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与矛盾冲突_中职学生心理健康
一、中职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与矛盾冲突
自我意识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人首先是对外部世界、对他人的认识,然后才逐步认识自己,这个过程在我们的一生中都持续进行着。因此,探讨自我意识的分化与矛盾冲突,有利于促进中职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全发展。
中职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从明显的自我分化开始的。原来完整笼统的我被打破了,出现两个我:主观的我(I)和客观的我(me),即每个人既是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这就使得中职学生开始主动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对自己产生了新的认识和体验,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激动、喜悦、不安和焦虑。于是,中职学生自我沉思和反省的需要日渐增多,伴随而来的是渴望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空间和世界,渴望被理解、被关怀、被支持。
此外,随着主我和客我的分化进程,“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也开始分化。我们每个人都为自己设计了一个“理想自我”,以区别与目前的状况。“理想自我”有时会对“现实自我”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可有时也会成为导致困扰、冲突和压力的源泉。
归纳起来,中职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www.guayunfan.com)
(一)成就期望与现实失望的落差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并对理想的实现充满自信和强烈的成就欲,即设计一个“理想自我”的形象。然而,对于中职学生来讲,现实自我的能力、知识、经验与理想自我的实现尚有相当的差距。
面对“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落差,中职学生有可能选择积极进取使“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趋近的道路,也可能自认“志大才疏”而放弃“理想自我”。事实上,我们需要理解的一点是,对于任何一个尚未到达人生终点的个体,尤其是对于还有相当大的成长和发展空间的青年人来讲,“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总是存在着一定差距的,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也恰恰是这两者间的落差,才一直激励着我们奋发图强、积极向上,向着梦中的方向不断前行。
但是,若“现实自我”距离“理想自我”太过遥远,个体就容易在付出的努力却总得不到满意的回报时,产生挫折感、无助感,甚至是无所事事、自暴自弃。这种情况下,个体需要重新审视“理想自我”,看看是否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所及,或暂时降低,或将其划分为一个个更小、更短期的目标,循序渐进以到达最终的“理想自我”。
(二)强烈的独立意识与难以摆脱的依附心理的冲突
考上中职学校以后,同学们常常并没有满足并停留于自己迈出的独立人生的第一步——从家庭、父母的管教和约束下挣脱出来。“理想自我”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经济、学习、生活乃至心理上完全独立的蓝图,这就是独立意识。
但对中职学生来说,对学校、家庭、父母、教师、同学的依附心理又是无法完全摆脱的。在经济上,中职学生几乎完全依赖于父母的供给或学校的资助;在心理上,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能力的限制,更无法摆脱对老师、学校、成人和同学的依附;而对复杂的生活环境和人事关系的决策和应变,也离不开同学、朋友、老师、父母的帮助。因此,中职学生常常怀揣着对独立的追求与渴望,却又在无奈和依附的旋涡中徘徊。
(三)交往需要与自我封闭的矛盾
没有哪个时期比青少年时期更加渴望友情与爱情的滋养,更加渴望同辈群体的认同与归属感。在这个时期,每个人都渴望着爱与友谊,渴望着交往与分享,渴望着自我价值得到实现,渴望着探讨人生的真谛,寻找人生的知己,希望成为群体中受尊敬与欢迎的人。
另一方面,中职学生的这种自我表露又受着自我封闭的影响,总是不经意地将自己的心灵深藏起来,与同学有意无意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存在着戒备心理,不能完全敞开心扉交流与沟通思想,感到没有人理解自己,缺乏知音。这种盼望有个好人缘的“理想自我”与社交恐惧(现实自我)的冲突常常使自己无所适从,饱受孤独感的煎熬。
(四)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冲突
很多中职学生在中学期间并不是同辈群体中的佼佼者。对此,在社会认同及个人的优越感方面,中职学生可能存在一些不足,并可能由此产生自卑感。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中职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与评价会走向一个极端,即全盘怀疑、否定自己。比如,当遭遇失败与挫折时,有时甚至是小小的失利如考试失败,他们便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产生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甚至自暴自弃,陷入强烈的自卑之中。
但另一方面,中职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特点之一是他们对自尊有着强烈的需求,他们渴望成功、不甘落后,却又常常以自负的方式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脆弱。事实上,这些方式都与中职学生自我认知不良、自我定位不准确有关。自我意识良好的核心是自知与自爱,能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弱点,并且容忍并认可它们,这样才是真正的和谐与成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