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国对外报道策略
1987年7月18日,中共中央书记处通过的《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宣传小组、新华通讯社关于改进新闻报道若干问题的意见》文件规定:“我们的新闻,……对外要增进各国人民对我国的了解。因此,什么新闻该发、如何发,什么新闻不该发,都需按照中央的方针、政策办事,都要考虑国内外的社会效果。”[1]但是,在具体的对外报道实践中,方针政策往往只具有一般性、方向性的指导意义,在具体新闻实践中需要运用策略,死扣方针政策条款无疑将导致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一位有影响的外宣学者说过,“中国人应该通过改变自己来影响世界”,这句话深得对外报道策略之真谛。其中,中国对外报道重要的改变之处,便在于学会有弹性地运用对外报道策略。
对外报道策略是在党和国家关于对外报道的政策框架内,为了取得良好的报道效果而创造性、艺术性地开展对外报道的具体举措与实践。尽管中国对外报道还存在这样那样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不可否认,我们的对外报道已经越来越频繁地通过新闻实践谋求体制内的运作层面的创新,已经形成一些可资总结的成功策略。这些运作层面的创新,有的纯粹是技巧层面的应急实践,学理性稍逊,或者说,现有相关理论还不足以给这些实践提供理论支撑(由于理论来源于实践,因而和实践存在时间差)。更多的是通过有关专家提供的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经对外报道媒体运作中完善修订而成,或是相反,由专家运用现行新闻学、传播学、政治学、外交学,以及民族文化学等学科理论对对外报道的成功实践的归纳与提升。总之,本章关于中国对外报道策略讨论的是,以现成理论指导的对外报道和通过现行理论能够解释的对外报道策略。即便如此,中国对外报道80年来,众多有理论支撑的报道策略仍然难以在一章的篇幅中一一道来。此处以三节的篇幅讨论对外报道中的三个重要策略:一是施放舆论气球与议程设置,二是公关策略,三是文化策略。这三个重要策略也是对外报道使用的基本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