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观众 讲述新闻——《新闻夜航》的人情味 田海宏
江西电视台的晚间新闻节目《新闻夜航》已经走过了12年,我跟随她走了7年,感觉最深的,是她在记录时代变迁、反映重大事件当中一直蕴含和体现的浓浓的人情味。
讲述身边新闻 贴近普通百姓
在林林总总的晚间新闻中,江西卫视的《新闻夜航》很有特色。一是她立足于社会新闻,二是她的讲述方式一直很独特。既不媚俗,也不打官腔,她的镜头对准那些最普通的百姓,讲述他们的故事、讲述他们关心的新闻。《告别了色彩我用音乐接触世界》这是讲一个盲人音乐家的,《农民十年坚守只为繁殖娃娃鱼》这是说一个农民发展养殖的,《废旧铁皮桶做成炒菜锅》这是讲质量监督的,《一条小缝冰箱罢工》这是帮助贫困居民维修家电的,《台风来临鄱阳湖船只进港避风》这是台风新闻,《南昌游客庐山迷路消防官兵紧急救援》、《6年悉心服侍“植物人”妻子终现奇迹》、《祝福奥运木雕福娃显风采》、《南昌火车站:小小“候鸟潮”出门看爸妈》……这是我随意翻到的2008年夏天的夜航的新闻标题,光看这些标题,就能体味到新闻的内容,感受到《新闻夜航》12年来与普通百姓那亲密的关系。
虽然亲切随和,但是作为一档卫视的晚间新闻栏目,《新闻夜航》从未放弃自己应该担当的传播责任:她关注公共新闻,积极介入每一次重大的报道,以她独特的视角和讲述方式,赢得了观众——
2007年8月,八一起义80周年、建军80周年的报道,《新闻夜航》策划了系列报道《八一风采》,《亲历过南昌起义百折不挠革命激情永存》、《铿锵玫瑰:我是一个“兵”》这些小角度的人物报道,呈现了节目的特色。
2008年开初,《新闻夜航》在省内媒体中第一个报道冰雪灾害,2个多月时间里,数百条新闻用一个个细节,打动观众。
2008年5月至8月,奥运报道细腻鲜活:有奥运火炬在江西传递的精彩瞬间,有江西的奥运会裁判、志愿者,有热气腾腾的民间羽毛球、乒乓球、自行车协会、冬游爱好者;还有骑自行车、剪纸、做布贴画宣传奥运的人,做奥运雕塑的吉安农民等等。
而在这同时,记者奔赴四川抗震一线真情记录,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报道策划启动:30年里住房的变化、结婚的故事、高考的变化、老人的优待证、个体户的退休证、穿衣的变化……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新闻夜航》策划出系列报道“我叫建国”,将普通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变化结合在一起,既蕴含家国天下的重大背景,又有小人物独特鲜活的人生故事。
重大的题材,鲜活的细节,结合栏目定位和特点,做好小人物的故事,反映时代大背景的变化——这些持续的、鲜活的亮点使得《新闻夜航》的收视率继续平稳上升。2008年,《新闻夜航》在南昌市网的周平均收视率都在4个点以上,达到本台第一集黄金剧的水平;最高收视率达15个点。在全国35个城市的千人数不断上升,2009年,《新闻夜航》栏目进入全国新闻节目收视50强,排名第8。
亲切女主播 聊天讲故事
中国人有晚上听戏、讲故事的习惯,似乎这也是古人农作之余最好的消遣、娱乐方式。所以晚间新闻的播报不同于其他时间档的风格,或机智幽默,或娓娓道来,或像说评书一样播新闻。因为内容的贴近性,《新闻夜航》的播报风格一直比较亲切,并从2004年开始固定了一个女主播:秦婧,使得栏目的风格更加彰显:当你累了一天休闲下来,《新闻夜航》像一个好朋友和知心人一样,娓娓告诉你这一天发生的事情。
秦婧的播音形象温婉亲切,语气音调平和贴切,很符合晚间新闻的特点。虽然每条新闻、评论、口导出自不同的记者和编辑之手,但我们都记住了一个原则:用秦婧的语调来说。单条新闻如此,整档新闻也如此。像我们尽可能地找出每条新闻之间的内在联系,再用通俗、直白的语言把各条新闻串联起来,使得节目整体性强,看着不零散。于是《新闻夜航》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叙述风格:亲切、自然、温和。
《新闻夜航》很长时间都有自己的评论和立场,每天有一个固定的小栏目“夜航话题”。人们晚上不是爱聊天嘛?不仅聊,而且还要议论几句。于是我们就针对当天的新闻和敏感点说点什么。不管是写话题的责任编辑,还是说话题的主播,尽量用亲切、体恤的口吻与观众聊,使观众听着不反感,听着受用;同时又有一定的警示意义,体现栏目的观点和立场。都说评论是媒体的旗帜,我觉得以社会新闻为主的《新闻夜航》也有自己的旗帜,就是“夜航话题”。我写了7年的夜航话题,内容涵盖很多,或批评或劝导,或严厉或温情,尽管我们在稿件、串联和话题的处理上都讲究“软处理”,但观点鲜明。同时,话题把看似不相干的新闻统起来,使节目有了整体性。
2008年,秦婧选送的作品《新闻夜航》获2008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电视播音作品奖。这是江西电视台历史上的第一次,是专业评委和电视观众对《新闻夜航》和秦婧的共同认可。
2010年,江西电视台另一个女主播岚平加入《新闻夜航》,风格如一。
平凡中见闪光 平淡中见真情
这几年,许多卫视台的晚间新闻都撤了,但江西卫视的《新闻夜航》一如既往地坚守,一如既往地讲述。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在常年的报道里,是什么一直让我们坚守,是什么让我们感动?
是我们亲历并且通过自己的工作记录的时代变迁,是镜头里那些平凡人身上至尊的真情。
2006年12月30日,“在众多媒体的年终盘点节目中,江西卫视《新闻夜航》以一档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情感浓郁的特别节目《一路有爱》总结过去,开启未来。节目呈现出开阔、开放的视野和全新的创新意识,准备充分,策划精心,制作精致。”——这是江西省《收听收看简报》第186期专家给予的评语。
在这期特别节目中,我们找来2006年《新闻夜航》里的新闻人物,“一个个新闻故事的回放,经典的瞬间在点亮记忆”,“昨天、今天和明天在这里得到了连通和对接,节目立足于爱的主题宣传和年度总结,既响应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刻命题,也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和落实了栏目作为一档民生新闻节目所一贯秉持的人文关怀理念。”(专家评语)
我为这期特别节目前后写了7稿,里面的新闻人物也早已熟知,还为他们写过“夜航话题”,但当这些质朴的人走进演播室,当我牵着患心脏病小女孩的手,我的心仍感觉到了最柔软的触摸。《新闻夜航》每年成千上万条新闻里,讲述了多少这样平凡的小人物,他们感动了观众,也感动了我们自己。
2008年5月,作者(中)采访奥运火炬在江西传递
2007年,岁末节目《我在2007》,关注一年中百姓生活的变化:房价涨了,住房宽敞了;股市赚钱了或套牢了;有了经济适用房了,社区和谐了……
2008年,《走过三十年》,既是改革开放30周年的系列报道,更是普通百姓真切的生活感受:吃住行的变化、精神的追求、生活方式的变迁,观众在这些报道中看到了社会的巨变,更看到了自己,他们主动要求夜航的记者去采访他们。于是我们原策划的20期节目,做到了30多期。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年,《我叫建国》通过一个个名叫“建国”的平凡人物的人生故事,反映共和国的发展。同样,许多的“建国”和他们的亲友们主动联系《新闻夜航》,要求加入到这个栏目中,于是我们原策划的18期节目也扩充到25期……
从1998年最早的《今晚报道》,到今天的《新闻夜航》,她多次荣获江西新闻奖电视专栏奖、江西广播电视奖优秀栏目奖一等奖,2008年荣获她的首个国家级大奖——中国新闻奖优秀新闻栏目提名奖。
同时,一支能吃苦、能打硬仗的队伍也跟随着栏目成长起来。我做了夜航几年的制片人,也跟着她成长。
按照中国的历法,12年是一轮,40岁是不惑。《新闻夜航》在江西电视台40年的历史中,占了一轮的时光,讲述百姓身边的新闻,赢得观众的喜爱。她还将与观众、与江西电视台继续前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