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节目主持人的人格缺失

论节目主持人的人格缺失

时间:2023-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论节目主持人的人格缺失魏 勤一位从事主持人行业研究的专家曾经阐述到:主持人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技巧,第二层是文化,最高层面是人格。本文拟对主持人的人格缺失问题进行探讨。作为主持人而言,应把握内在、外在的美,作到形与神的统一,展示真我的风采。而主持人恰当的展示,取决于自我修养的程度。

论节目主持人的人格缺失

魏 勤

一位从事主持人行业研究的专家曾经阐述到:主持人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技巧,第二层是文化,最高层面是人格。对此我非常赞同!普通心理学认为:人格就是个性,但实际上人格的含义较广,它是以人的性格为核心,包括先天素质,受到家庭、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心理的、社会的影响,并逐步形成的气质、能力、兴趣、爱好、习惯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主持人的人格是什么?是指在以上真实个人的人格基础上,受到社会公众价值标准、栏目风格制约和认同后表现出来的特性。

主持人是节目进行过程中的组织者、媒体形象的代表者、节目与受众之间的联系者,其人格魅力形于内而发于外,反映着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文明程度,具有直接引导舆论、影响受众的作用,主持人的人格魅力应表现为:真诚善良、充满自信、可亲可敬、睿智幽默等。

然而,主持人工作的特殊性,极易使从业者走入人格缺失的误区,从而孳生出如浅薄媚俗、浮躁、极端个性化、缺乏真情实感等“职业病”。本文拟对主持人的人格缺失问题进行探讨。

一、主持人人格缺失的几种表现

(一)把“媚力”当“魅力”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魅力的解释是“一种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魅力是美的客体对认识主体的吸引力。“有否魅力”是从观赏者(听众、观众)的角度而言,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而怎样才有魅力则是从他被认识的客体自身角度来说的。作为主持人而言,应把握内在、外在的美,作到形与神的统一,展示真我的风采。

真实流露自己的内在气质,最自然地表现出来,是主持人魅力的最佳表现方式。现在有的主持人错把“媚力”当“魅力”,说话带媚音,动作显媚态,以为这就是贴近受众,这才是美,结果却因违背了自然界有关美的定律而引起受众的反感。中国画界有一种美学观点,叫“宁丑勿媚”就很值得主持人借鉴,这里所说的“丑”其实就是指朴实无华。我国第一代电视节目主持人沈力就是以这样的形象走进屏幕的:“面对观众,我就是我。我不粉饰自己,我也不会粉饰自己。”正因为她这种自然质朴的风格,使节目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从而深受各年龄层次观众的喜爱。

(二)极端个性化

在节目中,主持人往往是以“我”的形象出现,这无疑为主持人展示自身个性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所熟悉的赵忠祥的意蕴醇厚、举重若轻;虹云的温婉恬静、情韵丰润;方宏进的言辞锐利、绵里藏针;崔永元的睿智诙谐、指挥若定;陈鲁豫的聪慧知性、亲切坦诚——这些都是主持人的自身个性得以充分发挥的结果。他(她)们的这种自我魅力的展现是节目的客观需要,不是单纯的自我表现、自我欣赏。而主持人恰当的展示,取决于自我修养的程度。如果不了解受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标准,就不知道展示自身的哪个部分;不吃透节目的内容,也就难以把握展示的程度。有的主持人正是忽略了这一点,忘记其首先是代表媒体形象这一原则,在节目中随心所欲、以自我意愿为中心,把出风头当作展示个性,如告诉听众“今天是我生日”,暗示听众送礼物;自己喜欢某某明星,引导听众盲目追星;甚至在节目中大谈自己喜欢吃的食品、购物消费、游玩情况等等,希望藉此贴上“时尚新潮”的标签,其实这种所谓的展示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主持人内在底蕴不足,是人格缺失的体现。

(三)虚情假意

长期以来,主持人习惯被各种光环萦绕,用厚厚的包装粉饰,很容易使主持人缺乏真情实感,内心冷漠,不能站在受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更谈不上有服务意识。这样的主持人做节目时往往作投入状,看似饱含激情,实则没有内在依托,在话筒前卖弄声音,炫耀技巧,自我表现,浮在表面上做文章。其实听众、观众的智商是不能低估的,他们心里自有一杆秤。一位资深综艺节目主持人,以煽情高手著称,常常在晚会上把自己和观众感动得一塌糊涂,一次,她作为特邀主持人赴重庆参加一个大型直播活动,在节目开始前由于音控师的失误,从现场话筒里竟然传出了这样的声音:“我上去先和观众说几句废话……”随后只见她迈着优雅的步子、笑语盈盈地走上台前,“亲爱的观众朋友,今天非常高兴来到这里……”依然是那么“光彩照人、热情洋溢”,我想,这大概就是她所说的“废话”吧。

我们常说以声传情、以情带声,不动真心焉得真情,没有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是不可能真正获得受众支持的。主持人特有的内心真实情感和审美倾向的流露,在很多时候更易于感染受众,使人们得到启示和教益。

(四)浮躁心态

古人云:宁静而致远。成大事者心境需宁静淡泊,切忌浮躁。做一名优秀的主持人也应如此。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时期,追求利益特别是眼前利益已成为时尚。这一现象反映到主持人身上就是:急功近利,浮躁心态严重。

从某种意义上说,主持人所处的客观环境就是一个名利场,这对于刚刚走上这一岗位的年轻主持人而言,充满了太多诱惑。在当今中国,娱乐类节目的主持人能迅速蹿红仿佛成了一个惯例,令许多新人趋之若鹜。究其根源,无外乎是此类节目有机会与明星“零距离接触”,可极大地满足主持人和受众的“追星”愿望,亦可借明星头上的光环为己扬名。这种急于求成、渴望结果的超常迫切心态,已经渐变为一种病态的人格。如前几年某省电台的两名流行音乐类主持人为争“霸主”地位不惜恶言相向,互相在唱片公司、经纪人中散布谣言,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当然,浮躁产生的根源既与主持人个人素养、道德品格有关,也与社会的环境、氛围有关,还与我们当前的管理体制有关。近来各省市电视台、电台一哄而上的“明星访谈”类节目就是浮躁心态的产物,在节目中主持人“各显神通”,大曝明星隐私,以此作为热点。由此可见,电视台、电台片面地追求收视(听)率也为浮躁提供了滋长的土壤,从而导致一些主持人在节目中恣意妄为,说话港台化、着装奇异化、动作夸张化,误导受众,败坏了社会风气。浮躁的心态也使一些主持人失掉了最宝贵的求实精神和科学态度,失掉最需要的实干精神和创新精神,策划节目不能从实际出发,不能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使难得的机遇白白丧失。

(五)语言误区

主持人尤其是广播电台主持人是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因此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树立良好的语言形象对每个节目主持人来说至关重要。虽然语言形象与个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密切相关,但准确规范、清晰流畅是最基本的要求。

进入20世纪80年代,受港台流行文化潮流的影响,“港台腔”在主持人队伍中逐渐蔓延,至今热度不减。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满耳充斥着“哇塞”,“好好玩耶”之类的“港台普通话”。还有些主持人在节目里中、英文夹杂不清。曾听到某位主持人在节目中洋洋自得地说道:“朋友约我去参加一个Party,去Happy一下。”难道其中真有中国文字无法表达的新意,必须要借英文来表述?借用钱钟书老先生的一句话,这就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除了“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

对于语言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的现象,国外的同行已有严格的约束条例。英国的BBC为清除掉那些粗话、土话、美国腔以及其他有悖于优雅和违反语法的语言,采取措施净化广播语言,曾出版过其68年历史中最为详尽的一本广播体例手册。2004年4月30日,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发文,做出了明文规定,其中要求“节目主持人必须使用普通话,不要以追求时尚为由,在普通话中夹杂外文,不要模仿港台语的表达方式和发音”。所以,要解决当前广播电视语言中存在的问题,主持人必须提高自身的修养,具有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在语言“生活化、口语化”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语言规范化这个原则性的前提。

二、主持人应具有健康向上、积极真诚的人格

针对目前主持人队伍中出现的人格缺失问题,如何对症下药,克服弊端呢?除了我们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有责任心,有使命感,敬业创新、热爱生活之外,还应该正心、正形、正声,从而树立可亲、可信、可敬的形象,要作到这几点,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认识:

(一)培养良好的品德

主持人应具有真、善、美的良好品德。首先,主持人能否给予受众“真”的形象,是可否打动受众的关键。美国资深主持人奥帕拉·温弗丽受到欢迎的原因就是与观众真诚的感情交流,既敞开自己的心扉,同时又设身处地体会他人的苦乐。其次,主持人应有善良的品德,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生活、给受众。只有对社会、对受众充满爱心和诚意,才能在节目中表现出感人的力量。同样,主持人的美好品德对于受众精神世界的完善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002年因车祸去世的上海电台新闻频道的主持人小茗,就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在她的助残帮困节目《小茗时间》里,她接受听众倾诉,疏通人们心理障碍,在节目以外,并不算富有的她常常自己拿钱帮助有困难的听众。从1993年起,小茗已持续十年资助困难孩子读书。她跟身边同事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要学会生活,就要先学会做人”。正是这样一个在话筒前和生活中都心底无私、真诚善良的人,才得到了众多听众的爱。在得知她遇难消息的当天,几百听众致电电台,许多受到她帮助的人都流着泪说:“我们一定要去送送小茗!”难以想象,一个虚伪自私的人,一个缺乏善良和真诚的人,一个品行极差的人能做出如《小茗时间》这样体现真、善、美的好节目,能在听众心中焕发永恒的魅力。所以,评判主持人的优劣既非“貌”亦非“声”,“人格魅力”才是真正的取胜之道!

(二)知识的积累、更新

主持人每天面对的播出内容包罗万象,天文地理、科学教育、文学艺术等等,我们常说主持人是“杂家”就是这个道理,对各种知识要广泛汲取,对其他姊妹艺术也要兼收并蓄,使其为我所用。因为,即使处在对主持人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丰富的知识结构同样是根基。如果没有它做支撑,主持人要么照字发声、要么单靠一张嘴凭空虚谈,当然会言之无物、失真失实。原央视《焦点访谈》主持人、现任上海东方卫视总策划和评论员的方宏进,大学物理专业毕业,研究生攻读的是社会学专业,曾在深圳大学做过讲师,丰富的社会阅历和较宽的知识结构使他对相当多的话题都能做到游刃有余。

对于在岗的主持人而言,回炉深造的机会毕竟不多,所以必须学会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点滴积累,拓宽知识面、更新知识构架。例如:主持音乐节目应该对当前的音乐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有所了解;主持夜间访谈节目必须对心理学有所涉猎甚至要成为半个专家;作为新闻节目主持人,对于当天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一定要做到了然于胸,进行理性剖析后传递给受众。除此之外,努力争取尽量多的直接体验生活的机会,深入一线采访,培养记者心态,用自己的视角洞察事件。这样一来,在主持节目时自然就会驾轻就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在调入央视之前曾在黑龙江电台作过5年播音员,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研究生班毕业后,她没有满足于现状,不断给自己施加压力,以记者和编辑的角色要求自己,力图改变播音员被动理解稿件的积习,在具备扎实语言功底的基础上强化文字表达能力,坚持挖掘自身编采潜力,最终获得了主持人行业的权威奖项——金话筒奖,并被全国观众评选为“央视十大优秀栏目主持人”。对此她总结说:“我在屏幕外跋山涉水地采访、深更半夜地加班编片,作为一种痕迹表现在话筒前,我以更根本的方法靠近了我的专业。我更加坚信,对于一个播音员或主持人来说,直接编采,直接面对生活是让自己保持后劲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

(三)保持积极自信的心理

演员在表演时讲究树立“我就是”(这个角色)的信念,主持人亦如此。积极自信的心理是展现主持人气质风格的重要因素,它使主持人在话筒前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并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在节目主持中始终处于主动活跃的地位,进而与受众产生共鸣,以达到心灵交融的目的。所以,作为主持人只有时刻保持“自我感觉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在节目中挥洒自如。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自我感觉良好”并不等同于盲目自大。主持人的自信心理产生于对自己全面正确的认识和客观分析,是建立在健康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之上的,是一种对自身积极而又不失分寸的肯定。第六届“金话筒奖”获奖者、央视《半边天》节目主持人张越的成功就在于打破了对主持人“郎才女貌”的主流评价标准。在她身上所体现的自信和睿智,令观众忘却了她的容貌和体形。即使在她微笑倾听时,也流露出一种优雅的迷人魅力。

(四)正确的角色定位

《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中有这样的阐述:“节目是主持人的依托,主持人是节目的体现者、代表者、主宰者,是节目的延伸;主持人因节目而受到关注,节目因主持人尽显魅力,两者相得益彰、唇齿相依,离开特定的节目,主持人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新闻学大辞典》里对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是:“一台节目的串联人,处于节目的主导地位,是某个节目制作群体的中心人物。”从中可以看出主持人和节目之间的依存关系。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主持人的头上之所以会闪耀着炫目的光环,其原因就在于主持人在节目中所处的焦点位置。这个“焦点”,是岗位,更是责任,绝非推销个人的展台。某些主持人以“创新”、“争取收听(视)率”为由,凌驾于节目之上,以一己之好恶为标准,沉迷在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之中,将“节目中的主持人”演变成为“主持人的节目”。如南方某省的一档娱乐节目在刚刚推出时因主持人主持风格新颖、形象另类大受年轻观众的欢迎,几年过后则因主持人过分张扬,不务正业,动辄以大牌、明星自居,加之频繁在媒体上进行恶性炒作而激起观众强烈反感,以至于在网络中搜寻“讨厌的主持人”即可见此君的大名频频“入围”。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节目主持人如果不注重自身的修养、在节目中摆正位置,只是一味地强调所谓个性,何以获得受众长久支持。

央视新闻评论主持人白岩松有一篇题为《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演讲,其中说到,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必须“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再然后是自然地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的确,艺术最后的竞争就是人格的竞争。主持人能做到真诚、善良、无私、正义,受众才会给予信赖;主持人淡泊名利、博学多才,受众才接受你的“厚重”。总的来讲,主持人人格魅力形成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自我修养、自我开发、自我完善的过程,它是在不断的摸索中提高、升华的。主持人的人格魅力源自于自身的生活阅历、知识结构、思维品格、道德素养,这些都会通过节目折射出来。“钵满水自溢”,受众在收听、收看节目的同时自然能感受到主持人散发出的人格魅力。高超的主持技巧也许可以使主持人一时成名,但如果没有健康积极的人格支撑,也只能是昙花一现,不会具有永恒的魅力。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央视时寄予主持人的六个字“言有物、人有格”应该是所有主持人共同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重庆电台新闻频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