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青年》的创办与陈独秀
中华民国成立后不久,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窃取了国家政权,进而加紧策划复辟帝制,中国社会处于极度的内忧外患之中。在思想文化上,章太炎等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先进人物竭力提倡封建道德和尊孔读经的旧文化,鼓吹复古思想。更有甚者还公开宣扬鬼神迷信,出现了思想上的倒退,也严重阻碍了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现实的教训引起了曾经追随辛亥革命的先进人士的深思,以陈独秀为杰出代表的一部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直面现实,他们认为,要在中国实现民主共和政治,必须首先从思想启蒙着手,并提出要开展一个广泛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运动,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取代封建主义思想,来唤起民众。于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从先前热衷的旧政党政治活动逐渐转向开展唤起民众的思想启蒙运动。《新青年》杂志就是在上述历史背景和指导思想下创办起来的。随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中国新闻事业史进入现代新民主的新时期。《新青年》杂志的创办翻开了新时期的新篇章,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新青年》,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第1卷名《青年杂志》,因为有重名之嫌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成为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是16开月刊,每出满6号为一卷,从创刊到1922年7月止,共出刊9卷54号。
陈独秀(1879—1942年),《新青年》的创办人、主编、主要撰稿人。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十里铺(今属安庆)人。早年留学日本,1904年创办《安徽俗话报》,1915年起主编《新青年》杂志,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毛泽东称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1896年考中秀才,次年又到南京考举人,落榜。由于受到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维新变法的影响,他抛弃了传统的仕宦旧途,转而走向寻求西方新学,从1901年他21岁起的五六年中,还多次东渡日本求学考察,接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影响。同时,在国内外组织团体,创办报刊书社,传播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从事反对君主专制的活动。1903年,他协助章士钊等人在上海创办《国民日日报》半月刊,并担任编辑。1904年在安庆(后迁芜湖)与人合作创办并主编《安徽俗话报》半月刊,1914年,在日本东京协助章士钊编辑《甲寅》杂志。他为报刊撰写时论,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反对封建专制,激励国民的志气,克服“奴隶根性”。1915年夏,在袁世凯卖国复辟的危难时局中,陈独秀毅然回国着手筹办《新青年》,由上海群益书社印刷发行,作为“救国新民”的舆论基地。1918年陈独秀与李大钊等合办《每周评论》。通过对这两个报刊的编撰,他成为新文化运动战线上的“总司令”、著名政治活动家和政论家。1920年,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人之一,参与领导《新青年》的改组,《劳动界》周刊、《共产党》月刊的创办和编撰工作。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他领导创办中共中央机关报刊《向导》周报、《新青年》季刊、《前锋》月刊,并参与编撰。大革命后期,在革命实践和宣传工作中出现严重右倾机会主义错误。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上他被撤销总书记职务。1929年他因进行分裂活动被开除出党后,出版刊物《无产者》、《火花》、《热潮》等,1932年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抗战爆发后获释,1942年在四川江津病故。
陈独秀作为《新青年》的创办人和长期的主编、主持人,他主要从3个方面领导了《新青年》的发展:(1)制定刊物宗旨和不同阶段的办刊方针;(2)提出开展思想文化斗争的原则;(3)组织编者、作者和读者队伍。陈独秀又是《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他一共撰写发表了100多篇政论、专论和杂文,通信专栏署名记者的答疑辩难文章大都是他写的。他在主持《新青年》的7年中,一次被捕入狱,两次被抄家罚款,平时还经常受到来自社会封建顽旧势力的恶毒咒骂和人身攻击,但他始终不为艰难困苦所动,坚持《新青年》的革命方向,并和读者一起前进。《新青年》成为五四时期最著名的舆论重镇,和陈独秀的精心编撰、改革创新是分不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