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频道演播室的“前世今生” 祁 冰
1995年到2010年,我用15年的时间,见证了都市频道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只有一个栏目的节目部到年创收超过一个亿,跻身全国地面频道前五强的发展历程。15年,都市频道的固定资产从区区30万到2010年3000多万,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智慧,承载了太多的欢笑和泪水!该怎样从技术的角度描述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历程呢?对一个以自办新闻和专题类栏目为主的地面频道而言,录制主持人口播的演播室可以说是代表节目制作技术水准的标志性指征。回顾都市频道演播室的“前世今生”,几乎就是都市频道事业发展的缩影。
2004年《都市现场》的播控机房
1995年,我刚到都市频道(时为“江西电视台二套节目部”,简称“江西二套”)时,频道只有一个演播室,专门用来录制《晚间800》主持人的口播。记得1996年时,有一位热心观众协助我们做完节目,提出了唯一一个要求,就是要亲眼看看他最喜爱的《晚间800》是怎样录制的。拗不过观众的热情,我们带他去了演播室,不出我们所料,进了演播室,他目瞪口呆,大失所望——是啊,一个不到30平方米的房间,因陋就简地架了几盏灯,用单机录信号,唯一的背景是一块用烙铁烫出图案的泡沫板;除了摄像机镜头所框住的视野,其他地方怎么看都是个杂乱的仓房啊。这位热心人怎么也没想到,那么优秀的《晚间800》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制作出来的。我们跟他解释说,电视有时就是“欺骗的艺术”,他还是有点接受不了,甚至连节目录制都不看,郁闷地离开了。其实这种演播室水准跟当时二套的整个设备构架是相当搭调的:捉襟见肘,惨淡经营。整个节目部只有三台摄像机,两套简单编辑系统,全部家当加起来不到30万元。切换靠字幕机,调音靠编辑机,特技靠台里(江西一套)制作部支援。二套的拳头产品《晚间800》每天20分钟的专题节目靠一台古老的冠中字幕机完成串片,曾经因为字幕机过于老化死机了,当时的部主任刘宁创造过重启20次的记录,终于“力挽狂澜”,串完了当天的节目;曾经为了实现一次淡入淡出的设计,捧着磁带到台制作部寻求支援,第一次感受了特技台的无限“神奇”。
1998年二套制作系统实现数字化改造之后,技术发展就进入了快车道,对编线从一条增加到三条、五条,第一次引进了非编系统,而且逐渐从只在节目包装上使用,扩展到节目制作。节目拍摄和制作水平提高了,那个曾经立下过汗马功劳的简易演播室终于不堪重负,退出了历史舞台。为了提高整体节目水准,《晚间800》以及后来的《传奇》、《都市现场》等节目都转到台制作部400平方米演播室录制。台制作部的演播室正规、专业,功能强大,品质优良,我们的主持人在屏幕上形象更加亮丽,嗓音越发柔美。但是二套这时已经发展到了不仅仅有专题节目,还有时效性很强的民生新闻节目。但是,台里的演播室只能在固定时间段录制,每天下午3点,所有的口播稿都必须录制完毕,过时不候,时效性再强的节目,赶不上口播录制时间都是枉然。新闻节目需要有一个能随时使用的演播室来录制,所以那个时候,我们最向往的就是,什么时候才能再拥有一个自己的演播室啊!
时光飞逝,转眼间到了2004年,这时的二套变成了都市频道,无论是节目还是创收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了江西省举足轻重的地面频道,演播室问题日渐突出地成了制约事业发展的瓶颈。终于,转机出现了。2004年初,台里批准都市频道搭建90平方米演播室。当时我们是多么的欣喜若狂啊,只是后来,这个演播室随着事业发展而华丽变身的频繁程度,却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
都市频道90平方米虚拟演播室是江西省第一个用于电视直播的虚拟演播室,而在2004年搭建时只是一个简单的录制系统。从2004年到2006年不到3年的时间,90平方米演播室迅速发展壮大,“摇身一变”成为全台唯一的全天候直播演播室,直到现在都可算得上是都市频道的“支柱产业”,背后的故事可谓多多。
演播室搭建之初,是用来作为都市频道录制主持人口播的录播室,于2004年“五一”节正式启用。这是都市频道(包括前身二套节目部)成立运行10年来我们拥有的第一个自己的标准演播室,频道的节目主持人在卫视各演播室“流浪”了若干年之后,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当时无论是频道领导、栏目主编、主持人还是技术人员,大家初尝“当家做主”的滋味,尽管各方面条件都还有些欠缺,但仍是欢天喜地,“三年之内无饥馑”矣!
古人云“世事难料”,现代人说“计划没有变化快”,我们的演播室好像就是为了验证诸如此类的格言而存在的:饱饭只吃了一个月,饥馑就来了!2004年6月,为适应电视新闻事业发展的要求,江西省广电局、江西电视台决定,2004年8月1日开始,使用目前最先进的虚拟手段,用90平方米演播室进行《都市现场》新闻直播。这意味着要在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把一个录播系统改造成为一个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直播演播室。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我就开始掰着手指头算给领导看(不是算我们应该怎么办,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第一我们没有时间,第二我们没有空间,第三我们没有技术人员;第四我们没有……总之该有的全没有,如此种种,事事艰难。但是领导说了:节目生产的需要,就是技术工作的目标(当然我们也这么认为),所以算来算去,最后我们有的只是光荣艰巨的任务和技术人员的责任。艰难困苦的两个月过去了,演播室的改造如期完成,2004年8月1日开始对《都市现场》进行每日一小时直播,同时还承担全频道所有自办栏目的主持人口播录制工作。到2005年,经过几个月的磨合,主持人、导播、技术人员慢慢变得得心应手,轻松自如,直播渐入佳境。90平方米演播室,江西省第一个用于电视直播的虚拟演播室就这样精彩登场了。
我个人观点,无论从艺术还是技术角度,“直播”都是做电视新闻的最高境界,作为一个电视从业者,能躬逢其盛,我们是非常骄傲和自豪的。2004年7月,90平方米演播室建好之后,我曾经无限欣慰的写下了如下文字:
“江西电视台90平方米演播室已如期竣工,并将于2004年8月1日起,对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新闻节目《都市现场》进行每日一小时直播。这是江西媒体首次采用直播方式播出日播新闻节目,它将以全新的方式给江西数千万观众提供一道新鲜热辣的新闻大餐;而用于直播的90平方米演播室是江西省第一个使用虚拟系统的电视直播室,它也将在江西电视技术的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是我们所有人,记者的,编辑的,主持人的,电视工程师的……光荣与梦想。”
然而,梦想已经实现了,梦境却并没有就此结束。仅仅一年之后,2005年11月,都市频道决定要把90平方米演播室改造成一个可以全天直播的新闻直播室,每天进行四档直播,而且必须在两个月之后的2006年元旦完成改造任务,正式启动全天直播。这一次演播室改造比第一次更为艰巨。我不想用枯燥的专业术语来描述当时我们遇到的困难,只记录一段当时我在成都做直播改造设计时,半夜3点与频道总监交谈的长途电话:
“我:难度非常大,时间也太紧张了,能不能把全天直播时间推后到元宵节?
总监:不行啊,这样会打乱频道整个节目计划。
我:那么就推一点点,春节播出怎么样?
总监:也不行啊,节目都排播了,预告也出去了!
我:那……好吧,我就提一个要求:改造期间停止现在的直播!一边要重建,一边还要直播,这不可能完成的!
总监:直播不能停,改造不能推!我知道这很困难,但再大的困难也大不过频道生存的困难!再想想办法!
我:……”
节目生产的需求就是技术服务的使命,只能再想办法。此后的一星期,在遥远的凄风冷雨的成都,我和协作单位的设计师蜗居在工作室里转圈,时常对坐呆看图纸,几乎要无语凝噎——“这次,怎一个愁字了得!”我甚至想,要是没有这个演播室就好了!
当然,所有的艰辛都会过去,一切的困难都会被克服的,一个月以后,具有全天直播功能的新演播系统如期建成了,2006年元旦,90平方米演播室从此开始了她全天直播的历史新篇章,直至今日,她不仅仅可以全天直播新闻,还直播路况信息、互联网动态、微波直播车新闻连线……
2010年,90平方米演播室即将开始又一次升级改造,这意味着都市频道又将迎来一轮新的辉煌。
15年后再回首,当年的二套,现在的都市频道,已经长成了一棵根深叶茂,郁郁葱葱的大树,但我总不能忘怀的是她开枝散叶时青涩的芳香。愿她茁壮成长,尽显芳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