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巨变话直播——从《中国红歌会》说起 伍木森
在我台40周年华诞即将来临之际,卫视频道不失时机地推出了暑期档的重头大战——2010年中国红歌会的现场直播,其收视率之高,反响之强烈是前所未有的,它以鲜明的民族风格、多元的区域文化,汇成了一股红色暖流,牢牢地吸住了省内外观众的视野,拨动了海内外华人的心弦,可以说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精神大餐。
从2006年开始,一年一度的红歌会都做到了主题突出、构思新颖、组织缜密、优质播出。从分区选拔赛开始,到入围赛、突围赛,最后的冠军争夺战,我几乎每场必看,贯彻始终,吸引我的不仅是节目好看、娱乐性强,而是现场直播艺术品位的升华,如对参赛歌曲的串连、舞台灯光、音响布景的合成,到镜头的组接都恰到好处,作为一个多年来执行此项任务的老电视人,我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更多的是领悟和理解。要达到今天这样的境界,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其中包括了多少人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又有多少代人为之不倦地追求、拼搏……
1984年,作者在省市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大会直播现场
我台是拥有现场直播手段较早的省级台之一。20世纪70年代初,我台就独立自主地装配一辆黑白电视转播车,配有三个讯道和一个简易切换台(均为黑白制式),用微波同中心台连接输送节目信号,当时台内没有自己的演播室,胶片新闻每周只能提供一至二次,每次仅十分钟左右,因此赖以维持播出的,一是租放电影,二是现场直播(实况转播)。我是1973年重新返回电视岗位的,被委任为演播组组长兼现场直播导演,对我来讲是老兵新传,勉为其难了。当时担任转播任务的各项工序人员虽然经验不足,但工作热情都很高,平均每周都要执行二至三次出车任务,导演、摄像、灯光、美工和有关技术人员,白天忙着看装机调试,晚上全部进入战斗状态,等到演出结束,再把这些笨重的机器设备重新收线搬回电视车时,已是午夜十二点多了。
在对直播的艺术处理上,虽然看似简单,也是有章可循。由于是在剧场演出的同时,进行现场直播,不可能改动演出的固有模式,只能在此基础上作电视的加工处理,所以要求导演反复阅读剧本和看戏,熟悉戏中主要人物、主要场景、道具和动作变化,而后由导演提出分镜头方案,经讨论后逐个落实到三个摄像机位上,直播前的准备就算完成了。
在那个年代,文艺演出的品种虽不多,但活动却较为频繁,江西省话剧团、京剧团、歌舞团,杂技团和市内的一些剧团轮番上阵,加上中央和华东地区的一些文艺团体也经常下来巡回演出,他们也都支持电视转播,对我们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不愁节目源;对一票难求的广大观从来说,更是极大的满足和喜悦。我记得有一次在江西艺术剧院转播中国京戏院《杜鹃山》剧组的演出,预告发出后,南昌市有电视机的机关单位和公共场所,人们奔走相告,电视机前座无虚席,翘首以待。
据统计,在整个70年代,在剧场直播中,这已是屡见不鲜的事,累计直播各类文艺晚会和体育赛事达600多场,不但受到了领导和广大观众的好评,其影响波及近邻兄弟台:安徽、江苏都先后派人员前来观摩,对我们既是鼓励也是鞭策。
80年代初期,由于设备的更新和制式的更换,许多文艺节目都采用先录后播的方式,现场直播已不是唯一的晚会节目来源了,但是重大的节日活动(如“元旦”、“五一”、“国庆”)和精彩的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等,仍然靠直播来完成,每月转播车至少也要出去三四次,直播的艺术质量、技术含量也有明显的提高。
建台20周年庆典文艺晚会是在新建成的省广电中心600平方米演播室进行的,这是首次在自己的演播室自创、自导、自编、直播的晚会节目,完全是按照电视特点、要求进行排练和组合的,直播历时130分钟,集中了省内外演员100多人,许多大牌明星如:阎维文、佟铁鑫、郑莉等应邀前来参加演出。主演过我省第一部电视剧《豆蔻花开》的著名影视演员李媛媛(现已病故)担纲主持晚会,共播出了各种类型的文艺节目20多个,内容丰富,品种搭配也较均衡合理,而且打出一些名牌产品(主题词大歌舞、播音员之歌等)受到观众的赞赏,并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台庆文艺晚会成功现场直播,揭开了我台文艺节目史上新的一页。
40年的岁月如行云流水,恍惚之间,我离开演播工作岗位已有十七八年了,每天我仍然坚持看电视,尤其是喜欢看电视剧和文艺节目,往往是一橹到底,每当我看到红歌会的胜利凯歌一次比一次响亮,就掩盖不住内心的激动、兴奋!
我们的事业不但后继有人,而是青出于蓝,更胜于蓝,已届不惑之年江西电视台,创新之路将越走越宽广,前程似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