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制造学院综合实验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经验和体会

制造学院综合实验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经验和体会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制造学院综合实验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经验和体会_实践出真知西南科制造学院综合实验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经验和体会马有良 宋丹路 郑丽璇 马德毅 王 红摘 要 随着当前高校教学科研的不断深入,实验室体制改革已成为高校改革的重点之一。本文介绍了西南科技大学制造学院,在迎评创优十大专题建设项目“综合实验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过程当中的经验和体会。

制造学院综合实验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经验和体会_实践出真知西南科

制造学院综合实验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经验和体会

马有良 宋丹路 郑丽璇 马德毅 王 红

(西南科技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摘 要 随着当前高校教学科研的不断深入,实验室体制改革已成为高校改革的重点之一。本文介绍了西南科技大学制造学院,在迎评创优十大专题建设项目“综合实验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过程当中的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 综合实验体系;改革与建设;经验;体会(www.guayunfan.com)

西南科技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心实验室成立于2005年1月,是制造学院为适应学院发展目标,在原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验室和工业设计、工业工程和过程装备与控制等三个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重新恢复组建的院级实验中心。两年来,在学院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具体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已经顺利完成了从原有体制向新体制的过渡,协助四个本科专业成功通过了2006年学校的专业评估,圆满地完成了全院的实验教学任务。同时,逐渐加大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投入,先后投入250多万元,购置了机械传动综合实验台、三坐标测量机、加工中心、数控电火花成型机、显微硬度计、三维激光扫描仪、三维影像仪、机电综合控制实验台、快速组合式全功能液压综合教学平台等一大批大型仪器设备。结合学院东6楼D座和东6楼A座实验教学楼的规划,初步建立了机电液控制综合实验室、完善学院机械基础实验室包括机械创新、工程材料、精密测量等实验室,完善和扩建了反求与快速成型制造实验室、现代制造技术实验室等一批有较高水平的实验平台,为学院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

一、充分认识实验室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结合2007年教育部对我校的本科评估和我院“十一五”学科发展规划,制造学院提出了“高起点、新机制、办特色、出精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办院方针。院领导认为实验室建设的成功与否是能否实现学院总体目标的重要一环,实验室是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上水平的基础。因此,必须把实验室建设工作放在全院整体工作的重要位置,投入力量抓紧抓好。为了加强对实验室建设工作的领导,由一名副院长负责实验室建设工作,同时调整和组建了实验室领导班子。学院多次召开实验室建设专门会议就实验室建设的方针、思路、做法进行专题研究,为实验室建设要达到的目标和具体做法指明方向。我们组织相关人员先后到西安科技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考察学习,在充分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打破四个专业实验室的界限,根据学院整体发展的要求,组建了制造学院中心实验室。

由于历史的原因,四个专业的发展和建设相对独立,实验室和教师资源专业针对性极强,相互之间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学院根据现有四个专业各自的特点,2005年制定以现代制造技术为主线,将四个专业的建设放在现代制造业的背景下统一进行整体规划,构造一个机、电、信息、控制、管理等多学科知识集成的“现代制造大平台”综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平台,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模块、内容丰富、柔性化的教学模式,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实践和创新的能力。另外,成立中心实验室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两年来的运行实践证明,成立中心实验室的决策是正确的。

二、采取措施,克服困难,加快建设步伐

中心实验室成立以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比如多年来对学院三个较新的专业实验室基本没有投入,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许多仪器设备还是20世纪70年代的产品,数量少而且严重老化,完全不能胜任学院发展的需要。再如实验室人员结构单一,基本都是20世纪80~90年代到实验室工作的,由于历史的原因,个别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实验技能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面临这么多困难,学院领导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逐步克服了这些困难,取得了显著成效。

1.对实验室人员进行重大调整

学院从两个方面对实验室人员进行了调整: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将他们充实到实验室工作的第一线,优化实验室人员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院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聪明才智,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到实验室建设中来。现在学院中心实验室有专、兼职人员24人,高级职称人员比例为36.1%,硕士以上学历人员比例为47.62%。

(1)引进人才,加快实验室建设

将1998年以后调来学院的、具有相当实践应用能力的一批高级工程师等安排到中心实验室工作,又从校内招聘一名退休人员到中心实验室。这一批有工作经验的教师,专业涉及机械制造、机电控制、汽车、测控技术等领域,作为专职人员到中心实验室工作。

(2)挖掘潜力,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实验室建设

学院制定了《制造学院关于青年教师参加中心实验室建设的暂行规定》,凡是近两年新选留或引进的35岁以下、具有副教授及其以下职称的硕士研究生,来校后必须到实验室参加实验室建设工作,并对他们在实验室工作期间的要求、内容和奖励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以上这些措施的实施改善了实验技术人员的结构,增加了新鲜血液,提高了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中心实验室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新进的年轻教师,进入实验室工作以后,认真学习以前不熟悉的仪器设备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承担了此次迎评创优十大专题建设项目设备仪器的选型、购买、验收、测试服务等工作,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又为中心实验室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受到全院师生的好评。

(3)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逐步增加对中心实验室的投入

针对中心实验室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情况,学院领导制定了相关的资金筹措办法,主要有:

①积极将实验室建设纳入学校重点建设项目,争取上级部门对中心实验室建设资金的支持。两年来我们争取到的《制造学院实验体系改革与建设》迎评创优十大专题建设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重点学科-基础实验室建设项目和《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实验中心》——省部共建项目,还有学校支持的各专业实验室建设项目等,资金共计460万元左右,全部用于中心实验室建设。

②学院规定大型项目(包括863项目、国防科工委共建项目、企事业横向项目、引进人才项目)中的75%的资金要用于购买仪器设备,放在中心实验室供全院使用,并制定出了相关的奖励政策。

③积极争取董事会和校友的支持和社会资助,补充仪器设备经费的不足。

2006年4月,与中物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联合成立了“先进制造技术联合实验室”,获得了价值20多万元的设备赠送和相关技术支持。

经过全学院老师的不断努力,学院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数量有了较大的增加,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整体形象有了很大的改观,并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2.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在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基础上,结合学院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促进了规范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结合聘任工作,还制定了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及考核办法。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效地保证了实验室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取得的成绩

1.顺利通过了学校的专业评估

从2005年上半年开始,在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入十余万元经费对学院实验室进行了大的改造,房屋进行了简单的装修,电气线路和网络进行了更换,增设了安防措施;在实验室的硬件建设的同时,积极策划实验室环境及软件建设,已经完成了部分实验室走廊和室内的展板上墙,使学院中心实验室的面貌有了彻底的改变,顺利通过了2005年4月学校组织的专业评估,受到了专家的好评。

2.圆满完成本科及研究生实验教学任务

由于实验室在育人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让学生参与具体而又严谨的科研工作,必将对学生的世界观、思维方法和工作作风产生积极的影响。因而,实验室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实验课是实验室的工作重点,中心实验室通过改进实验设备、充实实验室师资力量、提高实验室人员素质,确保了教学实验保质保量完成,建成了8个专业实验平台,这些平台正在为学院的建设发挥重要作用,至今已开出了58个教学实验项目。

3.整合学院现有的实验室资源,提高各个专业实验平台的水平

根据评估指标体系要求,在2005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整合、优化、创新,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础性、认知性的课程实验和单独设课的实验课,以及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为主的综合实验课,并向机械设计制造系列课程的课程设计和专业的毕业设计延伸。四个专业可开设的实验课程由原来的22门达到52门,并设置了数字化设计制造、工程测试与控制、机械创新设计等三门32学时的面向学院所有专业的“大平台”综合实验课程。新建设了近30项实验,覆盖了全部专业课程。

通过一系列实验室项目建设完成并开发了一批设计型、综合性的实验项目,2005~2006年度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由2005年的11个增加到27个,占开出实验课程总数的94.7%,比较2004~2005年度的57.8%有较大的提高。建立了一套适用的CIMS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培训体系,机械创新设计实践基地也已经初步形成,目前正在积极探讨开放实验室的运行模式。

4.加快重点实验平台建设

完成四川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申报——《反求工程与快速制造实验室》。经过2006年全体实验人员的共同努力,项目获得预审通过。目前正在制定该项目的计划任务书,待实施。建成后以先进的立体交互式网络实验教学系统为主,以网络控制中心通过局域网与CAD/CAM、反求工程与快速制造、现代制造技术等实验室进行连接,实现数字化设计、网络化数据传输和数字制造等系列实验课程,能使学生对先进的数字化设计制造一体化系统有实际的认识和了解,这种方式的教学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和感知性。

5.加强实验室的科研水平

实验室教师同时也是学院科研的主力军,这两年来,实验室教师利用实验基础,发表了核心期刊14篇,其中一篇ISTP检索,四篇EI检索,三篇一级期刊;还成功申报了七项各类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企业委托项目1项,青年科研基金项目4项。

四、几点体会

1.领导和全体教工的重视和关心是中心实验室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通过两年的探索和努力,我们深切体会到要在短时期内把实验室的建设水平提上去,提高对实验室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在2007年本科专业评估中重要地位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学校和院领导对我院中心实验室的建设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支持,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协调作用,使得全院的资源得到了很好的配置和利用。

2.教职工的凝聚力是中心实验室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深入,实验室在教学、科研及对外交流方面的主体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实验人才匮乏的问题就突现出来,如何克服现有实验室固定人员少、专业知识和年龄结构不尽合理的困难,是实验室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还有实验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问题。在这方面,我们的经验是学院充分调动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打破实验室系列与教师系列的界限,给实验室一定的坐班工作量补贴,加强授课教师与实验室教师的互动,相互促进,给实验室带来了新鲜血液。

3.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人员素质是中心实验室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

只有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实验室管理,使工作有章可循,才能充分调动授课教师和实验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实验室的良性发展,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同时,通过引进人才和加强固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

学院中心实验室实施坐班制度,每周的实验教研活动正常进行。全体参加配合教研室进行2005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学生实验报告书、实验操作流程等的编写工作。对于这两年新进实验仪器设备,相关的年轻实验教师全体参加安装、培训学习,还开展了加强实验人员素质培训、实验技能培训大比武等基本的实验室教学活动,人人过关,相互学习。

五、结束语

学院中心实验室,在迎评创优十大专题建设项目——综合实验体系实施过程中,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相对独立的工程实践课程体系,营造了一个实际的工程环境。今后应积极探讨开放实验室的运行模式,把学院中心实验室建设成为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的重要基地。

参考文献

[1]曹首军.深化实验室体制改革.推动实验室建设.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5):105~1071

[2]童瑶.以实验室体制创新促进实验室教学改革.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4):1~21

[3]孙启惠.对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的思考.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3):113~114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