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_幼儿园专业知识
第二节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考点1 自我意识的概念 重点等级★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它区别于其他心理现象,把认识的目光转向了自己,自己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者。
自我意识有两个基本特征。首先,必须有一种区分于他人的“分离感”,即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和他人不同的。第二,“稳定的同一感”,知道不管自己怎样变化,都是同一个人。
自我意识是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个性的发展水平,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越高,个性也就越成熟和稳定。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着个性的成熟。如一个中学生,如果对自己有个恰当的自我评价,知道自己的优点,对自己充满自信,同时,又了解自己的不足,能够自觉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就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能够比较融洽地和同学相处,心情愉快,而且给别人的直观印象就是比较成熟。自我意识对人的影响可以说是终生的,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生活的幸福与否。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地完善自我,使自我意识逐渐成熟。(www.guayunfan.com)
考点2 婴儿自我意识的发生 重点等级★★
自我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有一个逐渐发生、发展的过程。
自我意识的最初发生是在婴儿期。我国心理学界对3岁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过程的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1岁前儿童没有自我意识,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别开,甚至不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因而常常可以看到7、8个月的孩子咬自己的手指、脚趾,有时会把自己咬疼而哭叫起来。逐渐地,儿童知道了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就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自我感觉)或准备阶段。
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以儿童动作的发展为前提的。通过动作,1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开始知道自己和物体的关系,认识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力量,产生自信心。
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在掌握了有关的词后,儿童开始知道了自己身体的各部分,然后发展到会像其他人那样叫自己的名字。这时儿童只是把名字理解为自己的信号,遇到别人也叫相同的名字时就会感到困惑。
儿童在2~3岁的时候,掌握代名词“我”,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这个年龄的孩子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让别人动自己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较准确地使用“我”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这时可以说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了。
考点3 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重点等级★★★
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及自我控制的发展三方面。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体验是一个人通过自我的评价和活动产生的一种情感上的状态,如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自我控制反映的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包括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
1.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主要特点
(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幼儿初期,孩子还没有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如“老师说我是好孩子”。到了幼儿晚期,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
(2)自我评价还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往往不从事实出发,而从情绪出发进行自我评价,即使自己不如别人,也往往说自己好。到了幼儿晚期,幼儿的自我评价会逐渐客观,有的幼儿还表现出谦虚。
(3)自我评价具有笼统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评价不具体、不细致、不全面、不深刻。这与幼儿认识水平低有关。
2.幼儿自我体验的发展
幼儿自我体验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受暗示性。成人的暗示对幼儿的自我体验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年龄越小表现越明显。家长和教师在平时对幼儿的教育中要充分注意幼儿受暗示性强的特点,多采用积极的暗示,使幼儿逐步树立自信心,并逐渐学会体谅他人的心情。
3.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的发展方面。从三岁左右,孩子开始“闹独立”,什么事都想自己来,这是儿童独立性发展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发展,幼儿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可以自己做很多事情;幼儿的坚持性和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到5、6岁也有较大的发展。
考点4 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 重点等级★★★
1.对幼儿进行正确恰当的评价
幼儿自我意识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依赖、轻信他人尤其是成年人的评价,往往以别人的评价为依据来评价自己。
2.明确行为要求
获得成功感是幼儿形成自信心的基础。2~3岁幼儿就开始强烈地要求自己做事。
3.增加交往机会
幼儿从个人经验中获得的知识与通过交往积累的关于自己的评价和认识的协调结合是形成确切的自我概念的前提。
4.在专项活动中进行教育
如设计“我长大一岁”“我的姓名”“我的名片”“我的家庭”等活动。活动要贴近幼儿自身的经验,既有益于幼儿认识自己,又有益于幼儿认识别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