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教育的含义与本质_教师如何实施愉快
第一节 愉快教育的含义与本质
一、什么是“愉快教育”
其本质特征究竟是什么,在这一问题上,理论界尚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观点是“主导论”,认为“愉快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系列方法、技能或技巧,让学生愉快地接受与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学艺术的水平的高低,综合地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机智、思想境界、人格力量和学识水平等方面。在激励、唤醒与鼓舞学生摄取精神营养,充实和完善自我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主导作用。
第二种观点是“主体论”,就是在全部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是主体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的同时,个性也得到健康发展。(www.guayunfan.com)
第三种观点是“环境论”,认为“愉快教育”着眼于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把全面发展的教育,融合于全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之中。
第四种观点是“素质论”,认为“愉快教育”就是素质教育。提倡“愉快教育”不仅只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而是以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核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展开,全面落实,自觉革除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弊端,实现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第五种观点是“情绪论”,认为“愉快教育”属于情绪范畴,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促使儿童由负情绪向正情绪发展。在这期间,兴趣、审美、成功、创造、理解、尊重、信赖贯穿于教学过程,使师生获得教与学的愉快体验,同时,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教育艺术的真髓在于快乐教育,快乐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真善美的统一。真即科学性;善即伦理性;美即审美性。教育教学过程始终表现着人类社会真善美的力量与假恶丑力量抗争的特色。教师的天职就是向学生传播真善美的福音,揭露和鞭笞假恶丑的劣迹恶行,引导学生追求正义、真理和进步。从本质上说,教育艺术就是科学地、人道地、艺术地雕造年轻一代的灵魂,使之成为人类进步所需要的正直、诚实、文明、有教养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新人。
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老师对愉快教育下了一个定义并作了四点说明:
愉快教育就是充分调动师生两者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意教,学生乐意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全体学生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这有几点要说明。
第一点,愉快教育不仅是学生愉快地学习,而且是教师愉快地教学。教育教学工作是双边的活动,不可能只有一方面的愉快,不可能是学生是愉快地学习,而老师却皱着眉头,在那儿苦思冥想或者把它当作一份苦差使。有些教师特别是年轻的教师一开头还是很好的,后来遇到些困难,特别是遇到一些差的学生,学生本身不愿意学习,你启发他,他不学,过去用压服的方法,现在要开展愉快教育了,怎么办?所以老师要愉快。做到这一点还是很不容易的,只有师生大家都感到愉快,这个愉快教育才能进行下去。教师怎么能做到愉快呢?教师要对愉快教育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要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教育观。
第二点,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光有教师的积极性,还要有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活动当中。
让学生参与,调动学生主动性,是开展愉快教育的关键,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主动”这两个字是关键。学生主动了,才能生动活泼,学生不主动、被动了,怎么能生动、活泼呢?很多研究表明,学生参与的越多,教育效果越好。
教育过程的全过程学生都可以参与,这也有各种模式,一个教育模式是单向模式,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给学生提问。学生再回答,有的还可以向老师提问,现在咱们还没有做得到这个。还有一个模式是多向的,学生之间展开讨论。越是多向越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使知识发生迁移,举一反三。
第三点,要建立一个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气氛中,学生才能有积极性、主动性,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是基本条件,或者是根本的条件,因为师生关系是一个潜在的课程。潜在课程,不在课表上,是无形的。学校的环境、学校的一切设施.学校的氛围、教师集体的气氛、学生集体的气氛,都是潜在课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师生关系,人际关系。过去我们讲师生关系是讲民主、平等、团结的师生关系,这种讲法当然是不错的。但是这种讲法还不够,因为民主、平等、团结的关系,只是反映了有点带有法律性质的一种人际关系,还没有反映出师生之间情感上的亲密关系,民主、平等的关系拿到父子之间也应该是这样子,但是父子之间的关系还不能只是民主、平等、团结,父子之间还有一个亲子的关系,还有在血缘上、情感上的关系。师生关系也有这一点,当然师生关系和父子关系不一样,但是师生关系在情感上应该不亚于父子关系。所以要提出和谐、协作的师生关系。
第四点,就是要使全体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这是愉快教育的目的,也是愉快教育的归宿,这是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全面和谐地发展不是几个人,而是指全体学生。过去,我们的教育中也有一部分学生是愉快的,是学得好的学生,他们天资聪明,他们是愉快的,但是有很大部分学生不愉快,学习差的学生不愉快。我们现在愉快教育要全体学生愉快地学习,要使全体学生和谐地发展。
二、“愉快教育”的核心
柳斌同志指出:就某种意义上讲,如果我们把医学说成是关于人的生存的科学的话,那么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这样讲:教育学是关于人的发展的科学。那么社会主义的教育学,就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公民发展的科学,或者说是关于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发展的科学。也就是说,在研究教育问题的时候,至少是不能够回避关于人的发展的问题的。当然,在阶级社会里,人是有其阶级属性的,因此,不要把“人”理解为抽象的人,而要理解为阶级的人、具体的人。
我们的教育方针,关于人的发展的问题,做了很精辟的概括。基本的内容是:使受教育者全面的发展、主动的发展、生动活泼的发展。我们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必须牢牢地抓住这样几个方面。
1.全面的发展
不是全面发展的人就不能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人。全面发展指德、智、体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现在有一种说法:智育不好的学生是次品,体育不好的学生是残品,或者说是废品,德育不好的学生是危险品。因此,必须使学生在德、智、体这几个方面都全面发展,才不会出次品、废品和危险品。特别是作为基础教育,我们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全面发展的方针。
2.主动的发展
既然教育学是关于人的发展的科学,就要研究如何让受教育者主动的发展,而不是让他们被动的发展。而在片面追求升学率比较严重的地方,恰恰是使学生长期的处于被动状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其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那么学习是很难见成效的,因此我们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如果我们忽视了让学生主动的发展,那么培养出来的人就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特别是现在,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着两个方面的挑战,既要迎接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挑战,又要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有高度的创造性,而离开了积极性,就培养不出创造性。因此作为基础教育,要特别重视教育者的主动性,要让学生们主动地得到发展。
3.生动活泼的发展
这里主要涉及到的是发展学生的健康的个性问题。我们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培养的劳动者以及各种专门人才,也应当是多样的,这样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的需要。使受教育者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实际上是涉及我们培养出的劳动者和各种专门人才多样化的问题。
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就必须要让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的发展,主动的发展,生动活泼的发展。
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学校搞题海战术,填鸭式教学,有的学生还要受到老师和家长的种种惩罚,如罚多写作业等,这些都是不利于受教育者全面、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的。而“愉快教育”却有利于受教育者全面地得到发展,主动地得到发展,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在综合诸家观点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愉快教育”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在健康、和谐、民主、融洽、愉快的教育情境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今天提出的“愉快教育”,是在继承历代教育家愉快教育思想的基础上,适应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氛围中产生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通过这十多年来的实验证明,“愉快教育”绝非单纯地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局限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而是一所学校全方位的综合改革实践。它涉及到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更新,以及相应的教育制度的改革(如考试制度),从而使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因此,我们认为,“愉快教育”的实质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具体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1)表现在教育目标的导向上,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核心实施的知识教育、智能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相融合的人格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表现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注重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全面展开。
(3)表现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形成一种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真正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边作用。
(4)表现在教育的形式上,建立起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以及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相沟通的新形式。
(5)表现在学校的管理上,极力形成具有时代特点的清新、健康、高尚、文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做到“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我们认为,只有明确了愉快教育的实质,才有助于“愉快教育”的普及推广.有助于“愉快教育”进一步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