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要把握好自主话语权
梅 慧
近年来,互动性很强的现场综艺、娱乐、竞技节目以火热的气氛吸引了无数眼球,各式各样的“脱口秀”凭借私人化的公共话语空间赢得了许多受众,争先恐后的各类直播节目因为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优势挣了不少收视率。受众的视线中,涌现出一批敢说、能说、有独特话语魅力的主持人。他们仅凭提纲,取材现场,妙语连珠,挥洒自如,用自己的话语制造欢笑和泪水,制造出巨大的影响力,也引发了各界人士对主持人话语权的研究和探讨。随之人们发现,主持人的话语权并非随着这些节目的出现而产生的,而是与生俱来的,从节目主持人诞生开始,话语权就成为他的一个标志和特征。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身份很特别,他们代表党政机构、人民群众和相关媒体,运用自己的有声语言及副语言还有非语言符号出声出像来传播信息,通过话筒和屏幕与受众进行虚拟人际化的沟通交流。主持人的存在,使主持人节目在表达上更具亲和力与交流感,更能赢得受众的喜爱和信赖。节目主持人这种特别的身份,使他们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被赋予了一种特别的权力——话语权。
节目主持人的话语权,指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过程中的发言权。只有在话筒前和镜头前,在节目主持的过程中,节目主持人才拥有这种发言权。这是节目主持人这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在主持节目这个特定的传播过程中才具有的特别权力。节目主持人的话语权有两个层面。一是以一个传者身份传播的话语权,这是职业和节目在主持过程中赋予他的。这个层面上话语权不是主持人自主决定和选择的,而是由传媒机构和节目及其他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决定的。我们可以把这一层面称为主持人的非自主话语权,非自主话语权是我们当前主持人话语权的主要构成部分。还有一个层面直接关系到主持的成败,那就是主持人的自主话语权。它指主持人可以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在不违背节目传播目的、不影响信息传播准确度的基础上,自主自觉地对节目的串联词进行适度的改进或者加入一些原本串联词中没有、自己临场或事先设计的话语的权力,以增强对节目的驾驭和把握。具体说来,自主话语权小到将串联稿件说出来的语言方式及技巧的选择运用,或者对原始稿件的内容进行修改,大到仅仅按照串联提纲来自主选择话语主持节目,或者干脆自己撰写串联词,甚至有时候连提纲和串联词都没有就侃侃而谈。主持人自主话语权把握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主持人的话语魅力,关系到作为社会公共领域的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力。今天本文将从自主话语空间的释放、自主话语权带来的喜忧、自主话语权的把握等几个方面,对主持人的自主话语权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逐步被释放的话语空间
我国的主持人节目诞生比较晚,设立之初,也只是作为节目形式的一个变更。主持人并不像国外的那样,是节目的核心,在节目中具有很高的权限,在主持中有很自由的话语权。我们的主持人大多是串联型的,仅仅具有二度创作的权限,即把编导的稿件经过自己的理解再用不同于播音的生活化的语言传达出去。串联词是经过审稿的,主持人没有多少自己发言的空间。不过在有限的话语空间中,当时也有主持人很好地把握住了自主话语权,给受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主持《为您服务》的沈力老师,她常把编辑的稿件通过自己的修改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平易近人,传为佳话;赵忠祥老师和杨澜合作主持《正大综艺》两年半,一直坚持自己撰写串联词,亦为美谈。不过像这样的主持人当时为数不多,更多的是照稿主持,直到现在还有不少只会照本宣科的主持人。有业内人士戏称,主持人不过是编导手中的道具而已,是节目造出来的,一个主持人走了,可以再造一个。主持人节目出现了一个怪现象:节目矗立不倒,主持人像走马灯。对受众来说,主持人的更换不过是茶余饭后的一个话题罢了。
随着广播电视的改革,节目的创新发展,主持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也越来越大,很多主持人开始探索新的主持样式:从《凤凰早班车》语言样式的生活态到《一丹话题》采编播合一的身份感,从《东方时空》记者型主持的升温到《快乐金鹰》综艺主持的火爆,从《东方直播室》到《实话实说》到新闻的“零距离”和马斌的随意秀,主持人话语的自主性和随意性增大了。主持过程中形式更加多样,融入了有很多不可知因素的环节,如游艺、访谈、讨论等等。不少受众喜闻乐见的节目都含有这种形式,如《快乐大本营》,《南京零距离》等。这种样式的节目,编导只给主持人一个提纲,剩下的话语,要求主持人即兴发挥,这时一个相对以往更加自由自主而又开放的话语空间出现了。
在这个逐步被释放的话语空间里,主持人开始成为真正意义上驾驭组织节目的人,成为节目的“主人”,节目的形象代言人,由原来的单纯的传输者变成了参与的传播者。主持人会根据现场需要来组织语言,设计提问,现场点评,插科打诨,其中不少主持人较好地把握住自主话语权,用精彩的话语征服了受众,如崔永元、马东、何炅、陈鲁豫等等,同时他们的个人魅力和话语风格也成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崔永元告别《实话实说》,有忠实观众说:“《实话实说》‘死了’,因为崔永元不再主持了。”其实《实话实说》只是换了主持人。主持人个体的差异,使得他们在这个释放的话语空间中呈现出不同的表达语态,节目就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可见有的主持人已经开始成为节目的灵魂。又如《南京零距离》的主持人孟菲被南京老百姓说成是市民的儿子,老百姓说他头上没头发,可嘴里说的蛮有意思。孟菲只有一个提纲,而且还不能用提词器,据说初衷就是“让他说人话,有个性的话,想说的话”,他很好地把握住了自主话语权,时不时迸发出火花,引起共鸣,产生了亲切感,提高了观众的认同度。在这个被逐步释放的话语空间里,崔永元、孟菲等等成为节目生命线的主持人无疑是成功的,他们把握好了自主话语权,使节目更有可看性,也使主持人事业开始走向另一个高峰。
二、让人欢喜让人忧
自主话语空间的释放使主持人自主话语权得到极大的增强,主持人在节目主持的过程中更具主动性了。但是,它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对主持人来说,这是一件让人喜忧参半的事情。
可喜的是自主话语权成为影响主持人个性化、人际化的传播的重要因素。其一,自主话语权使节目主持人更具生命力。主持人可以在主持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所思所感来组织话语,驾驭节目。节目主持人开始和节目真正地融为一体,成为节目中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自主话语权的扩大,节目主持人不仅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具有更大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而且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也更具发言权。其二,自主话语权改变了主持表达语态。主持人的“人”的部分被放大了,节目中的话语更有人情味,更具生活感,更富幽默性了。从亲和、平等、真诚,到拥有激情和适度个性张扬的表达语态,自主话语人性化和人本化的时代特色尽显其中。其三,自主话语权使节目更加富有活力。主持人把握好自主话语权能够让节目更加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充满活力,体现传媒的人文关怀,让受众更有亲切感和认同感,增强节目的传播效果。
但是,自主话语权带来的忧虑也不少。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滥用自主话语权。据说《南京零距离》推出后,不到一年南京就先后出现了五个60分钟的形态大致相仿的新闻栏目,很热闹。同样,《非常男女》之后不乏“玫瑰”,《快乐大本营》后“快乐”也不少,但是我们很少再看到孟菲、胡瓜、高怡平、何炅这样的主持人——轻松恰切地驾驭自主话语,营造良好的节目气氛,反而是出现了一大批言辞无味、夸夸其谈、面目可憎的胡言乱侃者,或狭隘庸俗,或迂腐沉闷,或阳春白雪,或过于前卫,成为让人头疼的问题,引起不少业内人士的忧思。
滥用自主话语权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主持人的自主话语冗余信息增多了。冗余信息主要表现为主持人无用的废话。有时候为了填充时间、展现幽默或让自己显得轻松亲切,主持人需要说一些和节目有点相关或者根本无关的话语。但有的主持人“道行”不够,说出来的非但无益,反而有害,使自己的话语中充斥着冗余信息,达不到初衷。这种现象在综艺节目、谈话节目中尤其明显,节目也由于这些话语显得零散、拖冗。二是有些主持人的自主话语中个人主义色彩浓重,泛滥了太多的自我宣泄。这些主持人把节目当成自我表现和发泄的舞台,从自我角度来看待事物、组织话语,使节目缺乏全局把握,流于个人化,失去了整体性。主持人要谨记:大众传播,毕竟不是个人传播。三是主持人自主话语的组织能力还有所欠缺,经常会说出一些不适应情境的话语,或缺乏严谨的逻辑,或者颠三倒四,或语病百出,让人啼笑皆非。我们不少主持人自主话语的运用能力还需要培养和进一步提高。
三、把握好自主话语权,增强影响力
主持人一定要把握好自主话语权,尤其是那些面对比较自由话语空间的主持人。笔者认为,节目主持人把握好自主话语权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这样几个原则:
第一是注重舆论导向,这是把握好自主话语权的首要原则。马克思把舆论看作是一种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舆论反映了人心的向背,是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相同或相近的人们对某一事件的一致态度。复杂的社会控制系统中,舆论引导不可缺少。我们社会主义新闻传媒就是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作为其“喉舌”的主持人更要具备正确的导向意识。在自主话语中,要把握住党的方针政策,高屋建瓴,具有全局观念,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如果不把舆论导向摆在首位的话,就容易犯错误,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2003年2月25日,某电台一个正在直播的谈话节目接入一热线电话。打电话的人公然辱骂国民,严重伤害民族尊严,所说的话不堪入耳,这些话不管从政治导向还是价值导向上都是错误的。无论用什么方法,主持人都应该果断打断对方的话头或掐断话题,但主持人却和对方辩论起来,这无疑给了对方一个发表反动、肮脏话语的空间,当即引起了不少听众的强烈不满甚至抗议,最终演变成一个政治事故。主持人离开了热爱的话筒,火爆的节目也曲终人散,真是“导向错了,一了百了”。其实,如果这位主持人多一点导向意识,事故就不会发生了。可见,舆论导向是主持人要把握好自主话语权首要考虑的问题。
第二是学会创造弹性的话语空间,这是把握好自主话语权的关键。
弹性的话语空间,指主持人运用包容性和伸缩性很强的话语所营造的一个方便主持人机动灵活地串联、组织、驾驭节目的话语空间,它可以使节目有节奏地在主持人的话语间顺利积极地推进。弹性的话语空间在自主话语权越大的主持人节目中显得越发重要。
营造弹性话语空间的核心是弹性的用语。
弹性的用语首先要把握好两个尺度。一个是道德尺度。把握好自主话语权,要注意有悖道德伦理的话语不要脱口而出,侵犯他人隐私或者伤害他人尊严的话语不要随便乱说。有的主持人为活跃气氛,不经别人允许,公然拿别人的短处来开玩笑;有的主持人为体现节目的前卫果敢言论,公然说出一些色情低俗的话语,这些都忽视了传播中道德这把标尺,影响很坏。二是把握住身份尺度。虽然自主话语权放开了,主持人个体所具有的一些思想观念、情感态度以及其他的个人因素在节目主持的过程中有了不同层面的介入、渗透或者完全的显现,但是主持人依然是党的“喉舌”,代表的是人民的声音,传媒的声音,这是主持人的“大我”身份。主持人在把握自主话语权的时候,应该时刻记住自己的这个身份。你太缺失自我,观众会说你没个性,但太忽视大我,观众又说你过于张扬。虽然传媒捧红了许多主持人,但是传媒毕竟不是主持人的个人舞台,“大我”仍然是主持人的主要身份。笔者认为,主持人既保持基本独立的自我意识,又拥有大局意识和正确的判断力是把握好身份尺度的关键。
其次,弹性的用语要注意话语风格的选择运用。在与观众的交流中,主持人要能随机应变地捕捉信息,借题发挥,运用不同风格的话语,才会使节目生动鲜活、情趣盎然。运用诚恳、礼貌的话语体现真诚、平等的交流;运用鼓励、赞美的话语加深交流对象的关注;运用幽默的话语制造良好的节目气氛,运用模糊的话语,缓和紧张的节奏;运用机智的话语,展现思想的交锋,制造节目的兴奋点;运用充满真情的话语使沟通无极限……这些话语风格都是营造弹性话语空间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对幽默语和模糊语的选择运用。比如说主持人可以根据现场或者节目需求,运用滑稽、诙谐、逗笑的幽默话语,将价值观、人生观蕴涵其中,表达思想内涵,点评现场事物,调节气氛,促进交流,使受众在滑稽、诙谐、轻松、愉悦之中冰释烦恼,获得启迪,使节目推向高潮。经典的幽默是经久不衰的。崔永元一句“心宽了未必要体胖,体胖了一定要心宽”不仅取得了很好的现场效果,至今都让人开怀又回味悠长。很多主持人都想在节目中加点这样的话语“笑料”,但有时却笑不起来,甚至适得其反。其实幽默的话语“妙在水到渠成,天机自露”,“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李渔《闲情偶寄》)。自然的幽默话语是最佳境界,是营造弹性话语空间的最好的调味品。又比如在节目中当主持人遇到刁钻的话题时,模糊的话语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主持人可以引而不发,一旦时机成熟,再一锤定音。模糊的话语在弹性用语的选择中常常是上选,不确定的特点使模糊语的包容性和伸缩性很大,在自主话语权比较大的节目中能够起到润滑的作用,让自主话语更加灵活、宽泛、生动。在很多热线节目中,主持人要安慰打进电话的听众,会说:“慢慢来,以后会好的”。这个“慢慢”、“以后”就都是模糊话语,“慢慢”需要多长的时间?“以后”是一天、一年,还是永远?但是这样的话语给听众一个自我理解的空间,出于人本身希望厄运会过去的心态,很多听众都会把这样的话当成“阳光总在风雨后”,好运气一定会来的,从而谈话得以继续或者圆满收场。总之,在不同的情境和语境中,主持人自主话语风格的选择运用是弹性的用语的关键。
营造弹性话语空间的重要手段还有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自主的行为以及自主副语言的运用。
这一点主要涉及到我们电视节目主持人。有研究表明:我们的认知是通过83%的视觉信息、11%的听觉信息、3.5%的嗅觉信息、1.5%的触觉信息、1%的味觉信息获得。主持人的行为和副语言都是视觉信息,如果主持人能够自主恰切地用好这83%的视觉信息,在传播中通过影响受众认知影响其态度,从营造弹性话语空间来说所能起到的作用将是巨大的。如行为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不良的行为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而行为恰到好处,效果往往很好。一期《背后的故事》将“11·3”火灾事故中英雄的亲人、同事请到现场。当英雄聂学敏的父母上台时,主持人张丹丹快步走下台到观众席去接两位老人家,她很细心地把老人家搀扶上台。面对他们一直感觉很亲切、很信赖的丹丹,两位老人家真情流露,讲出了很多感人肺腑的背后的故事。据说,这是在他们的电视访谈中最自如的一回。访谈结束后,当大家称赞张丹丹时,她说:我只是很自然地就去做了!不错,正是这出于主持人本性的平常的举动,这很自然的行为,为即将开始的访谈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开启了一个弹性很大的话语空间,体现了传媒的人文关怀。主持人的态势语言也是营造弹性话语空间的重要因素,比如坐姿、站姿、表情、动作、距离等等,但微笑和眼神显得尤其重要。微笑和眼神可以表现出温馨、亲切的感觉,可以传递出内心的阳光,缩短传受双方的距离,给受众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形成融洽的交流氛围。一些访谈节目中,谈话陷入僵局时,主持人给嘉宾一个饱含理解的眼神和鼓励的微笑,常使谈话得以继续。除态势语言之外,主持人的装饰语言也很重要,如服饰和化妆。笔者认为主持人服饰以及化妆的色彩在营造弹性话语空间中功劳不小。“色彩是一种看得见的感觉”,可以产生情绪,引发好感和反感;可以操纵印象,影响人们的直觉和判断,可以控制思想,引导人们的行为和反应。如红色让人兴奋,给人力量,时刻传递出热力,是最富有冲击力和吸引力的色彩,能迅速抓住人的视线;绿色让人感到安全,产生舒适平和的感觉……如果主持人能够根据节目的主题和特点,自主地选择适合的色彩,那么色彩所带来的感觉就会成为自主话语空间弹性的魔棒。
第三,提高主持人的综合素质,这是自主话语权的基石和源泉。
不少专家学者都在呼吁:主持人要提高综合素质。主持人的综合素质是成为一名有生命力主持人的基石,更是把握好自主话语权的源泉。随着自主话语权的增大,主持人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能否自主组织好话语,直接影响自主话语的内容,决定自主话语的质量。这样的事例可圈可点。2000年2月初以色列总统大选中,胡一虎、刘海若凌晨被叫到演播室,当时他们连串词都没有,结果两人凭借扎实的功力和默契的配合,成功地完成了节目的制作播出。可见综合素质较高的主持人,在把握自主话语权时,显得更加游刃有余。
自由表达是一场精神的盛宴。张扬而开放的话语,见证着时代的变迁。直播中的不容思索,互动中的情境表达,脱口秀话语的任意挥洒,随意秀言行的控纵自如,主持人看到的是更加开放和自由的话语空间,拥有着随之扩大和增强的自主话语权。时代给主持人提供了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机遇与挑战。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会出现自己的克朗凯特、丹拉瑟、奥普拉、拉里金,出现更多真正具有独立自主话语权的节目主持人。从主持人自身而言,要想完成这一跨越,自主话语权的把握将是跨向成功主持的阶梯,是成为魅力、表达、发现三位一体主持人的关键。笔者相信随着广电传媒的发展,会出现更多这样的主持人:他们用精彩的自主话语承载思想的火花、观念的碰撞和文化的渗透,在日益强大的媒介传播中发挥更加积极的影响力。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