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制作全球最好的纪录片
《国家地理》杂志创办以来,一直坚持苛刻的品质追求,其图片的选片率几乎达到了千分之一,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圣经”。但同时,这也就意味着在成本方面会有很大的耗费。如1992年,为了在西伯利亚做深水拍摄,摄影师克里斯托夫把价值100万美元、重达15吨的摄影器材运至贝加尔湖,共动用了171个箱子,最终却只刊出了6张照片;1995年,为了拍摄一个关于恐龙的报道,摄影师皮奥斯和助手托运了42个箱子,仅托运费用就高达6位数。
对质量的苛求换来的是读者的尊敬与信任,从而大大提升了杂志的品牌持久性,几乎所有的人都将效力于《国家地理》视为一种荣誉。杂志拥有一批学识精深、技能高超、执著敬业的签约记者和摄影师,为了完成杂志平均每年要拍摄和撰写的150个专题故事,他们的旅行里程超过了100万英里,还必须忍受战乱、疾病、恶劣气候、凶猛的野生动物等外在的危险因素,付出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更是常事。
国家地理频道继承了杂志的优良传统,将制作播出“全球最好的纪录片”作为频道的使命和追求。频道坚信:质量是其生存的根本。国家地理频道的副总裁史博恩表示:“一旦签约,我们就会尽最大的努力保证制作人拍摄成功。”频道拥有200个摄制组,他们分布在世界各地进行拍摄,每年至少向观众提供400个小时的新节目,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人类学、考古学、历史、文化、艺术、探险等领域,以引人入胜的故事及惊险的画面激起观众强烈的求知欲和探险的热情。频道成立10年来,拍摄制作了数千集纪录片,节目的严谨程度足以将播放的每一部片子当作上乘的教科材料来看待,但令人惊叹的是,在这么多的节目中,它们只失败过一次。
那是一次关于一个非洲部落的拍摄,那个小村落里只有20多个人,民风看起来十分淳朴。某天晚上,所有的土著聚集在一起,抬头看着天上的星星,嘴里还喃喃自语。这个场景让拍摄组十分激动,以为他们是在进行原始的祭祀或祈福。但是,后期制作时,一个懂当地方言的教授在翻译的过程中发现,这些人当时是在讨论:“你说他们来拍我们,会不会给我们点钱啊?”这个结果让所有的人啼笑皆非。为此,频道放弃了这一前期投入很大、即将制作完成的专题(6)。
为了做到“全球最好”,频道不仅投入巨大的节目制作成本,2004年频道的节目预算为5120万美元,2005年增加到6140万美元,而且在节目选题、制作理念、拍摄手段等多个方面都进行探索和革新。
首先,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观众收视需求的不断变化,频道的节目题材也在不断扩展,从以部落和动物故事为主扩展到科学、技术、探索和冒险等多个领域。如频道刚刚播出的《寻找最后的幸存者》(Search for the Ultimate Survivor),是一个报告人类进化和起源新学说的两小时特别节目。另一个两小时特别节目《在子宫里》(In the Womb),使用最新科技“打开窥视胎儿世界的窗户,探索妊娠期激动人心的细节”。
其次,频道播出的节目采用拟人化、故事化的叙事策略,通过讲述发生在自然界的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来吸引不同年龄层观众的注意力。如《猴王子落难记》就以拟人的手法讲述了发生在猴王子波波身上的一系列故事。节目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想象和虚构,通过一只猴子的遭遇,介绍了猴群间地盘争夺的残酷以及猴子与人类、自然界的互动,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又如《爱上狮尾狒:父子情深》也很感人。巴特的母亲玛姬喜欢上一只名叫荷马的公狮尾狒,抛弃了巴特的父亲克劳斯帝。在狮尾狒的社会,年老的公狮尾狒可以呆在自己的孩子身边并且保护它们,巴特与克劳斯帝因此形影不离。但活泼的巴特并不了解山区隐藏着什么样的危险,为了照顾巴特而疲于奔命的老克劳斯帝能否确保巴特的安全呢?故事牢牢牵动着观众的心。
第三,在科普节目的制作方面,频道主要是通过悬念、挑战等方式,潜移默化地普及科学知识。如《科学脉动》系列节目,针对发生在人们身边的各种有趣现象,如“湖怪”和“超人”等,设置一个个假设,通过否定各种不正确的猜测和怀疑,在层层揭开谜底的同时,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
《冒险挑战:迈向北极点》,讲述了潘哈道取道最困难的加拿大海岸线,沿途全无人力或物资的后勤支持情况下,尝试单人踩雪屐到达北极点的过程,潘哈道能否战胜体能、情绪及心理上的挑战到达终点?《冒险挑战:远离文明》中,面对孤寂与反复无常的气候,法国冒险家吉尔艾坎能否超越自我极限,以徒步、泛舟、滑雪、狗拉雪橇与麋鹿拉雪橇等方式旅行1.2万公里?这些充满悬念、富于挑战性的节目吊足了观众胃口,为频道赢得了一大批忠实的观众群。
第四,频道制作的节目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色彩,时刻与观众保持着深刻的共鸣。如《宠物大营救》,讲述了飓风卡特琳娜的到来使25万只宠物被急于逃难的家庭留在身后,在它们的主人达到安全地带后,又满心焦虑地希望拯救它们,于是,一支勇敢的救援队开始了拯救它们的历程。节目从人性化的角度反映了人类对动物的关爱,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密切关注,取得较高收视。
另外,频道还动用各种力量来帮助他们完成节目拍摄。如频道著名的《寻找阿富汗少女》专题节目,就是借助了FBI一种检验虹膜的技术,科学地验证出了17年前阿富汗少女的身份。20世纪80年代,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史帝夫·麦考利曾经拍摄过一张13岁阿富汗少女的照片,之后的20年里,这张照片风靡世界,成为被战争蹂躏、失去正常生活及家园的人们的标志。17年后,国家地理决定去寻找这个少女的踪迹,但是,17年的岁月,在一个战乱纷飞的国家,这位少女是否还在人世?是否已经衰老得无法辨认?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国家地理频道做到了!他们在阿富汗多方寻找,费尽周折之后,通过FBI检验眼睛虹膜的技术,最终找到了这位少女,使所有熟悉这张照片的观众看到了这位少女现在真实的生存状态,节目播出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