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起点 我们再出发 杜云志
40岁,厚积薄发的岁数;15年,拼搏奋斗的岁月。
40岁的是年富力强的江西电视台,一个异彩纷呈、高歌猛进的省级卫视。
15年,求新求变的《社会传真》,一个有过辉煌,也曾在低谷徘徊的新闻专题栏目。
岁月长河,15年,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对于江西电视台40年的发展进程,却是一段难以忽视的时光。作为江西知名“老牌”电视栏目,1995年创办的《社会传真》赢得过“江西《焦点访谈》”的美誉,也经历着转型的阵痛。
而今迈步从头越,《社会传真》正重新上路,进行一场脱胎换骨的探索与变革。
新形势的新抉择
国内有位传媒专家说,一个电视新闻专题栏目通常的生命周期只有三年,第一年生长,第二年成熟,第三年消亡。
喜:《社会传真》很例外,作为江西卫视唯一一档保留十年以上的日播专题栏目,在江西媒体中,她曾高高树立起舆论监督的旗帜。
忧:历经早期的声名鹊起、中期的快速成长,《社会传真》走到了抉择的关口。以监督见长的《社会传真》和全国许多同类型栏目一样,关注度下降,收视陷入低谷。
不进则退。要向前走,亟须改革,亟须转型。
速度更“快”——
2007年6月26日,国际禁毒日,《社会传真》播出《利剑斩毒魔》,在全国首发南昌市刚刚侦破的一起特大贩毒案始末,节目被多家媒体争相转载;同年8月18日,丰城市14名煤矿工人被困井下34小时后获救,《社会传真》当天播出《生死救援》,全景展现记者胡捷深入一线拍到的营救过程。
2009年的《直击“日全食”》《创业板来了》……一个又一个重大新闻事件均是当天抢发。
2010年强降雨袭击江西,6月21日抚河唱凯堤溃决,《社会传真》依据事态发展,连续推出《全力以赴抗洪救灾》《决战唱凯封堵口》等13期抗洪救灾专题报道。
话题更“深”——
一个个热点新闻话题,经过周密策划后被重磅推出。
2007年,《纪念高考30年·我的高考》系列、《聚焦江西林改》系列、《军旗从这里升起》系列,还有为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量身定做的《80年后故地行》……
2008年,10多期抗冰保电集中报道,21期四川汶川地震特别专题,26期《奥运来了》系列,突出小人物命运与感受的《改革开放30年》系列……
2009年,《赣之味》《赣之韵》《赣之风》地方人文系列,江西援建四川省小金县特别报道,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节目《时代·人物》……
2010年,《美味江西》系列,直击上海世博会……
一次次对重大事件的深刻剖析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视角更“近”——
“关注社会热点,传递人间真情,欢迎收看《社会传真》”,十多年来,主持人包丽平一句的熟悉问候,表达着《社会传真》对社会普通群体的关注。转型路上,这份关注更浓。
2008年,《社会传真》记者捕捉到一对因抗震救灾推迟婚礼的年轻人,危境中自然流露出的奉献与豁达,真实地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迟来的婚礼》这期节目得到国家广电总局的表彰。
2009年,《社会传真》播出专题《跨越大洋的爱心拯救》,留美博士刘丽婧异国昏迷的遭遇、海内外爱心联手救助的行为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吸引更多人投身这场爱心的接力。
2010年,《承诺》介绍了一位信守诺言27年,无偿将邻居家的三个孩子养大成人的纯朴老人陈寿生……一个个真情故事,一位位令人感动的身边英雄,通过《社会传真》的报道为人熟知。
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越来越多的平凡人正成为《社会传真》的主角,《社会传真》的舞台,始终记录着百姓的喜、怒、哀、乐。
《社会传真》栏目组在赣南采访
“这个节目要作为军史收藏”
上面这句话是南京军区几位将军对《社会传真》制作的纪实片《热血军旗红》的评价。
2008年初,江西遭遇特大冰雪灾害,2月11日南京军区万余名官兵入赣抢修电力设施。2月18日,为表达江西人民的谢意,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指示省广电局和江西电视台,在3天内制作出一部全面展示南京军区指战员在江西抢修电网的纪实片。光荣的任务交给了《社会传真》。栏目的年轻编导们陈岩、邓丽青、王清平、韦静、刘静,三天没合眼,创新汇报片报道思路,以抗冰救灾中的典型人和感动事为主体,围绕“紧急驰援”、“热血融冰”和“鱼水情深”三部分展开纪实。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上洋同志亲自审片,给予高度肯定,南京军区几位将军看后赞叹:“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制作高质量的纪实片十分不易,感人、生动,是一份难得的珍贵礼物。回去后,这个节目要作为军史收藏。”
信任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江西省长吴新雄多次点名《社会传真》制作专题节目;江西省人大每次召开常委会议,总会邀请《社会传真》记者全程报道;每逢重大宣传活动的启动,江西省委宣传部也总是下文要求《社会传真》参与。
2009年,《社会传真》获江西电视台二季度栏目奖。台节目评审小组专家在评审意见中写道:“抽评节目文化韵味浓,知识性和趣味性强,电视手法运用充分,形式活泼,制作精致,风格清新,音乐使用工整,可看性强,节目质量较以往有了明显提高。”“可以看出作为一个老栏目,《社会传真》的不断努力。”
与节目质量同时攀升的是收视数的提升,2008年《社会传真》全国22城市千人收视数最高一期节目达到195;2009年这个数字刷新为469;2010年,这个数字再次被改写为478。
各类业务评比中也有不俗表现。近几年的江西新闻奖、江西广电新闻奖评选中,《社会传真》多个专题节目勇夺一、二、三等奖,其中新闻述评《红歌为什么这样“红”》在2007—2008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评选中,摘取电视评论提名奖,这是《社会传真》近十年来夺得的首个国家级大奖。
2010年6月,作为全局唯一推荐的青年集体,《社会传真》栏目被共青团中央、国家广电总局授予“2008年度广电系统全国青年文明号”。
15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始,向着理想,再次出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