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受众基本心理期望

受众基本心理期望

时间:2023-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受众基本心理期望在社会环境等客观条件和个体心理等主观因素的双重驱动下,人们产生不同的需求。这种心理同样作用于主持人身上。于是,央视首次向观众公开征集主持人造型。3.求知心理求知是受众对主持人形象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23]受众这一心理需求在主持人节目中有显著体现:综艺类节目数量大增,收视率节节攀高,综艺类节目主持人受到了受众的青睐。

三、受众基本心理期望

在社会环境等客观条件和个体心理等主观因素的双重驱动下,人们产生不同的需求。电视策划人张锦力在对社会心态变迁进行梳理后,总结出我国电视在世纪之交的“三解论”说法:20世纪90年代初期,百姓对媒体的主流需求是解闷(因此有了晚会热、综艺热、周末热);90年代中期,百姓对媒体的主流需求是解气(因此有了新闻热、焦点热、曝光热);而90年代末期到21世纪初,百姓对媒体的主流需求应该是解惑[17]。受众的收视心理动机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变化性和差异性,同时也存在相对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存在一些普遍的收视需求。

国内学者对受众在接受信息时的心理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总结。童兵将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心理概括为求知心理、求新心理、求同心理、求异心理、求趣心理、求美心理等[18];张国良则概括为认知心理、好奇心理、从众心理、表现心理、移情心理、攻击心理等[19];叶家铮认为观众收视的普遍心理有:主人的心理、乐于交友的心理、参与介入的心理、需求信息的心理、娱乐消遣的心理等[20]。主持人必须满足受众心理需求,了解和把握受众心理,才能获得受众的认同。

1.求新心理

求新心理是受众对大众传媒的基本要求。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的“好奇心”和“对事物的不断兴趣”。“心理学反射原理也证明,越是新鲜、奇特和富于刺激的东西,越能引起人们心理的愉快与兴奋,促成人的注意集中,感知的兴奋和理解的自觉。”[21]追求新鲜感,这是所有受众的共同愿望。打开电视,节目新的版面、新的报道视角,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锁定频道的欲望。这种心理同样作用于主持人身上。就外部形象来看,主持人新的面孔、新的发型、新的服饰都会刺激受众的感官,激起受众收看节目的兴趣。

比如,以往王小丫的外形几乎一成不变,梳着背头,脖子系一小丝巾,穿一身职业装。借复出之机,王小丫自己提出要变一变,坚决不要“狮子头”。于是,央视首次向观众公开征集主持人造型。短短几天内就有近6万人参与小丫形象的调查。复出后的王小丫整体造型精致,服饰简洁华丽。而变化最大的是发型,原先的标志发型剪短了不少。王小丫表示,换造型是为了给观众一个崭新的印象,提高《开心辞典》的收视率。

2.求近心理

求近心理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地域接近,二是心理接近。一般来说,人们对与自己生活环境相近的地方发生的一切表现出极大的关注,距离越近,越能促使受众产生认同感。受众往往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射给距离最近的主持人。但随着传媒所编织的信息网络越来越密,地理上的距离感渐渐淡化,受众更为关注的是心理上的接近。同年龄、同文化层次、同价值观念的受众与主持人更易于沟通并产生共鸣。

3.求知心理

求知是受众对主持人形象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传媒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已是不争的事实,受众在求知欲望的推动下,每天都希望从媒介中获得新的知识与满足,“如果节目中大多是同一层面信息的平面增加和量的堆积,就不能满足他们对信息的深层探知心理和参与愿望。”[22]因而受众对主持人的文化要求日益提升,他们更希望主持人是略高自己一筹的朋友。主持人所散发出的文化气息成为受众的重要评价标准。比如董卿在主持第12届CCT V电视青年歌手大奖赛中,丰富的知识涵养为整个比赛增色不少。

董卿:你们是开赛以来的第一对汉族的原生态选手,请问是来自辽宁的什么地方?

选手:我们来自丹东市。

董卿:是来自北水南调工程的丹东市吗?

选手:是的,我们就住在九连城水库边,过了不多久,北京的市民就能喝上清亮的丹东水了。

董卿:谢谢,不过在喝到清亮的丹东水之前,我们已经听到了你们清亮的歌声。好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的得分情况。

寥寥数语,就已显示出董卿的知识修养。正是这些精彩的对话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4.求情心理

情感需求则是受众心理日渐成熟的体现。传播学认为,要使传播取得最大的成效,必须缩短传播者与观众的心理距离。受众对媒介的要求不再限于信息传递与宣传教育等表层感受,而更深入到内心的情感交流,主持人不仅应有理性分析的一面,还应有感性感染的一面。因此,主持人应当在节目中适当地发挥自己的情感表现力,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同时,对受众情感的理解与尊重也可以表现出主持人可亲、可近的形象。

仍以董卿在“青歌赛”中的主持为例,一位来自藏族的歌手上台演唱后开始了综合知识问答,看到他看题板时茫然的眼神,董卿意识到这位藏族同胞听不懂普通话,于是请现场评委藏族歌手宗雍卓玛翻译。这位歌手抽到的题目是成语接龙,宗雍卓玛尽力为这位歌手翻译题目,但是用藏语讲中国成语实在是很困难,宗雍卓玛竭尽全力的翻译最后还是徒劳,当时全场观众和评委都静下来,都在倾听,都在等待,希望这位藏族歌手能听懂,甚至希望他能答上题目。最后很遗憾他没有回答上,观众们一片惋惜之声。这时,董卿举起了话筒,说出了这样一番话:“其实他听不懂我们的话正如我们听不懂他唱的藏歌一样,但是他今天为我们带来的是中国海拔最高地区的歌声,歌声里他的感情我们听得懂,他唱出了打动人心灵的歌声!其实,此刻他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来到这座城市时他感到的是一种陌生,我们该给这样质朴的歌手更多的关怀,即使听不懂,但是歌声没有界限,情感没有界限,相信我们的关怀他一定听得懂!”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激发受众的情感或引起受众情感共鸣是促进受众认同的有利因素。

5.求乐心理

娱乐消遣是人类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美国传播学者H·门德尔森指出,“娱乐功能可能是文化传递功能的一部分,但它有着另外一面:提供报偿、松弛和减轻压力,使人们易于处理现实生活的问题和使社会免于坍塌。”[23]

受众这一心理需求在主持人节目中有显著体现:综艺类节目数量大增,收视率节节攀高,综艺类节目主持人受到了受众的青睐。2005年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电视主持人年度评选”中,综艺节目主持人李咏就一举摘取了“最佳男主持人”和“最佳娱乐节目主持人”两项桂冠,王小丫、李湘、李彬等也因为主持综艺节目为广大受众喜爱。

6.求同心理

所谓“求同”,就是受众在对视听对象的具体感受的基础上,进而深深地被视听对象所感动、所吸引,从而在受众与视听对象之间,从情感、意志到思想达到契合一致。这时,受众与主持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形成一种共鸣。正如鲁迅所说:“是弹琴人么,别人心上也须有弦索,才会出声,是发声器么,别人也须是发声器,才会共鸣。”在共鸣中,受众才能获得对视听对象的深入把握和领悟,真正受到它的感染。

对受众心理的把握,关键在于寻找到与受众发生交流的共鸣点。与受众心理期待的吻合,既可以是外形的同化,也可以是情感表达的一致,既可以是知识结构的相近,也可以是地理文化的相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