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文字对话
——参加第13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有感
参加第13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回来已经一个多月了,久久不能提笔写一篇像样的东西,是游客的心情还是出版人的心情,我自己一时也搞不明白。第一次参加图书博览会是在去年,兴冲冲去,大包小包,恨不得把所有出版社的图书目录都带回家。不管是英文的、法文的、德文的,还是韩文的、日文的统统打包,感觉自己收获了许多许多,颇为得意。在图书博览会的几天里,楼上楼下转悠,恨不得把看到的都留在眼里放在心上,脚走疼了,手提酸了,好像收获大大的,满心高兴。我像一名游客来到图书的海洋,徜徉在各种各样的书籍中,感受着书籍带来的喜悦,忘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更像一个看客。什么版权引进,怎样与外国出版社谈版权,全都忘到脑后。给自己一个理由:我不会外语,不懂英文。回到家里,拿出一堆图书目录,欣赏欣赏图书封面,翻看一下目录,傻了。掩卷沉思,我是出版人,不是游客。五颜六色的封面吸引了我的眼球,但漂亮封面背后的内容,我一无所知。我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领导派我参加这样的图书盛会,不仅仅是开眼界,更不是拿回一大堆图书目录就结束了,我肩上还有使命。
今天,我把本文起名为“与文字对话”,就是要告诉自己,你是一名出版人,是与文字打交道的,是与书籍息息相关,是为人们创造精神产品的,不是一名游客,只站在欣赏的角度。你与文字对话就是要把它组合成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一本本精美的图书。我积极要求参加今年的图书博览会,就是要把自己从游客变为出版人。心静了,目标明确了,参加图书博览会的心态也就不同了。研究各出版社的展台位置,定出重点要看的展台,外国出版社的展台要全部仔细看,国内出版社的展台要浏览参观。第一天是参观询问,收集各出版社的图书目录和关于版权的信息,回到住地研究国外出版社的版权目录和各类版权信息。第二天、第三天是重点突破,选好几家自己看上的书与之交流,争取达成初步协议。有了去年的教训和经验,今年就感到在图书博览会的每一天都有的放矢,目标明确。不会外文不要紧,重要的是要大胆与国外出版商交流,要中文版权目录,请会英文的志愿者帮忙,会上的大学生志愿者很多,只要你诚恳邀请,他们都会认真帮你的。会还是一样的图书博览会,但参加会的心情和心态却不一样。脚一样走痛了,却不是盲目地瞎走,手一样提酸了,却不是胡拿。虽然谈不上满载而归,至少达成几项初步协议。同总编室与日本中经社谈《把任何对手都变为朋友的50种方法》《让你变成好印象的人》两本书的版权引进,与香港三联出版社谈《这20种亲子良方您会吗?》《卡斯特罗与古巴》两本书的版权引进。无论最后结果如何,我至少可以认为我没有白来,第二次参加图书博览会已有小小收获。
今年我参加了第13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不知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参加,但我知道每一次参加都应该有每次的收获,而且每次的收获都应大不相同。我们是出版人,我们知道我们肩上的使命。在图书博览会上与国外大社和国内大社比,我们可能是小社,我们的展台可能不起眼,但在出版行业这样一个大舞台上,跳出优美的舞姿,舞出宁夏出版人的豪气,要看我们每个出版人的胆识。
有一句话这样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