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动文化生产力成长为宁夏跨越式发展的硬实力

推动文化生产力成长为宁夏跨越式发展的硬实力

时间:2023-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推动文化生产力成长为宁夏跨越式发展的硬实力鲁忠慧[1]文化生产力是创作和制造文化产品及提供文化服务的社会能力。报告对我国今后文化产业发展制定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为宁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推动文化生产力成长为宁夏跨越式发展的硬实力

鲁忠慧[1]

文化生产力是创作和制造文化产品及提供文化服务的社会能力。文化生产力目前不仅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而且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文化的产业化。国家统计局、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在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中,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管理文化生产,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发展先进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文化产业的特点在于文化的产业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硬实力(经济效益价值)和软实力(精神文化及政治意义)的双效性。文化产业是所有国家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经济新增长点,即软实力转化为硬实力的必然途径。

一、文化生产力成长为宁夏跨越式发展硬实力的重要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产业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成为一种相对独立、发展速度最快的朝阳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成为发达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根据有关数据的测算,目前美国文化产业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约20%,以2006年13万亿美元计,已经达到2.6万亿美元。日本文化产业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约17%,2006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83万亿美元,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8500亿美元。1999年韩国文化内容产业的规模达到171亿美元,2003年增长到310亿美元,目前已近700亿美元,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0%。

在我国,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导因素的地位已经逐渐凸现出来。根据2006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123亿元人民币,占GDP的2.45%。文化产业的年增长速度高出同期GDP年增长速度的6.4%。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文化产业增加值都占GDP的6%以上。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从以上各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态势和文化产业在其GDP中所占比重的逐年增加,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国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对各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对经济发达的国家而言,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从以上数据也可以看到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和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贡献。文化产业从第三产业中脱颖而出,成为21世纪引领环球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产业,其“硬实力”分量无可匹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00亿元”,实现在“十五”末的基础上翻番的目标。无论从国际国内的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看;从文化产业附加值高,可以吸纳大量的各种形式的投资,拉动社会消费,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能使经济社会的发展步入快车道等特点看;还是从宁夏文化产业增加值呈逐年递增趋势看,文化产业化不失为实现宁夏生产总值翻番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失为转变宁夏经济增长方式、改善产业结构不甚合理局面、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并明确提出了2020年“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的奋斗目标。报告对我国今后文化产业发展制定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为宁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我们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真正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实现宁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充分认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国际潮流,准确把握文化和经济相互交融的内在规律,进一步明确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性,抓住战略机遇期,培育文化产业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提高宁夏的综合竞争力,切实发挥文化产业的硬实力在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文化产业发展新进程为文化生产力成长为宁夏跨越式发展硬实力提供了一定基础

(一)2007年为进一步推动宁夏文化产业的发展,自治区党委、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力促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一,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载体保障。如正在建设之中的宁夏国际会展中心、银川文化艺术中心等大型文化基础设施,将会为演出、娱乐、文化会展、艺术培训等文化产业项目的发展提供重要载体。第二,为促进宁夏“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宣传推介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扩大宁夏文化产业与外省区的交流与合作,积极组织参加文化产业会议展览展示工作。5月份,宁夏组织参加了“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召开了“塞上江南,神奇宁夏”重点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发布会。8月份,全区相关部门组团参加了“第三届中国西部(呼和浩特)文化产业博览会”,民营文化企业交易成果达300万元,使宁夏同心回族民族服饰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文化产品走出区外,为培育宁夏文化企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机。第三,6月份,在银川举办了“宁夏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和“第四期中国西部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此次论坛得到了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的大力支持和自治区领导的高度重视。第四,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意见》中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方面讲到,要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加快国有文化企业的公司制改造,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资本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培育和管理,推进文化市场产业化。《方案》中则明确制定公益性事业单位和宁夏文化实业总公司组建配套方案。第五,自治区文化厅进一步加强了基础工作建设。编辑出版了《宁夏文化产业招商项目手册》和《中国宁夏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指南》。文化产业本年度招商引资签订意向合同6个,资金达7.5亿元人民币,落实了银川剧院和同心民族服饰制作两个项目2.5亿元人民币。重点培育民营文化企业10个,为评选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奠定了基础。

(二)可拓展的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实力进一步扩大

据宁夏文化部门统计,截至2007年年底,宁夏各类文化经营单位3673家、音像制品批发7家、电子游戏厅183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698家、演出经营机构23家、文艺表演团体28家。

(三)可产业化的文学艺术成果斐然

自治区按照把特色转化为优势、把优势转变为精品、把精品推介成亮点的思路,精心打造以回族文化为代表的特色文化品牌,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音乐歌舞呈现大的扩张势头,主旋律作品不断取得新突破。回族舞蹈《剪花花》荣获全国第六届“荷花奖”编导银奖,实现了宁夏在中国舞蹈最高奖项中零的突破;大型民族舞剧《月上贺兰》进京演出成功;回族舞剧《花儿》已完成文学脚本和音乐总谱;2007年,中国宁夏首届回族舞蹈回族服饰展演活动成功举办;在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评选中宁夏音协选送的三重奏“露”乐队获得器乐演奏唯一金奖;话剧和地方特色戏种表现不俗,话剧《铁杆庄稼》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提名奖并获第十届中国戏剧节突出贡献奖,《农机站长》获第五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二等奖,秦腔《清风明月》在全国地方戏展演中获国家二等奖,宁夏坐唱《新农村真美气》荣获第三届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一等奖。这些文化产品具备可产业化的潜能,为宁夏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艺术作品基础。

(四)宁夏报业、广播电影电视业以及图书出版业在探索文化产业发展中取得新成就

报业集团:2007年报业集团累计总收入达到1.861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2104万元,增长12.7%。其中,新办的《华兴时报》《现代生活报》《新知讯报》自创刊以来首次扭亏为盈,《法治新报》首次突破百万元大关,利润率大幅上升,成为2007年报业集团经营中的四大亮点。这些成绩与报业集团实施的“五大战略”是分不开的,即:以多出精品稿件、带动精品栏目、塑造精品报纸的“精品带动战略”,提高集团7报办报质量;以各报确定不同内容定位、办报风格,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差异化竞争战略”,基本形成了集团7报风格各异、布局合理、市场互补的报业结构;以适应新形势开发新媒体、延长报业产业链的“数字报业战略”,实现报网互促、报网互动、报网双赢,使宁夏网的新闻资源管理和服务功能显著提高,进一步拉长了报业产业链,提高了集团品牌影响力;以让集团没有地域限制的报纸走出宁夏谋求更大发展的“开拓区外市场战略”初见成效。集团的市场拓展部已在全国28个省市区发展了100多个经销商,并对各地经销商实行分类管理,为《新知讯报》《现代生活报》走向区外市场搭建了一个质优面广的零售网络。在开拓营销网络的同时促使两报进行改版,使《现代生活报》的《情人周刊》在区外发行量达4万份。《新知讯报》改版后,目前在区外发行量超过1万份。《看天下》杂志主要在沿海省市发行,办刊3年来,销售量已由4万份上升到7万份。手机报订户已发展到16800余户,市场前景看好。

广播电影电视业:2007年全区广播影视系统各项工作都实现了新突破,取得了新成就,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区各局、台,努力开拓、经营市场,全年经营收入2.72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广告收入1.44亿元,使宁夏广电行业整体实力有所增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石嘴山市广电局拓展经营领域,开发建设的文化旅游影视基地初具规模。宁夏卫视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增重庆、昆明等5个重点城市,新增收视用户447万户,覆盖全国40个省会和地级城市,收视覆盖人口近3亿。

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媒体和产业公司共实现收入2.2亿元,比2006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广告中心克服市场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规范广告管理,调整经营结构,加强品牌策划,拓展增收渠道,共实现广告收入1.13亿元,比2006年增加1500万元,其中频道1.05亿元、频率800万元,创收总量和增长幅度仍居西北各省第二位。宁夏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积极巩固发展互联业务、有线通业务,努力开发农村网络电视新业务,全年完成经营收入7200万元,比2006年增长29%,赢利500万元。宁夏电影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新组建的宁夏电影有限公司抢抓机遇,突出电影发行放映主业,全年共发行放映中外影片79部,实现票房收入370多万元、发行收入184万多元,分别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8%和2%。宁夏广播电视总公司投资经营长山头、渠口和平吉堡3个国有农场的有线电视网络,承揽广播电视工程,实现收入268.6万元,比2006年增长2%。多媒体信息中心积极应对报刊市场竞争,将《宁夏广播电视报》每周两期合并为每周一期,积极开拓经营领域,每期零售达4000份,期发行量达到9万份,实现各项事业收入870多万元。影视剧制作中心赢利60多万元,比2006年增长20%。融资1500万美元联合拍摄的魔幻动作巨片《画皮》目前正在拍摄当中,该片将于自治区50大庆期间在全国隆重推出,成为宁夏电影人迈向影视产业市场的关键性一步。

图书出版业:宁夏人民出版社全年实现图书销售总收入5143.81万元,全年期刊实现收入77.98万元,其他收入216.98万元,全年总收入5438.77万元,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36亿元。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出版社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坚持出版事业和出版产业协调发展的结果。

宁夏人民出版社在自治区党委、政府批复上报的《宁夏人民出版社深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后,加快重塑出版市场主体,逐步形成教育社、少儿社、发行部、事业发展部由事业改制为企业的具体实施方案。2007年初,《宁夏画报》在宁夏期刊界率先实行体制改革,与民营资本联合打造《宁夏画报·生活版》,实现转制,编排典雅精美、印制精良的画报,有望步入全国一流期刊的行列;积极参加各类订货会、交易博览会及各专业性的发行营销会,积极拓展图书选题,扩大宁版图书的营销渠道。全年发货码洋1403.07万元,全年完成回款517.95万元。2007年6月,在江苏省教育厅“农村小学图书馆采购招标”中,宁人社图书《非凡30·视觉艺术系列》在与全国60余家出版社的竞争中顺利中标,总册数6.06万册,总码洋119.71万元,成为宁夏人民出版社图书中标的首例。

三、加速推动文化生产力成长为宁夏跨越式发展硬实力

宁夏地处祖国西北,具有丰富的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特色浓郁的人文环境,具有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但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等因素的制约,文化产业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基础差、规模小、投入不足,各类编导、创作人才奇缺,文化单位的体制改革还不顺,机制还不够活,文化产品结构还比较单一,文化制造业和加工业十分匮乏,文化产业尚处于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为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宁夏跨越式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将文化软实力有效转化为经济硬实力,当前亟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尽快制定出台宁夏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规划及相关政策

全国许多省市区均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和规划,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之后,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天津、四川、重庆等地也都纷纷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力图使文化产业产值在未来5~10年内实现占地区GDP的5%~6%,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这已成为各省的一个共同目标。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就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台宁夏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规划,以指导宁夏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以文化资源为依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规划、重点突破,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业、文艺演出业、文化旅游业等为代表的主导文化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

宁夏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具有地域特色的回族文化资源,属于历史文化资源的水洞沟遗址、菜园遗址、贺兰山岩画、须弥山石窟、历代长城遗址、西夏文化遗产等,有属于红色文化资源的西吉县单家集清真大寺、西吉将台堡红军长征纪念碑、同心豫旺堡西征红军总指挥部旧址等,还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提高这些人文资源的文化艺术含量?如何合理开发新的文化艺术产业和产品?如何合理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并挖掘其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位?如何根据高科技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开拓发展新的文化资源,发展新型文化产业,使高科技与文化密切结合?必须实行积极保护、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的政策,把有形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实力。

2007年宁夏广播影视业、报业以及出版业虽有一定的发展,总收入都比上一年度有一定的增幅,并且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但与许多省区的广播影视、报业和出版业的产业化比较,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发挥传媒优势,改变文化产业化、经济化滞后的现状,开创文化产品产业化的新局面?如何通过传媒功能实现反映宁夏回族文化、红色文化以及特有历史文化的优秀特色文化产品、特色文化精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这就必须整合资源,走集团化发展之路,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限制,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扶持一批重点文化企业集团,加快产业带和园区建设。走以“园区”为平台,促进文化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重塑市场主体的道路,不失为一种选择方向。

(三)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文化产业化运作的新观念

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是宁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先决条件。一定的思想观念支配着一定的行为方式,保守、落后、不合时代脉搏的观念,必定会影响行为方式的前行。新兴的文化产业,在宁夏尚处于起步阶段,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纠正轻视文化产业的陈旧观念,例如不能辩证地认识文化产业的商品属性与意识形态属性的关系,误以为精神食粮不能进入到市场经济之中等,看不到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这种传统观念束缚急需破除。我们应该尽快转变对文化创作、传播、接受活动的“非生产性”的看法。许多产业将越来越依靠文化符号为其增加附加值。文化活动从创作、制作、传播到接受都会具有越来越大的经济价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筹发展的思想,树立以统一开放的市场促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的思想,是宁夏文化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

(四)积极培养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大力推动宁夏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高素质的经营管理、策划、营销等人才,造就一批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文艺创作、艺术表演、文化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尤其是文化产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是宁夏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和当务之急。可以通过鼓励文化企业与国内外大学的人才合作、派人出国学习或邀请国外文化产业领域的高级经营管理者为培训顾问,建立宁夏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在本地高校增设相应的文化产业专业等路径,培育文化产业人才。而鼓励文化经纪人的出现和成长,更是宁夏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必然要求。

【注释】

[1]鲁忠慧,宁夏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