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闻编辑工作方法
(一)主要的新闻编辑工作方法
在新闻编辑工作方法中,主要的编辑工作方法是在传媒产品编辑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方法。传媒产品的生产存在两大环节——选题策划与审稿,因此主要的新闻编辑工作方法更重要的还是处在选题策划、审稿环节。其中,前者着重于应该刊发什么,后者着重于拒绝刊发什么。在选题策划、审稿环节,一是看稿件的核心优点是否达标甚至远远超过标准,二是看稿件有没有致命缺陷。
中西新闻编辑工作的关注中心存在鲜明的差异。总体来看,中国重思想政治,西方重法律法治。
中国内地新闻编辑工作关注的中心在思想政治方面。编辑对稿件的选用、拒绝,着重于从两大方面入手判断:一是政治导向,二是社会风化问题。这两大判断以前者为主,即以政治为主,但后者究其底里同样根在政治,往往不属于单纯的社会风化问题。相关的管理方法主要是行政渠道,常见的手段有二。一是谈话。谈话有正式约谈与非正式谈话之分,其核心是通告、提示、批评、警告。媒体的上级领导机关对编辑部负责人的介于正式与非正式谈话之间的是“喝茶”。如2011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针对湖南卫视娱乐节目过滥而请电视台领导去北京“喝茶”。所谓“喝茶”,名为请喝茶,实为批评、训诫、警告,但处置的形式终究比较文明。二是人事调整。谈话一般在先,人事调整则视具体情况而定。
西方国家新闻编辑工作关注的中心在法律法治。编辑对稿件的选用、拒绝,主要着重于两大方面。一是法律。编辑不要触碰会导致自己败诉的东西,格外留心新闻稿是否存在诽谤、侵犯隐私的风险。稿件若无证据而使用“骗子”、“恶棍”、“凶手”、“妓女”、“私生子”一类的词汇指称某人,则极易构成诽谤。[95]记者采用隐藏的相机采集某位官员在私人处所的通奸行为则属于侵犯他人隐私。[96]另外,稿件涉及种族、妇女(堕胎)问题时,编辑也要格外小心,避免因专门强调而引发歧视指责。目前美国的平均辩护成本,诽谤官司为15万美元,超过医疗渎职、产品缺陷等官司。[97]因此,媒体编辑人员最重要的责任是减少、消除法律风险。[98]对上述相关问题,西方媒体编辑部有常规的解决办法,如直接引语内含对某人的辱骂,则编辑删去或要求记者改为解释该观点。[99]二是知识产权。1998年美国版权法修正案确定版权保护期限是作者的一生加作者去世之后的70年。西方国家的法律不保护事实与思想,但保护新闻报道的表述方式与观点的讨论方式。即使是合理使用他人作品,媒体也要异常小心。新闻报道如果引用一首诗或一首歌的一段,就很容易构成侵权,为司法诉讼留下口实。[100]为了化解诉讼,报社经常刊登更正专栏,大中型报社多设立专门的职位调查本社职员的舞弊行为。[101]
(二)具体的新闻编辑工作方法
在编辑工作中,具体的新闻编辑工作方法是丰富的。有的方法,我国新闻界一直在用,如评报。《光明日报》编辑部“文革”前采取的每周一次的评报会而今仍然适用。有的方法,我国新闻界过去有用而今却鲜有采纳,如《光明日报》1957年前后使用的“现场编报”,由当地党委组织力量,编出专页送稿上门,与报社共同编辑。[102]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对于有些西方国家一贯使用的具体方法,我国内地现也开始接受。如纠错更正的栏目,《新京报》等报纸已经采用。再如,西方国家将报纸头版中间对折线以上部分称为“市场线”,系美编关注的重点之一,我国报纸对此也有借鉴,不少报摊上有零售的报纸注意将新闻图片的亮点编排在头版的上半版。
(三)新闻编辑工作方法的关注要点
在新闻编辑工作方法上,中西方之间的有关差异对传媒产品的制造影响深远。我国内地的新闻编辑工作讲求倾向性,尤其是政治倾向,认为版面、栏目和稿件要有立场,新闻报道的事实后面要“说话”(表达意见)。多种新闻编辑工作方法或独或合而为此服务。而西方社会新闻编辑工作存在以下三个突出特点。一是讲求平衡,努力营造客观效果或印象。二是讲求趣味性。不过,自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一个时期内,这种趣味性曾被痛斥为资产阶级趣味。三是注意新闻的接近性,尤其是地域的接近性。西方社会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驱动多种新闻编辑工作方法或独或合而运用。这些对传媒新闻产品制造能产生深远影响的中西编辑工作方法差异特别值得关注。
【注释】
[1]何兆武,陈启能:《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303-311页。
[2]乐黛云:《中西比较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5页,27页。
[3]乐黛云:《中西比较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5页,27页。
[4]常青:《国家版权局法规司关于〈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修订问答》,《中国版权》2009年第4期,第44页。
[5]爱伦堡:《爱伦堡政论通讯集》,戈宝权译,新华出版社1982年版。
[6]徐学增,李秀清,陈铭:《中外记者笔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出版社1987年版,第268页。
[7]引自徐学增,李秀清,陈铭:《中外记者笔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出版社1987年版,第272页,略有改动。
[8]引自《光明日报》2007年11月1日第7版,略有改动。
[9]欧阳明:《外国新闻传播业史稿》,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10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4-255页。
[11]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报纸工作文选》第一辑,1953年11月,第9-10页。
[12]陈振新:《教育家陈望道》,见《中国教育报》2011年8月7日第4版。
[13]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册,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页。
[14]宁骚:《公共政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18页。
[15]《南方周末》2011年3月10日A4版。
[16]白瀛:《让电视荧屏更加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就〈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答新华社记者问》,见《人民日报》2011年10月27日第12版。
[17]穆欣:《述学谈往——追忆在〈光明日报〉十年》,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第29页。
[18]陈进玉:《刘伯温的政治韬略与人生智慧》,见《光明日报》2011年8月11日第11版。
[19]乔立君:《官箴》,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第227页。
[20]魏永征:《中国新闻传播法纲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35页。
[21]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新闻年鉴(1990)》,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0页。
[22]相当于过去的“整体真实”的提法。
[23](美)多萝西·A.鲍威尔,等:《创造性的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97页。
[24](美)塞西莉亚·弗兰德,等:《美国当代媒体编辑操作教程》,南方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第385-386页。
[25]郎劲松:《中国新闻政策体系研究》,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第109页。
[26]见《人民日报》2011年7月7日第14版。
[27]杜耀明:《危机存亡之秋?香港新闻自由面临严重挑战》,见《传媒透视》2011年第9期,第2页。
[28]魏永征,张咏华,林琳:《西方传媒的法制、管理和自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77页。
[29](日)立花隆:《我看美国:美国的新闻业、美国的性革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第135页。
[30]付雁南:《批评官员的自由》,见《中国青年报》2011年8月17日第12版。
[31]宁骚:《公共政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14页。
[32]乔明顺:《简明世界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96、119页。
[33]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61页。
[34](美)T.巴顿·卡特,朱丽叶·L.迪,等:《大众传播法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1页。
[35]周康梁:《做最牛的主持人——英国电视名主持和他们的节目》,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320页。
[36]彭凯平,钟年:《心理学与中国发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133页。
[37](英)詹姆斯·卡瑞,等:《英国新闻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1页。
[38](美)新闻自由委员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0-51页。
[39](英)约翰·基恩:《媒体与民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81页。
[40]唐亚明:《走进英国大报》,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第212页。
[41](英)威廉·肖克罗斯:《默多克传》,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第18、273、302页。
[42]崔莹:《做最职业的记者——对话英国名记者》,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58页。
[43]苏荣才:《对话美国报业总裁》,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340页,28页,52页,247页,300页,247页。
[44]苏荣才:《对话美国报业总裁》,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340页,28页,52页,247页,300页,247页。
[45]苏荣才:《对话美国报业总裁》,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340页,28页,52页,247页,300页,247页。
[46](美)多萝西·A.鲍威尔,等:《创造性的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14页。
[47]苏荣才:《对话美国报业总裁》,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340页,28页,52页,247页,300页,247页。
[48]苏荣才:《对话美国报业总裁》,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340页,28页,52页,247页,300页,247页。
[49]周康梁:《做最牛的主持人——英国电视名主持人和他们的节目》,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292页。
[50]苏荣才:《对话美国报业总裁》,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340页,28页,52页,247页,300页,247页。
[51](美)罗伯特·G.皮卡德,等:《美国报纸产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8-180页。
[52](美)罗恩·史密斯:《新闻道德评价》,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453-454页。
[53]苏荣才:《对话美国报业总裁》,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25、213页。
[54]袁友兴:《报业风云:南方都市报崛起之路》,广东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13-14页。
[55]陈阳:《当下中国记者职业角色的变迁轨迹》,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2007年3月,第5页。
[56]袁友兴:《报业风云:南方都市报崛起之路》,广东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42、44页。
[57]李大同:《冰点故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09页。
[58]冯并:《改版——一位报纸总编辑的手记》,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第174页,119页,119页。
[59]冯并:《改版——一位报纸总编辑的手记》,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第174页,119页,119页。
[60]冯并:《改版——一位报纸总编辑的手记》,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第174页,119页,119页。
[61](日)立花隆:《我看美国:美国的新闻业、美国的性革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128-129页。
[62]李大同:《冰点故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09页。
[63](美)T.巴顿·卡特,朱丽叶·L.迪,等:《大众传播法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页。
[64]见《光明日报》2011年9月2日第11版。
[65]辛鸣:《制度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5、91页,51页,63、65、67页。
[66]辛鸣:《制度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5、91页,51页,63、65、67页。
[67]辛鸣:《制度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5、91页,51页,63、65、67页。
[68]毕世杰:《发展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43页。
[69]唐代兴:《公正伦理与制度道德·前言》,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70]辛鸣:《制度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3页,94页,95页。
[71]辛鸣:《制度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3页,94页,95页。
[72]童兵:《为传媒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支持》,见龙一春《日本传媒体制创新》,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
[73]辛鸣:《制度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3页,94页,95页。
[74]龙一春:《日本传媒体制创新》,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75]郎劲松:《中国新闻政策体系研究》,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第123页。
[76]魏永征:《中国新闻传播法纲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350页。
[77]郎劲松:《中国新闻政策体系研究》,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第12页。
[78]景跃进,等:《政治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版,第78、80页。
[79](美)塞西莉亚·弗兰德,等:《美国当代媒体编辑操作教程》,南方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第356页。
[80]见《新京报》2011年5月9日。
[81]见新华社2011年5月30日电文。
[82]苏荣才:《对话美国报业总裁》,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24页。
[83]赵鼎生:《西方报纸编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4页。
[84]唐亚明:《走进英国大报》,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第40页。
[85]冯并:《改版——一位报纸总编辑的手记》,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第73-74页。
[86]张志安:《报道如何深入》,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第130页。
[87]苏荣才:《对话美国报业总裁》,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56页。
[88]王栋:《对话美国顶级杂志总编》,作家出版社2008年版,第29页。
[89]苏荣才:《对话美国报业总裁》,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246页,214页。
[90]唐亚明:《走进英国大报》,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第196、93页。
[91]苏荣才:《对话美国报业总裁》,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246页,214页。
[92](美)布雷恩·S.布鲁克斯,等:《编辑的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89页。
[93]景跃进,等:《政治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版,第80页。
[94](美)布雷恩·S.布鲁克斯,等:《编辑的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89页。
[95](美)T.巴顿·卡特,朱丽叶·L.迪,等:《大众传播法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1页。
[96](美)多萝西·A.鲍威尔,等:《创造性的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76页。
[97](美)多萝西·A.鲍威尔,等:《创造性的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81页,178、192页,183页。
[98](美)塞西莉亚·弗兰德,等:《美国当代媒体编辑操作教程》,南方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第364页,51页。
[99](美)塞西莉亚·弗兰德,等:《美国当代媒体编辑操作教程》,南方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第364页,51页。
[100](美)多萝西·A.鲍威尔,等:《创造性的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81页,178、192页,183页。
[101](美)多萝西·A.鲍威尔,等:《创造性的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81页,178、192页,183页。
[102]穆欣:《述学谈往——追忆在〈光明日报〉十年》,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第75、7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