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专业能力构成要素_传承与嬗变_语文
二、语文教师专业能力构成要素
(一)语文教师的教育能力
我们不妨先看一个案例。
案例4-1
《冬天》教学片段[22](www.guayunfan.com)
李:今天我之所以选这篇文章给大家讲,当然是因为我很喜欢这篇文章。我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感受。现在我想听听同学们的感受。(停顿一会儿后)好,我们现在就按照前面我所说的“读出自己”、“读出问题”的顺序来交流一下各自的体会。先看“读出自己”。邻近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流讨论一下,文中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的心扉,哪些语言最能扣动你的心弦?
生(女):我最喜欢的是这一句:“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我读到这一句,就想象朱自清和他父亲一起吃豆腐,屋子虽然很暗,但亲情却很浓。我想起了我父亲给我讲过的他小时候吃豆腐的故事。
李:好,请坐。她说她父亲给她讲过类似的生活,让她产生了共鸣。我不禁感慨,现代经济和科技的日益发展,使人与人之间心灵距离迅速地拉大。在现代家庭,到了晚上,一家人都各做各的事情。像你们,可能是做作业,爸爸妈妈呢?可能是看看电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多么怀念那种吃豆腐的生活啊!所以,朱自清这篇文章就勾起我对一种久违了的温馨人情味的回忆。好,哪位同学再说说。
生(女):“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读到这一句,我特别的感动,引起了我的共鸣。因为这让我想起了我和家人吃饭的时候……(流泪了,带着哭腔),爸爸,爸爸总是把最好的菜往我碗里夹……还有,“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读到这里,我想起了每当我放学回家打开门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是微笑着看着我。
李:非常好!我觉得这位同学不只是一个善于阅读的人,她首先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是一位非常善于感受爱的孩子!想一想,她由朱自清的文章想到自己爸爸给自己夹菜。可是我们有的同学也许就不是这样想的,面对饭桌上爸爸妈妈给自己夹菜,他们不能理解,甚至可能会埋怨父母:“烦不烦呀?”我经常给我的学生讲,什么叫孝心?每天按时回家,不要让父母在阳台上焦急地张望自己,就是最大的孝心!而这位同学就是一位非常有孝心的孩子!(突然提高了声音)让我们向她表示敬意!
……
在这个课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李镇西老师不只是单纯地讲述冬天里生活中一些非常平淡的小事,而是让这种非常平凡而朴素的情感,在严冬的衬托下显得特别的温暖与珍贵。通过今昔对比,进而达到呼唤亲情友情和教育学生的目的。用李镇西老师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这堂课成功的原因很简单:我不追求我讲了多少,而追求我引导学生自己悟出了多少。”[23]这就是教师的教育能力体现。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主要的作用就是营造一种和谐平等的对话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然后用感情融汇感情,让思想碰撞思想,也就是在这种碰撞中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教育和升华。
语文教师的教育能力,就是指教师善于发掘语文课程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实际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或转变学生思想的能力。换句话说,语文教师的教育能力着重是指语文教师的育人能力,即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的能力。我国全日制普通高中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24]这一课程目标的实施,体现了语文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书育人”。第斯多惠说过:“任何真正的教学都不仅是提供知识,而且是予学生以教育。”语文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成为人”,而且要努力使学生“成为个人”。于漪老师说得好:“语文教师应树立鲜明的‘育人’目标,离开了‘人’的培养去讲‘文’的教学,就失去了教师工作的制高点,也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价值。”[25]因此,语文教育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必备的基础专业能力,也是语文教师区别于其他行业人员所特有的能力。语文教师的教育能力必须通过语文教育活动来体现并对学生施加有目的的影响,保证这种教育活动有效进行的主体“行动”能力。这种能力具体包括:
●语文教育活动设计能力。语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已有的专业知识,选择教育内容或开发课程资源,对语文教育活动进行设计的能力。英国美学家里德在《寓教育于艺术》中指出:“如果教育被置于‘人’或‘人性’的简单概念之上,那么这种教育过程将是粗糙和专横的。”所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是语文教师设计教育活动的前提。
●语文教育活动实施能力。语文教师根据教育活动设计方案和实际的教育情境对教材和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教育加工的能力,对教育影响进行传导的能力,并有效地使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方法和条件资源,对学生实施教育影响的能力。
●语文教育过程的组织与监控能力。在语文教育过程中组织与管理各种形式的学习或探究活动,调节学生行为,保证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能力。
●语文教师进行审美教育的能力。教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借助语文内容陶冶学生审美情操,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良好发展的能力。
●语文教育评价能力。包括教师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并提供建议的能力,以及对自己的教育决策、行为、能力和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语文教师的这些教育能力主要综合地体现在语文教学中,以课文作为凭借,使“教学”与“教育”形成最佳的结合。一般来说,语文教师要能够凭借一个语段、一句话、一个字、一个标点自然进行人文与审美教育,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例如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我们绝不能简单地通过认识课文的思想内容而进行所谓的思想教育。教师首要的就是要抓住课文中描写主人公别里科夫言行的有关的“焦点式”语言,分析别里科夫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肮脏、猥琐、胆小怕事、顽固保守;“他”晴天打雨伞、穿雨鞋;“他”出门总用棉花堵住耳朵、口里总念叨着“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只有当我们的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这一人物形象时,才会作出“审丑”和“厌恶”的反应,再由这种厌恶的情感引起学生对以别里科夫为代表的钳制人民自由的沙皇专制制度的强烈憎恨。如果不是凭借课文,学生就感觉不到这一人物的血肉和呼吸,也就没有“厌恶”的审美情感的加入,因此,也就根本谈不上真正的思想熏陶和创新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