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眼球战略”
刘小榕
搜狐的总裁张朝阳曾经用一个生动的譬喻来说明“注意力经济”的特色:上帝创造夏娃后,最初只有一个夏娃,所以亚当的全部注意力都给了夏娃。但若有100个夏娃呢?这时亚当的注意力就成为稀缺资源,只能分配给最醒目的夏娃。
作为广受欢迎的电视媒体,已经面对着注意力经济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它必须具有足够强大的传播竞争力,必须与横空出世,铺天盖地而来的网络传播媒体争夺受众的眼球。如果把电视媒体比作一个夏娃,那么,广大电视媒体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让这个夏娃更好看,更能吸引亚当的视线。这时,我们不是上帝,真正的上帝是亚当,是决定电视媒体有没有生命力的“受众”。他们的注意力决定着我们的前途。这种争夺受众注意力的策略,在市场上被称为“眼球战略”。
笔者从事电视传媒工作多年,综合这些年的经验认为,电视传媒“眼球战略”,大而言之,在于思维、观念、模式上的创新;细说起来,就是在制作的过程中,抓住“三要”——新颖、好看、有意义。
夏娃要引起亚当的注意,就要不断变换新的衣服。电视节目要保持受众的忠诚度,就要在制作的各个环节上,以“新”字贯穿始终。如今,传统的电视媒体那种我播你看、居高临下的传播方式已经不对观众的口味。观众所希望的,是能在节目中找到“自我”的影子,要求看“有我”之节目。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信息接收者地位,期望成为节目的参与者。这是当前各类互动节目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比如“超女现象”,虽然在传播教育意义、引导价值趋向上值得关注和探讨,但是应该说她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争夺了无数受众。再如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的“专家热线”把节目办到农民的地头上、大棚边。请致富高手和专家到现场介绍经验,为观众答疑解惑,设置咨询热线等,农民的问题可以在现场得到解答。这种互动过程,在引起农民兴趣的同时,加深了教育的效果,一箭双雕。
夏娃的新衣服还要好看,醒目。“远、全、中、近、特,推、拉、摇、移、跟”,无论景别选择还是手法运用,都要围绕“好看”这一目的进行。尤其是在表现形式上,更要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烟台龙口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摄制的《刘大嫂养鸡》,在2006度山东省广电学会纪录片学术委员会获一等奖,并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纪录片委员会获一等奖及最佳编导奖,就是在表现形式上别具一格。它引入了动画这个创作元素,创造出了一个拟人化的动画形象——小鸡兰兰,通过兰兰与刘大嫂的故事来表述养鸡实用技术,使一向都较沉闷严肃的科教片,变得耐人寻味。这样的创新,在科教片领域是突破性的,而在策划者的脑海里,其实只是一个急转弯的问题:内容是重点,如何使内容“好看”仍然是重点。这也证实了“洋葱理论”的正确性:皮是瓤,瓤也是皮,不分主次,同等重要。
漂亮的夏娃固然能吸引亚当,但要吸引亚当来追求,仅仅漂亮但高不可攀,也是不行的。要立足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否则,观众看了觉得不懂,觉得不实际,他下次就不会再收看。所以需要观众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画面形象化,解说口语化,或一本正经,或诙谐幽默,总之要时刻去揣摩受众的心理,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实践中,笔者进一步体会到:电视节目中的两大要素——画面和声音应该选择让受众最熟悉、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表现。运用高科技的仪表设备、自动化的制作流程,虽然拍出来很漂亮,但却很难触动受众的心灵,因为这样的画面往往缺乏生活的气息,没有现实感。而那些看起来很普通的平凡画面,却往往能让受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观赏情绪随情节的进展受到感染,学习热情也能持续高涨。而“三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我们的电视节目创作队伍中,有的同志是不缺实践缺理念,不缺设备缺发现,不缺精力缺创意,不缺想法缺策划;有的则把自认为超前的主观意念的东西强加给观众,让人们接受故弄玄虚、脱离实际的东西,招来的是反感,得到的是换台。诚然,电视节目创作是一项十分辛苦受累的工作,始终体现着竞争和生存的状态,如果我们坚持确立一种“眼球战略”的意识,在电视制作中,自然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单位:山东有线电视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