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人自办广播电台
20世纪20年代以前,中国政府将广播电台与无线电报等同看待,凡私设电台、私自购买收音机、无线电设备一律查禁[15]。后来政府在屡次查禁广播电台事宜中,逐渐了解到播送新闻、商情及娱乐节目的广播电台不同于用于通讯联络的无线电台,对国家安全不会造成威胁。于是,1924年8月北洋政府交通部颁布了中国第一个关于无线电广播的法令《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对建立广播电台和出售、安装收音机实行有条件开放。
《暂行条例》颁布后,首先出现的是一批官办的广播电台。第一座广播电台是1926年10月1日开播的、由奉系当局支持创办的“哈尔滨无线广播电台”,呼号XOH,功率100瓦,每天播出2小时,内容有新闻、音乐、演讲及物价报告。是我国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第二座广播电台是1927年5月15日开播的、由交通部创办的“天津广播无线电台”,呼号COTN,发射功率500瓦。内容有新闻、商情、音乐、讲座及戏曲节目。当时盛行京剧,为了满足听众要求,天津台还常常通过长途电话线转播北京上演的京剧。
第三座广播电台是1926年9月1日开播的、由交通部创办的“北京广播无线电台”,呼号为COPK,功率20瓦,后增至100瓦。内容与天津台类同。
1928年元旦,哈尔滨广播无线台迁至哈尔滨,呼号更改为COHB,发射功率扩大至1千瓦,播出汉语、日语和俄语三种节目。同一天,新建的“沈阳广播电台”正式开播,呼号COMK,发射功率2千瓦,和哈尔滨广播电台同属东北无线电长途电话监督处管理。
官办电台出现不久,民营电台开始出现。最早的民营电台是1927年3月19日开播的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呼号SSC,发射功率50瓦,内容主要为公司广告和娱乐节目。1927年底,另一座民营电台北京燕生广播电台开播。
总的说来,1923年至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广播事业处于萌芽阶段。全国共有外商和中国官办、民办电台10来座,这些电台发射功率普遍不大,覆盖面有限。全国共有收音机约1万台,集中分布在电台覆盖所及的城区。
思考题
1.试述《向导》、《中国青年》的创办经过、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2.简述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萧楚女等的办报活动,评价其对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所做的贡献。
3.列举国共合作时期的主要报刊及其特点。
4.这一时期《申报》、《新闻报》企业化经营的主要特点各有哪些?
5.新记《大公报》一举成为有影响力大报的经验有哪些?
6.简述成舍我创办“世界”三报的经过,分析其取得成功的经验。
7.中国广播事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早期中国广播事业发展的状况如何?
【注释】
[1]陈独秀:《造国论》,《向导》第2期,1922年9月。
[2]和森:《武力统一与联省自治——军阀专政与军阀割据》,《向导》第2期,1922年9月20日。
[3]巨缘:《国会选举制宪统一的噩梦》,《向导》第34期,1923年8月1日。
[4]和森:《四派势力与和平统一》,《向导》第18期,1923年1月31日。
[5]和森:《近日政潮的内幕》,《向导》第12期,1922年12月6日。
[6]《蔡和森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9-52页。
[7]《论本馆作报本意》,《申报》1875年10月11日。
[8]陶菊隐:《记者生活三十年》,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17页。
[9]万叶:《上海读者与上海报纸》,《新闻记者》创刊号,1937年6月5日。
[10]胡政之:《回首十七年》,《大公报》沪版,1949年4月5日。
[11]孙宏:《新记大公报对早期编辑权和经营权两者关系的处理》,《新闻实践》2002年第12期。
[12]转引自傅国涌:《大公报三巨子——纪念〈大公报〉创立100周年》,《世纪中国》2002年6月。
[13]王文彬:《中国现代报史资料汇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6年版,第162页。转引自唐志宏《报业集团与媒体知识分子——以成舍我“世界”报系为例》,2008年11月26日世界华人传播学学术研讨会:中国西部与全球化。
[14]《广告栏·新年祝词》,《世界日报》1927年1月1日。转引自唐志宏:《报业集团与媒体知识分子——以成舍我“世界”报系为例》,2008年11月26日世界华人传播学学术研讨会:中国西部与全球化。
[15]1915年北洋政府公布《电信条例》,规定电信由国家经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