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用与实践中培养硕士研究生_规模化发展下的研
在应用与实践中培养硕士研究生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中生 曹 梅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的形成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研究生数量与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满足了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与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需求呈现多样性的特点,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与市场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对于一般工科类的研究生,经过多年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知识体系结构基本形成,但应用能力欠缺,社会适应力不足。文中在经过多年探索的基础上,提出在项目与应用实战中培养硕士研究生,让研究生真正成为能文能武的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
关键词 应用;实践;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发展与经济高速运行的需要,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不断增加,结构层次多元化,培养方式灵活化等特点为我国经济发展解了燃眉之急,但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也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何在不断扩招的情况下,保证硕士研究生的质量,保证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使硕士研究生不只是拥有学历,还要让他们拥有真正的实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这是我们研究生培养中需要长期探索与研究的课题。(www.guayunfan.com)
一、研究生培养的目的
教育部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明显的目标,硕士研究生首先要能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要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研究生要养成求实、严谨、科学的作风;必须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学术型人才,但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当前我国经济建设需要成千上万的应用型研究人才,能够通过实际工作的熟悉与锻炼,进行开创性的工作,逐步形成创新性的思考与工作作风。但是目前我国的研究生队伍中,学生普遍不注重身体锻炼和心理素质培养,为以后的工作埋下了严重的隐患,目前我国多数科学工作者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存在严重的健康危机。目前我国现行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较严重缺陷,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而缺乏让学生参与创新与实际应用开发的实践积累,这种情况是目前我国一部分学校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庆幸的是,许多研究生机构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正在积极转变更为有效的培养模式。
二、当前我国研究生状况
通过调查得出,我国现行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较严重缺陷,实质上是一种“本科化”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特点是: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形式与本科雷同,导师指导不够,科研训练不足,管理过于集中。这种培养模式导致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创新能力不足,一味地追求书本上的知识,最终导致研究生毕业后自身专业理论知识不够深厚,动手能力不足,使得研究生在就业上处于被动的位置。
国内很多知名高校都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尴尬境地,即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研究生,三流的博士生。造成这样的尴尬原因是什么呢,恐怕要从研究生的教育制度的本身去寻找了。首先研究生的生源质量。生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在注重扩招研究生的同时,我们也要抓好这个度,能够衡量研究生的质量。其次是研究生的学风。学风是研究生学习风貌和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踏实的学风会造就勤奋、刻苦、具有人文精神的人才,而浮躁的学风会导致整个人才培养质量的低劣。最后是研究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道德水准以及能力的体现,不过目前社会上反映我国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基本上是比较满意的,对于研究生的素质有充分的肯定。但是对于独立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研究生有着明显的不足,要扭转这种局面,需要研究生本身以及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三、社会需求状况调查研究
从整体上看,当今社会人才市场的整体发展状况还是比较良好的,对于研究生来说,社会上的需求量也是很大的,社会上缺乏的高端人才,国家也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扩招研究生,以弥补国家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但是在对高端理论性人才需求迫切的同时,也需要大量实用型人才,然而研究生们大多成了迈向社会第一步的牺牲品,很多企业单位认为招聘研究生的成本较高,实际应用上又太弱,导致研究生处于很尴尬的一层。所以我们研究生要不断充实自己,使得自己不但在理论上有一定高度,同时在动手实践上也有一个高度,使得社会人才需求向良性发展。当今人才市场的需求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是人才的主要需求者,但是随着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成熟,私营企业在政府的鼓励下发展也很迅猛,所以研究生要更加扩展自己的发展范围。其实当今人才需求中存在着一个很大误区,用人单位盲目地提高选人标准,这样不仅浪费了人才,同时也给就业增加了难度。有些用人单位只看重眼前利益,只要有工作经验就成为招聘的对象,而不从储备培养人才的角度考虑,导致现在很多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这种现象我们是无法改变的,要去慢慢适应,所以不断提高研究生的素质,达到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我们当前需要做到的。
动手能力弱,是现在用人单位认为当前研究生的最大不足之处,同时眼高手低,只会考试不会具体做事等等的一些作风,是研究生当前的一些主要表现。总体看来就是因为研究生在学校期间所学没有所用,而且由于课程上安排不太合理,使得自己在所研究专业上花费的时间很少,把很多时间花费到不必要的死记硬背上去了。同时研究生导师一定要对自己的学生负责,经常观察自己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进度,当然最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学生有充分的动手能力,要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上需要的人才。研究生本身也要不断提高自己,首先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然后不断完成自己的目标,使自身的素质加强,才能在各方面得到充分的表现。
四、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虽然我国大部分学校的培养模式有严重缺陷,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了这种问题的存在,正在努力改革和发展,通过分析研究,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
通过社会实践,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培养研究生基础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社交能力、语言与行为艺术能力。这些能力是一名只懂书本知识的硕士研究生所不能拥有的,所以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社会实践经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让他们在毕业之后能较快地融入社会,较快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让研究生到企事业单位实际操作实习半年到一年,和技术开发人员一起学习与实践。通过和技术开发人员的交流与学习,尽快地了解自己知识和技术方面的不足,使自己能针对自己的弱点,更好地去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应用中去,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加强论文的实际应用性与操作性。论文只有来自于实际项目,有认可的资料与数据,才能使论文真正具有实际应用性,而不仅仅是照抄书本或者是别人的东西,而是自己真正完成的东西,能对社会上一些棘手的问题有实际的应用能力,真正解决现实中的大问题,这是目前硕士研究生所缺乏的东西。往往研究生对自己所做的东西没有清楚的认识,只是参考一些书本照抄上去,根本就没有使用价值,这样的论文就是一种摆设,并不是真正我们需要的。如果加强论文的实际应用性与操作性,就能培养学生一种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外国语言的掌握。目前硕士研究生应该要具有英语六级的水平,这样在参考国外的一些最新文献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才不会无从下手,这是对本专业学习的一种必要性手段,在实际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有些学生不注重英语的学习,认为只要学好本专业的课程就行了,殊不知掌握一门外语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现在用人单位往往都会在招聘时要求学生拥有英语四、六级的水平,这在一些外企尤为重要,目前我们国家处于发展阶段,世界上80%的人主要靠英语沟通,如果我们能够掌握英语,对我们未来自身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以上几点,是目前硕士研究生应该进行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只有通过自身水平的提高,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硕士研究生。
通过对我国硕士研究生状况的调查,让我们认识到了当前我国高层次教育模式有着一定的不足与缺陷,要使硕士研究生教育得到快速提升与发展,就必须进行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是一项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培养制度改革要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要不断努力研究出更适合研究生发展的最佳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校为国家培养出更有能力的栋梁之才,培养出受到社会欢迎的学生,为科教兴国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武毅英,陈梦.困惑与出路: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8(2):99.
[2] 刘鸿.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本科化”的成因分析[J].江苏高教,2003(5):99.
[3] 王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1(4):8.
[4] 张继良,张君华.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