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落日》光华垂翰墨

《落日》光华垂翰墨

时间:2023-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落日》光华垂翰墨——怀念朱启平先生张成觉今年11月12日,是著名记者、香港《大公报》前编辑部副主任朱启平先生逝世5周年。的确,在场的各国记者多矣,但事后未闻另有一篇同一题材的报道宛如《落日》般脍炙人口,倘将当日同行就这一幕分别发稿视为一场世界规模的作文比赛,那么,夺标者应属启平先生无疑。经朋友辗转相托,启平先生获悉此事,立即约我晤面。

《落日》光华垂翰墨——怀念朱启平先生

张成觉

今年11月12日,是著名记者、香港《大公报》前编辑部副主任朱启平先生逝世5周年。对于这个日子,也许没有多少人会特别留意,但对于启平先生的名字,相信仍有许多人留存着记忆。因为,正如巴金老人所言:作家的名字是和他的作品相联系的;同理,记者的名字是和他的报道分不开的。启平先生采访接受日本投降仪式后写的鸿文《落日》,就犹如篇名一样焕发异彩,辉耀新闻史册,从而使这位中国新闻界前辈永远受人怀念。

53年前的9月3日上午,日本东京湾停泊的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旗帜飘扬,将星云集,日本政府代表向盟军太平洋战区统帅麦克亚瑟和中英法苏4国代表呈递无条件投降书。启平先生作为在场仅有的4个中国记者之一,当日挥笔录下此一历史性镜头,题为《落日》,迅即发回国内,在海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该文2 600字,正气凛然,而又文采斐然。它不仅以精炼的笔墨历历如绘地反映了现场情景,使读者恍若置身其间,永志不忘;更以真挚的感情回肠荡气地抒发了内心衷曲,令国人激起心底波澜,振奋不已。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正是恰当而立之年的启平先生那一片爱国衷诚的结晶。

对此,他在48年后肺癌病危时曾向一位老友作如下倾吐:参加密苏里舰受降仪式时,想到世界各国有那么多记者在场,这篇文章一定要写好,而且要写出中国人民的风格来。受降仪式结束时,我一看手表9点18分,九·一八,我的心几乎要跳出来,这一灵感使我一下捕捉住中华民族的感情,写出了《落日》。

的确,在场的各国记者多矣,但事后未闻另有一篇同一题材的报道宛如《落日》般脍炙人口,倘将当日同行就这一幕分别发稿视为一场世界规模的作文比赛,那么,夺标者应属启平先生无疑。而此一结果又绝非偶然,盖启平先生满怀书生报国的壮志豪情,在此之前就以《大公报》派驻美国太平洋舰队的随军记者身份,发出了一系列出色的战地通讯而蜚声中外。其后,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中,他又奉派赴朝采访,迭有佳构,更广为人知。

令人痛惜的是,1957年启平先生因坦率放言被错划为右派,从此封笔20余载。

尽管如此,他于1978年复出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1979年随华国锋出访西欧,在法国科隆贝双凭吊戴高乐将军墓时,又撰写了一篇传世之作《伟大的平凡》。该文超越意识形态的歧异,大胆地对一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品德和人格作出公允的评价,这在当时的政治气候而言,具振聋发聩之效,实在难能可贵。究其原因,盖源于启平先生胸中充溢的浩然之气,即所谓“文如其人”也。

由此可见,作为记者的启平先生固于“立言”卓有建树,其于“立德”亦足资楷模。他的平易待人,扶掖后进,在同人中更是有口皆碑,而笔者有幸亲炙其风范,尤属没齿难忘。

我是1988年11月初首次见到启平先生的,那时我刚从广东回到自己的出生地香港不过10天光景,正急于找到一份工作。面对阔别46年的当今国际大都会,人地生疏,简直茫然不知所措。经朋友辗转相托,启平先生获悉此事,立即约我晤面。事前他看过我在内地写的一些新闻和文艺作品,对我略有所知。我却不晓得约见者是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新闻界前辈。

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位和蔼慈祥的长者,个子不高而步履矫健,谈吐温文,带着上海口音,给人如沐春风之感。由于那天我们是借用本港某报老总的办公室见面的,所以交谈的时间不长。他先扼要地问了我发配新疆20多年的情况,然后就表示愿意推荐我到某教育基金会任中文秘书,让我过两天到太子行“见工”。我记得他用英语重述了太子行的名称,发音甚为标准。之后他又嘱咐我不妨直陈自己的要求。结果见工那天我顺利地被录用,并即时上了班。开头几天还和他的三公子同室办公,后来则和他本人(他是公司顾问)的办公室只隔一扇玻璃幕墙。

公司同事从上到下对启平先生无不表示尊敬,我是从他们那里陆续得知他不平凡的往事及一些轶事的,后者包括他以古稀之年仍坚持从北角寓所步行至中环上班。我们共事一年多,他始终态度温和,常常笑容可掬,一副慈祥宽厚的长者模样。他的阅历,他的学问,似乎只是增加他的谦和而不是相反。

20世纪90年代初,他移居美国与夫人、儿子团聚后,我于1991年圣诞致函给他,报告我女儿出国留学和我首部长篇小说出版及获奖的喜讯,表示这全靠他帮我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他几乎是立刻就回了信,说为我“得来匪易的成就”高兴。他又恳切地写道:孩子出去深造,是父母的最大安慰。自己的作品带来的荣誉,是思维才智的结晶,足以自傲。当你初到香港时的艰难时日,与目前相较,确有很大的变化,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封信虽是寥寥数语,但言简意赅,如醍醐灌顶,使我备受鼓舞。

不过,我同时又想到,信中的两句话虽是对我说的,其实也适用于启平先生自己。他的4个儿子均早已留学毕业成才,他的作品更是传诵一时,并且著于翰墨,尤其是今天,曾经号称“日不落国”的大不列颠那米字旗业已从香港降下,套用《落日》导言中的一句话,这件事洗净了中华民族140多年的奇耻大辱。夙愿已偿,启平先生于九泉之下如若有知,斯无憾矣!

(原载1998年11月12日《大公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