个大方面内又有若干子项,共总结出11个子项。
(一)政治态度
1.藐视主流,藐视权威,藐视品牌
藐视权威,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是当代城市青年人的时代宣言。青年人注重自我感受,反对社会上的陈规陋习。当然,普遍的主流文化规范不会依着青年人的某些想法而迅速改变,如此一来,他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用各种彰显自我的方式来反抗规则,并试图建立新的规则,以此来实现自我意识的觉醒(张 & 吴,2008)。
2.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国家认同是90年代以来中国青年社会意识的主流。90年代的青年已经改变了80年代的否定倾向,而大致转向了对中国现状的肯定态度,对国家和社会出现了较高的认同,对中华传统文化风俗和中华民族的特性历史也持有基本的肯定态度。初识于90年代的国家民族意识的复苏一直持续发展到今天,甚至一直延续到所谓的“80后”、“90后”一代。2008年,在汶川大地震以及北京奥运会期间,青年一代都表现了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的高涨的爱国热情和团结奉献精神(房,2009)。表现在消费理念上面——支持国产。
(二)实用理性
青年的个人消费在经历了一个浮躁的阶段后,会逐渐冷静下来,进入理性消费阶段。收支平衡略有余,长计划短安排,标准适中,实惠为主的消费将作为模式之一为当代青年所接纳(叶,2005)。随着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攀升,青年人对生活的要求有一个不断变化和校正的心理曲线,从单纯到向往独立和自由,从比较理想化到回归现实,乐观面对(龚,2002)。在手机选择方面,青年人会选择山寨机,价格实惠而功能齐全的特点是重要原因之一,也反映了他们理性消费的特点,不再虚妄的追求大品牌高价位即是时尚的转变。
(三)敢于竞争——狼性精神
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的80后90后,从小在充满激烈竞争的环境中长大。他们必须竭尽全力去得到他人的承认并实现其目标。山寨手机在一定程度上象征了竞争精神和本地劣势,以及反对跨国企业巨头。
1.坚持平等
年轻的一代更注重社会的公平和平等。就像手机的出现带来了工具的平等,带给大众获取信息的自由一般,山寨手机使得手机的奢侈平民化成为可能,高端手机不再是富人的象征,平民大众也可以享受高科技所带来的消费体验。
2.参与性与DIY
青年人有可能参与并获得一个让自己动手的过程。山寨手机被认为是为青年人提供了一个直接参与和标新立异的平台。青年人喜欢山寨机跟他们热衷于组装电脑如出一辙。山寨浪潮的背后是中国制造的DIY(Do It Yourself)文化(王,2008)。山寨手机使用者舒适度与青年人的参与性相符合。山寨手机与众不同的外观也符合青年人的参与需求。一部山寨机以其超大屏幕、智能、电视功能、双摄像头、双卡双待、多媒体播放以及超级待机功能取胜,山寨机并不以制造出最高端的产品为目标,而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于 & 张,2005)。
3.多样性的包容
青年思想活跃模仿性强,对新生事物的敏感性和包容性比较盛,最容易接受社会流行文化潮流。正因为如此,新的时尚风气总在青年群体中间发轫扩散乃至风靡一时,蔚为风尚。他们总是最新产品的大胆试验者,新款式的最先接纳者,新消费方式的积极推进者(余,2007)。
(四)兴趣追求
1.追求技术革新
青年人往往跟随潮流,追求产品知觉技术和想象力方面的创新的产品。对新奇事物的模拟活动是在青年人群体中速度最快的。山寨手机体现了对青年人有吸引力的技术革新。
2.追求娱乐
青年人往往是被手机的娱乐功能所吸引。新的娱乐服务是永远需要向青年人提供一个现代化环境(张,2004)。在一定程度上,手机被视为一种“时尚玩具”。在青年人中,使用手机的方式被称作“玩”。一些达人级的使用者被称为“玩家”。这些都表明了山寨手机使用的娱乐性。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带给青年人一种娱乐和自由的环境(张 & 吴,2008)。
3.追求时尚
热衷于时尚是青年人文化和生活方式最显著的外化表现。青年人思想开放,好奇心强,注重个性,求美求异求新心切,最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概念新行为,加上青年人正处在消费需求十分旺盛的人生阶段,无论是精神文化消费还是日常生活消费,他们都是整个社会消费领先的群体(余,2007)。
(五)自我认同
个性化(当代青年的消费倾向),随着社会消费方式的多元化,青年人消费的选择性增强。促使自由个性化的消费对青年人来说成为可能,他们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凭感觉消费(叶,2006)。正在兴起的体验消费,其主体就是青年人。所谓体验消费,就是在这类消费中,消费是一个过程,消费者是这一过程中的“产品”,当消费结束时,留下来的将是对过程的体验——体验另一种身份,体验异域生活,以及体验自身的创造力等。体验成为青年人的一种需要,体验式消费很快成为青年人的主流消费之一(叶,2006)。山寨机就给青年人提供了一个体验新颖、奢华的平台,手机不再是一种炫耀式消费,而是一种人人可得、人人不同的消费体验。高品质、高科技的手机已不再是最流行的,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有个性的手机(叶,2006)。因此,手机已成为自我认同的一种体现。山寨手机通过他/她自己的喜好,为用户提供了多种独特的设计,来展示他/她的个性(于 & 张,2005)。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访谈和特定的在线QQ群组讨论的定性分析,来验证上述山寨机与当代青年特征的关联性。基于文化研究的理论,本文理论框架假设,青年人使用山寨手机,标志着某些反对主流、反对品牌权威和支持国产品牌的政治态度和爱国主义情操。青年人对于手机的消费态度和使用模式,尤其是这些青年人对山寨手机的态度,反映出其社会特征。我们旨在通过访谈和网上讨论分析,以证明上述假设是否存在,青年的山寨手机是否表达了他们反主流、反洋品牌同支持国货的政治态度。我们从两个群体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手机用户(包括山寨手机的使用者和非使用者)以及在山寨行业的从业人员(山寨员工)。由于这两个群体对山寨手机不同的认识程度,我们采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
五、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两种方法:深度采访分析和对QQ群讨论的文本分析。深度采访分析对象共有16名青年人,包括9名男性和7名女性,年龄都介于18~38岁。其中,有2名是18岁,12名介于19~30岁,还有2名是在31~38岁范围内的。受访者有来自中国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中型城市(江西南昌、福建泉州)和小型城市(辽宁葫芦岛、广州茂名)。在受访者中,有9名是山寨手机使用者,而其余7名则不是。13人通过熟人、朋友推荐,受访者通过滚雪球方式选取后进行面对面的采访,而剩余的3人是从研究中的山寨QQ群中挑选出来进行在线采访的。挑选这3名受访者是基于他们在QQ群里高度参与的频率。每次采访平均用时30分钟,现场采访内容通过录音工具记录,并在以后翻译成电子文档;另一方面,在线采访的信息被下载下来,变成文件档案(受访者详细资料见图)。
访谈内容按照前述提到城市青年人的11个特性分类进行质化分析。在每个类别中,又根据质化内容,又有若干子项。
QQ群讨论分析:首先根据搜索及网上调查和观察,筛选出若干山寨QQ讨论群,在对内容进行分析后,四个对山寨行业讨论活跃的QQ群被选为此论文的参考、研究对象。QQ群里多数成员从事山寨行业的制造、推广和分销。四个QQ群讨论区的内容在2008年9月19日到2009年2月29日被下载。
四个QQ群分别是:
●山寨机友之家:http://qun.qq.com/air/#5312564/bbs
●山寨之王总监群:http://qun.qq.com/air/#68156093/bbs
●中国山寨机交流平台:http://qun.qq.com/air/#38505366/bbs
●山寨基地:http://qun.qq.com/air/#49955640/bbs
在初步了解了各个群讨论侧重点后,我们选择了山寨机友之家作为我们重点分析对象,因为它根据成员对山寨机的选择、用途和态度,提供了很多信息观点和建议。另外三个QQ群讨论区更像是带有业务方向的信息中心。这部分的分析侧重在年轻使用者如何看待和推广山寨机并且把山寨机当做一项事业。基于下列五项分类并研究:①山寨机的定义;②对山寨行业的认同;③对山寨机的态度;④推广策略;⑤对山寨机和山寨行业的知识。
随后再将这部分结果根据访谈分析中的11个因素进行分析。访谈和QQ讨论内容都是通过电脑辅助定性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六、研究发现
综合两个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以下方面山寨机同当代中国城市青年人特性间存在一定关联。
(一)实用理性
受访者对于山寨机的态度最突出显示出实用理性的特征。他们购买山寨机最根本的是出于性价比的经济考虑,他们是聪明的、节俭的消费者。
所有的受访者一致同意山寨机的主要优势在于它们的价格,特别是他们对于性价比的考虑。虽然他们中大多数认为质量是首要考虑因素,但有15名受访者表示低价位是吸引他们去购买的重要因素之一。16人中10人认为性价比更重要。作为商人,董先生说:
“我更侧重在性价比。在做最后决定前,我通常会去商店逛逛。我选择山寨机就是因为感觉它比正牌手机好用、耐摔、牢固,我比较重视信号,我的这部山寨机呢,信号比较好,
在好多信号弱区,别人收不到的,我这部可以,而且我这部电池耐用,因为我平时通话特别多,品牌机我用也就1天,山寨机的可以用3天。另外平时在外奔波,音量要够大。”(董先生,38岁)
对于在QQ群里的山寨行业人士,他们强调低价位是必须的,特别是性价比对于山寨机是最重要的一点。他们反复用来描绘山寨机的文字有:“便宜”、“有折扣价”和“性价比高”。他们常用一个有趣的比喻:用白菜价买部手机。
(二)娱乐和时尚的追求
第二个显著特征是对娱乐和时尚追求驱使青年人购买山寨机。青年人一直在追求技术新颖性、娱乐性和时尚性。我们研究显示山寨机吸引青年人的原因是他们从中能找到很多娱乐和时尚点。
山寨机的娱乐点在访谈中被证实了。在多数受访者那里,手机被描述成“玩具”;用户则成了“玩家”。山寨机有许多娱乐功能,包括和弦、MP3/MP4、外观设计、收音机、电子书、玩QQ、看电视节目/电影、照相等等。从受访者的描述中,在外观和功能上,山寨机更像玩具。杨丽紫的回答概括了受访者的意见:
“我有玩过山寨机哦,感觉不错,简直是一个新潮小玩意。玩玩游戏打发时间,还可以用它的收音机功能,听听小故事,读读电子书,全当是消遣娱乐加休闲。很多人呢,根据个人喜好,喜欢用手机看电影电视,这在奥运会期间特别流行,也有些人喜欢用手机看电子书或者上网聊QQ。迎合了这种娱乐化趋势,手机的外形设计也越来越娱乐化,山寨机外形的装饰化、卡通化、玩具化、色彩多样化也让人记忆深刻,总之是娱乐性十足,很是吸引青年人的眼球。有的山寨机呢可以说是非常的特别精致可爱,比如说见过一个形状像IPHONE的袖珍版,背后有HELLO-KITTY,还有能翻出一个电视屏幕出来,能翻盖也能旋转,比较贴心。比方说我比较喜欢可爱的啊,像HELLO-KITTY这种可爱型的比较满足小女生对时尚的追求,加上它又是粉色,清爽又活泼的,很合我的心意。还有就是我妹他们这些高中生呢为了给老师
请假呢,就专门去买那种有模音功能的山寨机,这个功能呢就是可以改变你的声音,那样即使是同学打给老师,老师听到的声音也会比较不一样,完全可以冒充家长来给自己请假。”(杨丽紫,27岁)
追求手机外观、功能、款式的时尚度是青年人选择手机的重点,这点特别适用女性用户。在受访者购买手机最看重因素的重视度排行中可以看出,手机的外观是青年人最为重视的因素之一,青年人无一不追逐时尚、新潮。拥有一部时尚手机也是他们得到周围人认同的重要途径。当人们在追求时尚外观,“牛”被当做最新潮的描述词,它体现了青年人的热情和对时尚的个性表达。下面这段QQ对话很典型:
2008-10-7 17:40:51小玉姐
我只想要个造型牛B的,价格高低没多大关系。
2008-10-7 17:42:26我为山寨狂
造型牛X???
2008-10-7 17:42:37我为山寨狂。
多牛X算牛X?
2008-10-7 17:42:58小玉姐
走路上回头率高,就OK。
2008-10-7 17:43:22 Kural
只穿一只鞋子就可以了。
在追求不断变化的时尚手机中,QQ群中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是,花太多钱买一个品牌手机是可悲的时尚追求。
2008-10-5 16:04:31山寨橘子几百块的山寨我就觉得不错。
2008-10-5 16:05:13我为山寨狂
买个4000~5000的手机,当时用着觉得挺牛X,用不了仨月,准后悔!
2008-10-5 16:05:43山寨橘子
反正再好的手机放手里10分钟就烦了。
2008-10-5 16:06:19小毛豆
对啊……没啥用。我还是觉得我的C119好,不怕丢,不
怕抢……100多块钱一个。
2008-10-5 16:07:05小毛豆
手机这玩意……别赶流行…….想装B就各种档次,多买几个,一天换一个……
2008-10-5 16:07:30小毛豆
我就是……各种档次的机器,都有一个……哈哈。
山寨机为青年时尚追求者所喜爱,因为他们能用较少的钱来频繁更换手机。有限的寿命和低价位,使山寨机更容易跟随潮流。
2008-11-26 20:29:08老白
多买山寨的。
2008-11-26 20:29:13老白
坏了就换。
2008-11-26 20:29:15老白
尝尝鲜。
虽然山寨机被认为是仿造多于创新,有些受访者总能从中发现些新奇的。有一种样子很丑陋的山寨机在广东茂名的中学里很受欢迎,因为它有声变功能。学生可以用它装家长或大人向老师装病请假。但在受访者们和QQ群里有一致的看法,那就是多数的山寨机都是仿造的,有技术创新的很少。
2008-10-27 22:02:03青平
没什么创新的,只是把人家的东西拿过来用低价的原料制造,没有售后,没有品质保证,这样成本就会低一大截,然后到消费者手上也就比较便宜。
2008-10-7 17:45:36小玉姐
山寨也有原创的啊!
2008-10-7 17:45:55酷影数码
原创的外形就有。
2008-10-7 17:46:19我为山寨狂
晕,全部都不入流……
(三)政治态度
我们研究结果显示:山寨机的使用者有对品牌手机,特别是对国外品牌垄断的蔑视态度,但这种对立的政治态度不是突出的。16人中有13位受访者认为,山寨机打破了品牌公司垄断手机的市场。
被问及对山寨机的态度,尤其是发展前景时,虽然大家各有各的说法,支持者认为山寨机作为中国国产的代表能够走向世界,而反对者认为山寨机的发展具有不可持续性,但是在讨论中能够发现,15个回答这个问题的人,有13个受访者表示,对现有的几个品牌机特别是国外品牌垄断中国市场的现象表示不满,并认为山寨机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这种垄断,如杨萨莉就提到:“希望山寨机能够发扬光大,有一天能盖过品牌机。但同时希望价格适中、质量提高、保持时尚性。”
13个受访者中就有8人表达了他们对中国品牌的支持;但是他们的支持是有一定条件:中国的品牌应该跟国外品牌具备同样的质量。
与此同时,所有的受访者都希望建立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品牌,而这里所指的品牌并不像国外品牌,它更多的是一种大众产品,能够为中国普罗大众所享用,而不倾向于制造一种划分人们身份等级社会地位的象征,其中有8人更表示希望山寨机能够继续发挥它的特色,发展成为中国的手机品牌。胡汉娜说:
“我这次买手机本来想买山寨机的,但是基于质量考虑还是买了品牌机。对我来说只要品质过硬就行;质量不好知名度不高,质量好了啥都行。”(胡汉娜,24岁)
夏哲里说:
“其实国产如果质量过硬的话,当然愿意买,就像韩国一样。但是国产机的现状是性能不怎么行,总有一个地方不如意,希望规范市场体系,打出国人品牌,独立起来。”(夏哲里,24岁)
但是,对于QQ群里年轻的山寨从业人员,虽然他们对山寨机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还从来没用过山寨机,他们都有着强烈的政治态度——支持和发展中国品牌。占主导言论是支持中国自己的产品,这反映了他们对中国品牌的认知和支持,如联想、天语、金立等。他们同样把山寨机当成中国产品的一部分,同时期望中国品牌在世界市场上有自己的一片天。
2008-10-14 21:18:51老9(CUOTO)
支持国产。
2008-11-3 14:00:00♂戰敗祢→訫
这是国产手机的代表,支持天语。
2008-9-20 12:38:48中正科技
山寨机迎合了中国人民全世界人民GOOD。
根据他们对品牌手机的态度,他们认识到品牌手机在质量和售后服务上会更好些,但它们也会更贵。
2008-11-16 22:23:17中正科技
在中国市场,你会像[想]买天价、有牌子的手机吗?
在QQ群里讨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相比西方品牌,山寨机更适合中国人和中国市场。他们是这样讨论黑莓的:
2008-9-27 16:57:36啸寒
黑莓手机不适合中国人用吧?
2008-9-27 16:58:32啸寒
它似乎主要是邮件功能比较中美国人的意。
2008-9-27 16:58:41啸寒
多媒体功能很弱的。
2008-9-27 16:59:23和申888
我玩过,不喜欢这种手机。
2008-9-27 17:05:00小老大
中国人不大待见那个push mail技术……
(四)社会价值观
在这个类别中的四个特征中,两个属性表现明显:对竞争精神的正面认识和公平消费的支持。
受访者在对待山寨机存在合理性以及怎么看待国货与国外品牌的竞争性的问题时表现出了青年人对同样处于发展中阶段的山寨机的狼性精神和强劲的生命力表示肯定,可以发现青年人同样具备着竞争精神。
在采访过程中,积极的竞争精神是山寨产品的成功关键,如果山寨手机能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同样也是他们富有竞争精神的体现。
几位受访者抱着对山寨机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中“适者生存”的态度。郭凯文和李先生两人强调存在就是合理。郭凯文说:
“我支持山寨机,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就有它的价值,山寨现象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像我国的经济体制,公有制为主体,其他经济也得并存,市场经济的结果远远好于计划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山寨手机仿佛就是私有经济,成本小,规模小,但是作用却不能忽视,因为有所需求。如果有一天它不合适了,轮不到我们来反对,历史的车轮会把它碾为尘埃,飘散在过去。”(郭凯文,26岁)
受访者和QQ群传递了另一个新主题——商品消费的自由选择,而山寨机为这一点提供了可能。这与年轻一代提倡的公平产生了共鸣。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公平态度被体现在购物行为上。这种技术共享在山寨机上得到了体现。
14名受访者认为,手机是技术共享的商品而不是地位的象征。山寨机销售员安先生经常说,卖山寨机不是为了钱,而是和中国人分享利益。“我想,山寨机是有利于大众的。”他的观点也得到周爱米的回应:
“山寨机是为大众而生产的。他们为消费者的利益着想。成为奢华品牌并不是生产它的唯一途径。”(周爱米,18岁)
郭凯文:
“科技共享品,就像现在这样,我可以花很多钱去买正牌iPhone,也可以买山寨的啊,山寨橘子机同样也挺好用,我周围很多人就是冲着去感受一下iPhone去的。”(郭凯文,26岁)
(五)自我认同
访谈中明确地体现了手机涉及独特的个人经历和体验。当受访者描述他们喜欢什么手机时,经常提到的是有独特个人的鲜明特性的。这也反映了他们追求个人主义的渴望程度,同时,也希望在群体里能够和其他人区别开。当他们被问及是否觉得买山寨机没面子,杨萨莉说:
“不会认为山寨机没面子,就是一部手机啊,只要质量好,又时尚,不会觉得没面子滴,相反,还会觉得有个性。另外,我还想要一部独一无二的,可以展示自己与别人不同的手机。”(杨萨莉,20岁)
周爱米:
“认为如果手机太丑呢,宁愿不要用。也比较好面子,希望用更体面的手机,希望在上大学的时候用品牌机。不想拥有一部和其他人一样的手机,但如果这些人是我的朋友,我会觉得跟他们手机一样也还好。当然,有一部独一无二的手机时最好不过了。我有那种自己拥有一部自己制作的手机的想法。”(周爱米,18岁)
但是,胡大卫说他没有为了展现自我个性而买手机,他社交圈的朋友把手机当做身份的象征,他们更多地根据手机品牌名来区分人。胡大卫经常每两三个月就更换一次手机。他说:
“一年换机器的钱大概2~3万左右吧,我身边用这个的太多了就会觉得没意思了。我用的电话也没什么个性,但是拿在手里给人的直观就是应该有档次……我所生活的圈子都是东北人,好面子,手机呢就是一个象征。”(胡大卫,31岁)
但是,对于山寨QQ群的讨论人员,我们的研究表明,他们对山寨机和山寨行业有更多的认同感。从他们的QQ名字就可以看出这点。他们中有许多人趋向于给自己取的名带有“山寨”或“寨”。在我们研究的两个QQ群中,将近三成的QQ名与山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山寨机友之家,59名成员中,有12人的名字是跟“山寨”或“寨”有关联。比如:我为山寨狂、山寨城管队长、山寨帮派老大、支持中国山寨机、将山寨进行到底等等。
在中国山寨机交流平台里,114人中有36人将自己命名为“山寨”“寨”之类的,比如:山寨主-张、深圳现代寨-李、重庆寨-老九、宁波寨-机采购等等。因此,我们能够得知:虽然大部分来自深圳,成员来自不同地方,他们聚集在QQ群交流信息。这种现象也出现在QQ群山寨基地,还有群主甚至要求成员们在他们群名字前加上“寨”。在总数408人中,有198人听从了这一建议。群网站上也有促进山寨机或者山寨行业的口号:
山寨之王总监群:“分享如何在未来开发山寨机。”
山寨机友之家:“山寨精神:没有人可以打败我们!!此群为山寨热衷者提供交流平台,不欢迎任何广告。”
在群里成员讨论中,你可以轻易地发现激进字眼,像“中国需要面向实践,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前进,同时山寨机应该宣扬到国外”。其他的包括:“山寨机足够好了,它适合任何人”;“打败诺基亚,发展山寨机”;“强有力的山寨机”等等。
总之,虽然成员们没有明确地讨论他们从事山寨机行业的目的,但是通过对QQ名的分析和论述,我们会发现了四种层次:为生活→对山寨感兴趣→对山寨有份热情→把山寨当事业。
安先生和郭亚历是来自QQ群两名山寨从业人员,我们跟他们进行了深入访谈。当被问到把山寨机当做事业来做的目的时,安先生解释道:
“我的初衷是为了赚钱生活。随着事业的进行和与山寨机迷们的交谈,我也希望中国人自己的手机将来能登上世界手机行列。”(安先生,27岁)
郭亚历说:
“我从事山寨机设计作为业余工作,我不单单对它感兴趣,也希望有天它能成为我的事业。”
七、讨论和结论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方面因素:
青年人对山寨手机的态度主要反映了他们的实用态度。他们对购买山寨手机主要出于经济方面的性价比的考虑,是理性和节俭的消费者。在之前的研究和大众媒体讨论中,有许多对当代中国青年人消费方式的负面评论,批评他们奢侈或浪费的消费方式。在本次调查中,发现他们确实热衷消费,重视品牌,对手机上瘾,但是他们也非常理性和务实的,山寨手机具有低价格、功能实用、质量基本可接受等特点,正是应该选择的产品。山寨手机在青年人当中的流行主要是因为它是实用且经济的选择。
第二个明显特征是娱乐和追逐时髦主导了青年人对山寨手机的态度。这点明显与当代中国青年人的亚文化相关,与禹(2005)所总结的当代青年人喜欢成为新颖娱乐方式过程的参与者的观点不谋而合。这种亚文化大多会与娱乐相关,甚至可以称为青年人的娱乐亚文化(钟,2007)。虽然移动电话是最普通的通讯工具,但青年人也将他们的手机作为消磨时间的小玩具,他们更愿意购买最新型的精美电话,好玩时尚。
调查发现,娱乐性是山寨手机最重要的意义所在。与名牌手机相比,山寨手机通常被看作是“好玩”的玩具。许多人购买山寨机正是出于“好玩“的心态并且用来消磨时间。可以说正是山寨手机的娱乐性满足了当代青年人纵情娱乐的愿望。同样也是对时尚的解读,山寨手机在娱乐和时尚方面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青年人。一些中国学者指出,这种娱乐亚文化是挑战传统和权威的消费文化(钟,2007)。
对山寨手机的政治方面因素的考量主要反映了大都会的年轻一代对传统和主流文化的反抗的政治立场。很显然,我们在其中可以看到一些反主流、反权威和反品牌的态度,也有对国内品牌和民族产品的爱国主义情怀,但是这种政治立场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我们还注意到90后的青年人是最具反主流情绪的一代,但是他们相对70后或者80后,对品牌政治关注的更少一些。这主要由一些已广泛为人所知的当代青年的亚文化特点组成,他们具有显著的叛逆和非主流的特点,但是其中的政治因素却很少。山寨手机代表了叛逆、反抗、边缘并且某种程度上是非法的事物,这些特点与当代青年对客观外部现实的反叛情绪表达相符合。中国青年人使用山寨手机确实存在反叛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
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就是选择消费产品的自由性,包括对山寨产品的选择。这主要与年轻一代寻求平等的特点相符合。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主题就是青年人对竞争精神的认同,按照他们的说法,在评价山寨产品的流行程度时,竞争性也被看做并强调作为标准之一。如果山寨机在市场上能够取得成功,就是表明山寨机在商场的竞争能力。这种态度很大程度上反映青年人面对当今学习和就业竞争环境的态度。
此外,从一开始山寨手机就同品牌仿冒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手机的品牌和社会地位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了对山寨手机的使用?
在Martineau1968年的研究中,一个人的消费方式是其社会地位的象征。产品的形象特点反映了消费者怎样看待所使用的产品,这些观点与其所属的群体特点、社会作用和自我形象相关(Lefkoff-Hagius & Mason,1993)。然而,在本次调查中,16个受访者中,有14个认为手机消费与社会地位无关。他们更倾向于将手机看做是应该与普通人分享的高科技产品。只有一个受访者承认自己为了获得更多的尊重和提升自己的形象,已经在手机方面花了很多钱。在QQ群的讨论中甚至嘲笑那些仍然把手机作为社会地位象征的人,并举例说雇员使用的手机经常比老板用的还贵。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生产和消费假冒名牌产品的动机是什么。正如我们研究指出的那样,其中的一部分诱因是由于寻求新奇和追随潮流。消费品牌是满足猎奇心理和体验需要的一种低成本的方式(Wee,Tan & Cheok,1995)。这种方式在都市青年人对山寨手机的购买中表现也非常明显。首先,青年人是寻求新颖和时尚的主要群体。本次研究中发现,青年人对技术创新和时尚的识别度很高。他们非常喜欢找一些最新的小物件在手里,感受它,测试它并且用它来娱乐自己,通过直接的个人体验来满足他们对最新型玩具的好奇。鉴于手机款式生命周期的短暂和品牌手机的高价格,对他们来讲没有必要花费大价钱购买一段时间就过时的品牌产品。但是山寨手机为既能满足好奇和体验需要又不必花费过高提供了可能性。再有,对于节俭的消费者使用山寨手机也是实用的表现,用可以接受的费用来获得对品牌的体验,满足对技术创新的好奇,自我体验、自我认同和表达个性的需要。所以,使用山寨机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一个与社会地位相关的虚荣问题,而是以经济的方式获得个人体验和自我表达的需要。
最后,本次研究发现,从事山寨机生产和销售业务的青年人已经形成他们自己的圈子,并且无论从个人事业发展还是政治使命方面都建立对山寨手机的强烈认同感。不管他们个人对山寨手机自身的态度或者业务发展如何,他们坚定认为正在发展适合中国市场的自主品牌。他们在互联网上创建QQ群作为共同的平台,为自己取与山寨相关名字,并且使用容易记住的口号和政治标语来提升他们的山寨业务。他们时常交流和分享与山寨手机相关信息,不仅为了销售推广和市场发展,也是为了他们心中的伟大使命感,共同提升和发展山寨业务。作为生意人,他们首要关注是赚钱,然而他们也关注发展中国自己的品牌。通过对受访的普通使用者和从业者的不同分析中可以看到,山寨的从业者比普通使用者有更明显的反主流、反权威和反品牌的倾向,并且他们具有更多的爱国主义情结。山寨手机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商业产品,它也是表达他们寻求科技创新,承载竞争和平等精神的重要载体。一句话,对于这些从业者来说,他们与山寨机的联系不断地强化他们对自己既是商人也是中国自有品牌的推动者的身份认同感。
我们本次的调查具有局限性,具体来说,16人的样本规模可能不具充分代表性用以了解中国当代城市青年人。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和文化议题,山寨现象与全球化的进程紧密相关,它根植于当今世界经济结构的特点:品牌与制造分开,西方品牌垄断全球的消费市场。山寨现象和全球化的关系也许是今后值得探讨的又一个问题。
[本文是吴玫教授《中国电话百年史——从电话到手机》大型研究项目中的一个子项。作者感谢澳门大学学术委员会对该项目的支持。本文的英文版请见由Dal Yong Jin主编的《Global Media Convergence and Cultural Trans formation:Emerging Social Patterns and Characteristics》中的一章“The Triumph of Shanzhai:No Name Brand Mobile Phones and Youth Identity in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 Publishing(2010)]
[参考文献]
[1]房宁(2009),“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对当代青年思想观念变化的考察”。《中国青年研究》,第1期,5~10页。http://tech.163.com/09/0217/03/52AV0FNJ000915BE.html
[2]龚长宇(2002),“酷文化青年价值观社会转型”。《青年研究》,第2期,第30~
35页。
[3]《南都周刊》(2008),“保卫山寨精神”。http://news.qq.com/a/20080804/
000440.htm
[4]任敏(2003),“青少年文化异化现象的社会学分析”。《当代青年研究》,第1期,第21~24页。
[5]任小琴(2006),“城市青年消费文化解读”。《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第1期,第23~26页。
[6]王一春(2008),“山寨机与国产手机的发展”。《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五卷第12期,第71~72页。
[7]叶德辉(2006),“手机外形设计的娱乐化倾向”。《包装工程》第27卷第3期,第178~180页
[8]叶松庆(2005),“社会学视野下的当代城市青年的消费观”。《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9卷第5期,第144~148页。
[9]尹生(2009),“‘山寨’式颠覆”。21世纪商业评论,2009-04-20。http://tech.
163.com/09Р10/57BBE6EL0009388P.html
[10]于莎莎,张世红(2005),“创造人性化的手机世界”。《人类工效学》第4期。
[11]余逸群(2007),“从青年文化视角看青年时尚”。《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第16卷第2期,第12~15页。
[12]禹俊华(2005),“手机短信时尚对大学生精英文化的冲击”。《教育教学研究》,第88~90页。
[13]赵宝刚,尹勤,韩柯(2006),“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市场研究》第10期,第15~19页。
[14]张乐,吴文新(2008),“当代城市青年气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21卷第4期,第9~11页。
[15]张智江(2004),“‘娱乐’成为手机发展的新动向”。《电脑知识与技术》,2004年第6期,第26~28页。
[16]钟殿舟(2009),《有一种模式叫山寨》。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7]钟一彪(2007),“后现代消费:青少年娱乐亚文化及其发生”。《当代青年研究》,第1期,第31~34页。
[18]Blankenship,L.(1986).The conscience of a hacker.Phrack,1(7),phile 3 of 10,from http://www.phrack.org/archives/7/P07-03.
[19]Dittmar,H.(1992).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Material Possessions.Hemel Hempstead:Harvester Wheatsheaf.
[20]Eckhardt,G.M. & Houston,M.J.(2002).Cultural paradoxes reflected in broad meaning:McDonald's in Shanghai,China.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10(2),68-82.
[21]Fortunati,L.(2001).The mobile phone:An identity on the move.Personal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5(2),85-98.
[22]Gronow,J. & Warde,A.(eds.)(2001).Ordinary Consumption.London:Routledge.
[23]Katz,J.E. & Aakhus,M.(eds)(2002).Perpetual Contact.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4]Klein,N.(2002).No Space,No Choice,No Jobs,No logo.New York:Picador.
[25]Kwong,K.K.,Yau,O.H.M.,Lee,J.S.Y.,Sin,L.Y.M., & Tse,A.C.B.(2003).The effects of attitudinal and demographic factors on intention to buy pirated CDs:The case of Chinese consumers.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47:223-235.
[26]Lefkoff-Hagius,R. & Mason,C.H.(1993).Characteristics,beneficial,and image attributes in consumer judgments of similarity and preference,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Vol.20,pp.100-10.
[27]Martineau,P.(1968).Social class and spending behavior.Journal of Mar-keting,Vol.23,pp.274-8.
[28]Miller,D.(1998)A Theory of Shopping.Cambridge:Polity Press.
[29]Morgan,R.(1998).Linking brand imagery with preference.In Greig,I.(ed),Brand Choice Modeling.ESOMAR,63-84.
[30]Parker,R.S.,Schaefer,A.D. & Hermans,C.M.(2006).An investigation into teens'attitudes towards fast-food brands in general:A cross-cultural analysis.Journal of Foodservice Business Research,9(4),25-39.
[31]Rutter,J. & Bryce,J.(2005).“Consumer Engagement with Counterfeit Goods”,Report for the Organised Crime Task Force,Northern Ireland Office.From:http://www.allianceagainstiptheft.co.uk/downloads/pdf/Fake-Nation.pdf.
[32]Shanzhaiji(2009).Daihao MI Obama[Coded MI Obama].Retrieved January 16,2009,from http://www.shanzhaiji.cninfo20090116/7035.html.
[33]Tse,D.(1996).Understanding Chinese people as consumers:Past findings and future propositions.In Michael Bond(ed.).The Handbook of Chinese Psychology.Hong Ko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352-363.
[34]Wee,C.H.,Tan,S.J., & Cheek,K.H.(1995).Non-price determinants of intention to purchase counterfeit goods:An exploratory study.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12(6),19-46.
[35]Grant,I.(2007).Why young consumers are not open to mobile marketing communic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26(2),223-246.
[36]Guo,Z., & Wu,M.(2009).Dancing thumbs:Mobile telephony in contemporary China.In X.Zhang & Y.Zheng(Eds.),China'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volution(pp.34-51).London:Routledge.
[37]Hu,K.(2008).Made in China:The cultural logic of OEMs and the manufacture of low-cost technology.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9(1),27-46.
[38]Instituto de la Juventud.(2002).Revista de Estudios de Juventud(Instituto de la Juventud).Madrid:Author.
[39]Ishii,K., & Wu,C.I.(2006).A comparative study of media cultures among Taiwanese and Japanese youth.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23,95-116.
[40]Ling,R.(2007).Children,youth,and mobile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hildren and Media,1(1),60-67.
[41]Pang,L.(2004).Piracy/Privacy:The despair of cinema and collectivity in China.Boundary 2,31(3),101-124.
[42]Wang,J.(2005).Youth culture,music,and cell phone branding in China.Global Media and Communication,1(2),185-201.
[43]Wang,J.(2008).Brand New China:Advertising,Media,and Commercial Culture.Bost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44]Wu,M., & Lin,H.(2009).Magic wand:Mobile phones and Fujian entrepreneurs in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otechnology and Knowledge Development,1(4),37-51.
[45]Yoon,K.(2006).The making of neo-Confucian cyberkids:Representations of young mobile phone users in South Korea.New Media & Society,8(5),753-770.
受访人个人资料
续表
注释:姓名:为了保护受访人的隐私权,他们的名字不是真名。类别:U:山寨机使用者;N:非山寨机使用者;W:山寨机从业人员。
Shanzhai Mobile Phon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Youths in China
Wu Mei Li Hongye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opularity of shanzhai(no-name brand)mobile phones among urban youth and their social characteristics in contemporary China.Through qualitative analyses of in-depth interviews both shanzhai and non-shanzhai users and selected online group discussions of shanzhai workers,this connection is examined in five realms:political attitudes,practical rationale,social values,interest-seeking and self identification.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youth's attitudes towards shanzhai phones are prominently based on practical rationale,followed by their craving for entertainment and fashion.The political orientation of anti-mainstream,anti-authority and anti-brand is not prominent.To use a brand imitation is not so much a vanity issue for social status elevation,as a need of self experience within an afford-able means.Finally,young people who are engaged in the shanzhai industry do form their own cycle and build their identity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he“shanzhai”both as a business career and political mission.
Keywords:ncobile,shanzhai mobile phone,chinese urban youth,youth charactor,youth cultur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