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后”交往,请遵守“规则”_教育,始于发现来
与“90后”交往,请遵守“规则”
王 蓉
近日,网络出现一则“与‘90后’相处的五大禁忌”帖,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当我们还忙于寻找各类话题解读“80后”的时候,那些一直被我们看做是“小屁孩”的“90后”们已经悄悄崛起。这一代的孩子,让老师和家长们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陌生是因为即便是父母或老师,都经常觉得不太了解这些孩子,他们的所思所想,似乎和父母隔着一个世纪。
应该承认,与“80后”一样,人们对“90后”们的热议仍然是担忧、批评居多,放心、肯定的较少。一些老师和家长深有感触地表示:与“90后”相处,你得博览群书,又不能是个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你要有点钱,但不能是不懂花钱的土财主;你得熟悉流行文化,但也不能不懂点小众的文艺知识;你要像个大人,但别指望仗着大人来搞什么特殊……
就是这样一代人,让他们的父辈在如何教育和避免冲突的问题上,感到前所未有的困惑。这种困惑反映出两代人之间的衔接和传承上出了问题。(www.guayunfan.com)
在众多家长眼里,“90后”不仅在他们的家长眼里是无法读懂的一代,即便是在比他们大不了多少的“80后”眼里,他们依然是无法理解的一代。一些“80后”甚至称“90后”是“脑残的一代”。或许正因为有着种种的误解,“90后”们才会显露出他们的不满和不屑。“90后”、网名“小饭盒”在博文中写道:我们这代人充满自信、诚实勇敢、善良朴实,极容易被感动、被震撼。不要说我们麻木,其实我们比谁都重感情。
从教20多年来,在中职学校做班主任也有8年了,期间感受到了很多“80后”和“90后”学生的言行和情感,酸甜苦辣尽在其中。小刘是我所教09级的一名学生,1993年出生,是个开朗的孩子。他对于社会上很多人都说“90后”是最看不懂的一代,觉得这简直是“莫名其妙”。他之所以会被父母认为难以沟通,关键原因还在父母的一些言行举止上,比如他妈妈的专制和强势。曾经他和妈妈的感情很好。小时候他是个乖孩子,妈妈说什么他就做什么。但是长大了,他与妈妈的想法就有了距离,这曾让他感到困惑,他想遵循自己的意愿行事,但总是遭到妈妈的强烈反对。久而久之,他慢慢地失去了承受的耐心,在学校里为人处世方面都很不顺手,很逆反,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
记忆中,学琴一事让他最为生气。他从小就喜欢音乐,尤其喜欢钢琴。幼儿园时,妈妈给他找了钢琴老师。只是儿时的喜好是盲目的,练习的辛苦打消了他最初的向往。上小学前,在征得妈妈的同意后,他停止了学琴,但这事却成为以后他兴趣爱好选择的障碍。上学后的他,发现许多好玩的东西,他曾想学绘画,被妈妈阻止,理由是他学琴曾经半途而废。就这样直到现在,他一切兴趣的选择都必须通过妈妈来决定。最让他反感的,还有老师曾推荐他参加跆拳道,也被妈妈断然拒绝,理由是浪费时间,甚至与同学交往,也要经过妈妈的同意。妈妈还常常要把他身边同学的家庭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才放心,这让他感到十分难堪。其中有一位同学因为害怕他妈妈的做法,不得以而疏远他。
是啊,有时大人的自以为是、高压政策阻隔了与孩子的交流,我想孩子与父母的沟通障碍的形成,其原因应该还在于父母吧。
因为我也是一位母亲,我也有一个“90后”的儿子,两代人在不同的生活环境和背景下要融洽相处,我想还是在于彼此的尊重、理解和包容。有一次,我在检查儿子的作业时看到五道题错了四道,内心油然生起一股无名火。普通的做法是一顿乱骂,但我尽量压制住,同时说了一句话:“孩子,你真棒,这么难的题目都做对了一道,真不简单啊!”他听了这句话,先是微微愣了一下,然后说了一句话:“妈妈看我以后的表现。”之后的作业,不但字迹工整,而且正确率大大提高了。
生活即教育,言传胜于身教,父母、老师的作为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不管在家或在班级里,我会经常鼓励和欣赏这些“90后”们(利用手机短信、周记、当面表扬):你是个守时的孩子;你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孩子;你的发言很响亮;你是个自信勇敢的孩子,理解支持孩子的个性和尊严,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但同时也教育作为晚辈的“90后”们不能拒绝父辈们的督促和教育,彼此之间尊重、包容。
我很喜欢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一句话:“让我们今天就学会微笑,把悲伤留给自己,把快乐带给别人。不管你是真心的还是职业性的微笑,只要你笑了,就会很美丽、很好看,就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