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辑方针渗透以人为本
任何一家媒介都有自己的编辑方针,媒介的编辑方针是根据媒介方针对新闻传播活动作出的决策,它规定了媒介的受众对象、传播内容、传播水准和风格特色,是编辑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新闻传播能否坚持以人为本,能否践行人本责任,编辑方针是关键。
受众是新闻编辑最终的服务对象,媒介的受众对象是根据媒介的性质、宗旨及媒介市场竞争的需要而确定的。编辑方针先要规定媒介的目标受众。在新闻传播中,传播者在为广大受众传递新闻信息,满足其信息需求的同时,另一方面,信息的传递又会对受众个人及整个社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社会公共生活发挥极大的作用。因此,媒体与受众之间具有双重关系:一是媒体为受众提供满足其需要的信息,形成信息买卖关系,从而把受众定位为信息购买者的消费者角色;二是媒体成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交流平台,形成公共服务关系,把受众定位为公共服务对象的公众角色。首先受众是作为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公众而存在,大众新闻传播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每个人平等地表达和获取公共信息的权利,实现对公共事务平等的参与,因此,媒体首先要实现其社会价值。其次,受众作为消费者,向媒体购买所需要的信息。媒体通过向受众提供所需要的新闻信息,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然后把受众注意力出售给广告商,获取信息生产成本和利润,实现其经济价值。媒体先是通过服务公共利益,获得公众的信任,然后才在此基础上攫取利润。在我国,媒体走向市场后,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媒体仅把受众看做消费者,把受众目标定位为社会精英等可以给广告商带来丰厚利润的群体,无视普通受众的信息需要,造成大众化信息的供给不足,一些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居民、城市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就会被边缘化,从而削弱了大众化定位的媒介市场的生存基础,这与以人为本的要求是相悖的。
新闻传播的内容是传媒在编辑方针中必须加以确定的。新闻传播的内容是指媒体新闻传播的总的报道面有多大,具体说来,包括报道对象的分布有多广、报道的领域有多宽,报道的区域有多大等。新闻传播的内容是由媒介的性质、宗旨和受众对象的需要决定的。新闻传播的社会公器角色决定了新闻传播的内容是与社会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对社会中大多数人有影响的事件及信息。它的服务范围应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群体,所涉及的领域应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与老百姓生活相关的所有领域。新闻传播的内容是人文关怀的人性化亮点,是新闻传播人本责任的最终体现。这就要求新闻传播的内容定位在一些有关国计民生、民情民意,大多数老百姓都关心和感兴趣的,能彰显社会正义、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新闻事实中来。报道内容要关注人的存在,应做到由物到人,由事到人,增强报道中的人情味和亲和力,体现出深刻的人文关怀,把报道更多地面向普通老百姓的普通生活,挖掘出他们的喜怒哀乐。《南方周末》始终致力于展现普通百姓的感动、悲伤、愤怒、希望等最基本的民生状态,把关注百姓作为自己的价值主张,为百姓伸张、为百姓呐喊,从而赢得了读者广泛的信任,树立了独特的媒介形象和公信力。
传播水准是媒体思想水平、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的反映,具体通过媒介传播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语言、文字、图像、版面设计、制版印刷、节目制作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来表现。传播水准也是根据媒介的性质、宗旨和受众对象确定的。新闻媒介对传播水准的把握决定了媒介的格调和品味。人本价值是新闻传播的首要价值,只有高扬人的价值,坚持以人为本,在新闻报道中自觉维护人的正当权益,时时尊重人的人格,正确传递人的真情实感,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体验,努力运用深切的人文关怀,才能提高媒体的传播水准。在当下的新闻实践中,一些新闻媒体为获取经济利益盲目迎合一些受众的低级趣味,暴力、色情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时常充斥媒体的版面、画面,有些新闻报道中散布着极端的个人主义、贪图享乐的思想,媒体对香车豪宅的推崇给人们设置了一个个的消费陷阱,稿件中语言文字错误较多,版面印制粗制滥造,一些广播和电视中充斥着格调低下的“噱头”,凡此种种都对媒介产品的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降低了对新闻传播的思想水平、文化水平的要求,降低了媒介在受众心目中的地位。
任何一家有影响力的媒体都有其鲜明的风格和特色。媒体在对其产品的整体结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外在形象等方面进行设计时,应在人本责任理念指导下,根据媒介的性质、宗旨、受众对象来决定其风格和特色。我国许多优秀传媒一直在锲而不舍地为创立独家风格而付出努力,并且已经出现一批具有一定风格和特色的成熟媒介。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其关注民生、针砭时弊、舆论监督等鲜明的风格而被老百姓所关注和信任。关注人、关注民生、关注民情是新闻媒体赢得受众信任、提升媒体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